日行杂录4.9
一、到复康路桥下的彤彤书城访书。昨天,去八里台桥教研,路过时,看到彤彤书城店门口,放着几箱《中国文库》,当时就很兴奋,但没有时间进去看了。今天专程去了一趟,是第二辑,书都是精装的,文学类的居多,摆在外面的大多是小说和散文,如宗璞、戴望舒、艾芜的选集,还有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有的还应该在箱子里没有打开,像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都只是从箱子的外包装上看到的。问服务的美眉:有没有《文心》?美眉很耐心地帮着找,但没找到。颇有些失望。
说到“彤彤书城”以前在卫津路一带有好几家,一开始的是六里台附近的几间平房——在这里也买过不少的好书,如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张国清先生的《无根基时代的精神状况--罗蒂哲学思想研究》、《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张中行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等书都是在这里购入的。这家书店,后来发展到一座高层的二楼(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之间,也在卫津路上,前几年还有人在豆瓣上组织过“周末到书城去淘书”的活动,活动中的“书城”就是指这里了),再扩展就是复康路桥下和海光寺家乐福对面的店铺了。
不过,天津人读书的气氛似乎一直不太好,那几间平房早随着道路的扩建湮没了,高层的二楼估计经营不景气也渐渐淡出了,只剩下复康路桥下和海光寺家乐福对面的这两家了。
对了,以前在天大北门右面还有过一个打折的书店,里面也有不少好书,我的《林徽因画传》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精神》、金春峰的《冯友兰哲学生命历程》(虽然个人认为这本书不大好)就是在那儿买的。只是不知道,这一家已经消失了的店铺是不是也是“彤彤”之一。
二、读完《语文影及其他》中的“人生的一角之辑”。
以前,在网上看见过:一位台湾学者所写的朱自清传记叫做“文坛第一狷”。当时,并不能理解,今天看过这个“人生的一角之辑”,终于有点儿领悟,朱先生的“狷”名了。《论语·子路篇》中说:“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个辑子中,朱先生行文通畅,字里行间颇有不可抑止的勃发之气,这文气背后所蕴藏正是朱先生的耿介!回头一定要找这本朱先生传记来看一看。
三、读王丽主编的《我们怎样学语文》如果若干页,这本书出版于2002年,5年后再版时改名为《名家谈语文学习》,这本书汇编了程千帆、周汝昌、庞朴和孙玉石等60余位专家撰写的有关自己“语文学习的经历和心得”的文章,共计60余篇,除了版面的编排略有改动之外,两本书的内容变动不大。总体来说,各位大家分别从自己的经历对传统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说到“彤彤书城”以前在卫津路一带有好几家,一开始的是六里台附近的几间平房——在这里也买过不少的好书,如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张国清先生的《无根基时代的精神状况--罗蒂哲学思想研究》、《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张中行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等书都是在这里购入的。这家书店,后来发展到一座高层的二楼(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之间,也在卫津路上,前几年还有人在豆瓣上组织过“周末到书城去淘书”的活动,活动中的“书城”就是指这里了),再扩展就是复康路桥下和海光寺家乐福对面的店铺了。
不过,天津人读书的气氛似乎一直不太好,那几间平房早随着道路的扩建湮没了,高层的二楼估计经营不景气也渐渐淡出了,只剩下复康路桥下和海光寺家乐福对面的这两家了。
对了,以前在天大北门右面还有过一个打折的书店,里面也有不少好书,我的《林徽因画传》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精神》、金春峰的《冯友兰哲学生命历程》(虽然个人认为这本书不大好)就是在那儿买的。只是不知道,这一家已经消失了的店铺是不是也是“彤彤”之一。
二、读完《语文影及其他》中的“人生的一角之辑”。
以前,在网上看见过:一位台湾学者所写的朱自清传记叫做“文坛第一狷”。当时,并不能理解,今天看过这个“人生的一角之辑”,终于有点儿领悟,朱先生的“狷”名了。《论语·子路篇》中说:“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个辑子中,朱先生行文通畅,字里行间颇有不可抑止的勃发之气,这文气背后所蕴藏正是朱先生的耿介!回头一定要找这本朱先生传记来看一看。
三、读王丽主编的《我们怎样学语文》如果若干页,这本书出版于2002年,5年后再版时改名为《名家谈语文学习》,这本书汇编了程千帆、周汝昌、庞朴和孙玉石等60余位专家撰写的有关自己“语文学习的经历和心得”的文章,共计60余篇,除了版面的编排略有改动之外,两本书的内容变动不大。总体来说,各位大家分别从自己的经历对传统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