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出游青木川
2008年清明去的青木川。那时油菜花开得正盛。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川陕边界的青木川正是重灾区之一。前后只有一个月时间。那时轻松口吻写的游记,后来看着心情好沉重。不知照片里记录的青木川老宅是否还完好无损,老街上的人家是否都别来无恙。好挂念他们。愿青木川永远青山黛瓦,人民安康。
(一)清明出游青木川
叶广芩笔下的青木川,三省通衢,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惊。
虽为三不管地带,但却是入川进甘的要塞,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种大烟搞商贸,在当地的实际统治者魏辅堂治下高度自治,俨然一个金三角。以其偏远,据说当年抗日战争的战火在中国大地熊熊燃烧,这里仿佛不曾发生过战事,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一个世外桃源。
老魏自己作违法经营,但是却要求乡民处污泥而不染,严厉禁止染上不良习气,严禁抽大烟进赌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民风。他的起家也是颇具传奇色彩。民国时期,属于无产阶级阵营的棒小伙魏辅堂给有钱人家做倒插门女婿,本来是在人屋檐下低三下四的配角,仰仗老丈人的提携,但是他却突围出一条路子,用实力夺了老丈杆子的权,当了一家之主。而后土匪起家,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他一生最爱武器和女人,拢共娶了五房妻妾,有两个还是被津津乐道来自省城西安大户人家的姊妹花。他拥有一只一千人马的私人武装,自封民团司令,在这三省交界的青木川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就像吴思先生《血酬定理》所言,土匪为了追求血酬的长期最大化,愿意建立保护掠夺对象的秩序。只有流寇才一路烧杀抢劫,涸泽而渔。土匪收费后,承担了维持治安、抗击外匪的责任。魏司令在自己的地盘上,利用三不管有利位置种大烟,利用三省通衢搞商贸,以可持续性发展来追求青木川的长期法酬最大化,像胡总书记说的具有科学发展观。
如果仅仅榨取法酬,他也就跟其他土皇帝没有实质区别,他的特异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开化的有思想的进步青年。他是一个城市规划大师,统一开发房地产,统一建筑规划,回龙场上的老房现在还看得出来有中心思想,他们布局整齐,虽然古朴但显出风雅,都是很气派的二层传统建筑,一进或两进的四水归一风格。遇上穷苦人家建不起,实行搬迁,在他天王老子的铁碗政策下,估计不敢有钉子户冒头。他兴办教育,建学堂,推行义务教育,比执政党还先进,对于不让娃们接受教育的愚昧家长,毫不客气,背上草绳游街示众、或是寄存水牢。文明里显露出彪悍的本色。他在乡民里推行卫生的生活方式,不刷牙的,灌大粪处罚,文明里彰显出不文明。镇上的辅仁中学是他请上海的工程师建造,时尚洋派,不输于任何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学校重视英文教育,说明魏司令胸中有世界地图。在魏辅堂的资助下很多乡坝娃娃走出了群山,进入了大学。
给我们签名售书的老人徐仲德,就是大学毕业回乡参加家乡建设的知识青年,他成为了魏辅堂的参谋长,古文功底相当深厚,一笔毛笔字写得甚是有范,连我这样的资深书法评论家(自嘲一下)都服气。我们的驴头白山黑水说,老人家把他们小两口的名字抄过去以后,沉思了一会才下笔。他初时还以为,年纪大了,难道想不起字怎么写了?没有想到他是在攒句。
戏剧性的是造福一方的魏司令死于非命,52年被镇压,在他自己建造的学堂里。 寒。
历史风云变幻莫测,历史人物评论各异,不变的是什么呢?是金溪平静地流过青木川,是地里年年如此的新绿新黄?
我们到魏家老宅、新宅、回龙场、学校都去晃荡了。还有回龙场上魏司令的商务招待所,欧式建筑,当地人叫洋房子,有娱乐场所,像乌篷船一样的两层木楼,当地人叫做旱船房。魏辅堂的老宅远远离开老街,独居在凤凰山下,老屋是木结构,新屋是砖瓦结构,都有三进院落组成,院中四角分放四口石瓮,蓄漏下的雨水,水中还可以养鱼。屋内的窗户,梁柱都有考究的雕花。
青木川并不是很大,民清时候的规模应该比现在大。现在交通发达,它在历史上所起的枢纽作用到如今并不显著,热闹光景比当年肯定寥落了很多。我们来得正巧,逢三六趁墟,荷货互市。第二天就逢六,在回龙场和来凤桥左近,三省乡民人来人往,农具、种子、各种日用品以及土鸡土蛋、香菇、黑木耳、天麻、核桃、蜂蜜等山货摆摊出售,极具乡土色彩。
此时正是油菜花开得很黄很暴力的时候,田舍屋间到处都是一片嫩黄,错落在油菜花地里是种植香菇的塑料大棚,香菇是这一带的主要经济作物。逛完了古迹,再在地里遛遛弯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回龙场饭馆里的菜豆花很有特色,下半碗是饭上半碗豆花,萝卜干垫底的腊肉蒸碗下饭,不错。这一路上的吃食有路过宁强吃的核桃馍、白萝卜笋子炖的罐罐鸡,高度评价。每次出去暴走都暗暗嘀咕要借此减肥,没想到每次都是胃口大开,各种山珍和新奇的搭配让人不由大开杀戒。
去马家山的路上,山民扛着香菇像扛着一座山赶去赶集,在山民家疯狂抢购抢购香菇。
(二)佛坪寻访大熊猫
去佛坪岳坝村的经历颇有些惊险。赶集超出了预算时间,颠了七个小时赶夜路到岳坝,发现攻略上介绍的佛坪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入住条件实在差强人意,不适宜人类居住,勉强可以称为家俱的物什上有厚厚一层灰土,白山黑水给我比划的时候,基本上有千层饼的厚度。黑灯瞎火,没有几户人家,山里又冷肚子又饿,好像到了天尽头。
这里见到了最美的星空。暮色四合,夜幕上,星群格外近格外大,北斗七星仿佛伸手可及。
驴头白山黑水在车上一再打预防针,估计要露宿街头了,还很有风格地宽慰我们,让女生困车里,男生睡外面,担当护卫的工作。痛苦的人有手电,买了节电池,可以用了。幸运之神还是很垂青我们的,第一站就找到了绿园春招待所,得到了宾至入归的接待。那位大姐在柴火灶上给我们变出了香喷喷的香菇干豇豆炖蹄胖、香椿炒土鸡蛋。感觉她的笑容可以融化冰山。
晚上围在炉子旁烤火。这家的老爷子主动与我们聊天,他自言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山里有大熊猫。1952年发现。当时的人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感觉跟宋朝的武二郎一样动辄谋害了珍稀动物。在山里遇上打死了,剐了皮吃了肉,骨头就地一扔。后来北京来的大学生在他家看见墙上的兽皮,拿回北京专家鉴定,确认是大熊猫,才知此物不寻常。由此惊动了世界。他说在很多档案里他的名字都被记录在案。我们与大熊猫如此的近距离,听得我们希望之火在心里熊熊地燃烧。
第二天寻访大熊猫的旅途充满了坎坷,昨天就埋下了伏笔。由于昨天通知了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有一波人马要进山,他们一大早就堵在路上拦路打劫,勒索我们进山要留下买路钱每人六十文,意图阻扰我们进山的步伐。白山黑水拿着电话乡里村上地联系。耗了一阵他们进去了,小样,还能跟我们对峙一天?!毅然弃车徒步进山,他们又飞车赶到。这次很友好,交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遇上羚牛,不能去挑衅,遇上安全事故,他们不负一点责任。
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熏染气氛,心里不由得发毛,仿佛每颗毛竹后都危机四伏。每人手里都撰了一根杆子。我们一路热烈讨论,不一定要跑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同伴。被野兽拍着了,就向被股市套牢的股民学习,装死解套。最后的结果收获不小,徒步几十公里,野生动物没看着,野生动物屎倒看见了不少。没能跟大熊猫合影,有人扬言,早知道背卷年画上山。
地上的吉祥物,从成色上看,很新鲜,刚出笼。从形状上看,有羊屎豆,有坨坨屎。坨坨屎有别于牛粪的传统造型,明显模具不同,据我推断显然是羚牛的成熟作品。遇上个骑摩托的“猎头”,他说,我们如果去得早,能在沟里遇上羚牛,他们喜欢一大早下河喝水。如果是冬天遇上的可能性更大,大雪封山,坚壁清野,他们到下游来化缘。老乡提了个尸臭的羚牛头,说是带回去卖给作标本的,二道贩子补上牙再卖个高价。
每次都有白山黑水的名句留下。路过修路的路段,我们研究石匠开石的方法。他讲了一句他们东三省屯里老乡总结出来的箴言“可以看人拉屎放屁,不可看人劈柴打石。”话糙理不糙,告诫我们远离灾祸、确保安全的人生真谛。受益匪浅。
(三)咏志
清明出游,歌以咏志:
清明时节雨刷刷,
跑批一天累日塌。
借问酒店在阿嗒,
碎松一指在雾嗒。
酒家板凳日巴差,
勾子一坐压日塌。
挨着墙根疙僦下,
喋碗长面管球它。
照片集在这
2008年青木川佛坪清明游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6178503/
(一)清明出游青木川
叶广芩笔下的青木川,三省通衢,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惊。
虽为三不管地带,但却是入川进甘的要塞,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种大烟搞商贸,在当地的实际统治者魏辅堂治下高度自治,俨然一个金三角。以其偏远,据说当年抗日战争的战火在中国大地熊熊燃烧,这里仿佛不曾发生过战事,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一个世外桃源。
老魏自己作违法经营,但是却要求乡民处污泥而不染,严厉禁止染上不良习气,严禁抽大烟进赌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民风。他的起家也是颇具传奇色彩。民国时期,属于无产阶级阵营的棒小伙魏辅堂给有钱人家做倒插门女婿,本来是在人屋檐下低三下四的配角,仰仗老丈人的提携,但是他却突围出一条路子,用实力夺了老丈杆子的权,当了一家之主。而后土匪起家,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他一生最爱武器和女人,拢共娶了五房妻妾,有两个还是被津津乐道来自省城西安大户人家的姊妹花。他拥有一只一千人马的私人武装,自封民团司令,在这三省交界的青木川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就像吴思先生《血酬定理》所言,土匪为了追求血酬的长期最大化,愿意建立保护掠夺对象的秩序。只有流寇才一路烧杀抢劫,涸泽而渔。土匪收费后,承担了维持治安、抗击外匪的责任。魏司令在自己的地盘上,利用三不管有利位置种大烟,利用三省通衢搞商贸,以可持续性发展来追求青木川的长期法酬最大化,像胡总书记说的具有科学发展观。
如果仅仅榨取法酬,他也就跟其他土皇帝没有实质区别,他的特异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开化的有思想的进步青年。他是一个城市规划大师,统一开发房地产,统一建筑规划,回龙场上的老房现在还看得出来有中心思想,他们布局整齐,虽然古朴但显出风雅,都是很气派的二层传统建筑,一进或两进的四水归一风格。遇上穷苦人家建不起,实行搬迁,在他天王老子的铁碗政策下,估计不敢有钉子户冒头。他兴办教育,建学堂,推行义务教育,比执政党还先进,对于不让娃们接受教育的愚昧家长,毫不客气,背上草绳游街示众、或是寄存水牢。文明里显露出彪悍的本色。他在乡民里推行卫生的生活方式,不刷牙的,灌大粪处罚,文明里彰显出不文明。镇上的辅仁中学是他请上海的工程师建造,时尚洋派,不输于任何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学校重视英文教育,说明魏司令胸中有世界地图。在魏辅堂的资助下很多乡坝娃娃走出了群山,进入了大学。
![]() |
魏家老宅 |
给我们签名售书的老人徐仲德,就是大学毕业回乡参加家乡建设的知识青年,他成为了魏辅堂的参谋长,古文功底相当深厚,一笔毛笔字写得甚是有范,连我这样的资深书法评论家(自嘲一下)都服气。我们的驴头白山黑水说,老人家把他们小两口的名字抄过去以后,沉思了一会才下笔。他初时还以为,年纪大了,难道想不起字怎么写了?没有想到他是在攒句。
![]() |
徐仲德老人,魏辅堂的参谋长 |
![]() |
魏家老宅 |
![]() |
魏家老宅 |
戏剧性的是造福一方的魏司令死于非命,52年被镇压,在他自己建造的学堂里。 寒。
![]() |
历史风云变幻莫测,历史人物评论各异,不变的是什么呢?是金溪平静地流过青木川,是地里年年如此的新绿新黄?
我们到魏家老宅、新宅、回龙场、学校都去晃荡了。还有回龙场上魏司令的商务招待所,欧式建筑,当地人叫洋房子,有娱乐场所,像乌篷船一样的两层木楼,当地人叫做旱船房。魏辅堂的老宅远远离开老街,独居在凤凰山下,老屋是木结构,新屋是砖瓦结构,都有三进院落组成,院中四角分放四口石瓮,蓄漏下的雨水,水中还可以养鱼。屋内的窗户,梁柱都有考究的雕花。
![]() |
旱船房 |
![]() |
回龙场上的洋房子 |
青木川并不是很大,民清时候的规模应该比现在大。现在交通发达,它在历史上所起的枢纽作用到如今并不显著,热闹光景比当年肯定寥落了很多。我们来得正巧,逢三六趁墟,荷货互市。第二天就逢六,在回龙场和来凤桥左近,三省乡民人来人往,农具、种子、各种日用品以及土鸡土蛋、香菇、黑木耳、天麻、核桃、蜂蜜等山货摆摊出售,极具乡土色彩。
![]() |
此时正是油菜花开得很黄很暴力的时候,田舍屋间到处都是一片嫩黄,错落在油菜花地里是种植香菇的塑料大棚,香菇是这一带的主要经济作物。逛完了古迹,再在地里遛遛弯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回龙场饭馆里的菜豆花很有特色,下半碗是饭上半碗豆花,萝卜干垫底的腊肉蒸碗下饭,不错。这一路上的吃食有路过宁强吃的核桃馍、白萝卜笋子炖的罐罐鸡,高度评价。每次出去暴走都暗暗嘀咕要借此减肥,没想到每次都是胃口大开,各种山珍和新奇的搭配让人不由大开杀戒。
![]() |
去马家山的路上,山民扛着香菇像扛着一座山赶去赶集,在山民家疯狂抢购抢购香菇。
![]() |
从马家山到青木川赶集的种香菇乡民 |
(二)佛坪寻访大熊猫
去佛坪岳坝村的经历颇有些惊险。赶集超出了预算时间,颠了七个小时赶夜路到岳坝,发现攻略上介绍的佛坪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入住条件实在差强人意,不适宜人类居住,勉强可以称为家俱的物什上有厚厚一层灰土,白山黑水给我比划的时候,基本上有千层饼的厚度。黑灯瞎火,没有几户人家,山里又冷肚子又饿,好像到了天尽头。
这里见到了最美的星空。暮色四合,夜幕上,星群格外近格外大,北斗七星仿佛伸手可及。
驴头白山黑水在车上一再打预防针,估计要露宿街头了,还很有风格地宽慰我们,让女生困车里,男生睡外面,担当护卫的工作。痛苦的人有手电,买了节电池,可以用了。幸运之神还是很垂青我们的,第一站就找到了绿园春招待所,得到了宾至入归的接待。那位大姐在柴火灶上给我们变出了香喷喷的香菇干豇豆炖蹄胖、香椿炒土鸡蛋。感觉她的笑容可以融化冰山。
晚上围在炉子旁烤火。这家的老爷子主动与我们聊天,他自言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山里有大熊猫。1952年发现。当时的人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感觉跟宋朝的武二郎一样动辄谋害了珍稀动物。在山里遇上打死了,剐了皮吃了肉,骨头就地一扔。后来北京来的大学生在他家看见墙上的兽皮,拿回北京专家鉴定,确认是大熊猫,才知此物不寻常。由此惊动了世界。他说在很多档案里他的名字都被记录在案。我们与大熊猫如此的近距离,听得我们希望之火在心里熊熊地燃烧。
![]() |
右边的老爷子说他见过大熊猫。 |
第二天寻访大熊猫的旅途充满了坎坷,昨天就埋下了伏笔。由于昨天通知了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有一波人马要进山,他们一大早就堵在路上拦路打劫,勒索我们进山要留下买路钱每人六十文,意图阻扰我们进山的步伐。白山黑水拿着电话乡里村上地联系。耗了一阵他们进去了,小样,还能跟我们对峙一天?!毅然弃车徒步进山,他们又飞车赶到。这次很友好,交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遇上羚牛,不能去挑衅,遇上安全事故,他们不负一点责任。
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熏染气氛,心里不由得发毛,仿佛每颗毛竹后都危机四伏。每人手里都撰了一根杆子。我们一路热烈讨论,不一定要跑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同伴。被野兽拍着了,就向被股市套牢的股民学习,装死解套。最后的结果收获不小,徒步几十公里,野生动物没看着,野生动物屎倒看见了不少。没能跟大熊猫合影,有人扬言,早知道背卷年画上山。
地上的吉祥物,从成色上看,很新鲜,刚出笼。从形状上看,有羊屎豆,有坨坨屎。坨坨屎有别于牛粪的传统造型,明显模具不同,据我推断显然是羚牛的成熟作品。遇上个骑摩托的“猎头”,他说,我们如果去得早,能在沟里遇上羚牛,他们喜欢一大早下河喝水。如果是冬天遇上的可能性更大,大雪封山,坚壁清野,他们到下游来化缘。老乡提了个尸臭的羚牛头,说是带回去卖给作标本的,二道贩子补上牙再卖个高价。
每次都有白山黑水的名句留下。路过修路的路段,我们研究石匠开石的方法。他讲了一句他们东三省屯里老乡总结出来的箴言“可以看人拉屎放屁,不可看人劈柴打石。”话糙理不糙,告诫我们远离灾祸、确保安全的人生真谛。受益匪浅。
(三)咏志
清明出游,歌以咏志:
清明时节雨刷刷,
跑批一天累日塌。
借问酒店在阿嗒,
碎松一指在雾嗒。
酒家板凳日巴差,
勾子一坐压日塌。
挨着墙根疙僦下,
喋碗长面管球它。
照片集在这
2008年青木川佛坪清明游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617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