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谁是中国普通青年?----中国三四线小城市年轻人生存状态调查
青年志*城市画报 China Normal-谁是中国普通青年?
中国三四线小城市年轻人生存状态调查
摘自《城市画报》第265期
简化了啊。
因为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可能性,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正在相对有更多机会、更少限制的环境下,探索个体身份选择的客观可能性表现出不断演进的个体性。
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基于个体探索和经验的自我界定。
然而,在中国的三四线的中小城市,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如何影响年轻人对自我的认知,影响他们的个体梦想?他们的梦想都是类似于“我想有房有车有钱有伴侣有稳定生活”。他们的梦想,就像他们的社会身份,也被局限在普通和常态的狭窄领域。(so?追求一种普通的常态的生活就是狭窄领域?)
和曾经的大城市年轻人经历过的相仿,中小城市的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和丰富当地年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激发了他们新的渴望,新的行为,但是中小城市年轻人的个体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被当地社会和经济上的障碍和不足所局限。
一、宏观:社会结构与个体限制
在中小城市主要的经济发展都发生在第一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造业,第三第四产业比如研究和设计等脑力集中的服务业都相当欠发展。国有企事业单位仍然占据了中小城市年轻人“理想就业”的绝大多数机会和资源。
宏观形态如何影响年轻人:
1、商场让生活更美好
2、就业机会限制个体发展
3、遵从常态才能更好地生活
二、年轻人群体:社会流动与上升通道
组成:移居中小城市的农村人
没有大城市生活经历的当地年轻人
从大城市返回的年轻人
从其他同级的另外城市来的年轻人
日益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板结固化的社会上升通道,对中小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个人能动性降低,梦想受限。
中小城市年轻人所体会到的最主要的焦虑和压力,都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感知以及他们在中小城市面临的个体发展局限紧密相关。
这和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焦虑。
三、梦想和价值观:中产生活与个体性梦想的冲突
他们的主流梦想是拥有稳定的生活,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看重家庭、金钱与地位的价值观。
社会地位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稳定生活的前提。
同龄人的肯定和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梦想是拥有更丰富的、新鲜刺激的、个体化的现代生活方式。看重个体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新生活体验的价值观。这是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价值观,在更年轻或更富足的中小的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中比较多见。
旅行;更新更多更现代的产品和服务;享乐型的消费;花钱而不存钱;重视风格;性的探索;晚婚。
富足的年轻人倾向于比普通收入的年轻人有更强的新兴价值观。他们能更自由地支配金钱和去尝试,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跟精力去投入到对生活便捷和个体性的探索。
实际上,中产生活梦想和探索个体性的梦想,同样在大城市年轻人身上存在。
对大城市年轻人来说,为实现中产生活梦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要大得多。
比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以获得更多机会,比如创业和选择更高回报的职业。
而实现个体性的梦想,他们可以参与和实践不同的青年文化,投身多样的青年亚文化社群,探索不同的个体身份塑造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选择更丰富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来进行个体表达。
文章还是偏重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三四线的年轻人呢,要么是没胆,要么是没才。
非得把他们往主流价值观上靠,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这样,但是对于舒适的生活的追求,又有什么错呢?
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就不会有所创造了?
中国三四线小城市年轻人生存状态调查
摘自《城市画报》第265期
简化了啊。
因为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可能性,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正在相对有更多机会、更少限制的环境下,探索个体身份选择的客观可能性表现出不断演进的个体性。
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基于个体探索和经验的自我界定。
然而,在中国的三四线的中小城市,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如何影响年轻人对自我的认知,影响他们的个体梦想?他们的梦想都是类似于“我想有房有车有钱有伴侣有稳定生活”。他们的梦想,就像他们的社会身份,也被局限在普通和常态的狭窄领域。(so?追求一种普通的常态的生活就是狭窄领域?)
和曾经的大城市年轻人经历过的相仿,中小城市的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和丰富当地年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激发了他们新的渴望,新的行为,但是中小城市年轻人的个体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被当地社会和经济上的障碍和不足所局限。
一、宏观:社会结构与个体限制
在中小城市主要的经济发展都发生在第一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造业,第三第四产业比如研究和设计等脑力集中的服务业都相当欠发展。国有企事业单位仍然占据了中小城市年轻人“理想就业”的绝大多数机会和资源。
宏观形态如何影响年轻人:
1、商场让生活更美好
2、就业机会限制个体发展
3、遵从常态才能更好地生活
二、年轻人群体:社会流动与上升通道
组成:移居中小城市的农村人
没有大城市生活经历的当地年轻人
从大城市返回的年轻人
从其他同级的另外城市来的年轻人
日益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板结固化的社会上升通道,对中小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个人能动性降低,梦想受限。
中小城市年轻人所体会到的最主要的焦虑和压力,都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感知以及他们在中小城市面临的个体发展局限紧密相关。
这和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焦虑。
三、梦想和价值观:中产生活与个体性梦想的冲突
他们的主流梦想是拥有稳定的生活,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看重家庭、金钱与地位的价值观。
社会地位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稳定生活的前提。
同龄人的肯定和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梦想是拥有更丰富的、新鲜刺激的、个体化的现代生活方式。看重个体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新生活体验的价值观。这是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价值观,在更年轻或更富足的中小的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中比较多见。
旅行;更新更多更现代的产品和服务;享乐型的消费;花钱而不存钱;重视风格;性的探索;晚婚。
富足的年轻人倾向于比普通收入的年轻人有更强的新兴价值观。他们能更自由地支配金钱和去尝试,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跟精力去投入到对生活便捷和个体性的探索。
实际上,中产生活梦想和探索个体性的梦想,同样在大城市年轻人身上存在。
对大城市年轻人来说,为实现中产生活梦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要大得多。
比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以获得更多机会,比如创业和选择更高回报的职业。
而实现个体性的梦想,他们可以参与和实践不同的青年文化,投身多样的青年亚文化社群,探索不同的个体身份塑造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选择更丰富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来进行个体表达。
文章还是偏重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三四线的年轻人呢,要么是没胆,要么是没才。
非得把他们往主流价值观上靠,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这样,但是对于舒适的生活的追求,又有什么错呢?
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就不会有所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