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录之二:姜堰的岁月
姜堰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父亲是一店员,老板是盐城伍佑人,年届十三岁时父亲就在这家当学徒,后来他熬到了先生,被派住到姜堰的分号负责,解放前夕,苏北一带戦火纷飞,母亲将二弟和祖母安顿在老家,我和妹妹随母亲去姜堰,盐城至姜堰从现在看来仅一百多公里,汽车仅两小时就可到。那时交通十分不便,因戦争道路桥梁全被破坏,遇上河流都要摆渡或走许多冤枉路绕过去,这样走了七八天才到姜堰,那时两条腿疼痛得几乎要瘫痪,到姜堰后发现我的五叔、小姑和二弟先我们都已在姜堰了,这样有全家有七口人生活在一起,生活负担是十分沉重的,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出去给人家做针线活,五叔每天出去摆地摊,一日三歺几乎都是喝粥,我和二弟因难耐饥饿,竟在家里偷吃起生米来。
不久我被送到一私塾继续念书,那时的姜堰已有学校,似乎学校离私熟不远,音乐课的歌声和体育课的出操声都听见,在路上我们见到上学校的学生除了羡慕就是自愧不如。
父母有一天晚上带我去逛街,第一次见到电灯、日光灯,使我惊奇不已,食品店的茶食点心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从未见过的各种造型,我见到一种佛手的点心,不肯离去,父亲还是遂了我的心愿,回家后玩了二天才和二弟分食了。
我的记忆中,在姜堰我家住在叫下埧三桥的地方,这是一个城乡结合部,是租赁的一家农户的房屋,好象有好几间,一家人住得还算宽绰,房东姓包,排行老二,他家老人称他为二小,我家人与房东处得十分融洽,每日早晨,母亲就抱着妹妹到人家去做针线活,我们一出门就是农田、沟渠,平时都是干枯的,只有在夏季才有水,当有水时,青蛙小蝌蚪到处都是,我常和弟弟去捉小青蛙,放在瓶子里用水养起来,这些玩玩就腻了。
每当有一位老乡来我们家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跟来一个与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名叫扣红,我们和他顽个没完没了,一会儿在田间追逐奔跑,一会儿坐在草垜旁说着孩子们的悄悄话,直至他的家人叫他要回去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再一次见到往往要数月,真有久别重逢的快乐。
一天,家人通知不要去上学了,心里很纳闷,后来从父亲的言谈中才得知要打仗了,他的店铺里的木材被征去筑工事了,这令父亲他们店里人心痛不己,就是这一天亱里突然枪声大作,全家人立即被父母亲从床上叫起,用麦草在地上铺上地铺,全家人都睡到地上,说是这样才不会被子弹击中,我和弟弟被特别照顧,紧靠墙跟睡,说是最安全的地方,直至第二天早晨枪声才陆续停止。
早饭以后,人们并没有因一亱枪声而停止一切,干农活的人照旧在地里,我的父亲一早就到店铺去查看店里情况,后来才从人们口中得知,是新四军来攻县城,但没有攻下来,人又都撤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县城突然紧张起来,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全进了构筑的工事,我们所住的三桥也被戒严,我的父母在家中挖了一道地坑,布满了麦草,地坑上面用铺板担着,放了许多衣服被褥,说这样子弹打不进去。果然在亱里发生了激烈的交戦,枪炮声不断,到早晨才稀稀落落,到该吃饭的时侯了,枪声也逐渐停了下来,母亲从地坑中爬了出去,她是想给全家人弄早饭,她从池塘里提了一桶水刚一进门,崩的一声,子弹打穿了水桶,水哗哗地流出来,母亲受到了惊吓,又躲进了地坑,这才知道房前屋后布满了新四军的战士,他们已包围了三桥口一个碉堡,但还没有发起攻击。
又是一个白天过去了,枪声时而激烈时而停止,我们在地坑中饿着肚子,更没有水喝,就这么昏睡着等待着。
当再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这时门已大开,见到人们象往常一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从人们的谈话中知道三桥口的碉堡被攻破了,守军已撤到县城中心一个大工事里去了。又见到一位邻居手里拿着一摞烧饼,我心里一亮,明知家里正做饭,也等不得饭熟,立即提起自己放铜元的青布口袋向三桥口跑去,不一会功夫,我也拿了一摞烧饼回来与家人分食,几天没有吃到东西,这烧饼的滋味多美啊!又过了一亱,睡梦中虽有几阵激烈的枪炮声,后来就宁静下来,早晨人们说国军全投降了。
没几天,我又恢复上学了,早晨买烧饼仍是用铜元。战争虽已过去,但恐怖的传闻还不少,说在旧工事旁有人踩上地雷被炸死。我们在儿时,不知道担惊受怕,毕竟姜堰是一个小县城,对打仗的惨烈看得很肤浅,事后也目睹民众被动员去挖坑,掩埋许多尸体,那些民工几乎是用裹腿布捆着尸体拖进挖好的大坑里,很少抬着走,因为那样会离死屍远一些。
姜堰解放以后,木行损失很大,被国民党军队征去修工事的木材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当时已面临货源无法组织,库存木材因戦争被人乘机窃掠,原木散落在长达几里远的河段里,好不容易捞了一些回来。但货源就无法组织了,那时的原木,都来自江西,先运至南京三叉河拆排,改大排为小排以便进入内河,那时我军正淮备渡江戦役,长江被封锁,泰州、姜堰、仙女庙三处生意都告停滞。零星的木材销售还是有的,大多是用粮食易货,这样行里就存了不少粮食。由于生意萧条,员工基本被辞光,我记忆中除了一大屯子粮食就是国民党时期的储备票子,成捆的堆在一间屋里。
接着社会上的灾荒越发严重,我地方政权才刚刚建立,土匪十分猖獗。一天晚上,父亲发动全家将粮屯从堂屋移至房间床下,第二天早晨发现堂屋西面对外的墙上被挖开一个大洞。我真佩服父亲的洞察与判断,原来白天有人借故进屋探看,父亲认为这是窃贼踩点,幸亏果断搬移,否则这屯粮将要被盗了。
泰州的木行,被土匪劫掠时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员工住宿的房子是一座中间堂屋两头房间的老式结构,土匪们都戴着头套,眼晴和嘴露在外,故意操外地南腔北调,但仍能辨别出他们是地道的本地人,先强行撞开大门,冲进西头房间,除劫走他们所想要的银元、戒指外,还让所有的人脱光衣服,一一翻查,只有一名员工幸免损失,他将两只金戒指塞入肛内未被劫去。这时对面房间已有准备,里面住的三人拆开一条凳子,每人手握一条凳腿作武器,土匪们虽撞开房门发现门口被一堆家具堵塞,其中一匪试图去搬堵门的家具被还一棍,痛得嚎叫,其余各匪先后数次用棍试探都被有力反击。这股劫匪无奈只好退去,后来得知劫匪共有五人,门外望风一人、进屋动手四人,西房间员工四人、东间三人,都是年轻力壮,若有棍棒武器,这股土匪是不能得逞的。
渡江戦役胜利后的第四天,我的父亲就进了南京城,他惦记三叉河滞留的木材。我真想不通商人的冒险精神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难道金钱财物比生命还重要吗?
一九四九年底,结束了姜堰、泰州、仙女庙的生意,回到了大本营盐城。
不久我被送到一私塾继续念书,那时的姜堰已有学校,似乎学校离私熟不远,音乐课的歌声和体育课的出操声都听见,在路上我们见到上学校的学生除了羡慕就是自愧不如。
父母有一天晚上带我去逛街,第一次见到电灯、日光灯,使我惊奇不已,食品店的茶食点心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从未见过的各种造型,我见到一种佛手的点心,不肯离去,父亲还是遂了我的心愿,回家后玩了二天才和二弟分食了。
我的记忆中,在姜堰我家住在叫下埧三桥的地方,这是一个城乡结合部,是租赁的一家农户的房屋,好象有好几间,一家人住得还算宽绰,房东姓包,排行老二,他家老人称他为二小,我家人与房东处得十分融洽,每日早晨,母亲就抱着妹妹到人家去做针线活,我们一出门就是农田、沟渠,平时都是干枯的,只有在夏季才有水,当有水时,青蛙小蝌蚪到处都是,我常和弟弟去捉小青蛙,放在瓶子里用水养起来,这些玩玩就腻了。
每当有一位老乡来我们家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跟来一个与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名叫扣红,我们和他顽个没完没了,一会儿在田间追逐奔跑,一会儿坐在草垜旁说着孩子们的悄悄话,直至他的家人叫他要回去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再一次见到往往要数月,真有久别重逢的快乐。
一天,家人通知不要去上学了,心里很纳闷,后来从父亲的言谈中才得知要打仗了,他的店铺里的木材被征去筑工事了,这令父亲他们店里人心痛不己,就是这一天亱里突然枪声大作,全家人立即被父母亲从床上叫起,用麦草在地上铺上地铺,全家人都睡到地上,说是这样才不会被子弹击中,我和弟弟被特别照顧,紧靠墙跟睡,说是最安全的地方,直至第二天早晨枪声才陆续停止。
早饭以后,人们并没有因一亱枪声而停止一切,干农活的人照旧在地里,我的父亲一早就到店铺去查看店里情况,后来才从人们口中得知,是新四军来攻县城,但没有攻下来,人又都撤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县城突然紧张起来,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全进了构筑的工事,我们所住的三桥也被戒严,我的父母在家中挖了一道地坑,布满了麦草,地坑上面用铺板担着,放了许多衣服被褥,说这样子弹打不进去。果然在亱里发生了激烈的交戦,枪炮声不断,到早晨才稀稀落落,到该吃饭的时侯了,枪声也逐渐停了下来,母亲从地坑中爬了出去,她是想给全家人弄早饭,她从池塘里提了一桶水刚一进门,崩的一声,子弹打穿了水桶,水哗哗地流出来,母亲受到了惊吓,又躲进了地坑,这才知道房前屋后布满了新四军的战士,他们已包围了三桥口一个碉堡,但还没有发起攻击。
又是一个白天过去了,枪声时而激烈时而停止,我们在地坑中饿着肚子,更没有水喝,就这么昏睡着等待着。
当再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这时门已大开,见到人们象往常一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从人们的谈话中知道三桥口的碉堡被攻破了,守军已撤到县城中心一个大工事里去了。又见到一位邻居手里拿着一摞烧饼,我心里一亮,明知家里正做饭,也等不得饭熟,立即提起自己放铜元的青布口袋向三桥口跑去,不一会功夫,我也拿了一摞烧饼回来与家人分食,几天没有吃到东西,这烧饼的滋味多美啊!又过了一亱,睡梦中虽有几阵激烈的枪炮声,后来就宁静下来,早晨人们说国军全投降了。
没几天,我又恢复上学了,早晨买烧饼仍是用铜元。战争虽已过去,但恐怖的传闻还不少,说在旧工事旁有人踩上地雷被炸死。我们在儿时,不知道担惊受怕,毕竟姜堰是一个小县城,对打仗的惨烈看得很肤浅,事后也目睹民众被动员去挖坑,掩埋许多尸体,那些民工几乎是用裹腿布捆着尸体拖进挖好的大坑里,很少抬着走,因为那样会离死屍远一些。
姜堰解放以后,木行损失很大,被国民党军队征去修工事的木材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当时已面临货源无法组织,库存木材因戦争被人乘机窃掠,原木散落在长达几里远的河段里,好不容易捞了一些回来。但货源就无法组织了,那时的原木,都来自江西,先运至南京三叉河拆排,改大排为小排以便进入内河,那时我军正淮备渡江戦役,长江被封锁,泰州、姜堰、仙女庙三处生意都告停滞。零星的木材销售还是有的,大多是用粮食易货,这样行里就存了不少粮食。由于生意萧条,员工基本被辞光,我记忆中除了一大屯子粮食就是国民党时期的储备票子,成捆的堆在一间屋里。
接着社会上的灾荒越发严重,我地方政权才刚刚建立,土匪十分猖獗。一天晚上,父亲发动全家将粮屯从堂屋移至房间床下,第二天早晨发现堂屋西面对外的墙上被挖开一个大洞。我真佩服父亲的洞察与判断,原来白天有人借故进屋探看,父亲认为这是窃贼踩点,幸亏果断搬移,否则这屯粮将要被盗了。
泰州的木行,被土匪劫掠时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员工住宿的房子是一座中间堂屋两头房间的老式结构,土匪们都戴着头套,眼晴和嘴露在外,故意操外地南腔北调,但仍能辨别出他们是地道的本地人,先强行撞开大门,冲进西头房间,除劫走他们所想要的银元、戒指外,还让所有的人脱光衣服,一一翻查,只有一名员工幸免损失,他将两只金戒指塞入肛内未被劫去。这时对面房间已有准备,里面住的三人拆开一条凳子,每人手握一条凳腿作武器,土匪们虽撞开房门发现门口被一堆家具堵塞,其中一匪试图去搬堵门的家具被还一棍,痛得嚎叫,其余各匪先后数次用棍试探都被有力反击。这股劫匪无奈只好退去,后来得知劫匪共有五人,门外望风一人、进屋动手四人,西房间员工四人、东间三人,都是年轻力壮,若有棍棒武器,这股土匪是不能得逞的。
渡江戦役胜利后的第四天,我的父亲就进了南京城,他惦记三叉河滞留的木材。我真想不通商人的冒险精神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难道金钱财物比生命还重要吗?
一九四九年底,结束了姜堰、泰州、仙女庙的生意,回到了大本营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