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某年的4月纪
4.1
愚人节,没有被任何什么愚弄,平平的连短信都没有收到,也就是很平常的一天而已。早上一如既往爬起来上课,定了闹钟,奇怪的竟然全然没有听到声音。近来多梦,好像每次临醒之前都还在做梦,唔,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好?单一整天精神都还可以。
在早上的课上开始啃《传播学史》,发现自己在看这种厚部书实在是有些心猿意马,听着媒介社会学的课也不由得感到自己的浅陋,怀疑自己到底是否真的能够学术?对于理论实在不怎么感兴趣的起来。
下午,和小台一行去了中山陵,走了好多的路,爬了好多的台阶上到国父的陵寝最后看到的只是一具石棺,稍稍有些单调,但所幸一路风景都不赖,拍了很多照,人物、花草树木,好多都不认识。
下山的时候,坐了那种游览观光车,一路下来,天也开始阴翳了,一路尘土飞扬。
今日气温还是有点高,下午时好多人都只着单衫短袖,似乎晚上又要下雨了,南京这多变的天。
4.2
一晚的狂风,早上的起来的时候看到窗外树枝被吹得到处飘摇,然后是又降温了。因为担心早上的点名匆匆起床去食堂买了早餐赶去教室,在门口遇到老师只简单微笑点头示意。早上的课是改稿,看了几篇稿子,匆忙写了评语,头脑不清似的弄错了该填写的地方。
改稿早早结束了,于是又去了图书馆,找了些书准备来看。坐在图书馆的椅子上觉得有些凉就换了沙发,而又偏爱于最里面的那一排长沙发。坐着翻了几页书,倦意袭来,大概是近来晚睡的恶果,支撑着又看了会书,然后一个人去食堂吃饭。
回到宿舍铺上被子午睡,由于害怕错过下午的课所以很警觉,只是浅浅的小憩,中途惊醒呼唤同伴而未有回应遂有些失落。连着这天气下午课时心情也有些抑郁。
下课回来的路上看到很多人拖着行李回家,心里也不免有些失落。昨日爬山的倦怠袭来,一个人回宿舍继续闷头睡去,仍旧只是浅浅的,腰部、腿脚隐隐酸痛着。
4.3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选择在宿舍窝了一天,晚上才去到图书馆小坐了会,给老莫写了封信,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话,明早记得寄出去。
中午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正在准备清明祭奠的事情,没法赶回去有些许遗憾。近来想到清明都是小时候一家人一起上坟的事情,爸爸带着铁锹,妈妈拎着竹篮,我和哥哥也会帮着那些东西。走在一片片绿色的田埂上,迎面而来的是温暖的风,嘴里面嚼着甘蔗,甜甜的汁水浸润了干渴的喉咙,那样一种感觉十分的好。想来一家人一起地走在春光里,真的是份最美好的回忆。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再难重现,所有的只能以回忆尘封起来,偶尔记起的时候怀念一下。
4.4
假期第二天,一早起来提着电脑去了社科馆,只为了那里稍稍快一些的网速。早上在食堂点了碗面吃,带了面包去图书馆中午也没再去食堂。
期间出去取了个快递,买的陈丹燕的书《莲生和阿玉》到了。一直端坐着把先前写的论文又稍加草草地改了下,但并不满意。还有社会统计与调查分析课的报告,只先下了些他人的文章,暂时也没看多少。其他似乎还有广播史的作业,实在有些麻烦。
因为假期,图书馆4:30就要闭馆,早早地收拾了回到宿舍,又是只有一个人,中午没吃饭于是给煮了泡面。吃完准备出门买些东西,路上偶遇两个基督徒,在她们的感召下我聆听了一些教诲,但仍旧不相信有神或上帝存在,为什么人生来有罪,而要来上帝来救赎。我想自己还是能够自我管理的。
一连两天都没好好吃过一顿饭,似乎有点虐待自己似的,明天天好想要出去走走可生理又偏偏不是时候,有时间还是留在多看看书罢。要赶在10号之前把陈丹燕的书看完,最好那时候还能和她做些交流。
4.5
原来今天才是正式的清明节气,所谓的寒食节也没有吃寒食,连清明团子也没吃到。早上醒了好几次然后由昏睡过去几次,睡得也很不踏实。接连两天都没好好吃饭,于是终于去打了米饭吃。
晒了被子,洗了澡,洗完衣服,不想要去开电脑,只觉得一开开就会在上面荒废掉很多时间似的,于是拿了书《莲生和阿玉》来看。书总共三百多页,很厚实,但翻看起来很快,看了有一百来页决定不再看了,预备这几天上课时候继续看了。
还是为一些事情在纠结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可能真的是自己太过理想主义了。
4.6
今天又开始上课了,为了赶上早上的第一节课不得不早早地爬起来,虽然这几日来睡得都比较晚,但总体来说还算起得来。广播史的课实在很没趣,全是零散琐碎的史实的堆砌,实在让人有些头皮发麻,另外对于老师的教授风格也不是很能接受,大抵为人师者都喜欢或者习惯于把自己的观点加置于他人。细想想,如若是自己作为老师又会如何呢?
趁着早上的课把陈丹燕的书翻得差不多了,唔,有关于信仰事情倒是真的值得人好好深思一下,想到那一日被两个基督徒布道,听其话语言之凿凿,多少页有些道理,但是说来自己算是一个无神论者,还是不太相信这世上有所谓的神,或许以后改观也不一定。
下午上完课去了图书馆,兜兜转转耗了会工夫才静的下心来看书,翻看《传播学史》的时候,看到好些个之前接触过的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竟然感觉很亲切,很有趣味,倒也不是索然无味,怕是自己先前那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所致,刻板印象罢。
晚上和雪怡讨论了一些问题,觉得思路开阔清晰,近日状态不似先前的混沌,但略微也有些怀疑,似乎是有些不真实的回光返照,不知道能延续几多时候?
4.7
又是阴暗湿雨的一天,不喜欢在南京感受这样的天气,像是牛毛一样的雨让人撑伞也是不撑伞也是,但是为了防辐射健康不淋雨起见还是得撑。这学期换了伞以后,好像常常会将它遗忘,昨天是图书馆,今天在食堂,唔,它那黝黑的样子确实不太招人喜欢,而之前那把蓝色的伞虽然也是很旧但总也不舍得丢弃,好像对跟随自己久了的东西都会有这特殊的依恋在其中,更何况又是自己亲手挑选购买之物,从高中开始想来好像也有些个年头了。
还是同样的雨在家乡的时候就分外喜欢和享受,那也是只有家乡的这时节才有的温润,不过现在恐怕也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了,又似乎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很多都在不禁然之间发生着。
早上的课继续看《传播学史》,还只停留在芝加哥学派,杜威、帕克、米德。。。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各自书业专攻领域都各有千秋,令人顿生高山仰止之敬佩感,呵~
4.8
上午半天课,媒介社会学,因之前接触太少以至于大多听得不知所云,然后感慨自己的浅陋,开始恶补,总最基础传播学、社会学的补起,其一就是近来一直在看的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开始略微了解了一些东西。
下午一个人在宿舍,踌躇着要干些什么,开了电脑,然后无端地耗掉了好多时间。检查了邮箱,投的稿子被要求修改,头脑混沌得没多少思路,连腰也隐隐感到不适,于是觉得躺着休息会,醒来时天也黑了。去吃了晚饭,然后还是觉得必须去图书馆找些灵感。在书架旁偶遇了广播史的老师,云自己找书看,也没有过多交流。翻看了几本书,在稿子上理了下思路,但还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有些含糊,明天得早起去继续赶工。
4.9
原来憋论文是这等痛苦的事情,今天一早爬起来拎着本本去了社科馆,一直待到下午将近闭馆,也没有将论文整出来,甚至连头绪都不清楚似的。被之前的和他人的论文所牵绊,而又没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断断续续写了些东西,但都不甚满意。
按计划明天要出门,一来去看南博的新馆,二来去期待了很久的陈丹燕新书签售,目前看来只能完成后者,论文还是心头大事。
4.10
这两天一直为写一些东西而伤脑筋,挖空心思似的想要表现好主题,可又怎么样都理不出一个头绪来似的,就一直耗着,昨天一整天端坐在电脑跟前,只寥寥写了几笔,今早原定是要去南博看其新馆,无奈只好作罢。起了个早又开始耗竭心思,实在困苦得很。
下午雷打不动的准备出门,只为了去赴与陈丹燕的约定,两点半先锋书店。带了两本她的新书《莲生与阿玉》,其中一本属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个中缘由只因为神奇的网络。
去的路上,室外最高气温窜到了24℃,坐在公交车靠窗的位子,看到窗外的行道树都冒出了新绿,而前一次经过这条路的时候树上还光秃秃的,所有的叶子就像是突然之间生发出来的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春光的引力。阳光撒着脸上略微有些灼热感,额头也时有汗水溢出。
在随家仓下了车,穿过马路径直走进了先锋书店,一阵凉意袭来,想来夏日炎炎之际来到这爿书店看书该是件十分惬意舒心的事。
顺着斜坡而上,到达沙龙区的时候,陈丹燕还没来,但已经有不少早到的人,找了第一排的位子坐下,居然还是和她面对面不到两米的距离。不一会儿,陈丹燕便坐在了我的对面,第一次看到她真实的样子,面貌什么的和想象中的差不多,单眼皮,头发微蜷曲,只是略微有些发福。绿色的格子衬衫,褐色的单衫,卡其色的裤子被卷起了裤管露出一截小腿,很是随意舒适。
待主持人介绍完,陈开始了她的讲诉,听她的声音带有典型上海人的那种轻柔绵软,不经意之间还可以听到她略带沪语的串讲。关于新书、关于莲生和阿玉、关于写作、关于信仰……开始听她的话语想当然推测善文字表达的人许拙于言语,但听完她的叙叙讲诉,深感其话语沉静的美感。
现场提问的时候,很想与她交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只在一旁听她与别人的对话。有人谈到了间隔年旅行的事,刚开始读她的书即源于她的旅行记,其中记叙她旅行的种种都让我心之神往,也天真地想要出去一个人行走,但总是有各种理由和借口,常常在现世中身陷囹圄,隧迷失自我。
关于信仰的问题,在读完书后的某一天当我在校园里偶遇两个基督徒,聆听了他们关于上帝的信仰,还有她们的劝诫我也应该信仰有神存在、有上帝庇护,救赎我们……关于信仰的事情,唔,实在很难说得清。签名轮到我的时候,我很想与她探讨一下,碍于时间、表达力最后也还是作罢。
回来的时候走在路上,鼻息两边满是温润的空气,晕染着夕阳下的人们,忽然感受到的一种闲适,让人有种恍如夏日傍晚的时空错觉。
4.11
今天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耗在论文上,絮絮叨叨,改了又改,东拼西凑的总算是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凑齐,本想发出去,可似乎还是要再修改,但此时连打开来看的心思都没有了。照例打开邮箱,看到新的邮件中的回复实在令人有些啼笑皆非,原来很多事情都像是只隔了层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真的太过可笑了这个现实。
莫名其妙的竟然把普通话报名给报错了,不自主地想要骂自己傻逼。临睡前看完了《八月迷情》,感叹这属于音乐的奇妙缘分,但这一切想来在现实中也很难发生,电影毕竟还只是电影,一切的虚构幻想只能钩织出人内心缺失的那一部分罢了。从开始就能猜测到结局的剧情居然也能随着那悠扬的音乐丝丝入扣,振人心弦。
4.12
天气很好的一天,早上去上课的路上看到天空,意识到这样的天气里应该出去走走。看到下课回来的人,下意识的希望早上的课能够停上。来到教室的时候还只有几个人而已,临近上课大家才渐渐地赶来,教室里面坐得满当当的。到了上课的点原本该出现的老师没有来倒是班主任来了,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后来果然如我所愿老师有事情而没法来上课,但留了一个问题给我们讨论,但大家仍旧熙熙攘攘,互相聊着天。坐了一节课,班主任总算放我们回去,此后去院办解决了普通话报名的事情。
下午上了两节课,后和舍友出去转了转,一起吃了晚饭。晚上本要去找的人不在隧去了图书馆。后与朱YP学姐聊天,9点多回宿舍,洗澡,上网。今日记叙得太过琐碎,作罢。
4.13
近来一直为论文和一些杂事而烦忧,感觉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似乎是让自己强打起精神来,继而是晚睡早醒,精力不济。很多事情感觉像是告一段落了,可总还是没完没了一样,唔,实在是困苦。
又是一天的课,背着一周最多的书,起个大早匆匆赶去,然后听得索然无味但又没办法逃脱的现实,内心里真的很想就此夺门而出,扬长而去,可是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呢?向来软弱妥协如我。下午像个傻逼一样坐着充当观众,后实在坐不住了便径直走出去。
晚上不愿留在宿舍,因为知道留下来的结局会是什么,缺少个人释放的空间,然后会坐在电脑前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一切都不自在似的。
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最喜去图书馆的书架丛里寻找一种耗费时光的方式,随意地抽出一本书翻几页再放回,偶尔也可见到许多曾经让自己“倾心”过而没不得的书,算是莫大的惊喜,但也只是随手拿起又放下,就像今天看到许知远的那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样,先前读其文章便觉不易,遂放弃。
在期刊阅览室拿来三联、南方人物周刊和几本新闻传播的期刊来看,实在感到困乏之至,于是趴着日记本子,混混沌沌的小睡了片刻,醒来时本子上竟赫然还有涎水,幸而无人查见。
4.14
下午上完课回到宿舍精神恍惚的于是拉上窗帘倒头就睡,期间竟然还奇异般地做起梦来,醒来时那个梦还没完结。
起来之后收拾了床铺和衣物,洗了棉衣和床单,把冬天的衣物收了起来,再找出了部分夏天的T恤,南京的天真的是没有过渡一样,仿佛忽然间就跳到了夏天,今天走在校园里就看到很多人很清凉的打扮。升温很快,一动便淌汗,索性把头发扎了起来,没有凌乱的覆盖感觉很清爽。
晚上看了ann的《男人四十》,缘于周二课上香顺随口的一个提及,算是延续其一贯的风格,对于贯穿其中的那首《前赤壁赋》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了,原来自己也曾背诵过的,再细细品味,其况味不一般了。另看到影片中的梅艳芳,感叹其天生丽质,遗憾的是芳华绝代矣。
4.15
难得“清闲”的一个周末,暂时不用被某些事牵绊,但冥冥中总还感到似乎还有事情没做,但也不想去理会太多了。早上起来的时候,室友都陆续出去了,最后就只剩我一人,这也是难得的属于一个人的周末。洗了床单,晒了被子,喝了燕麦,吃了面包,感觉很是美好的一天,还有气温依旧很高,空气中满是闷热感。
上完早上的三节课,下午留在宿舍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晚上依旧。才四月而已但这白天的气温让人有种初夏的错觉,不过南京的天向来奇异多变像个小孩一样,到晚上的时候,走去食堂的路上看到天空中闪了几道很亮的闪电,天气预报好像说是要下雷雨,买了晚饭回到宿舍,果然不一会工夫就开始刮风下雨,但这雨似乎下不大出来,但会让这温度降下一些来吧。
两天的周末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明日不知道该往哪去?纠结,总之,出去就是。
4.16
想好了要出去的最终还是没有出去,有些许后悔,像是白白浪费掉这些光阴一样,找不到合适的事情来做,然后时间很快就过掉了,周末的时光何其宝贵而被这样白白耗去,实在是有些不甘,起码也该做些对自己有用的事情,看书学习什么的。
昨晚晚睡下午补了觉,然后就去了一天时光,晚上出门去到图书馆,看了几页书,很早便离开去到西区办了些事情。回来时又买了曼可顿的面包,感觉上来这学期把他家的面包好像快一一买遍了。遏制自己买零食的念头,好好吃三餐,然后多吃水果,多锻炼,尽量早睡,意欲让自己健康一点,最好能够瘦一些。周末实在短暂,明早须得去社科馆学习,要好好地PUSH一下自己了。
4.17
算是履行了原定的计划,一早起来路上草草吃了早饭领着电脑带着书来到社科馆自习,也是一种打发周末的方式。
带了词汇书,背了几页,很多词都是看起来很熟悉但到真正用时便词穷,大抵对于除母语外的语言还是没有那样一种敏感,很想好自学习一下,但实在缺乏一种兴趣或是动力,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的选择,而这么多年下来也没有产生多少兴趣,多少是破不得已而为之。
很久没看小说之类的,早上的时候把《饥饿的女儿》浏览完了,写的有关于中国那个年代的种种事情,对于没有实际经历的人而言确实并无多少切实感触。
很晚才去食堂吃了午饭,饭毕再匆匆返回社科馆,看书,听歌,稍加思索。周末的时光总是这样过得很快,明天又要面对新一周,多少有几分不情愿,可是又怎么能阻止时间的脚步呢?该来的还是要来,一切新的挑战和所要纠结的事情永远在生命里反复出现,论文暂时还没有着落,各种考试、作业,还有不可知的未来,规划、谋划、计划,一个个的似乎都要去落实,着实不易。
4.18
昨晚早睡早上定了闹钟起来不是很费劲,上午4节采写编评课,再次聆四位老师的点评,总的来说这期做得比上期要好一些,算是有所长进了。下一期的报纸采编又开始了,选了一直想当的责任编辑,从未有过的尝试和体验,但愿能够好一点地完成任务。
下午上完课去了趟超市,买了很多纸,很克制的基本没有买零食,买了黄瓜和番茄,晚餐开始想要减量,所以只吃了一根玉米和一碗粥,又加个小番茄。
早上的课老师定的截稿日期提前了一周,把大家都弄得很紧张,匆匆开了选题会,定了选题和一些采写角度,大都是图采写简单的,果然还是时光太仓促,而且还有那么多琐事要忙,这周感觉不太好过。
4.19
最近醒来时都是伴着梦,感觉有些凌乱,今早醒来时亦是如此,略微有些疲惫。早上两节课,因为老师忙于会议而由另一个老师代课,没有认真听多少,自顾自背了些单词。
中午吃完饭回宿舍洗了头,然后琢磨着出去采访的事情,在网络上找了很多的选题, 到快2点的时候觉得有必要赶紧出门扫街。坐了地铁到大行宫站下来,经过南京图书馆,总统府,最后沿着太平南路一路向南竟然走到了夫子庙,后从三山街回丹凤街坐70路返校。
晚上大家又重新讨论了选题,把之前的选题重新推翻重来,感觉各种紧迫和压力。
4.20
定了7点15的闹钟,早早便地起来,依旧敲胆经、扭腰肢、喝水,刷牙洗脸收拾妥当带来一周上课最多最沉的书出门。面包吃完了不得不去食堂,买了蛋饼和豆浆,豆浆有股焦味不怎么好喝。一路吃早饭走到教室竟然还没有一个人,以为走错教室还特意走到隔壁教室看了看都是陌生的脸孔,遂回到教室仔细看课表确认了才安然入座。出门倒水时遇到米汤,微笑与他打了招呼。最近常常看到他,感觉上他挺有神采。
早上的广播电视课上轮到他组讲开国大典的广播宣传,轮到我们组做点评。因为事先找了资料来看,心里多少有点底,大概的讲了一些。三节课的时光其实没有听多少,自顾自看了些书。随后又是两节徐翔的课,有了上次的教训以后貌似没人敢翘他的课了。
上完课直接回宿舍,吃完饭去了学校前面的代售点买票,排了近一个半小时的队才买到,但是回家的愿望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了。
回到学校又查了些资料,晚上在图书馆约了采访对象采访,发觉自己实在是不擅长发问,总是问些很傻帽的问题,没什么长进反而越发退化了。写稿的事实在令人难受(╯﹏╰)。
4.21
昨晚晚睡,近来因为稿子的事精神不济,一直帮着混乱的梦,醒来时候也疲乏之至,定了8点半的闹钟关了以后继续睡,天气阴翳让人愈加嗜睡,9点一刻方才从床上惊坐起,而距离早上9点40的课没有多少时间。下床匆匆洗漱,没有了面包不得不去食堂买早饭,赶在上课前匆匆在路上吃完。
下午的课本不想去上,心里面总是记挂着未完成的稿子,魂不守舍地坐着听了两节课,期间一直都是老师在探讨我们小组的选题,被老师绕得有点头晕,而本身自己的思路也不是很清晰,但也无暇顾及那么许多了。
下课和周XY讲了课题的事,有关于论文的发表还是心头一桩大事,发或不发都是很纠结的事情。回到宿舍,实在困乏极了拉上窗帘沉沉睡去,好像怎么也不想醒来似的,总之很累。
去食堂吃了面,回来准备开始写稿,但想要采访的对象却迟迟没有回应,而自己对于稿子也毫无头绪,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切入,好像什么都能写但什么都不那么容易写,而自己似乎更在意文字而忽略内容了。
本周采写时间着实紧张了,希望一切早些过去的好,想要回家了。
4.22
早上原本有课,但苦于昨晚稿子没写完不得不逃了媒介社会学的课,一大早起来提着电脑去社科馆写稿。只单单啃了面包,喝了牛奶,一直端坐在电脑前憋稿子,感到很是苦痛,一直到下午两点左右才草草完成,但自我感觉不甚满意。
头脑混沌回到宿舍,心情不舒坦倒在床上睡去,醒来时已五点,出门吃饭,去了超市,买了纸、水果,后悔于自己所做的一些抉择。
似乎又有好多麻烦的事情要接踵而来了,实践创新要结项,要答辩,而论文还没有着落,最近几天一直为着发或不发而纠结实在是痛苦,其他社会调查报告要修改,稿子要甄选排版……留我原地打转只想逃离这些困境。
4.23
稿子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跟前几次一样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但也已成定局。早上自然醒来,刷牙洗脸,下楼打印,买了全麦面包,冲了昨天买的豆浆喝,不很甜,没有想象中好喝,应该还算健康。
吃完早餐,已经近10点,踌躇着要不要去图书馆,心里思索着该把采写小结洗完,想来在宿舍似乎写不了,但又不想拎着电脑去图书馆,纠结了一会想还是算了,拉开抽屉开了电脑,找出了剧出来看,五集短片已经看了三集于是继续看下去。饭点出去买了饭,回来依旧看剧。到两点时,陆飞预备睡午觉,于是也拉上窗帘上床,一觉醒来居然已是五点,仍旧踌躇着去不去图书馆。最后决定拎着电脑,出门吃完饭去了图书馆,在七楼找了位子,把采写小结写完,时间已是八点多,看了会剧回宿舍继续看终于将五集看完。
晚上上网时查找了明天要去暴走江心洲的内容、线路,约了张红一起,希望一切能按计划进行。
4.24
昨天和张红同学约了今天去参加暴走江心洲的活动,原本以为她可能不去,早上8点不到便起来发短信问候她,她已然出门准备来找我。于是连忙洗漱,吃早饭,整装待发,和她约了在校门口见面。
按照之前查找的路线先坐地铁再转车,于是快步走到了地铁站,二号线坐到云锦路站下来后又转乘了7路公交才到达棉花堤渡口。下公交车看到很多人聚在站台旁,看起来大多是学生,略微等了会领队的人到了,领着“大队人马”走到了渡口。第一次坐轮渡渡长江,对岸就可看到江心洲上的人家,其实距离很近,若是达摩祖师恐怕可以评一苇过江了吧,可惜的是自己竟毫不知水性。
在轮渡吹着江上的风很是舒爽,轮渡在江面上拐了个大转弯就到达对岸,略微有些意犹未尽。
上了岸,领队讲了一些路线安排,随后大家开始环岛暴走之旅。从早上10点半一直到下午两点一直沿着江心洲走,沿路经过了民俗街、农家乐美食街、生态农业园,到达下一个渡口时大家聚在一起吃了午饭,一桌坐了13个人,除了3个已经工作了的,其他的清一色都是学生。
午饭吃得毫不尽兴,下午也没有气力再走了,于是和张红坐了三点半的轮渡回到对岸的定淮门,后坐公交车去了玄武门,在那一带转了转,在湖南路吃了晚饭,之后坐地铁回来,体验了那个音乐阶梯,回到宿舍已9点半多。
明天开始又要评稿了,这期做了责编,还有好多未尽的事情,马上也要回家,期待中……
4.25
昨天暴走一天腿脚酸软,但又因为一早有采写编评课不得已早起,很警觉地7点多便醒来,起床草草洗漱,吃早饭赶去楼下打印采写小结,但打印店都还没开只好先到教室。
课上主要的就是是编辑稿子,幸而昨晚把稿子事先分好,三三两两地发给组员,自己在一旁做些提醒、收拾、整理、分发稿件的事情。本以为会有四位老师一起来,早上起来时还着实有些许担心,最后只有张弢一人出现,大家多少也有些放松罢。不知怎的,今天的改稿工作进行的十分的迅速,远比我想象中快多了,10点的时候大家基本走的差不多,留下几个责编,总编继续做些商量。
回宿舍洗了衣服,晒了鞋,之后吃午饭,因为想吃红豆而买了双皮奶。略微休息之后,小睡了片刻。起床后赶去上下午的课,听着有些许无聊。三点多下课走出教学楼一阵热浪迎面来,原来气温真的是到了30℃,似乎有种夏天提前来到的感觉。
到图书馆改了稿子,一直到六点半左右感到有些饥饿,想不出去东区吃什么于是去了西区,点了铁板饭,吃完去取了钱,之后回来。一路上风吹很大,几乎把头发吹得很凌乱,有石子进了眼睛,有些许难受。
回家之前似乎还有不少事情要落实,还有好多的计划没有展开,不知道终日在忙着些什么,但时间总这样白白地流逝掉了,追不回来。
4.26
早上新闻法学的课因为授课老师有公务在身所以不得不又停上,虽然如此但还是得教室,班主任受老师委托来“看管”我们看一个有关于隐性采访的视频。因为坐在后排的被前排的头挡住视线没能看清楚,本也没有多少兴趣于是自顾自地背了单词,看了公民话语权的书,再和同学讨论了考研、工作事宜。
下课想不出去东区吃什么,便和同学去了西区吃午饭,吃完顺道买了红豆味的棒冰,红豆味不明显但味道有些过甜了,忽然想念暑假在家常吃的赤豆棒冰。中午小憩了片刻下午去上了香顺的编辑课,上周因为采访而未能去原来他已经讲到唐宋了,不过实在没有听进多少,还是听他讲诗词最有味。
下课回宿舍本想做广播电视的作业,但纠结许久还是无果,然后困乏得很遂关机睡觉。醒来去吃了碗面拎着电脑去了图书馆,本想写实践创新的论文,最后还是无果。想起来要做个人简历,找了模板,整理了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算是完成一桩事。晚上回宿舍和同学讨论了社会统计课的选题,但整个人困乏得浑浑沌沌,洗了澡早早便休息了。
4.27
原本定了7点20的闹钟,却提早醒来,许是昨晚太困乏睡足了。起床喝水,洗漱,铺床,吃面包,喝豆浆……在去上课的路上看到了米汤的车驶过,好像他也看到我。昨晚收短信得知第一堂课有老师来听课,果然走进教室不久就有老师陆续进来,有那位老是听我们课拉风的督导老师、广播电视新闻的老师,还有其他4个院里的老师。
因为有老师听课的缘故,第一堂课没有例行的同学PPT讲演而换之老师自己的讲课,但其讲课实在是桩痛苦的事情,一直无聊地翻看着教材,努力地寻找着可以下次做PPT的选题,但几番搜索之后还是没能做出决定,之后下课询问了老师遂觉得此事很难。三节无聊的课之后还要继续上两节课,心里一直对PPT、稿子编辑等事耿耿于怀而上课时整体心不在焉。上午五节课耗竭了好多精神和思量,肚子早早便饿了,中午几乎吃完了所有的饭菜。
下午上了两节博雅课,之后坐70路出去,到了丹凤街,去了银行、邮局,完成了论文未尽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明天要告知对方知晓。之后去了金润发,买了牙膏等物坐70路回来又去了爱尚附近和超市,买了些回家的东西,晚上近9点时到南区吃了面,回来的路上偶遇朱YP学姐,其身边又出现了一张新面孔,我心领神会地知道了些大概,晚上回来和她聊了方才确定。
回来的路上不知怎的心里忽然豁然开朗,走在路上竟想要哼起歌来。身后有个男生经过时正好哼着曲调,果然还是他人做到了。回到宿舍还有社会统计学的选题未完成,找了资料,后来很轻松地搞定。
4.28
五一的假期近在咫尺,虽然决定了回去但并没感觉多少兴奋,如果留在这也不知道会怎样耗竭掉这三天光阴。昨晚已有很多人回去,阿姨晚上突击的查房让不少人心惊片刻,还算能应对过去,但还是有人不幸落网,果然是没多少实战经验的。
早上三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课,老师的一身黑花纹连衣裙外加黑丝着实很惊艳,不得不感慨徐娘风韵犹存。课上讲的内容没多少听进,应同学的要求,老师外带讲了大四实习的事情,得知实习时间竟然要4个月,内心有些许焦虑,不知道该从何而起?
下午本应该去上社会调查与统计的课,但碍于心里记挂着未完成地广播电视史的PPT作业,于是翘了课留在宿舍赶作业,从两点一直到六点,期间还顺带处理了论文的善后工作。
晚上只有两个人宿舍显得很安静,是一种难得的安宁,理了回家要带的东西,然后明早出发回家,大概要花一天的时间在路上了,不过明晚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家了。明天杭州不知道回不回很堵?但愿能早点到家吃饭。在家的时间似乎也不得闲,需要完成好些个东西,然后还有要和父母商量的事情。
四月过得有点快了。
4.29
原本今天火车晚点的时候一度想要去退票,想想回来其实也没多少重要意义。坐了近八个多小时的车总算是到家了,很累很累,好久不见爸妈,好久不见家乡。
然后其实还有很多是要忙,很多顾忌,无法逃脱掉的。
4.30
四月的最后一天,在家度过,吃了久违的饭菜,上了N久的网,做了作业,然后痛快地洗了澡,明天准备喝喜酒。
愚人节,没有被任何什么愚弄,平平的连短信都没有收到,也就是很平常的一天而已。早上一如既往爬起来上课,定了闹钟,奇怪的竟然全然没有听到声音。近来多梦,好像每次临醒之前都还在做梦,唔,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好?单一整天精神都还可以。
在早上的课上开始啃《传播学史》,发现自己在看这种厚部书实在是有些心猿意马,听着媒介社会学的课也不由得感到自己的浅陋,怀疑自己到底是否真的能够学术?对于理论实在不怎么感兴趣的起来。
下午,和小台一行去了中山陵,走了好多的路,爬了好多的台阶上到国父的陵寝最后看到的只是一具石棺,稍稍有些单调,但所幸一路风景都不赖,拍了很多照,人物、花草树木,好多都不认识。
下山的时候,坐了那种游览观光车,一路下来,天也开始阴翳了,一路尘土飞扬。
今日气温还是有点高,下午时好多人都只着单衫短袖,似乎晚上又要下雨了,南京这多变的天。
4.2
一晚的狂风,早上的起来的时候看到窗外树枝被吹得到处飘摇,然后是又降温了。因为担心早上的点名匆匆起床去食堂买了早餐赶去教室,在门口遇到老师只简单微笑点头示意。早上的课是改稿,看了几篇稿子,匆忙写了评语,头脑不清似的弄错了该填写的地方。
改稿早早结束了,于是又去了图书馆,找了些书准备来看。坐在图书馆的椅子上觉得有些凉就换了沙发,而又偏爱于最里面的那一排长沙发。坐着翻了几页书,倦意袭来,大概是近来晚睡的恶果,支撑着又看了会书,然后一个人去食堂吃饭。
回到宿舍铺上被子午睡,由于害怕错过下午的课所以很警觉,只是浅浅的小憩,中途惊醒呼唤同伴而未有回应遂有些失落。连着这天气下午课时心情也有些抑郁。
下课回来的路上看到很多人拖着行李回家,心里也不免有些失落。昨日爬山的倦怠袭来,一个人回宿舍继续闷头睡去,仍旧只是浅浅的,腰部、腿脚隐隐酸痛着。
4.3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选择在宿舍窝了一天,晚上才去到图书馆小坐了会,给老莫写了封信,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话,明早记得寄出去。
中午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正在准备清明祭奠的事情,没法赶回去有些许遗憾。近来想到清明都是小时候一家人一起上坟的事情,爸爸带着铁锹,妈妈拎着竹篮,我和哥哥也会帮着那些东西。走在一片片绿色的田埂上,迎面而来的是温暖的风,嘴里面嚼着甘蔗,甜甜的汁水浸润了干渴的喉咙,那样一种感觉十分的好。想来一家人一起地走在春光里,真的是份最美好的回忆。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再难重现,所有的只能以回忆尘封起来,偶尔记起的时候怀念一下。
4.4
假期第二天,一早起来提着电脑去了社科馆,只为了那里稍稍快一些的网速。早上在食堂点了碗面吃,带了面包去图书馆中午也没再去食堂。
期间出去取了个快递,买的陈丹燕的书《莲生和阿玉》到了。一直端坐着把先前写的论文又稍加草草地改了下,但并不满意。还有社会统计与调查分析课的报告,只先下了些他人的文章,暂时也没看多少。其他似乎还有广播史的作业,实在有些麻烦。
因为假期,图书馆4:30就要闭馆,早早地收拾了回到宿舍,又是只有一个人,中午没吃饭于是给煮了泡面。吃完准备出门买些东西,路上偶遇两个基督徒,在她们的感召下我聆听了一些教诲,但仍旧不相信有神或上帝存在,为什么人生来有罪,而要来上帝来救赎。我想自己还是能够自我管理的。
一连两天都没好好吃过一顿饭,似乎有点虐待自己似的,明天天好想要出去走走可生理又偏偏不是时候,有时间还是留在多看看书罢。要赶在10号之前把陈丹燕的书看完,最好那时候还能和她做些交流。
4.5
原来今天才是正式的清明节气,所谓的寒食节也没有吃寒食,连清明团子也没吃到。早上醒了好几次然后由昏睡过去几次,睡得也很不踏实。接连两天都没好好吃饭,于是终于去打了米饭吃。
晒了被子,洗了澡,洗完衣服,不想要去开电脑,只觉得一开开就会在上面荒废掉很多时间似的,于是拿了书《莲生和阿玉》来看。书总共三百多页,很厚实,但翻看起来很快,看了有一百来页决定不再看了,预备这几天上课时候继续看了。
还是为一些事情在纠结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可能真的是自己太过理想主义了。
4.6
今天又开始上课了,为了赶上早上的第一节课不得不早早地爬起来,虽然这几日来睡得都比较晚,但总体来说还算起得来。广播史的课实在很没趣,全是零散琐碎的史实的堆砌,实在让人有些头皮发麻,另外对于老师的教授风格也不是很能接受,大抵为人师者都喜欢或者习惯于把自己的观点加置于他人。细想想,如若是自己作为老师又会如何呢?
趁着早上的课把陈丹燕的书翻得差不多了,唔,有关于信仰事情倒是真的值得人好好深思一下,想到那一日被两个基督徒布道,听其话语言之凿凿,多少页有些道理,但是说来自己算是一个无神论者,还是不太相信这世上有所谓的神,或许以后改观也不一定。
下午上完课去了图书馆,兜兜转转耗了会工夫才静的下心来看书,翻看《传播学史》的时候,看到好些个之前接触过的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竟然感觉很亲切,很有趣味,倒也不是索然无味,怕是自己先前那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所致,刻板印象罢。
晚上和雪怡讨论了一些问题,觉得思路开阔清晰,近日状态不似先前的混沌,但略微也有些怀疑,似乎是有些不真实的回光返照,不知道能延续几多时候?
4.7
又是阴暗湿雨的一天,不喜欢在南京感受这样的天气,像是牛毛一样的雨让人撑伞也是不撑伞也是,但是为了防辐射健康不淋雨起见还是得撑。这学期换了伞以后,好像常常会将它遗忘,昨天是图书馆,今天在食堂,唔,它那黝黑的样子确实不太招人喜欢,而之前那把蓝色的伞虽然也是很旧但总也不舍得丢弃,好像对跟随自己久了的东西都会有这特殊的依恋在其中,更何况又是自己亲手挑选购买之物,从高中开始想来好像也有些个年头了。
还是同样的雨在家乡的时候就分外喜欢和享受,那也是只有家乡的这时节才有的温润,不过现在恐怕也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了,又似乎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很多都在不禁然之间发生着。
早上的课继续看《传播学史》,还只停留在芝加哥学派,杜威、帕克、米德。。。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各自书业专攻领域都各有千秋,令人顿生高山仰止之敬佩感,呵~
4.8
上午半天课,媒介社会学,因之前接触太少以至于大多听得不知所云,然后感慨自己的浅陋,开始恶补,总最基础传播学、社会学的补起,其一就是近来一直在看的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开始略微了解了一些东西。
下午一个人在宿舍,踌躇着要干些什么,开了电脑,然后无端地耗掉了好多时间。检查了邮箱,投的稿子被要求修改,头脑混沌得没多少思路,连腰也隐隐感到不适,于是觉得躺着休息会,醒来时天也黑了。去吃了晚饭,然后还是觉得必须去图书馆找些灵感。在书架旁偶遇了广播史的老师,云自己找书看,也没有过多交流。翻看了几本书,在稿子上理了下思路,但还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有些含糊,明天得早起去继续赶工。
4.9
原来憋论文是这等痛苦的事情,今天一早爬起来拎着本本去了社科馆,一直待到下午将近闭馆,也没有将论文整出来,甚至连头绪都不清楚似的。被之前的和他人的论文所牵绊,而又没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断断续续写了些东西,但都不甚满意。
按计划明天要出门,一来去看南博的新馆,二来去期待了很久的陈丹燕新书签售,目前看来只能完成后者,论文还是心头大事。
4.10
这两天一直为写一些东西而伤脑筋,挖空心思似的想要表现好主题,可又怎么样都理不出一个头绪来似的,就一直耗着,昨天一整天端坐在电脑跟前,只寥寥写了几笔,今早原定是要去南博看其新馆,无奈只好作罢。起了个早又开始耗竭心思,实在困苦得很。
下午雷打不动的准备出门,只为了去赴与陈丹燕的约定,两点半先锋书店。带了两本她的新书《莲生与阿玉》,其中一本属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个中缘由只因为神奇的网络。
去的路上,室外最高气温窜到了24℃,坐在公交车靠窗的位子,看到窗外的行道树都冒出了新绿,而前一次经过这条路的时候树上还光秃秃的,所有的叶子就像是突然之间生发出来的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春光的引力。阳光撒着脸上略微有些灼热感,额头也时有汗水溢出。
在随家仓下了车,穿过马路径直走进了先锋书店,一阵凉意袭来,想来夏日炎炎之际来到这爿书店看书该是件十分惬意舒心的事。
顺着斜坡而上,到达沙龙区的时候,陈丹燕还没来,但已经有不少早到的人,找了第一排的位子坐下,居然还是和她面对面不到两米的距离。不一会儿,陈丹燕便坐在了我的对面,第一次看到她真实的样子,面貌什么的和想象中的差不多,单眼皮,头发微蜷曲,只是略微有些发福。绿色的格子衬衫,褐色的单衫,卡其色的裤子被卷起了裤管露出一截小腿,很是随意舒适。
待主持人介绍完,陈开始了她的讲诉,听她的声音带有典型上海人的那种轻柔绵软,不经意之间还可以听到她略带沪语的串讲。关于新书、关于莲生和阿玉、关于写作、关于信仰……开始听她的话语想当然推测善文字表达的人许拙于言语,但听完她的叙叙讲诉,深感其话语沉静的美感。
现场提问的时候,很想与她交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只在一旁听她与别人的对话。有人谈到了间隔年旅行的事,刚开始读她的书即源于她的旅行记,其中记叙她旅行的种种都让我心之神往,也天真地想要出去一个人行走,但总是有各种理由和借口,常常在现世中身陷囹圄,隧迷失自我。
关于信仰的问题,在读完书后的某一天当我在校园里偶遇两个基督徒,聆听了他们关于上帝的信仰,还有她们的劝诫我也应该信仰有神存在、有上帝庇护,救赎我们……关于信仰的事情,唔,实在很难说得清。签名轮到我的时候,我很想与她探讨一下,碍于时间、表达力最后也还是作罢。
回来的时候走在路上,鼻息两边满是温润的空气,晕染着夕阳下的人们,忽然感受到的一种闲适,让人有种恍如夏日傍晚的时空错觉。
4.11
今天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耗在论文上,絮絮叨叨,改了又改,东拼西凑的总算是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凑齐,本想发出去,可似乎还是要再修改,但此时连打开来看的心思都没有了。照例打开邮箱,看到新的邮件中的回复实在令人有些啼笑皆非,原来很多事情都像是只隔了层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真的太过可笑了这个现实。
莫名其妙的竟然把普通话报名给报错了,不自主地想要骂自己傻逼。临睡前看完了《八月迷情》,感叹这属于音乐的奇妙缘分,但这一切想来在现实中也很难发生,电影毕竟还只是电影,一切的虚构幻想只能钩织出人内心缺失的那一部分罢了。从开始就能猜测到结局的剧情居然也能随着那悠扬的音乐丝丝入扣,振人心弦。
4.12
天气很好的一天,早上去上课的路上看到天空,意识到这样的天气里应该出去走走。看到下课回来的人,下意识的希望早上的课能够停上。来到教室的时候还只有几个人而已,临近上课大家才渐渐地赶来,教室里面坐得满当当的。到了上课的点原本该出现的老师没有来倒是班主任来了,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后来果然如我所愿老师有事情而没法来上课,但留了一个问题给我们讨论,但大家仍旧熙熙攘攘,互相聊着天。坐了一节课,班主任总算放我们回去,此后去院办解决了普通话报名的事情。
下午上了两节课,后和舍友出去转了转,一起吃了晚饭。晚上本要去找的人不在隧去了图书馆。后与朱YP学姐聊天,9点多回宿舍,洗澡,上网。今日记叙得太过琐碎,作罢。
4.13
近来一直为论文和一些杂事而烦忧,感觉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似乎是让自己强打起精神来,继而是晚睡早醒,精力不济。很多事情感觉像是告一段落了,可总还是没完没了一样,唔,实在是困苦。
又是一天的课,背着一周最多的书,起个大早匆匆赶去,然后听得索然无味但又没办法逃脱的现实,内心里真的很想就此夺门而出,扬长而去,可是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呢?向来软弱妥协如我。下午像个傻逼一样坐着充当观众,后实在坐不住了便径直走出去。
晚上不愿留在宿舍,因为知道留下来的结局会是什么,缺少个人释放的空间,然后会坐在电脑前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一切都不自在似的。
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最喜去图书馆的书架丛里寻找一种耗费时光的方式,随意地抽出一本书翻几页再放回,偶尔也可见到许多曾经让自己“倾心”过而没不得的书,算是莫大的惊喜,但也只是随手拿起又放下,就像今天看到许知远的那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样,先前读其文章便觉不易,遂放弃。
在期刊阅览室拿来三联、南方人物周刊和几本新闻传播的期刊来看,实在感到困乏之至,于是趴着日记本子,混混沌沌的小睡了片刻,醒来时本子上竟赫然还有涎水,幸而无人查见。
4.14
下午上完课回到宿舍精神恍惚的于是拉上窗帘倒头就睡,期间竟然还奇异般地做起梦来,醒来时那个梦还没完结。
起来之后收拾了床铺和衣物,洗了棉衣和床单,把冬天的衣物收了起来,再找出了部分夏天的T恤,南京的天真的是没有过渡一样,仿佛忽然间就跳到了夏天,今天走在校园里就看到很多人很清凉的打扮。升温很快,一动便淌汗,索性把头发扎了起来,没有凌乱的覆盖感觉很清爽。
晚上看了ann的《男人四十》,缘于周二课上香顺随口的一个提及,算是延续其一贯的风格,对于贯穿其中的那首《前赤壁赋》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了,原来自己也曾背诵过的,再细细品味,其况味不一般了。另看到影片中的梅艳芳,感叹其天生丽质,遗憾的是芳华绝代矣。
4.15
难得“清闲”的一个周末,暂时不用被某些事牵绊,但冥冥中总还感到似乎还有事情没做,但也不想去理会太多了。早上起来的时候,室友都陆续出去了,最后就只剩我一人,这也是难得的属于一个人的周末。洗了床单,晒了被子,喝了燕麦,吃了面包,感觉很是美好的一天,还有气温依旧很高,空气中满是闷热感。
上完早上的三节课,下午留在宿舍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晚上依旧。才四月而已但这白天的气温让人有种初夏的错觉,不过南京的天向来奇异多变像个小孩一样,到晚上的时候,走去食堂的路上看到天空中闪了几道很亮的闪电,天气预报好像说是要下雷雨,买了晚饭回到宿舍,果然不一会工夫就开始刮风下雨,但这雨似乎下不大出来,但会让这温度降下一些来吧。
两天的周末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明日不知道该往哪去?纠结,总之,出去就是。
4.16
想好了要出去的最终还是没有出去,有些许后悔,像是白白浪费掉这些光阴一样,找不到合适的事情来做,然后时间很快就过掉了,周末的时光何其宝贵而被这样白白耗去,实在是有些不甘,起码也该做些对自己有用的事情,看书学习什么的。
昨晚晚睡下午补了觉,然后就去了一天时光,晚上出门去到图书馆,看了几页书,很早便离开去到西区办了些事情。回来时又买了曼可顿的面包,感觉上来这学期把他家的面包好像快一一买遍了。遏制自己买零食的念头,好好吃三餐,然后多吃水果,多锻炼,尽量早睡,意欲让自己健康一点,最好能够瘦一些。周末实在短暂,明早须得去社科馆学习,要好好地PUSH一下自己了。
4.17
算是履行了原定的计划,一早起来路上草草吃了早饭领着电脑带着书来到社科馆自习,也是一种打发周末的方式。
带了词汇书,背了几页,很多词都是看起来很熟悉但到真正用时便词穷,大抵对于除母语外的语言还是没有那样一种敏感,很想好自学习一下,但实在缺乏一种兴趣或是动力,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的选择,而这么多年下来也没有产生多少兴趣,多少是破不得已而为之。
很久没看小说之类的,早上的时候把《饥饿的女儿》浏览完了,写的有关于中国那个年代的种种事情,对于没有实际经历的人而言确实并无多少切实感触。
很晚才去食堂吃了午饭,饭毕再匆匆返回社科馆,看书,听歌,稍加思索。周末的时光总是这样过得很快,明天又要面对新一周,多少有几分不情愿,可是又怎么能阻止时间的脚步呢?该来的还是要来,一切新的挑战和所要纠结的事情永远在生命里反复出现,论文暂时还没有着落,各种考试、作业,还有不可知的未来,规划、谋划、计划,一个个的似乎都要去落实,着实不易。
4.18
昨晚早睡早上定了闹钟起来不是很费劲,上午4节采写编评课,再次聆四位老师的点评,总的来说这期做得比上期要好一些,算是有所长进了。下一期的报纸采编又开始了,选了一直想当的责任编辑,从未有过的尝试和体验,但愿能够好一点地完成任务。
下午上完课去了趟超市,买了很多纸,很克制的基本没有买零食,买了黄瓜和番茄,晚餐开始想要减量,所以只吃了一根玉米和一碗粥,又加个小番茄。
早上的课老师定的截稿日期提前了一周,把大家都弄得很紧张,匆匆开了选题会,定了选题和一些采写角度,大都是图采写简单的,果然还是时光太仓促,而且还有那么多琐事要忙,这周感觉不太好过。
4.19
最近醒来时都是伴着梦,感觉有些凌乱,今早醒来时亦是如此,略微有些疲惫。早上两节课,因为老师忙于会议而由另一个老师代课,没有认真听多少,自顾自背了些单词。
中午吃完饭回宿舍洗了头,然后琢磨着出去采访的事情,在网络上找了很多的选题, 到快2点的时候觉得有必要赶紧出门扫街。坐了地铁到大行宫站下来,经过南京图书馆,总统府,最后沿着太平南路一路向南竟然走到了夫子庙,后从三山街回丹凤街坐70路返校。
晚上大家又重新讨论了选题,把之前的选题重新推翻重来,感觉各种紧迫和压力。
4.20
定了7点15的闹钟,早早便地起来,依旧敲胆经、扭腰肢、喝水,刷牙洗脸收拾妥当带来一周上课最多最沉的书出门。面包吃完了不得不去食堂,买了蛋饼和豆浆,豆浆有股焦味不怎么好喝。一路吃早饭走到教室竟然还没有一个人,以为走错教室还特意走到隔壁教室看了看都是陌生的脸孔,遂回到教室仔细看课表确认了才安然入座。出门倒水时遇到米汤,微笑与他打了招呼。最近常常看到他,感觉上他挺有神采。
早上的广播电视课上轮到他组讲开国大典的广播宣传,轮到我们组做点评。因为事先找了资料来看,心里多少有点底,大概的讲了一些。三节课的时光其实没有听多少,自顾自看了些书。随后又是两节徐翔的课,有了上次的教训以后貌似没人敢翘他的课了。
上完课直接回宿舍,吃完饭去了学校前面的代售点买票,排了近一个半小时的队才买到,但是回家的愿望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了。
回到学校又查了些资料,晚上在图书馆约了采访对象采访,发觉自己实在是不擅长发问,总是问些很傻帽的问题,没什么长进反而越发退化了。写稿的事实在令人难受(╯﹏╰)。
4.21
昨晚晚睡,近来因为稿子的事精神不济,一直帮着混乱的梦,醒来时候也疲乏之至,定了8点半的闹钟关了以后继续睡,天气阴翳让人愈加嗜睡,9点一刻方才从床上惊坐起,而距离早上9点40的课没有多少时间。下床匆匆洗漱,没有了面包不得不去食堂买早饭,赶在上课前匆匆在路上吃完。
下午的课本不想去上,心里面总是记挂着未完成的稿子,魂不守舍地坐着听了两节课,期间一直都是老师在探讨我们小组的选题,被老师绕得有点头晕,而本身自己的思路也不是很清晰,但也无暇顾及那么许多了。
下课和周XY讲了课题的事,有关于论文的发表还是心头一桩大事,发或不发都是很纠结的事情。回到宿舍,实在困乏极了拉上窗帘沉沉睡去,好像怎么也不想醒来似的,总之很累。
去食堂吃了面,回来准备开始写稿,但想要采访的对象却迟迟没有回应,而自己对于稿子也毫无头绪,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切入,好像什么都能写但什么都不那么容易写,而自己似乎更在意文字而忽略内容了。
本周采写时间着实紧张了,希望一切早些过去的好,想要回家了。
4.22
早上原本有课,但苦于昨晚稿子没写完不得不逃了媒介社会学的课,一大早起来提着电脑去社科馆写稿。只单单啃了面包,喝了牛奶,一直端坐在电脑前憋稿子,感到很是苦痛,一直到下午两点左右才草草完成,但自我感觉不甚满意。
头脑混沌回到宿舍,心情不舒坦倒在床上睡去,醒来时已五点,出门吃饭,去了超市,买了纸、水果,后悔于自己所做的一些抉择。
似乎又有好多麻烦的事情要接踵而来了,实践创新要结项,要答辩,而论文还没有着落,最近几天一直为着发或不发而纠结实在是痛苦,其他社会调查报告要修改,稿子要甄选排版……留我原地打转只想逃离这些困境。
4.23
稿子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跟前几次一样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但也已成定局。早上自然醒来,刷牙洗脸,下楼打印,买了全麦面包,冲了昨天买的豆浆喝,不很甜,没有想象中好喝,应该还算健康。
吃完早餐,已经近10点,踌躇着要不要去图书馆,心里思索着该把采写小结洗完,想来在宿舍似乎写不了,但又不想拎着电脑去图书馆,纠结了一会想还是算了,拉开抽屉开了电脑,找出了剧出来看,五集短片已经看了三集于是继续看下去。饭点出去买了饭,回来依旧看剧。到两点时,陆飞预备睡午觉,于是也拉上窗帘上床,一觉醒来居然已是五点,仍旧踌躇着去不去图书馆。最后决定拎着电脑,出门吃完饭去了图书馆,在七楼找了位子,把采写小结写完,时间已是八点多,看了会剧回宿舍继续看终于将五集看完。
晚上上网时查找了明天要去暴走江心洲的内容、线路,约了张红一起,希望一切能按计划进行。
4.24
昨天和张红同学约了今天去参加暴走江心洲的活动,原本以为她可能不去,早上8点不到便起来发短信问候她,她已然出门准备来找我。于是连忙洗漱,吃早饭,整装待发,和她约了在校门口见面。
按照之前查找的路线先坐地铁再转车,于是快步走到了地铁站,二号线坐到云锦路站下来后又转乘了7路公交才到达棉花堤渡口。下公交车看到很多人聚在站台旁,看起来大多是学生,略微等了会领队的人到了,领着“大队人马”走到了渡口。第一次坐轮渡渡长江,对岸就可看到江心洲上的人家,其实距离很近,若是达摩祖师恐怕可以评一苇过江了吧,可惜的是自己竟毫不知水性。
在轮渡吹着江上的风很是舒爽,轮渡在江面上拐了个大转弯就到达对岸,略微有些意犹未尽。
上了岸,领队讲了一些路线安排,随后大家开始环岛暴走之旅。从早上10点半一直到下午两点一直沿着江心洲走,沿路经过了民俗街、农家乐美食街、生态农业园,到达下一个渡口时大家聚在一起吃了午饭,一桌坐了13个人,除了3个已经工作了的,其他的清一色都是学生。
午饭吃得毫不尽兴,下午也没有气力再走了,于是和张红坐了三点半的轮渡回到对岸的定淮门,后坐公交车去了玄武门,在那一带转了转,在湖南路吃了晚饭,之后坐地铁回来,体验了那个音乐阶梯,回到宿舍已9点半多。
明天开始又要评稿了,这期做了责编,还有好多未尽的事情,马上也要回家,期待中……
4.25
昨天暴走一天腿脚酸软,但又因为一早有采写编评课不得已早起,很警觉地7点多便醒来,起床草草洗漱,吃早饭赶去楼下打印采写小结,但打印店都还没开只好先到教室。
课上主要的就是是编辑稿子,幸而昨晚把稿子事先分好,三三两两地发给组员,自己在一旁做些提醒、收拾、整理、分发稿件的事情。本以为会有四位老师一起来,早上起来时还着实有些许担心,最后只有张弢一人出现,大家多少也有些放松罢。不知怎的,今天的改稿工作进行的十分的迅速,远比我想象中快多了,10点的时候大家基本走的差不多,留下几个责编,总编继续做些商量。
回宿舍洗了衣服,晒了鞋,之后吃午饭,因为想吃红豆而买了双皮奶。略微休息之后,小睡了片刻。起床后赶去上下午的课,听着有些许无聊。三点多下课走出教学楼一阵热浪迎面来,原来气温真的是到了30℃,似乎有种夏天提前来到的感觉。
到图书馆改了稿子,一直到六点半左右感到有些饥饿,想不出去东区吃什么于是去了西区,点了铁板饭,吃完去取了钱,之后回来。一路上风吹很大,几乎把头发吹得很凌乱,有石子进了眼睛,有些许难受。
回家之前似乎还有不少事情要落实,还有好多的计划没有展开,不知道终日在忙着些什么,但时间总这样白白地流逝掉了,追不回来。
4.26
早上新闻法学的课因为授课老师有公务在身所以不得不又停上,虽然如此但还是得教室,班主任受老师委托来“看管”我们看一个有关于隐性采访的视频。因为坐在后排的被前排的头挡住视线没能看清楚,本也没有多少兴趣于是自顾自地背了单词,看了公民话语权的书,再和同学讨论了考研、工作事宜。
下课想不出去东区吃什么,便和同学去了西区吃午饭,吃完顺道买了红豆味的棒冰,红豆味不明显但味道有些过甜了,忽然想念暑假在家常吃的赤豆棒冰。中午小憩了片刻下午去上了香顺的编辑课,上周因为采访而未能去原来他已经讲到唐宋了,不过实在没有听进多少,还是听他讲诗词最有味。
下课回宿舍本想做广播电视的作业,但纠结许久还是无果,然后困乏得很遂关机睡觉。醒来去吃了碗面拎着电脑去了图书馆,本想写实践创新的论文,最后还是无果。想起来要做个人简历,找了模板,整理了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算是完成一桩事。晚上回宿舍和同学讨论了社会统计课的选题,但整个人困乏得浑浑沌沌,洗了澡早早便休息了。
4.27
原本定了7点20的闹钟,却提早醒来,许是昨晚太困乏睡足了。起床喝水,洗漱,铺床,吃面包,喝豆浆……在去上课的路上看到了米汤的车驶过,好像他也看到我。昨晚收短信得知第一堂课有老师来听课,果然走进教室不久就有老师陆续进来,有那位老是听我们课拉风的督导老师、广播电视新闻的老师,还有其他4个院里的老师。
因为有老师听课的缘故,第一堂课没有例行的同学PPT讲演而换之老师自己的讲课,但其讲课实在是桩痛苦的事情,一直无聊地翻看着教材,努力地寻找着可以下次做PPT的选题,但几番搜索之后还是没能做出决定,之后下课询问了老师遂觉得此事很难。三节无聊的课之后还要继续上两节课,心里一直对PPT、稿子编辑等事耿耿于怀而上课时整体心不在焉。上午五节课耗竭了好多精神和思量,肚子早早便饿了,中午几乎吃完了所有的饭菜。
下午上了两节博雅课,之后坐70路出去,到了丹凤街,去了银行、邮局,完成了论文未尽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明天要告知对方知晓。之后去了金润发,买了牙膏等物坐70路回来又去了爱尚附近和超市,买了些回家的东西,晚上近9点时到南区吃了面,回来的路上偶遇朱YP学姐,其身边又出现了一张新面孔,我心领神会地知道了些大概,晚上回来和她聊了方才确定。
回来的路上不知怎的心里忽然豁然开朗,走在路上竟想要哼起歌来。身后有个男生经过时正好哼着曲调,果然还是他人做到了。回到宿舍还有社会统计学的选题未完成,找了资料,后来很轻松地搞定。
4.28
五一的假期近在咫尺,虽然决定了回去但并没感觉多少兴奋,如果留在这也不知道会怎样耗竭掉这三天光阴。昨晚已有很多人回去,阿姨晚上突击的查房让不少人心惊片刻,还算能应对过去,但还是有人不幸落网,果然是没多少实战经验的。
早上三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课,老师的一身黑花纹连衣裙外加黑丝着实很惊艳,不得不感慨徐娘风韵犹存。课上讲的内容没多少听进,应同学的要求,老师外带讲了大四实习的事情,得知实习时间竟然要4个月,内心有些许焦虑,不知道该从何而起?
下午本应该去上社会调查与统计的课,但碍于心里记挂着未完成地广播电视史的PPT作业,于是翘了课留在宿舍赶作业,从两点一直到六点,期间还顺带处理了论文的善后工作。
晚上只有两个人宿舍显得很安静,是一种难得的安宁,理了回家要带的东西,然后明早出发回家,大概要花一天的时间在路上了,不过明晚这个时候应该是在家了。明天杭州不知道回不回很堵?但愿能早点到家吃饭。在家的时间似乎也不得闲,需要完成好些个东西,然后还有要和父母商量的事情。
四月过得有点快了。
4.29
原本今天火车晚点的时候一度想要去退票,想想回来其实也没多少重要意义。坐了近八个多小时的车总算是到家了,很累很累,好久不见爸妈,好久不见家乡。
然后其实还有很多是要忙,很多顾忌,无法逃脱掉的。
4.30
四月的最后一天,在家度过,吃了久违的饭菜,上了N久的网,做了作业,然后痛快地洗了澡,明天准备喝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