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高老师
下午去见了高老师。
因为就要离开武汉了,临行前见一面老先生。
事情是这样:在北京的时候跟高老师联系,定于3月份我回武汉时见面,因为上次寒假前见时,高老师让助理给拍了张合影。他说洗出来我去取,或者邮寄给我。他好像不太信任电脑和数码相机,总觉得不给我冲洗的照片我就拿不到。
然后前几天接到老先生电话,委婉的表示假如我很忙就先不要过去了,因为他周一要去做眼睛上手术……我想也好。但前天老师又电话说:还是过去一趟吧,照片还没取。因为医院那边没准备好,手术推迟了。
于是定于今天下午3点见。中南路离这边半小时公交车距离。
快三点时我到了高老师的办公室楼前,其实就是那边旧小区里的一层几个房间。可以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们如何有那肚量去给一位83岁的退休老人准备一个条件十分好的房间,尽管他依旧十分的孜孜不倦的进行着研究和资料整理工作,并且经常参加各类讲座和学术会议。
因为是小区,一楼的大门一般是锁着的,需要钥匙才能进,之前我都是敲门或者等有人路过一块进去。不过今天大门虚掩着,我顺利进去,老师办公室那就挨着大门,纱门关着但里面的木门开了一半。我进去却没人在,不过台灯亮着我想肯定就在附近。于是又出来到楼前,这时看到高老师走过来,说,你到了啊,我刚到后面去来,门给你开着了……我一看,原来大门那用个木板挡了一下所以关不住。呵呵。
把水果放桌上,高老师责怪为何买东西,花那个钱做什么。其实我过来几次,也很少买东西的。这次过来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高老师想给我介绍几个在那边的朋友,都是做建筑的,去了认识一下,以后有事情时方便。进屋后高老师就自己在忙活,烧水泡咖啡。以前都是茶,有时是我去之前就已经泡好了,在那种老式的瓷杯子里,盖着盖。我只好坐在这里,他不让人帮忙的。最开始有时一起走路时,看着他颤微微的样子要去扶他,他都拒绝。呵呵。
进去老师拿出一个大信封给我,打开一看是已经整理好的:一张合影照片,两张那天我的照片,两份他的文章,还有一些复印的资料,都用牛皮纸夹着,很仔细。他一一介绍后,便到办公桌另一头的书柜旁整理东西,在靠里的地方,我也看不见具体在弄什么。一会后他拿着一张贴了好多张名片的B5纸出来,原来是在粘名片,我知道是那边他说的朋友的名片。他出去一会回来,把那纸复印的给我,都是联系方式等……他给我然后一一介绍每个人,说去了后可以联系。有两个之前就听说过,都是院长教授级的人了,我有点茫然这可怎么联系。高老师说他会先打电话跟他们说的,然后我有事情时照他们帮忙或者交流都可以。
交待好了之后,就坐下聊了一会。工作建议啊,家里事情,高老师都很关心。每次来高老师都要给一些他收集的诗词、建筑论文或者书籍,让拿回去看,这次也不例外给了一本吕彦直的书,说是很值得一读,会启发思路…………
一会好像有人打电话说有事情,高老师说出去下,片刻回来后还拿了几张复印的书页。我一看是某图书馆收集建筑师资料的一个介绍。上面写着,高介华,1928年生,湖南宁乡人,湖南大学………我才知道,原来高老师是湖南大学毕业的。问起他说起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建筑专业就他一个学生,整个系里好多知名教授啊。教化学的老师是爱迪生的助手,讲课从来不需要书本什么的,只要来人就可以了。教水利工程的是科学院院长的爸爸,当年的名人;还有教他美术的,是孙世灏(这个我浅薄了当时还不知是谁,回来百度了下),比徐悲鸿还早在在欧洲举办过画展的,油画画的好的不得了…………(还有好几个,不太记得了)高老师说,那时他大一就是教授讲课,讲师都很少的。
……我简直要喟然长叹现在的这些教授啊,在那瞬间原谅了自己不喜欢导师、看不顺眼那些教授的痛苦经历。高老师说那时哪会有现在的教授这样搞项目啊,在外面做事情这些。但是他好像都了解惯了也不做评价,而且多次聊天从来没有听他评价过学院里哪位教授。
他说到当年有同学因为一门课考了59分就直接除学籍了,十分的严格,怎么求都没用。他考了59分,但是是头一个交卷。补考通过了才得以保留学籍。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本科时烟大的那位结构课老师。给我们班好几个男生不及格,都毕业了还得回来补考,考不过的话还不给过。当时我们都惊为天人了,很多人都骂他。但是我记得他在课堂上说过:或许你现在不及格是有损失,但是你是要搞建筑结构的,将来到了工作单位,一个数据弄错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代价!想到那位老师矮矮胖胖、十分倔强、丝毫不管别人怎么说他的样子,瞬间很想笑。当然也很敬佩他,烟大也有很好的老师的。
我说带走一张那介绍,高老师却嫌那个对他的介绍太不准确,哪有那么说话的,给我之前拿起笔在上面改动了一下,比如有的地方众多学校里落了天津大学,有的地方时语句不通。他刚进来时就说语句都不通顺。
高老师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以前资料,叹之前设计过的好多项目都找不到资料了,叮嘱我一定要随时记录、要经常写文章。他说那本中国建筑名家文库还没完成,因为资料太难找了。然后让我看了下别人做好的,程泰宁的。我翻看了下,几篇文章感觉很想看。高老师见状便说,我这有他电话,你要不要?我赶紧拒绝:大师啊,怎么能有时间理我这小辈啊,再说我也不敢打电话啊。高老师笑笑说,那有什么的,要是问他他也会回答的。我知道在高老师心里,教诲学生、帮助晚辈是类似天职般自然的事情,不管是大师还是普通教师。
……
离开前高老师留吃饭,我说回去还有事情做。他非要送我到站牌那,但是好一段走呢,他却执意如此,一直到公交车来了,他看我上车才离开……我看不得这样的场面,车开了都不敢回头。
………
回来车上看到姑姑信息,然后电话一通讲,家里各种事情,一直说到下车吃饭才作罢。来不及时间,到寝室后赶紧冲去洗澡。
回来学妹说电话有响,我赶紧一看,高老师俩未接来电。打过去他问我在哪里,让我把给的那个联系方式的纸还有笔拿出来,要记个东西,我赶紧拿出来。原来他刚才给上面的人一一打了电话并核对联系方式,并讲了我去那边的事情。高老师说有的电话他没联系上,然后挨个核对,有两位是联系上并讲的很好也很热情,我可以去找他们,因为他们彼此都有联系,找到一位其他人都可以联系上的………然后叮嘱路上注意安全,邮寄的东西都搞好了没有,做事情要仔细认真,养成好习惯………回想起来多处都叫我哽咽。
不敢多想什么时候回来武汉,什么时候再见这些事情,止住。
——————————————————————————————————————
PS:我久待过的城市里,武汉是最有底蕴的地方,虽然破破烂烂的地方特别多,公交车也好颠簸,还老堵车,司机还爱骂人和发飙。但是很可爱。
但是我爱华科的一草一木,法国梧桐,青年园里的处处,图书馆老馆里的新书旧书,百景园里的饭菜,爱这里的老人家,一切的一切,数不过来唠!
因为就要离开武汉了,临行前见一面老先生。
事情是这样:在北京的时候跟高老师联系,定于3月份我回武汉时见面,因为上次寒假前见时,高老师让助理给拍了张合影。他说洗出来我去取,或者邮寄给我。他好像不太信任电脑和数码相机,总觉得不给我冲洗的照片我就拿不到。
然后前几天接到老先生电话,委婉的表示假如我很忙就先不要过去了,因为他周一要去做眼睛上手术……我想也好。但前天老师又电话说:还是过去一趟吧,照片还没取。因为医院那边没准备好,手术推迟了。
于是定于今天下午3点见。中南路离这边半小时公交车距离。
快三点时我到了高老师的办公室楼前,其实就是那边旧小区里的一层几个房间。可以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们如何有那肚量去给一位83岁的退休老人准备一个条件十分好的房间,尽管他依旧十分的孜孜不倦的进行着研究和资料整理工作,并且经常参加各类讲座和学术会议。
因为是小区,一楼的大门一般是锁着的,需要钥匙才能进,之前我都是敲门或者等有人路过一块进去。不过今天大门虚掩着,我顺利进去,老师办公室那就挨着大门,纱门关着但里面的木门开了一半。我进去却没人在,不过台灯亮着我想肯定就在附近。于是又出来到楼前,这时看到高老师走过来,说,你到了啊,我刚到后面去来,门给你开着了……我一看,原来大门那用个木板挡了一下所以关不住。呵呵。
把水果放桌上,高老师责怪为何买东西,花那个钱做什么。其实我过来几次,也很少买东西的。这次过来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高老师想给我介绍几个在那边的朋友,都是做建筑的,去了认识一下,以后有事情时方便。进屋后高老师就自己在忙活,烧水泡咖啡。以前都是茶,有时是我去之前就已经泡好了,在那种老式的瓷杯子里,盖着盖。我只好坐在这里,他不让人帮忙的。最开始有时一起走路时,看着他颤微微的样子要去扶他,他都拒绝。呵呵。
进去老师拿出一个大信封给我,打开一看是已经整理好的:一张合影照片,两张那天我的照片,两份他的文章,还有一些复印的资料,都用牛皮纸夹着,很仔细。他一一介绍后,便到办公桌另一头的书柜旁整理东西,在靠里的地方,我也看不见具体在弄什么。一会后他拿着一张贴了好多张名片的B5纸出来,原来是在粘名片,我知道是那边他说的朋友的名片。他出去一会回来,把那纸复印的给我,都是联系方式等……他给我然后一一介绍每个人,说去了后可以联系。有两个之前就听说过,都是院长教授级的人了,我有点茫然这可怎么联系。高老师说他会先打电话跟他们说的,然后我有事情时照他们帮忙或者交流都可以。
交待好了之后,就坐下聊了一会。工作建议啊,家里事情,高老师都很关心。每次来高老师都要给一些他收集的诗词、建筑论文或者书籍,让拿回去看,这次也不例外给了一本吕彦直的书,说是很值得一读,会启发思路…………
一会好像有人打电话说有事情,高老师说出去下,片刻回来后还拿了几张复印的书页。我一看是某图书馆收集建筑师资料的一个介绍。上面写着,高介华,1928年生,湖南宁乡人,湖南大学………我才知道,原来高老师是湖南大学毕业的。问起他说起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建筑专业就他一个学生,整个系里好多知名教授啊。教化学的老师是爱迪生的助手,讲课从来不需要书本什么的,只要来人就可以了。教水利工程的是科学院院长的爸爸,当年的名人;还有教他美术的,是孙世灏(这个我浅薄了当时还不知是谁,回来百度了下),比徐悲鸿还早在在欧洲举办过画展的,油画画的好的不得了…………(还有好几个,不太记得了)高老师说,那时他大一就是教授讲课,讲师都很少的。
……我简直要喟然长叹现在的这些教授啊,在那瞬间原谅了自己不喜欢导师、看不顺眼那些教授的痛苦经历。高老师说那时哪会有现在的教授这样搞项目啊,在外面做事情这些。但是他好像都了解惯了也不做评价,而且多次聊天从来没有听他评价过学院里哪位教授。
他说到当年有同学因为一门课考了59分就直接除学籍了,十分的严格,怎么求都没用。他考了59分,但是是头一个交卷。补考通过了才得以保留学籍。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本科时烟大的那位结构课老师。给我们班好几个男生不及格,都毕业了还得回来补考,考不过的话还不给过。当时我们都惊为天人了,很多人都骂他。但是我记得他在课堂上说过:或许你现在不及格是有损失,但是你是要搞建筑结构的,将来到了工作单位,一个数据弄错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代价!想到那位老师矮矮胖胖、十分倔强、丝毫不管别人怎么说他的样子,瞬间很想笑。当然也很敬佩他,烟大也有很好的老师的。
我说带走一张那介绍,高老师却嫌那个对他的介绍太不准确,哪有那么说话的,给我之前拿起笔在上面改动了一下,比如有的地方众多学校里落了天津大学,有的地方时语句不通。他刚进来时就说语句都不通顺。
高老师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以前资料,叹之前设计过的好多项目都找不到资料了,叮嘱我一定要随时记录、要经常写文章。他说那本中国建筑名家文库还没完成,因为资料太难找了。然后让我看了下别人做好的,程泰宁的。我翻看了下,几篇文章感觉很想看。高老师见状便说,我这有他电话,你要不要?我赶紧拒绝:大师啊,怎么能有时间理我这小辈啊,再说我也不敢打电话啊。高老师笑笑说,那有什么的,要是问他他也会回答的。我知道在高老师心里,教诲学生、帮助晚辈是类似天职般自然的事情,不管是大师还是普通教师。
……
离开前高老师留吃饭,我说回去还有事情做。他非要送我到站牌那,但是好一段走呢,他却执意如此,一直到公交车来了,他看我上车才离开……我看不得这样的场面,车开了都不敢回头。
………
回来车上看到姑姑信息,然后电话一通讲,家里各种事情,一直说到下车吃饭才作罢。来不及时间,到寝室后赶紧冲去洗澡。
回来学妹说电话有响,我赶紧一看,高老师俩未接来电。打过去他问我在哪里,让我把给的那个联系方式的纸还有笔拿出来,要记个东西,我赶紧拿出来。原来他刚才给上面的人一一打了电话并核对联系方式,并讲了我去那边的事情。高老师说有的电话他没联系上,然后挨个核对,有两位是联系上并讲的很好也很热情,我可以去找他们,因为他们彼此都有联系,找到一位其他人都可以联系上的………然后叮嘱路上注意安全,邮寄的东西都搞好了没有,做事情要仔细认真,养成好习惯………回想起来多处都叫我哽咽。
不敢多想什么时候回来武汉,什么时候再见这些事情,止住。
——————————————————————————————————————
PS:我久待过的城市里,武汉是最有底蕴的地方,虽然破破烂烂的地方特别多,公交车也好颠簸,还老堵车,司机还爱骂人和发飙。但是很可爱。
但是我爱华科的一草一木,法国梧桐,青年园里的处处,图书馆老馆里的新书旧书,百景园里的饭菜,爱这里的老人家,一切的一切,数不过来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