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泰勒与她为之战斗的艾滋病事业
伊丽莎白.泰勒与她为之战斗的艾滋病事业 一,伊丽莎白.泰勒与她身边的同性恋男人 伊丽莎白.泰勒逝世了,面对那紫色眼眸中流转的鲜艳妩媚,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也许,在我的记忆中,泰勒始终是和那个群星璀璨的好莱坞旧时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她在,那个时代的记忆也还在,她走了,那个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泰勒,人们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太多风流韵事的八卦趣闻,女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她的八次婚姻,评点她的哪个丈夫长的最帅或者最有钱;男同学则把她和梦露或者赫本的照片放在一起反复比较,看谁的身材最正点;影评人津津乐道于她曾经荣获的奥斯卡金像奖的两次荣誉,报刊记者们一定不会忘记她的第六任丈夫赠送给她的,被誉为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大的“伯顿·卡蒂亚钻石”,……美丽的“埃及艳后”生前死后都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热闹繁华着……不知已在另一个世界的泰勒对于身后的这样一番荣华又是怎样的感受?面对她那双会说话的紫色眼眸,唤起我记忆的,却是这样一副图景:一个带着白色头巾的女人抱住一个英挺的男人,男人刚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车祸,鲜血顺着他俊朗的侧面滑落下来,女人的手指试探性地把他被撞碎的牙齿一颗颗地从嘴里掏出来,以免噎住他的喉咙。他的血染红了她纤细的手指……女人的眼神中不由地流露出一种慈母般的心疼和爱怜。

这个男人就是泰勒曾经深爱过的男星蒙哥马利.克里夫特,这个拥有一双如深潭般幽黑眼眸的英俊男人,举手投足间神采翩翩,帅气逼人,被美国影坛誉为拥有一张“嘉宝以后最适宜于拍摄的脸孔”,他和她相遇在电影《阳光照耀之地》(《郎心似铁》)中,从此在银幕上为世人演绎出一场又一场动人心魄的男女爱情,然而,这一双金童玉女般的组合却并未如公众所愿般走在一起,两人之间的关系最终止步在相濡以沫的友谊关口,个中缘由却只能被当事人隐藏在彼此的心中。 很多年之后,在泰勒的自传电影中,是这样描述两人的相识过程。伊丽莎白到片厂的第一眼就对克里夫特这个男人一见钟情,在电影中,她假戏真做地向他献上自己的初恋,在一场吻戏中,她热烈地吻着他,眼眸和嘴唇都止不住激动的光彩和颤抖,但导演的卡声刚落,刚从戏里走出来的男人就立刻抛下了对他频传秋波的女子。 泰勒随后上门拜访,却见克里夫特与另一男人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她吓得转身就退了出来,克里夫特在花园里追上了她,他遗憾地问她:“我爱的是男人,你恨我吗?”即便在今时今日的美国,同性恋也面临着深重的障碍和歧视,更何况那个被法律定下罪名的四十年代?但泰勒却战胜了个人的感情与世俗的偏见,她握着他的手反问道:“恨你?蒙迪,我爱你!” 我相信泰勒不止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内心深处始终为克里夫特存有特别呵护的一角,一直到蒙哥马利离世之前,她都希望能与这个男人在银幕上再续前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甚至自掏腰包说服导演启用已被车祸损毁面容的蒙哥马利担任一部电影的男主角。本来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惜由于克里夫特的骤然去世而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克里夫特离去之后,泰勒对记者说:我深深爱着他,他是我的兄弟,我最珍贵的朋友。 私下里,她告诉她的朋友,蒙哥马利死后很多年,她每次看到他的名字,依然会黯然神伤。

二,泰勒与她为之战斗的艾滋病事业 1985年7月25日,西部牛仔电影《巨人传》的男主角,连续七年被观众评选为好莱坞最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男影星洛克.哈德森向世人公布了一个令人耸动的消息:他不慎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将离开人世。与此同时,他也随之公开承认了自己是GAY MAN(同性恋)的身份。 洛克·哈德森同样亦是伊丽莎白·泰勒在电影中的黄金搭档,私下两人也是经常谈心,相交甚厚的知己,也许蒙哥马利是泰勒一生永远无法走出的影子,对于又一个身为同性恋的洛克·哈德森,泰勒的内心滋生着一种似曾相似的情愫,而洛克悲剧性的遭遇亦唤起了泰勒内心长姐般的呵护之情。

1985年9月,在洛克.哈德森亲自的资助和要求下,好莱坞第一次举办了为艾滋病人募捐的慈善晚会,并由伊丽莎白.泰勒主持。哈德森因病情加重无法亲临,但他依然寄去了如下致语:“我对自己的病情并不感到乐观,我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如果我的告白能够帮助别人,我至少知道自己的不幸能够为他人造福。……无论何时,同性恋朋友和不幸感染上HIV的朋友们,请记得洛克的心永远陪伴着你们。” 洛克公开同志身份这件事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里,洛克一直在尽全身心努力呼吁人们公正对待同性恋和HIV感染者,并以其强大的公众影响力颠覆了社会对同性恋者和艾滋病人的传统偏见,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艾滋病问题和同志权益的关注。 与此同时,伊丽莎白.泰勒做出了让很多人刮目相看的一个举动,她主持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慈善基金会,开始致力于帮助更多的病人重新获得有人格尊严的生活,泰勒以她的行动向世人昭示:艾滋病只是一种病,病毒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们的歧视和偏见。以科学的态度正视这种被非洲食猴部落(由猴子的血传染给人类)并被带到海地,由此在全世界蔓延开来的病毒,为不幸感染病毒的病人献上真诚的关怀和爱心,是我们人类战胜病魔的唯一途径。 被誉为“世界最富盛名的王牌主持人” 拉里.金这样评价泰勒为之投入的艾滋病事业:“伊丽莎白·泰勒是个伟大的朋友,一个伟大的明星,也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是那么地与众不同。你不会再看到像她那样的人。如果伊丽莎白要进行一场战斗,她会百分之百地投入。她是第一个向艾滋病宣战的明星,她也将其视之为自己的事业。” 从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到洛克·哈德森,与泰勒搭档的这些银幕上英姿勃发,风采绝世的男人竟无一例外都是爱上男人的男人,尽管如此,泰勒始终没有离开这些并不爱女人的男人,在他们遭难的第一时间,在他们的身边,她从未缺席。是什么激励着泰勒对这些男同性恋们的不离不弃呢,联想到这个女人一生中风云变幻的八次婚姻,我们可以认定,这是一个可以把爱情当做一场战争来对待的女人,在一场又一场的婚姻中,她不知疲倦地追求着她对于爱人和婚姻的理想,她在婚姻这条道路上始终忠实于自己内心最诚实的感受,而这种诚实使得她幸运地避开或解除了世俗道德所设下的重重羁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泰勒,是一个为了自我内心而战斗的女人,而她,也最终在这场战斗中为自己写下了一个精彩的传奇人生。 如今,泰勒已经和蒙哥马利,洛克们相聚在天堂了吧。不止他们,或许应该加上因为同性倾向而被美国军队除名,却最终在银幕上写下光彩一笔的詹姆斯·迪恩,还有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经典男主角之一,《火车上的陌生人》主演法利-格兰杰(Farley Granger),这个如气质典雅的男人早在上个世纪就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在同性恋人去世之后,他面对媒体和镜头勇敢地出柜:“我一生中的大部分美好时光是和一个男人一起度过,显然那是让我最快乐的事”。另一个在《欲望号街车》中挥洒着力量和粗放之美的影帝马龙.白兰度,在他临终前执意要求将自己的骨灰与一名去世已二十几年的被世人认为是不入流的男演员沃利的骨灰合葬在拉斯维加斯的死亡谷,其寓意为,死亡也无法将我们分开。白兰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向世人吐露了埋藏在他心中一生一世的秘密。“沃利是我一个人的,他不属于任何其他人。”这是生前的马龙·白兰度在沃利去世的房间内为爱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20世纪好莱坞影坛最具有魅力的一道男性风景竟大多来自同性恋/双性恋男人的演绎,但我们应该不难理解泰勒为什么要将她的精力投入到艾滋病的事业中去了吧。这种对同性恋群体产生致命性打击的病毒带走了泰勒多少珍惜的生命和相濡以沫的友谊!听说泰勒曾经愿意把那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钻石捐献给慈善医院,对于这个把爱情和友谊视为生命的女人来说,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 好莱坞曾经的群星璀璨如今已在天堂大放异彩了吧,这将给天国带去多少人间的钟灵毓秀之气,日月山川之精华!我想起了《阳光照耀之地》的一幅剧照:阳光的手穿过云层,温柔地抚摸着泰勒和蒙哥马利的轮廓。蒙哥马利靠在泰勒的肩上,微微闭着眼。仿佛孩子靠在母亲怀里。很温暖,很踏实又有点孤独地睡着了…… 后记: 就在笔者写这篇悼念文字之际,无意间又发现了一篇有关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新闻:《国际组织呼吁中国政府强制许可生产艾滋防治药》,原来效果比较好的艾滋治疗药物因为是跨国公司生产,价格高昂,普通病人根本吃不起。而政 府提供的免费药副作用很大,服用也比较麻烦。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中国由政 府推行强制许可生产艾滋防治药物,这个也是符合2003年在卡塔尔召开的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关于TRIPS 协议和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第六段的执行决议》的精神,由于生产艾滋防治药的利润不高,很多药企没有启动这一生产,加上中国的NGO组织也不能代表病人向政 府发出强有力的请求和呼吁,使得推行强制许可生产艾滋防治药的进程在中国迟迟不能得到执行。这也是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必须面对而且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也就此希望本文能为中国病人的呼吁添加些许动力,以促成中国强制生产艾滋防治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