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文学《好久不见》(九)
(九)
记忆往往都是非线性的,过往或者现实,它们像打翻的毛衣线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把线头的一段拉出,一厘米,一厘米,却发现另一端又乱成一团。我的这篇故事就是这样,甚至,有时连我也分不清我究竟身处何端。北京今天的空气质量再次超标,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布满尘埃。我向往常一样坐在这个咖啡馆里面靠窗的位置,懒散的享受着午后的阳光,押上一口咖啡,敲打笔记本上的键盘,诉说着我和晓晓的故事。时光流走了,而我依然在这,我已经掉进深深的漩涡。
在我高四那年——准确的说是我放弃了高考,来了一趟旅行,回来后复读成为一名艺考生的时候,我差不多就已经从晓晓离开的悲伤中走出来了。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圈子,甚至还有了新的女朋友。但是每个人回忆年少的青春,都会有一个人形影绰绰,模模糊糊,隐藏在你的心底,时不时的透着淡淡的苦涩。而生活依旧要继续,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时间久了,关于你和那个人之间,似乎也被岁月风化,只留下支离破碎臆想的印记。
这个印记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整个世界便都被颠倒了。
晓晓已经没那么孩子气,虽然依旧画着烟熏妆,穿着帆布鞋,但整个人却散发着某种成熟的气质,眼里也透着少许的疲惫和感伤,我不知道这几年她发生了什么,我只是知道她和我一样,经历了成熟所需要蜕变。她最终挣开了我的怀抱,不知道在我们拥抱的这段时间能用什么单位来衡量。我只是知道,陈奕迅的那首《好久不见》放完之后,我们才走出打烊的咖啡馆。我们俩并肩走着,像每一个情侣那样,却没有牵手。只是互相聊聊天,从西直门到蓟门桥,我们沿着北三环就这样一路走下去。北京此时已经不像白天那样喧嚣,除了工体周围泡在酒吧的男男女女。整个夜空露出难得清晰可望的星辰,或许是我长时间没有抬头仰望,因而遗错失。这样的场景,似乎在几年前,那一年似曾相识。只不过地方变了,人也变了,不变的,也许仍是这种刻意保持的距离。
我告诉她我在北京上大学,大二。晓晓也告诉我她现在在一家琴行,和别人和我开的一个小店。
“ 喔,那学校挺棒的”
“ 是吧,呵呵”
“ 恩,应该挺适合你的…有发展哈”
“ 瞎学呗,你呢”
“ 我,我怎么了?’
“ 每天依旧弹琴么?”
“ 恩,偶尔,只是不像原来那样了”
“ 哦?哪样?”
“ 时间啊,精力啊,现在挺懒的,有时急性期才碰一碰”
“ 哦?忙于恋爱啊?”
“ 哪有的事,竟扯”
“ 难道这几年一直单身啊?”
“ 也没,倒是交过两三个,不过挺没劲的”
“ 哈,谁都一样,原来一直和生活里的种种较劲,现在看的确没劲”
“ 你依旧是这么多哲理”
“ 其实也就是那回事儿吧,呵呵”
我们一句接着一句的聊,却只是彼此寒暄,都刻意地留着一道防护堡垒,挡住那一边的年少故事。互相心照不宣,又相互心知肚明。像是两个人中间隔着的一条河,互相对望,彼岸是曾经熟悉的他和她,背后却是自己看不到的路途。我的记忆几乎完全恢复,往事如一帧一帧的定格胶片,像幻灯片一样飞速的闪过。但是我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张笑脸,每一条街道。听到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呢喃。只是其中的一张被打成了马赛克,像是摄像师无意对错了焦距。
很快,我们走到了蓟门桥,再向北几百米就是我的学校。校门口炽红色的路灯照在晓晓的脸上,像是多年前春风沉醉的夜晚。她双手插兜,耸耸肩示意我进去,眼里有我说不出的感觉。像无数部烂俗剧的套路一样,我留下一句保重,然后转身离开。
我那时的心情并不沉重或者忧伤,反而,这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重聚大喝,不醉不归一般舒畅。这是一种坦然吧,我想。我和晓晓并未发生惊天泣地或生死往来的故事,只是一段淡淡而冗长的校园爱情罢了,它很很纯粹,也很质朴。可那段不足百米的路在不知何处时却突然变得沉重不看,是忽然吹来的一股晚风么,让我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寒颤,这一下让我浑身涌上一种温暖,并不是冷或者热,而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什么感觉?年少时拥有爱的感觉,哪怕这种爱并不成熟,可也正是因为那种青涩,心跳,期待,多愁,满足,一切的一切,关于十八岁的那种情感,它们之前埋落在我心底,风平暗涌。如今如洪水一般再也势不可挡,我停下脚步,朝着反方向转身,步子越走越大,我的生命中不能再出现错过,绝对不能。我开始朝着门口跑去。
错过,是最大的过错。
我并没有看错,晓晓她还站在门口,并没有走。只是蹲下身子,低着头,一只手在抓着另一侧的手臂。她在颤抖,在哭。我轻轻地蹲下身,把她扶起来,抱在怀里,用手擦拭她脸上的泪痕,那一刻我心如刀割。她搂住了我的脖子,在我肩膀上哭,越哭越猛烈。过了一会,她抬头看着我,双眸噙着泪水。我也看着她,看到她眼睛里的我。我们听着彼此明显的喘息。她眨了下眼睛,我贴上她的唇。世界一片漆黑,只有火热交织的舌。
第二天醒来已尽午后,床边摆着一杯水,上面印有‘seven day’的LOGO。我拿起水杯押了一大口,咕咚咕咚的声音在房间很明显。然后挺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让后背靠在床头。晓晓在我怀里熟睡着,昨晚的翻天覆地显然让她疲惫不堪。她的身体很柔软,可一开始似乎很笨拙,僵持了一会儿才渐渐进入状态。我寻了一根烟点燃,然后一边看着她,一边轻轻抚摸她弹破可吹的皮肤,触碰她发育良好的一对乳房。她的身材很修长,不加修饰,很迷人,能让人在销魂的夜晚享受人间天境。
晓晓皱了下眉头,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推开我滑于她皮肤的手,然后挣开了昵松的双眼。挺着身子整理头发,我在一旁坏笑,当她发现自己上半身一览无余时,回头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一把扯过床被,蜷着腿盖上,然后从地上翻出她的蕾丝胸罩戴上。伸出手抢过我的烟,抽了几口后掐灭,卷着被子走到浴室,刷刷的淋浴水声从里面传来。
结完房费后,她拉我去必胜客。给自己人点了一个九寸的至尊,不顾惊呆的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她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可爱,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笑了笑。她听见笑声猛的抬起头,抄起刀背砸了下我的脑袋,横气的说道不许笑,然后插起一大块提拉米苏塞到我嘴里。这时眼前突然晃出一瞬间白光,凭着专业感,这时单反相机的闪光灯,Canno5D或者NikonD90。我伸头向对面一望,两个挂着6D的女孩朝我嘻嘻的笑,一看就小清新风格的90后时尚女孩,确认没什么影响后,我点了点头,朝她们举了下我手里的科罗娜致意。
“ 你平时就是这样戏果的么?”
我回过神,才发现晓晓死盯着我,冷冷地质问。我一时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晓晓又扑哧地一声笑了。说了句,你怎么还和原来一样傻。
你怎么还和原来一样傻。
这是从我和她遇见后,第一次谈话涉及往事。
那天下午我本就无课,就跟着晓晓去了她的琴行。琴行在望京一带,夹在一幢幢高大的写字楼间,向北一条马路,是中央美术学院,附近有很多的酒吧和画廊。在向西北,就是798艺术区。环境还算安逸闲适。琴行里面也透着浓厚的包豪斯风格,进门正墙挂着一张巨大的切.格瓦拉画像。两边挂着一个个我曾经崇拜的摇滚教父级别人物:Joe Steve,Gary Moore,Yngwie,Jimi Hendrix,Eric Claption….
我拿起身旁的一把古典吉他,触摸着琴板,轻轻地擦拭着品弦上的灰尘,然后按到5品,找Do音,一点一点调至C调。。。我很久都没有碰琴了,再次捧着一把吉他,曾经的熟悉感又围绕在我周围,仿佛是高二那年在老哥家里一样。
弹了几首曲子,不仅发现一些和弦都按错了键,唱歌换气也掌握不好间隙。晓晓在一旁笑我,我又努力地弹了一会。不知觉,我想到高三毕业旅行时在安阳碰见的那位前辈,那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吉他手。想到他弹得琴,想到他对我说的话。于是我放下心态,想着曾经年少的青春,闭上眼,弹了第一个音符。哼着给晓晓写的那首《在梦里》
在梦里,我又遇见了你。
在梦里,你的样子那样美丽。
在梦里,我找不到我自己。
在梦里,你和我在一起。
….
曲必,我睁开双眼,看到湿红眼眶的晓晓。晓晓淡淡的笑了下,看着我,开始告诉我关于那一年她的离开。长久在我心底的一块石,随着她的诉说,正一点点的融化,融化成细碎的沙,透着浓浓的哀伤。
记忆往往都是非线性的,过往或者现实,它们像打翻的毛衣线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把线头的一段拉出,一厘米,一厘米,却发现另一端又乱成一团。我的这篇故事就是这样,甚至,有时连我也分不清我究竟身处何端。北京今天的空气质量再次超标,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布满尘埃。我向往常一样坐在这个咖啡馆里面靠窗的位置,懒散的享受着午后的阳光,押上一口咖啡,敲打笔记本上的键盘,诉说着我和晓晓的故事。时光流走了,而我依然在这,我已经掉进深深的漩涡。
在我高四那年——准确的说是我放弃了高考,来了一趟旅行,回来后复读成为一名艺考生的时候,我差不多就已经从晓晓离开的悲伤中走出来了。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圈子,甚至还有了新的女朋友。但是每个人回忆年少的青春,都会有一个人形影绰绰,模模糊糊,隐藏在你的心底,时不时的透着淡淡的苦涩。而生活依旧要继续,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时间久了,关于你和那个人之间,似乎也被岁月风化,只留下支离破碎臆想的印记。
这个印记像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整个世界便都被颠倒了。
晓晓已经没那么孩子气,虽然依旧画着烟熏妆,穿着帆布鞋,但整个人却散发着某种成熟的气质,眼里也透着少许的疲惫和感伤,我不知道这几年她发生了什么,我只是知道她和我一样,经历了成熟所需要蜕变。她最终挣开了我的怀抱,不知道在我们拥抱的这段时间能用什么单位来衡量。我只是知道,陈奕迅的那首《好久不见》放完之后,我们才走出打烊的咖啡馆。我们俩并肩走着,像每一个情侣那样,却没有牵手。只是互相聊聊天,从西直门到蓟门桥,我们沿着北三环就这样一路走下去。北京此时已经不像白天那样喧嚣,除了工体周围泡在酒吧的男男女女。整个夜空露出难得清晰可望的星辰,或许是我长时间没有抬头仰望,因而遗错失。这样的场景,似乎在几年前,那一年似曾相识。只不过地方变了,人也变了,不变的,也许仍是这种刻意保持的距离。
我告诉她我在北京上大学,大二。晓晓也告诉我她现在在一家琴行,和别人和我开的一个小店。
“ 喔,那学校挺棒的”
“ 是吧,呵呵”
“ 恩,应该挺适合你的…有发展哈”
“ 瞎学呗,你呢”
“ 我,我怎么了?’
“ 每天依旧弹琴么?”
“ 恩,偶尔,只是不像原来那样了”
“ 哦?哪样?”
“ 时间啊,精力啊,现在挺懒的,有时急性期才碰一碰”
“ 哦?忙于恋爱啊?”
“ 哪有的事,竟扯”
“ 难道这几年一直单身啊?”
“ 也没,倒是交过两三个,不过挺没劲的”
“ 哈,谁都一样,原来一直和生活里的种种较劲,现在看的确没劲”
“ 你依旧是这么多哲理”
“ 其实也就是那回事儿吧,呵呵”
我们一句接着一句的聊,却只是彼此寒暄,都刻意地留着一道防护堡垒,挡住那一边的年少故事。互相心照不宣,又相互心知肚明。像是两个人中间隔着的一条河,互相对望,彼岸是曾经熟悉的他和她,背后却是自己看不到的路途。我的记忆几乎完全恢复,往事如一帧一帧的定格胶片,像幻灯片一样飞速的闪过。但是我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张笑脸,每一条街道。听到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呢喃。只是其中的一张被打成了马赛克,像是摄像师无意对错了焦距。
很快,我们走到了蓟门桥,再向北几百米就是我的学校。校门口炽红色的路灯照在晓晓的脸上,像是多年前春风沉醉的夜晚。她双手插兜,耸耸肩示意我进去,眼里有我说不出的感觉。像无数部烂俗剧的套路一样,我留下一句保重,然后转身离开。
我那时的心情并不沉重或者忧伤,反而,这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重聚大喝,不醉不归一般舒畅。这是一种坦然吧,我想。我和晓晓并未发生惊天泣地或生死往来的故事,只是一段淡淡而冗长的校园爱情罢了,它很很纯粹,也很质朴。可那段不足百米的路在不知何处时却突然变得沉重不看,是忽然吹来的一股晚风么,让我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寒颤,这一下让我浑身涌上一种温暖,并不是冷或者热,而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什么感觉?年少时拥有爱的感觉,哪怕这种爱并不成熟,可也正是因为那种青涩,心跳,期待,多愁,满足,一切的一切,关于十八岁的那种情感,它们之前埋落在我心底,风平暗涌。如今如洪水一般再也势不可挡,我停下脚步,朝着反方向转身,步子越走越大,我的生命中不能再出现错过,绝对不能。我开始朝着门口跑去。
错过,是最大的过错。
我并没有看错,晓晓她还站在门口,并没有走。只是蹲下身子,低着头,一只手在抓着另一侧的手臂。她在颤抖,在哭。我轻轻地蹲下身,把她扶起来,抱在怀里,用手擦拭她脸上的泪痕,那一刻我心如刀割。她搂住了我的脖子,在我肩膀上哭,越哭越猛烈。过了一会,她抬头看着我,双眸噙着泪水。我也看着她,看到她眼睛里的我。我们听着彼此明显的喘息。她眨了下眼睛,我贴上她的唇。世界一片漆黑,只有火热交织的舌。
第二天醒来已尽午后,床边摆着一杯水,上面印有‘seven day’的LOGO。我拿起水杯押了一大口,咕咚咕咚的声音在房间很明显。然后挺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让后背靠在床头。晓晓在我怀里熟睡着,昨晚的翻天覆地显然让她疲惫不堪。她的身体很柔软,可一开始似乎很笨拙,僵持了一会儿才渐渐进入状态。我寻了一根烟点燃,然后一边看着她,一边轻轻抚摸她弹破可吹的皮肤,触碰她发育良好的一对乳房。她的身材很修长,不加修饰,很迷人,能让人在销魂的夜晚享受人间天境。
晓晓皱了下眉头,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推开我滑于她皮肤的手,然后挣开了昵松的双眼。挺着身子整理头发,我在一旁坏笑,当她发现自己上半身一览无余时,回头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一把扯过床被,蜷着腿盖上,然后从地上翻出她的蕾丝胸罩戴上。伸出手抢过我的烟,抽了几口后掐灭,卷着被子走到浴室,刷刷的淋浴水声从里面传来。
结完房费后,她拉我去必胜客。给自己人点了一个九寸的至尊,不顾惊呆的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她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可爱,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笑了笑。她听见笑声猛的抬起头,抄起刀背砸了下我的脑袋,横气的说道不许笑,然后插起一大块提拉米苏塞到我嘴里。这时眼前突然晃出一瞬间白光,凭着专业感,这时单反相机的闪光灯,Canno5D或者NikonD90。我伸头向对面一望,两个挂着6D的女孩朝我嘻嘻的笑,一看就小清新风格的90后时尚女孩,确认没什么影响后,我点了点头,朝她们举了下我手里的科罗娜致意。
“ 你平时就是这样戏果的么?”
我回过神,才发现晓晓死盯着我,冷冷地质问。我一时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晓晓又扑哧地一声笑了。说了句,你怎么还和原来一样傻。
你怎么还和原来一样傻。
这是从我和她遇见后,第一次谈话涉及往事。
那天下午我本就无课,就跟着晓晓去了她的琴行。琴行在望京一带,夹在一幢幢高大的写字楼间,向北一条马路,是中央美术学院,附近有很多的酒吧和画廊。在向西北,就是798艺术区。环境还算安逸闲适。琴行里面也透着浓厚的包豪斯风格,进门正墙挂着一张巨大的切.格瓦拉画像。两边挂着一个个我曾经崇拜的摇滚教父级别人物:Joe Steve,Gary Moore,Yngwie,Jimi Hendrix,Eric Claption….
我拿起身旁的一把古典吉他,触摸着琴板,轻轻地擦拭着品弦上的灰尘,然后按到5品,找Do音,一点一点调至C调。。。我很久都没有碰琴了,再次捧着一把吉他,曾经的熟悉感又围绕在我周围,仿佛是高二那年在老哥家里一样。
弹了几首曲子,不仅发现一些和弦都按错了键,唱歌换气也掌握不好间隙。晓晓在一旁笑我,我又努力地弹了一会。不知觉,我想到高三毕业旅行时在安阳碰见的那位前辈,那位曾经红极一时的吉他手。想到他弹得琴,想到他对我说的话。于是我放下心态,想着曾经年少的青春,闭上眼,弹了第一个音符。哼着给晓晓写的那首《在梦里》
在梦里,我又遇见了你。
在梦里,你的样子那样美丽。
在梦里,我找不到我自己。
在梦里,你和我在一起。
….
曲必,我睁开双眼,看到湿红眼眶的晓晓。晓晓淡淡的笑了下,看着我,开始告诉我关于那一年她的离开。长久在我心底的一块石,随着她的诉说,正一点点的融化,融化成细碎的沙,透着浓浓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