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的人,个性都很强.和孟子不同,王阳明不是贵族,吐槽的方式太不一样了
王阳明全集的文章,挺好玩的,尤其是自己写的一些书信.
记录些觉得好玩的琐事 萨特的存在主义现在看看 体系上的确不如王阳明
王阳明历任司法部部长 国防部部长 终生都是病歪歪的 最没兴趣的就是做官
真正的儒官 似乎都有看重权利 轻视权力的传统 所以他给皇帝的信里 经常提的要求是:
我要告老还乡 身体不好 不能干了 要不你给我个院士当 给我扔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去
皇帝不同意 他就开始吐槽:告诉皇帝 你老让我打仗 平息暴乱神马的 我能平息几次 但是不能
平息一辈子啊啊啊啊 哥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死后怎么办呢 国家常年有暴乱 做皇帝的你 是不
是该反思反思你自己 毕竟症结不是暴乱啊啊啊啊啊 混蛋!!!!!!!!(混蛋是我加的)
王阳明是又鸡贼又孝顺 领兵打仗 经常中途就跑回家看看自己亲人 最NB的是 他开小差 仗还
一样打胜 不过这种事让皇帝知道 基本上是要处斩的 所以他会提前写信给皇帝 核心思想是
我妈死的早 都是我奶奶把我养大的 我的生命是我家人给的和延续的 皇帝你给我的也就是俸禄
而已 所以孝比忠大 哥有哥跷课的理由
老这么招惹皇帝 后来就被贬到贵州了 但是后来又被复职 因为皇帝必须依靠王阳明的才能 丫
的确是卓尔不群的人 而且他是个不看重权势的人 所以就算给他再多的权力 也不用担心他谋反
皇帝有这种手下 那绝对是爱恨交加 哈哈
还有他遇到狭隘的儒家分子的事 也很经典 记录从略 从这个故事看出了狭隘的学习儒家形式
上的危害 王阳明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鲁迅说吃人的礼教的时候 他估计忘了孔子自己说的
“仁而不仁,如礼何”
现在的教授们的确是不喜欢读书了 王阳明的政治学 法学 没什么人去关注 可是他可是为数
不多 实际参与政事的大儒 所以实务上的很多思想和做法 都值得留意
曾国藩喜欢王阳明也在于此~
人活的应如王阳明这般个性 洒脱 对他来说 对自己唯一的约束 无非两字 “良知”
还有 王阳明自己整理了套朱熹的文字 他说 从目的论上说 其实理学和心学是一样的
只不过朱陆的学生们只注意到了两者方法论的差异 从而夸大了两个学说的区别
所以 一个狭隘的人 给他个宝贝 他也不会发挥宝贝的价值~ 这就是 漏儒
记录些觉得好玩的琐事 萨特的存在主义现在看看 体系上的确不如王阳明
王阳明历任司法部部长 国防部部长 终生都是病歪歪的 最没兴趣的就是做官
真正的儒官 似乎都有看重权利 轻视权力的传统 所以他给皇帝的信里 经常提的要求是:
我要告老还乡 身体不好 不能干了 要不你给我个院士当 给我扔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去
皇帝不同意 他就开始吐槽:告诉皇帝 你老让我打仗 平息暴乱神马的 我能平息几次 但是不能
平息一辈子啊啊啊啊 哥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死后怎么办呢 国家常年有暴乱 做皇帝的你 是不
是该反思反思你自己 毕竟症结不是暴乱啊啊啊啊啊 混蛋!!!!!!!!(混蛋是我加的)
王阳明是又鸡贼又孝顺 领兵打仗 经常中途就跑回家看看自己亲人 最NB的是 他开小差 仗还
一样打胜 不过这种事让皇帝知道 基本上是要处斩的 所以他会提前写信给皇帝 核心思想是
我妈死的早 都是我奶奶把我养大的 我的生命是我家人给的和延续的 皇帝你给我的也就是俸禄
而已 所以孝比忠大 哥有哥跷课的理由
老这么招惹皇帝 后来就被贬到贵州了 但是后来又被复职 因为皇帝必须依靠王阳明的才能 丫
的确是卓尔不群的人 而且他是个不看重权势的人 所以就算给他再多的权力 也不用担心他谋反
皇帝有这种手下 那绝对是爱恨交加 哈哈
还有他遇到狭隘的儒家分子的事 也很经典 记录从略 从这个故事看出了狭隘的学习儒家形式
上的危害 王阳明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鲁迅说吃人的礼教的时候 他估计忘了孔子自己说的
“仁而不仁,如礼何”
现在的教授们的确是不喜欢读书了 王阳明的政治学 法学 没什么人去关注 可是他可是为数
不多 实际参与政事的大儒 所以实务上的很多思想和做法 都值得留意
曾国藩喜欢王阳明也在于此~
人活的应如王阳明这般个性 洒脱 对他来说 对自己唯一的约束 无非两字 “良知”
还有 王阳明自己整理了套朱熹的文字 他说 从目的论上说 其实理学和心学是一样的
只不过朱陆的学生们只注意到了两者方法论的差异 从而夸大了两个学说的区别
所以 一个狭隘的人 给他个宝贝 他也不会发挥宝贝的价值~ 这就是 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