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1
放假以後情緒一直不怎麼好,很沉悶。有些迷茫。很想家。
總覺得該寫點什麽了,很久沒能好好整理思緒,回顧生活了。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很散很亂。眼見就大三了,可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
進了大學后,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勁頭一直提不高,飲食也總是亂七八糟,皮膚很差,臉色也不好。挺失望的。雖然盡力避免咖啡,有時候還是非常難為的。精神上也是,一下從天空降落到地面:已經沒什麽精神追求了,從前設下的目標,隨著奔三的年紀,醒悟過來有些太高太遠,日後若是真有機會實現,怕是運氣加匠氣而已,而不是自己所期望的才氣。
這個學期,兼了三份工,一份是音樂教室前臺,兩份是家教。一個星期20個小時候左右,對於我一個不怎麼喜歡交際的人來說,也許打工是個好藉口,逼自己去接觸社會。
我不太喜歡被束縛,一旦被束縛就什麽靈性都沒有了——可是,既然已經是honor student,上個學期又上了Dean’s List, 就開始變得有些放不下成績,而終日惶惶在課業裏。做起決斷來變得越來越猶豫,一份論文要前前後後改上四五次才交,簡單的實驗報告也反反復複地檢查,深怕有一點疏忽,拿不了滿分。寒假前我質疑過自己,這樣大的壓力好么?我還有自己么?可是到底是不服輸,拿到成績單之後,對自己說,自己就應當是這個模樣的——如果一早這麼用功,哪裡會淪落到要父母出資我出來混張文憑呢?很多時候,我看書只是消遣,逃避,就和小時候心煩抗拒功課一樣,看別人的故事用以逃離自己的世界。有人羡慕我讀書多閱讀快,我只得苦笑,我看書和人家泡沙發看電視劇消磨時光其實是一個意思,我心裡清楚,礙著面子,不敢直白。腳踏實地接觸世界的機會是那麼少,少到我寧願一個人宅著,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麽,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就算是現在的成績引得教授矚目,進了實驗室,卻手足無措,憑一年的課堂學習,我哪來扎實的基礎……
學校替榮譽生組織了一個項目,給像我這樣沒什麼本事自己找實驗室的高分生結對子。我面試了四個教授,兩個生化領域,兩個個化學。前兩個中國人,后兩個北歐人,沒有一個是美國人。不是美國人不聰明,不鑽研——聰明又鑽研的美國學術紅人沒有一個願意留在邁阿密,說到底,這丫就只是一個養老過冬的好地方。說說生化領域的兩個教授,一個是醫學院的微生物疾病實驗室:面試全程用英文,一個中文單詞也沒有爆過,樣貌上來說,並不大氣,頗有些賊眉鼠眼的味道,(插一句,後來帶我參觀實驗室的時候,發現比我還矮)。剛坐下來面試的時候,我當下對自己拍板說,好,我去定那個化學量子點(quantum dots)距離的實驗室了;後來耐下心來,其實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不然誰給你這個運氣做到這個位置?根據他的姓,應該是姓陳,姑且叫陳教授好了,相比另外一個中國教授,他的實驗室裏面大多是本地的研究生,也用動物做實驗,算的上是環境相當優渥的了,資金十分充裕,課題和實踐密切——到底是MD/PhD program的小負責人。早先有動搖過是不是真的要上醫學院,因為這個目標無論如何看起來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且我個人也一向有擅長空想的毛病,又不怎麼肯努力,所以常常是落空的。但是陳教授一句我還以為你有綠卡(所以才想到要走醫學院這條路)呢,的的確確令我看到了這其中的差距,外人的打擊和讚揚總比朋友家人來的堅實有力,雖然之前醫學院升學組的負責人(premedical advisor)她老人家和我說,我只要按照這個成績和課外活動下去,她非常看好我——轉學生還有這個成績非常不容易,偷笑個,要知道在美國拿A比香港容易不是一個檔次啊,在UM的成績比起在樹仁可是高了不少呢——可是打擊總是比讚揚更加腳踏實地。陳教授雖然生得賊眉鼠眼,也各種驕傲自大(比如反復吹噓自己面試醫學院學生的經歷),也一再強調他實驗室的難進,但資歷方面總是比我來得強,要跟著他學下去,多多少少也有收穫,聽聽他的意見也未必沒有道理,或者更大而化之地從經歷角度來說,這個陳教授可以算得上留美的scientist中很典型的一類,勤奮、有些天賦、有些自負、並不是看得很透(對在美華人並不熱情,我也一樣),甚至也不是領域的“鑚”才;但多少年勤奮下來還是有些資本可以傲一傲的。於此相比,另外一個張教授就是比較溫和的了,做DNA相關的酶的研究,十九年前出國無非是喜歡國外環境,但是並不算大牛,所以只去了偏僻小鎮,做了九年千老,有工資,有工作身份,但是不算faculty就像妾,一輩子都轉不了正,老闆也不是太好,但是自己喜歡研究,而且勤奮那麼多年下來還是出了點論文的,所以最後轉到邁阿密的醫學院屬下的生化系,做助理(?不記得了)教授。按他的說法,生化系實驗室鈔票總歸不少的,不能算發達,但是養一家人安安穩穩地生活或卻沒有什麽問題,他本人兩個女兒,一個小兒子都在美國出生,自己也養得珠圓玉潤的氣色不錯。看我的簡歷就不停鼓動我考生化的研究生,他肯定要收——好多年沒收到這麼高分的申請人——這是多悲涼啊,我算哪根蔥啊!!到現在高階的生物課我還一門沒上呢。看得出來,他對現在生活挺滿足,實驗室沒有人催,就他自己的責任心,所以不忙,准點上下班(不像那個陳教授,一再強調要加班加點),家人都在這裡,工作環境氛圍輕鬆,也時常出成績,對業界十分熟悉。甚至面試到後來,開始講起中文來了(話又說回來,理科的留學生,英文大多不好啊,出國再多年也還是一樣啊,就是語速快了點兒,語法和發音還不夠強啊,兩個中國教授都一樣啊!),還帶我去看了實驗室,一個實驗室經理,女的,台灣人,博士後;一個上海人,女的,研究生,交大生物系畢業。幾乎就一直是一個(寫到一半被打斷,一會音樂練習室要關門了,我就下班了啊哈哈)中國人的環境,挺融洽吧換句話,在我看來,是挺想的穿的,因為媽媽送我出來的其中一條重要理由就是學好外語,和外國人打好交道;不過對於一個已經在習慣和中國人打交道的人看來,華人扎堆才是順應天性的吧。實驗室有些小,有點亂,但非常有家鄉的感覺,稍微和那個交大女生聊了幾句,她是延安出來的,非常聰明,但是沒什麼天才,也不是非常會混,這個留學的名額還是她一個交大同學放棄了,才輪到她的,也許剛接到通知的時候,很欣喜過一陣吧,但現在也多少疲掉了;張教授非常照顧中國人,招的也都是自己人,要是真的在這裡實習,估計就不會想家了呵呵。另外,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以至於留到最後在花大篇幅來寫的是那個北歐的化學教授,估計是法國人,但是大學,研究生都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法語區)上的,原本打算干五六年就走了,結果課題一直進行下去,二十三年才最終走人——之所以選擇邁阿密,算得上是非常無奈的選擇了——因為妻子很早就下肢癱瘓不能行走,病情一路惡化,醫生建議他搬去南方陽光明媚的地方,他翻翻報紙,有一則邁阿密大學招聘化學系主任的信息,隨便一投,想著不中就留在魁北克,畢竟研究團隊都在這裡好多年了,結果還是來邁阿密了,有得系主任當,爲什麽不要?面試回來查查他實驗項目的網頁,有他掛名的論文四百多篇,一溜下來密密麻麻,系主任到底是系主任,資歷擺在那裡。若是論以貌取人,也是非常和藹可親的一個老頭兒,白頭髮,什麽都圓圓的,非常有精神,時常強調家庭責任感
(雖然看不出苦相,但可以說儘管他如斯強大,還是給他孱弱多病的夫人多少拖了後腿的),最重要的非常會鼓勵人,作為旗下五六個實驗室的大老闆,對我一個本科在讀的黃毛丫頭許諾諸如論文掛名合作者啊,實驗室時薪助理啊,推薦信啊之類之類,只要我勤奮,只要他力所能及。如此大的幾顆蘿蔔啊不止一顆!再蠢的驢也該動彈了,那天是九點在學校物理副樓的納米實驗室面試的,手上拽著一份滿分的推薦信,出來後一整天都神清氣爽。但是說到底,我真的瞭解量子點么?我真的擅長化學實驗么?高分說明什麽?爲什麽我聽他講解的時候,腦子裏面一點問號都沒有?我的基礎知識匱乏得我連問題都提不出來,我非常非常慚愧,雖然非常嚮往能在這個萊布萊卡(Prof. Leblanc)教授手下見識見識真正的研究室,參與每週一的研究組討論,選擇多了也不是什麽好事兒。四個教授還剩一個沒有講,沒什麼好講,因為面試過後我根本就不想去,所以,面試也是很重要的啊!!雙向選擇么。簡單說說就是一個荷蘭人,老頭,精瘦但不幹練,沒有才氣,講話羅嗦,沒有重點,而且暑假也不在這裡,是替他手下的兩個女老師招免費工,撇嘴,才不去。當然了,光這些個面試就花去不少精力,這點精力放下去還不給我個挑挑揀揀的餘地么。
我這人心很野,因為初次之外我還有一個後備計劃,我的Plan B。也就是讓媽媽很高興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習計劃。一開始我也是很為之歡欣鼓舞的,總算找到個一流大學實習不強求國籍,可是遞申請表的時候居然要我交押金,四百美金。我莫名了一下,隨後審核過關之後,和項目負責人通了電話聯繫了才發現,丫就是一個中介性質的玩意兒。掛名在伯克利的夏季課程下,要你上一門伯克利的課然後幫你找門專業相關的實習——一門課要兩千多——那也就算了,哪裡修學分不要錢呢!那我就選什麽神經學啊公共衛生啊什麽的好了,反正轉回來也不虧,結果呢,那個項目組已經替我選好了,什麽如何在企業中生存的跨學科課。也不是學不到東西,只是花兩千,在我大三的檔口上上這種課,覺得不值得罷了。而且實習沒有住處,沒有工資,開學以後也不能保持密切聯繫。夏季三個月住宿起碼三千,飛機票也要一千,想到這些就有些提不起勁頭來。相比邁大自己的那個榮譽生項目,六周到八周的要求,補貼一千五,住處估計也有補貼。就有些不情願去加州了。話又說回來,兩邊都沒敲定,指不定,我這裡只不過是空想烏托邦罷了,庸人自擾之。
總覺得該寫點什麽了,很久沒能好好整理思緒,回顧生活了。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很散很亂。眼見就大三了,可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
進了大學后,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勁頭一直提不高,飲食也總是亂七八糟,皮膚很差,臉色也不好。挺失望的。雖然盡力避免咖啡,有時候還是非常難為的。精神上也是,一下從天空降落到地面:已經沒什麽精神追求了,從前設下的目標,隨著奔三的年紀,醒悟過來有些太高太遠,日後若是真有機會實現,怕是運氣加匠氣而已,而不是自己所期望的才氣。
這個學期,兼了三份工,一份是音樂教室前臺,兩份是家教。一個星期20個小時候左右,對於我一個不怎麼喜歡交際的人來說,也許打工是個好藉口,逼自己去接觸社會。
我不太喜歡被束縛,一旦被束縛就什麽靈性都沒有了——可是,既然已經是honor student,上個學期又上了Dean’s List, 就開始變得有些放不下成績,而終日惶惶在課業裏。做起決斷來變得越來越猶豫,一份論文要前前後後改上四五次才交,簡單的實驗報告也反反復複地檢查,深怕有一點疏忽,拿不了滿分。寒假前我質疑過自己,這樣大的壓力好么?我還有自己么?可是到底是不服輸,拿到成績單之後,對自己說,自己就應當是這個模樣的——如果一早這麼用功,哪裡會淪落到要父母出資我出來混張文憑呢?很多時候,我看書只是消遣,逃避,就和小時候心煩抗拒功課一樣,看別人的故事用以逃離自己的世界。有人羡慕我讀書多閱讀快,我只得苦笑,我看書和人家泡沙發看電視劇消磨時光其實是一個意思,我心裡清楚,礙著面子,不敢直白。腳踏實地接觸世界的機會是那麼少,少到我寧願一個人宅著,我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麽,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就算是現在的成績引得教授矚目,進了實驗室,卻手足無措,憑一年的課堂學習,我哪來扎實的基礎……
學校替榮譽生組織了一個項目,給像我這樣沒什麼本事自己找實驗室的高分生結對子。我面試了四個教授,兩個生化領域,兩個個化學。前兩個中國人,后兩個北歐人,沒有一個是美國人。不是美國人不聰明,不鑽研——聰明又鑽研的美國學術紅人沒有一個願意留在邁阿密,說到底,這丫就只是一個養老過冬的好地方。說說生化領域的兩個教授,一個是醫學院的微生物疾病實驗室:面試全程用英文,一個中文單詞也沒有爆過,樣貌上來說,並不大氣,頗有些賊眉鼠眼的味道,(插一句,後來帶我參觀實驗室的時候,發現比我還矮)。剛坐下來面試的時候,我當下對自己拍板說,好,我去定那個化學量子點(quantum dots)距離的實驗室了;後來耐下心來,其實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不然誰給你這個運氣做到這個位置?根據他的姓,應該是姓陳,姑且叫陳教授好了,相比另外一個中國教授,他的實驗室裏面大多是本地的研究生,也用動物做實驗,算的上是環境相當優渥的了,資金十分充裕,課題和實踐密切——到底是MD/PhD program的小負責人。早先有動搖過是不是真的要上醫學院,因為這個目標無論如何看起來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且我個人也一向有擅長空想的毛病,又不怎麼肯努力,所以常常是落空的。但是陳教授一句我還以為你有綠卡(所以才想到要走醫學院這條路)呢,的的確確令我看到了這其中的差距,外人的打擊和讚揚總比朋友家人來的堅實有力,雖然之前醫學院升學組的負責人(premedical advisor)她老人家和我說,我只要按照這個成績和課外活動下去,她非常看好我——轉學生還有這個成績非常不容易,偷笑個,要知道在美國拿A比香港容易不是一個檔次啊,在UM的成績比起在樹仁可是高了不少呢——可是打擊總是比讚揚更加腳踏實地。陳教授雖然生得賊眉鼠眼,也各種驕傲自大(比如反復吹噓自己面試醫學院學生的經歷),也一再強調他實驗室的難進,但資歷方面總是比我來得強,要跟著他學下去,多多少少也有收穫,聽聽他的意見也未必沒有道理,或者更大而化之地從經歷角度來說,這個陳教授可以算得上留美的scientist中很典型的一類,勤奮、有些天賦、有些自負、並不是看得很透(對在美華人並不熱情,我也一樣),甚至也不是領域的“鑚”才;但多少年勤奮下來還是有些資本可以傲一傲的。於此相比,另外一個張教授就是比較溫和的了,做DNA相關的酶的研究,十九年前出國無非是喜歡國外環境,但是並不算大牛,所以只去了偏僻小鎮,做了九年千老,有工資,有工作身份,但是不算faculty就像妾,一輩子都轉不了正,老闆也不是太好,但是自己喜歡研究,而且勤奮那麼多年下來還是出了點論文的,所以最後轉到邁阿密的醫學院屬下的生化系,做助理(?不記得了)教授。按他的說法,生化系實驗室鈔票總歸不少的,不能算發達,但是養一家人安安穩穩地生活或卻沒有什麽問題,他本人兩個女兒,一個小兒子都在美國出生,自己也養得珠圓玉潤的氣色不錯。看我的簡歷就不停鼓動我考生化的研究生,他肯定要收——好多年沒收到這麼高分的申請人——這是多悲涼啊,我算哪根蔥啊!!到現在高階的生物課我還一門沒上呢。看得出來,他對現在生活挺滿足,實驗室沒有人催,就他自己的責任心,所以不忙,准點上下班(不像那個陳教授,一再強調要加班加點),家人都在這裡,工作環境氛圍輕鬆,也時常出成績,對業界十分熟悉。甚至面試到後來,開始講起中文來了(話又說回來,理科的留學生,英文大多不好啊,出國再多年也還是一樣啊,就是語速快了點兒,語法和發音還不夠強啊,兩個中國教授都一樣啊!),還帶我去看了實驗室,一個實驗室經理,女的,台灣人,博士後;一個上海人,女的,研究生,交大生物系畢業。幾乎就一直是一個(寫到一半被打斷,一會音樂練習室要關門了,我就下班了啊哈哈)中國人的環境,挺融洽吧換句話,在我看來,是挺想的穿的,因為媽媽送我出來的其中一條重要理由就是學好外語,和外國人打好交道;不過對於一個已經在習慣和中國人打交道的人看來,華人扎堆才是順應天性的吧。實驗室有些小,有點亂,但非常有家鄉的感覺,稍微和那個交大女生聊了幾句,她是延安出來的,非常聰明,但是沒什麼天才,也不是非常會混,這個留學的名額還是她一個交大同學放棄了,才輪到她的,也許剛接到通知的時候,很欣喜過一陣吧,但現在也多少疲掉了;張教授非常照顧中國人,招的也都是自己人,要是真的在這裡實習,估計就不會想家了呵呵。另外,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以至於留到最後在花大篇幅來寫的是那個北歐的化學教授,估計是法國人,但是大學,研究生都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法語區)上的,原本打算干五六年就走了,結果課題一直進行下去,二十三年才最終走人——之所以選擇邁阿密,算得上是非常無奈的選擇了——因為妻子很早就下肢癱瘓不能行走,病情一路惡化,醫生建議他搬去南方陽光明媚的地方,他翻翻報紙,有一則邁阿密大學招聘化學系主任的信息,隨便一投,想著不中就留在魁北克,畢竟研究團隊都在這裡好多年了,結果還是來邁阿密了,有得系主任當,爲什麽不要?面試回來查查他實驗項目的網頁,有他掛名的論文四百多篇,一溜下來密密麻麻,系主任到底是系主任,資歷擺在那裡。若是論以貌取人,也是非常和藹可親的一個老頭兒,白頭髮,什麽都圓圓的,非常有精神,時常強調家庭責任感
(雖然看不出苦相,但可以說儘管他如斯強大,還是給他孱弱多病的夫人多少拖了後腿的),最重要的非常會鼓勵人,作為旗下五六個實驗室的大老闆,對我一個本科在讀的黃毛丫頭許諾諸如論文掛名合作者啊,實驗室時薪助理啊,推薦信啊之類之類,只要我勤奮,只要他力所能及。如此大的幾顆蘿蔔啊不止一顆!再蠢的驢也該動彈了,那天是九點在學校物理副樓的納米實驗室面試的,手上拽著一份滿分的推薦信,出來後一整天都神清氣爽。但是說到底,我真的瞭解量子點么?我真的擅長化學實驗么?高分說明什麽?爲什麽我聽他講解的時候,腦子裏面一點問號都沒有?我的基礎知識匱乏得我連問題都提不出來,我非常非常慚愧,雖然非常嚮往能在這個萊布萊卡(Prof. Leblanc)教授手下見識見識真正的研究室,參與每週一的研究組討論,選擇多了也不是什麽好事兒。四個教授還剩一個沒有講,沒什麼好講,因為面試過後我根本就不想去,所以,面試也是很重要的啊!!雙向選擇么。簡單說說就是一個荷蘭人,老頭,精瘦但不幹練,沒有才氣,講話羅嗦,沒有重點,而且暑假也不在這裡,是替他手下的兩個女老師招免費工,撇嘴,才不去。當然了,光這些個面試就花去不少精力,這點精力放下去還不給我個挑挑揀揀的餘地么。
我這人心很野,因為初次之外我還有一個後備計劃,我的Plan B。也就是讓媽媽很高興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習計劃。一開始我也是很為之歡欣鼓舞的,總算找到個一流大學實習不強求國籍,可是遞申請表的時候居然要我交押金,四百美金。我莫名了一下,隨後審核過關之後,和項目負責人通了電話聯繫了才發現,丫就是一個中介性質的玩意兒。掛名在伯克利的夏季課程下,要你上一門伯克利的課然後幫你找門專業相關的實習——一門課要兩千多——那也就算了,哪裡修學分不要錢呢!那我就選什麽神經學啊公共衛生啊什麽的好了,反正轉回來也不虧,結果呢,那個項目組已經替我選好了,什麽如何在企業中生存的跨學科課。也不是學不到東西,只是花兩千,在我大三的檔口上上這種課,覺得不值得罷了。而且實習沒有住處,沒有工資,開學以後也不能保持密切聯繫。夏季三個月住宿起碼三千,飛機票也要一千,想到這些就有些提不起勁頭來。相比邁大自己的那個榮譽生項目,六周到八周的要求,補貼一千五,住處估計也有補貼。就有些不情願去加州了。話又說回來,兩邊都沒敲定,指不定,我這裡只不過是空想烏托邦罷了,庸人自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