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谟:谈谈治学态度
治学态度似乎与方法无关,其实不然。态度不正确,就影响学问不得前进,所以也需要附带谈一谈。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态度要认真,不可粗鲁。即便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也要弄清楚,使字字落在实处。
二、重观察,重实证,不能凭空悬想,满足于一知半解。
三、重分析,要实事求是。人云亦云不好,要从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重精审,要切磋,不墨守成规。不要自以为是,拘守一家之说,不肯接受新的学说见解,把别人的是处拒之千里之外。清代学者非常注重切磋,朋友往还,互相研讨,很重视学术的科学真实性,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吸收,不能“文人相轻”。
五、重条理,避免驳杂。写出东西,不要急于发表,可以放一段时间来修改。多了的就删掉。有人写文章很长,说来说去,其实,就那么一点意思,要言不烦,岂不更好?不肯割爱,必然拖泥带水。唯其能割爱,少而精,人家才爱看,才能从中得到教益。因此,希望大家多些短文,不要写不必要的长文。
以上五个问题,内容很平浅,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
一、态度要认真,不可粗鲁。即便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也要弄清楚,使字字落在实处。
二、重观察,重实证,不能凭空悬想,满足于一知半解。
三、重分析,要实事求是。人云亦云不好,要从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重精审,要切磋,不墨守成规。不要自以为是,拘守一家之说,不肯接受新的学说见解,把别人的是处拒之千里之外。清代学者非常注重切磋,朋友往还,互相研讨,很重视学术的科学真实性,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吸收,不能“文人相轻”。
五、重条理,避免驳杂。写出东西,不要急于发表,可以放一段时间来修改。多了的就删掉。有人写文章很长,说来说去,其实,就那么一点意思,要言不烦,岂不更好?不肯割爱,必然拖泥带水。唯其能割爱,少而精,人家才爱看,才能从中得到教益。因此,希望大家多些短文,不要写不必要的长文。
以上五个问题,内容很平浅,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