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当代的鲁迅
先看了《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时隔半年之后,才读《丑陋的中国人》,而柏杨写这两部书却间隔了二十年。先有指出问题的《丑陋的中国人》,后有给出答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看“丑陋”有种读鲁迅的感觉,对社会的观察、觉醒、对传统的反思,从而振臂高呼,可毕竟时代不同,走在时代先锋上的观点,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大众的接纳。或许当年听着犀利的言辞,今日读来,在这雷翻人的时代,已是稀松平常,不过,这“尊严”则是经过了二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的观点,想想似乎却有道理,但总觉得这又不仅仅是唯一。
个人觉得,似乎《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东西还没有讲透彻。就像拿着手术刀只切开了表皮,见到了一点点血,尚未触及骨骼。关键是对如何形成的丑陋,还未有深切的探究。譬如酱缸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形成酱缸?问题多多。
当余有力之时,必做细究,只是以我现在的书识及知识储备,尚力所不及,现仅将此愿记录于斯,立此存照,愿能实现。
看“丑陋”有种读鲁迅的感觉,对社会的观察、觉醒、对传统的反思,从而振臂高呼,可毕竟时代不同,走在时代先锋上的观点,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大众的接纳。或许当年听着犀利的言辞,今日读来,在这雷翻人的时代,已是稀松平常,不过,这“尊严”则是经过了二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的观点,想想似乎却有道理,但总觉得这又不仅仅是唯一。
个人觉得,似乎《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东西还没有讲透彻。就像拿着手术刀只切开了表皮,见到了一点点血,尚未触及骨骼。关键是对如何形成的丑陋,还未有深切的探究。譬如酱缸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形成酱缸?问题多多。
当余有力之时,必做细究,只是以我现在的书识及知识储备,尚力所不及,现仅将此愿记录于斯,立此存照,愿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