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笔记之一
讲座: 元大都的凯旋门
地点: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
时间:3月20日下午2点-3点
主讲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林梅村
背景介绍
《元人〈宦迹图〉》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金斯博物馆。虽为美国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实占地面积大于后者。
《元人〈宦迹图〉》为长篇历史画卷,与连环画相类似。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其中绘有元故宫的崇天门。崇天门的地位相当于现紫禁城的午门,即是宫城的正门。过了崇天门依次是大明门(元大内宫殿正门)、大明殿。崇天门在永乐帝重建紫禁城时被拆毁,原崇天门的位置为奉天殿/太和殿。
此图原为收藏家谭敬所藏,在其赴美后流入美国纳尔逊·阿金斯博物馆。一直被误称为宋人赵遹的《泸南平夷图》,后为傅嘉年先生重新鉴定更正为《元人〈宦迹图〉》。
《元人〈宦迹图〉》与《平定西域图》类似,《平定西域图》绘制的是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清军平定西域准葛尔部达瓦齐和维吾尔部大小和卓木叛乱的战争进程,乾隆命郎世宁等绘制底稿,再送法国制成铜版。后又有丁观鹏临铜版所绘纸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此图为现所存唯一描述有关元代战争场面的绘画,成于元代末年。
一、宋徽宗题签之谜
卷前提有瘦金体“笃恭”二字,后接沐昕(明成祖朱棣之女常宁公主驸马)行文题跋,云“笃恭”二字为宋徽宗所题,并称此画是赵遹的《泸南平夷图》,又接后人伪造的元人余阙跋,再续有清代五爪金龙纸笺,上为乾隆题跋。
经傅熙年先生考证,“笃恭”二字写在明仁殿五爪金龙御用纸笺之上,由于明仁殿已在永乐帝重建紫禁城时埋于景山之下,故傅先生认为“笃恭”二字应为元顺帝而不是宋徽宗所写。
林梅村先生则在史书中查实,元顺帝(元代称惠宗)习字时偏好虞世南而非宋徽宗,盖因有大臣进谏曰: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耳,独不能为君耳。故顺帝感其言,弃学徽宗。而元顺帝之子爱猷识答腊,即北元朝宣光皇帝,则不避宋徽宗为亡国之君,而与汉人老师学习瘦金体。所以,“笃恭”二字应为元惠宗之子元昭宗所提。在“笃恭”二字后的有一方元朝蒙古人常用的花押朱印,证实为喇嘛教的梵文六字箴言,因元昭宗信喇嘛教,故也可作为“笃恭”二字非宋徽宗笔迹的佐证。
二、官宦图之主人公
经考证,图绘主人公为察罕帖木儿(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应该很耳熟),色目人,汉化程度高,参加过科举,自取汉姓李。
画卷主要分为七部分:
1、自幼读儒书图;
2、至元十二年,出任中顺大夫、鲁宁府达鲁花赤图;
3、献捷京师图,绘有元大都的崇天门,图中察罕帖木儿脱官服换御衣,七宝腰带;
4、至正二十年,征战;
6、征战图;
7、至正二十一年,察罕帖木儿在山东一带作战,绘有农民起义军将领向其投降画面。
三、官宦图之作者
图中第一部分所绘察罕帖木儿幼时居住的房屋,并非其在安徽颖州沈丘老家的徽州民居,而是元大都四合院。且屋内有木檐炕,可推知作者为北方人,画作成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被刺杀后不久。
元代擅画界画的画师不多,宫廷画师有何澄(归庄图作者)和王振鹏,由于前者年事已高,后者成画前已离开皇宫,故二者均可排除在作者之外。
经考证,官宦图的作者应是何澄的再传弟子,名为李时,亦为一名宫廷画工。
四、元太内前朝三门
北京城格局源于元代,元大都城由刘秉忠设计,又名哪吒城,有三头六臂,北二城门,南三城门,东西各三城门。因元故宫没有照中国传统宫殿的“五朝三门”设计,便于永乐帝时遭拆除重建。复原后元大都城平面图出自傅熙年先生之手,据林梅村先生所说,傅先生的图中,金水河的流向有误,由现存于故宫的断虹桥(元故宫周桥),其上的石狮望柱头和觝兽为金、元时筑桥风格,可认为金水河的流向应非傅先生所绘的直线,而是其中一段弯折流向断虹桥,复又流回,存在一段几字形拐弯河段。
元代时皇宫正门为灵星门,官宦图中只见上半部,全貌见于王振鹏《唐僧取经图册》中《毗蓝园见摩耶夫人》。
补:
从崇天门一图中可看出元代时此门是单檐庑殿顶五道门,与北宋宣德门相似,到了永乐帝时就成为重檐三道门。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一般民居屋顶为硬山顶。
地点: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
时间:3月20日下午2点-3点
主讲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林梅村
背景介绍
《元人〈宦迹图〉》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金斯博物馆。虽为美国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实占地面积大于后者。
![]() |
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 |
![]()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元人〈宦迹图〉》为长篇历史画卷,与连环画相类似。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其中绘有元故宫的崇天门。崇天门的地位相当于现紫禁城的午门,即是宫城的正门。过了崇天门依次是大明门(元大内宫殿正门)、大明殿。崇天门在永乐帝重建紫禁城时被拆毁,原崇天门的位置为奉天殿/太和殿。
![]() |
复原后元大都城平面图 |
此图原为收藏家谭敬所藏,在其赴美后流入美国纳尔逊·阿金斯博物馆。一直被误称为宋人赵遹的《泸南平夷图》,后为傅嘉年先生重新鉴定更正为《元人〈宦迹图〉》。
《元人〈宦迹图〉》与《平定西域图》类似,《平定西域图》绘制的是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清军平定西域准葛尔部达瓦齐和维吾尔部大小和卓木叛乱的战争进程,乾隆命郎世宁等绘制底稿,再送法国制成铜版。后又有丁观鹏临铜版所绘纸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 |
铜版(可见右翼和部分庑殿顶) |
![]() |
丁观鹏所临纸本 |
此图为现所存唯一描述有关元代战争场面的绘画,成于元代末年。
一、宋徽宗题签之谜
卷前提有瘦金体“笃恭”二字,后接沐昕(明成祖朱棣之女常宁公主驸马)行文题跋,云“笃恭”二字为宋徽宗所题,并称此画是赵遹的《泸南平夷图》,又接后人伪造的元人余阙跋,再续有清代五爪金龙纸笺,上为乾隆题跋。
经傅熙年先生考证,“笃恭”二字写在明仁殿五爪金龙御用纸笺之上,由于明仁殿已在永乐帝重建紫禁城时埋于景山之下,故傅先生认为“笃恭”二字应为元顺帝而不是宋徽宗所写。
林梅村先生则在史书中查实,元顺帝(元代称惠宗)习字时偏好虞世南而非宋徽宗,盖因有大臣进谏曰: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耳,独不能为君耳。故顺帝感其言,弃学徽宗。而元顺帝之子爱猷识答腊,即北元朝宣光皇帝,则不避宋徽宗为亡国之君,而与汉人老师学习瘦金体。所以,“笃恭”二字应为元惠宗之子元昭宗所提。在“笃恭”二字后的有一方元朝蒙古人常用的花押朱印,证实为喇嘛教的梵文六字箴言,因元昭宗信喇嘛教,故也可作为“笃恭”二字非宋徽宗笔迹的佐证。
二、官宦图之主人公
经考证,图绘主人公为察罕帖木儿(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应该很耳熟),色目人,汉化程度高,参加过科举,自取汉姓李。
画卷主要分为七部分:
1、自幼读儒书图;
2、至元十二年,出任中顺大夫、鲁宁府达鲁花赤图;
3、献捷京师图,绘有元大都的崇天门,图中察罕帖木儿脱官服换御衣,七宝腰带;
![]() |
崇天门 |
4、至正二十年,征战;
6、征战图;
7、至正二十一年,察罕帖木儿在山东一带作战,绘有农民起义军将领向其投降画面。
三、官宦图之作者
图中第一部分所绘察罕帖木儿幼时居住的房屋,并非其在安徽颖州沈丘老家的徽州民居,而是元大都四合院。且屋内有木檐炕,可推知作者为北方人,画作成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被刺杀后不久。
![]() |
徽州民居 |
元代擅画界画的画师不多,宫廷画师有何澄(归庄图作者)和王振鹏,由于前者年事已高,后者成画前已离开皇宫,故二者均可排除在作者之外。
经考证,官宦图的作者应是何澄的再传弟子,名为李时,亦为一名宫廷画工。
四、元太内前朝三门
北京城格局源于元代,元大都城由刘秉忠设计,又名哪吒城,有三头六臂,北二城门,南三城门,东西各三城门。因元故宫没有照中国传统宫殿的“五朝三门”设计,便于永乐帝时遭拆除重建。复原后元大都城平面图出自傅熙年先生之手,据林梅村先生所说,傅先生的图中,金水河的流向有误,由现存于故宫的断虹桥(元故宫周桥),其上的石狮望柱头和觝兽为金、元时筑桥风格,可认为金水河的流向应非傅先生所绘的直线,而是其中一段弯折流向断虹桥,复又流回,存在一段几字形拐弯河段。
![]() |
断虹桥 |
![]() |
断虹桥头 |
![]() |
西南方武英殿旁几字形河段 |
元代时皇宫正门为灵星门,官宦图中只见上半部,全貌见于王振鹏《唐僧取经图册》中《毗蓝园见摩耶夫人》。
![]() |
补:
从崇天门一图中可看出元代时此门是单檐庑殿顶五道门,与北宋宣德门相似,到了永乐帝时就成为重檐三道门。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一般民居屋顶为硬山顶。
![]() |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铁钟上宣德门浮雕 |
![]() |
明《徐显卿宦迹图》午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