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科学的几种误解
![]() |
本文来自 InnerLight心探索第29期《科学与宗教:正信,还是迷信?》
误解一:科学万能论
科学的定义是观察、界定、描述及实验性地去考察和解说自然界的现象。因此严格地来说,科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自然领域。通过科学可以发掘和掌握自然规律,并运用这些自然规律为人的生存及发展服务,但这些规律是先存的,而不是科学所创造出来的。因此,科学负责诠释,但不负责创造。
科学遵循的基本法则是因果决定论和一致性原理。所谓因果决定论是指每一个现象都有它的成因,在诸多条件的聚合下发生。所谓的一致性原理是指,无论过去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必然也能造成同样的结果,科学的结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到反复的验证。因此,科学只研究有规律的事物、能反复重演的事物,而不研究事物如何起始,也不负责解释单一的、不能反复重演的事物。
误解二:科学=科技
科学和科技是两个概念。科学设立成功的理论模型,而科技则将理论模型转化为技术工具,用来解决问题和改造生活。科技可以直接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层面,但最基础的科学研究并没有明显和直接的实用价值,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洛伦兹的混沌理论、曼德布洛特的分形理论等等。
因此,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并不直接等同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本身没有好和坏之分,但科技的发展往往具有政治性和经济性,因此它被谁掌握、如何使用,会决定它对人的影响力是好是坏。
误解三:科学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科学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并在不断地自我修正中走向更进一步的正确。这已经被科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所不断地证实。科学永远在拓宽知识的边界,但同时也在拓宽我们对“无知”的认识。因此,真正的科学精神并不是运用某一专家所说的方法,理解某一个科学家所说的理论,而是一种自己去实证和探索的态度。
科学本身和迷信是相互排斥的,但对于“权威”的盲从,将现有的科学理论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加以膜拜,则会让人落入迷信的泥沼而不自知。
误解四:“非科学”就是“伪科学”
“非科学”并不等于“伪科学”。科学有它内在的逻辑,我们把符合这种逻辑的东西称为科学。如果有一个东西不符合科学的内在逻辑,又打着科学的幌子,或是利用科学里的一些概念自称为“科学”,那就是伪科学。但“非科学”有可能是其他层面的理论,比如社会学、美学、文学、宗教等等。认为凡是不符合现有科学理论的,就是伪科学,这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因为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不断地尝试去探索和解释未知的事物。
…………
——《科学与宗教:正信,还是迷信?》,更多内容请下载阅读《Innerlight心探索》Vol.29
http://www.innerlight.cc/inner/web.jspx?formAction=download&id=FF8080812E8044B3012E8F513C3002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