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游记之艺术文化篇
实习还在等消息,这些天都在玩。在广州已经五天了,来穗的第二天一个人去了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因为恰逢庆祝星海音乐厅建立十周年的特别活动“看·精彩十年”之《乐·影》举行,所以在室内乐厅和广州人一起回顾了音乐厅从1998年到2008年的演出精彩片断,首先是以广州交响乐团的《星之海》开场,其中有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大赛金奖获得者丹尼斯·马祖耶夫演奏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23》片断,这个大赛的金牌还真不是盖的啊!其中也不乏带有表演的音乐会《卡门》经典片断和现代舞《大地之歌》,可是为什么唱歌剧的人都那么胖或者说是丰满呢?2004年小提琴神童李传韵的独奏会上竟然琴弦被拉断了,这也是音乐厅历史上首次出现这样的想象,李在技术上确实是已经炉火纯青了,我第一次看人这么拉、弹、敲小提琴,他演奏了《大中国》和《心如止水》,音乐厅后来创办了一个品牌活动叫“星海宿斗”,我们听了余丽拿讲演《梁祝》,诙谐幽默还寓教于乐,现场互动,笑声阵阵。王中三古筝曲《夜深沉》激昂高亢,与大鼓配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了夜夜笙歌的欢乐夜晚。
最后的压轴节目是天才竖琴家、现为德国爱乐乐团首席竖琴手的萨维尔·德·麦斯特加演的两段长达20分钟的表演,他真的太有才了 ,而且长的超级帅,真的就是童话中王子的长相,邻座的姐姐已经花痴到大声叫喊感叹了,我第一次听这么长这么优美的竖琴演奏,天籁,确实是天籁,他的技术非常的娴熟,两只手的弹奏至始至终都没有一样过,他抱着那个巨大的竖琴,弹奏的时候总是有韵律的前后摇动竖琴,像是十二星座中那个抱着竖琴的精灵。
不光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演出现场伴奏的广州交响乐团的成员们个个也都听呆了,总指挥用手绢为他擦座请他就座,然后一个人在后面很享受的听着。萨维尔·德·麦斯特加一首弹完了立马热烈的掌声不断,观众持续的掌声不得不让他再来出来演奏,他向观众致谢的姿势也是十足的贵族气和一点天才的淘气。(我很恨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图像生动能够传神的表达出我想告诉你们的东西!!!)
昨天是广州省美术馆最后一天免费开放,我和两位在广州的高中同学逛完了漂亮的中大后就做轮渡去了,期间我们还在北京路喝了椰奶和火麻仁凉茶,吃了潮州菜 :卤水拼盘,鸡蛋耗酪、油炸日本豆腐还有鱼丸和牛肉丸,总体感觉太荤油腻了,还是喜欢湖北菜荤素搭配,味道重。
再说美术馆,这个美术馆也坐落在富人区二沙岛,与星海音乐厅毗邻而居,一进院子门就看得到了吕胜中的室外雕塑作品“红魂·形与影”系列之三(如图),这个作品在纽约的某个公园好像是中央公园也展出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蓝蓝还特地的跑去为吕胜中老师拍了照片寄回国,而我今天很轻易地也看到了,小乐一下!!!一楼共有6个展厅,两个是抽象派画展,说实话不太喜欢,还是刘野的画最漂亮,卡通模样的人物 ,有阮玲玉、女老师,小女孩等等,这些人物的表情看似卡哇伊,然后又带着一丝“色情”与“邪恶”。二楼有吴三专的个展,他的表达主题是红色中国,自由与权力,文字,物权 ,有个展厅中的作品全部是他本人在德国时用过的用品封存起来,然后盖上“red humour international”的印章。在广东省美术馆馆长的一段介绍行文字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段话,觉得听有道理的,就记下来了——为了获得自由,我们必须去瓦解权力,我们必须拥有权力并重树威权才可能获得自由,最终,我们得到自由的同时又被他奴役和欺骗。……去物质化,去形态化,去形象化的探索一直拖拽着艺术家走向“赤” “空” “无”的方向!
我想艺术家表达的一些关于自由和控制的主题,也是我们有思想的新闻人关注的同学,应该说是所有知识分子和全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我们的波波肯定会喜欢艺术家这样的思考和探讨的,但是至于表达的形式吗,不就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了,因为吴三专还是借用了大量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形式将整个二层中间的空间塞满,还有就是很后现代的涂鸦海报,以及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英文版做类似我本科论文所做的话语、语言功能与意识形态分析,当然他只是将其用词与英语做了旁注似的修改,呈现为衣服艺术做平,当然没有我分析的直白和清楚啦!!
对了,我还看了巴黎艺术设计展,这个是南都也报道了,但是我们也看到南方电视台在哪里采访拍摄,这次设计站的做平都挺简洁的,真的是以创意著称,台灯的设计已经脱离了一般的设计思路,用白色细灯管勾勒出台灯的形状,整个台灯就只有灯管。也看到了标志性的以埃菲尔斜塔为底座的台灯,富含政治表达意味的枪支台灯。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展览,就不在这里啰嗦了,感觉像流水账!!!(所有照片还没有拿到!)
附录南都的报道
巴黎设计艺术展正在展出
本报讯 (记者 钟刚 实习生 高堃)汇集20多位巴黎设计师近5年新近创作的巴黎设计艺术展,自6月24日起开始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以参照物应用为主题,多视角地展示了来自巴黎的设计作品,使观众一览近5年来艺术设计中巴黎设计中对参照物使用的基本特征。
二十多位参展的设计师的创作,大多都有来自生活的参照物,在作品《裸体椅子》中,设计师在一把普通的椅子后加上皇家礼服式的上下摆,将礼服与椅子进行了混合;《悬挂物“幽灵”》中,悬挂物的一半是巴洛克式大烛台,一半是电子灯,它们在空中浮动,看上去像闹鬼的城堡;设计师PhilippeStarck的《枪灯》,黑色内镶十字架灯罩勾起了对金钱、战争、死亡的记忆,政治色彩鲜明。策展方认为,在创意工作中,设计师无法回避地面临自我复制,在风格样式上的互相效仿,但是,仍有一部分设计师在对物件的参照中表现了他们的创作性,这一代新的设计师更希望探讨新的主题并提出新的阐释,“这种正在形成的、将共同的主题和设计师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共同构成了巨大的参照空间,这也正是他们在展览中所试图探询的。”
策展人CedricMorisset说,“如同造型艺术一样,巴黎的设计者也面临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摆脱以往的痕迹来吸引新的都市群体,设计者们更应该自觉行动起来,并超越那些在设计史具有标志意义的创新,以此来触及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解读。”此次展览通过大量的词汇,依照词汇开头字母的顺序布置整个展览,CedricMorisset认为,设计师们运用引用、转移、模仿的形式,使原有物件和艺术家的设计作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并将使用者带到他可能从未予以关注的新区域。
最后的压轴节目是天才竖琴家、现为德国爱乐乐团首席竖琴手的萨维尔·德·麦斯特加演的两段长达20分钟的表演,他真的太有才了 ,而且长的超级帅,真的就是童话中王子的长相,邻座的姐姐已经花痴到大声叫喊感叹了,我第一次听这么长这么优美的竖琴演奏,天籁,确实是天籁,他的技术非常的娴熟,两只手的弹奏至始至终都没有一样过,他抱着那个巨大的竖琴,弹奏的时候总是有韵律的前后摇动竖琴,像是十二星座中那个抱着竖琴的精灵。
不光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演出现场伴奏的广州交响乐团的成员们个个也都听呆了,总指挥用手绢为他擦座请他就座,然后一个人在后面很享受的听着。萨维尔·德·麦斯特加一首弹完了立马热烈的掌声不断,观众持续的掌声不得不让他再来出来演奏,他向观众致谢的姿势也是十足的贵族气和一点天才的淘气。(我很恨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图像生动能够传神的表达出我想告诉你们的东西!!!)
昨天是广州省美术馆最后一天免费开放,我和两位在广州的高中同学逛完了漂亮的中大后就做轮渡去了,期间我们还在北京路喝了椰奶和火麻仁凉茶,吃了潮州菜 :卤水拼盘,鸡蛋耗酪、油炸日本豆腐还有鱼丸和牛肉丸,总体感觉太荤油腻了,还是喜欢湖北菜荤素搭配,味道重。
再说美术馆,这个美术馆也坐落在富人区二沙岛,与星海音乐厅毗邻而居,一进院子门就看得到了吕胜中的室外雕塑作品“红魂·形与影”系列之三(如图),这个作品在纽约的某个公园好像是中央公园也展出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蓝蓝还特地的跑去为吕胜中老师拍了照片寄回国,而我今天很轻易地也看到了,小乐一下!!!一楼共有6个展厅,两个是抽象派画展,说实话不太喜欢,还是刘野的画最漂亮,卡通模样的人物 ,有阮玲玉、女老师,小女孩等等,这些人物的表情看似卡哇伊,然后又带着一丝“色情”与“邪恶”。二楼有吴三专的个展,他的表达主题是红色中国,自由与权力,文字,物权 ,有个展厅中的作品全部是他本人在德国时用过的用品封存起来,然后盖上“red humour international”的印章。在广东省美术馆馆长的一段介绍行文字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段话,觉得听有道理的,就记下来了——为了获得自由,我们必须去瓦解权力,我们必须拥有权力并重树威权才可能获得自由,最终,我们得到自由的同时又被他奴役和欺骗。……去物质化,去形态化,去形象化的探索一直拖拽着艺术家走向“赤” “空” “无”的方向!
我想艺术家表达的一些关于自由和控制的主题,也是我们有思想的新闻人关注的同学,应该说是所有知识分子和全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我们的波波肯定会喜欢艺术家这样的思考和探讨的,但是至于表达的形式吗,不就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了,因为吴三专还是借用了大量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形式将整个二层中间的空间塞满,还有就是很后现代的涂鸦海报,以及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英文版做类似我本科论文所做的话语、语言功能与意识形态分析,当然他只是将其用词与英语做了旁注似的修改,呈现为衣服艺术做平,当然没有我分析的直白和清楚啦!!
对了,我还看了巴黎艺术设计展,这个是南都也报道了,但是我们也看到南方电视台在哪里采访拍摄,这次设计站的做平都挺简洁的,真的是以创意著称,台灯的设计已经脱离了一般的设计思路,用白色细灯管勾勒出台灯的形状,整个台灯就只有灯管。也看到了标志性的以埃菲尔斜塔为底座的台灯,富含政治表达意味的枪支台灯。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展览,就不在这里啰嗦了,感觉像流水账!!!(所有照片还没有拿到!)
附录南都的报道
巴黎设计艺术展正在展出
本报讯 (记者 钟刚 实习生 高堃)汇集20多位巴黎设计师近5年新近创作的巴黎设计艺术展,自6月24日起开始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以参照物应用为主题,多视角地展示了来自巴黎的设计作品,使观众一览近5年来艺术设计中巴黎设计中对参照物使用的基本特征。
二十多位参展的设计师的创作,大多都有来自生活的参照物,在作品《裸体椅子》中,设计师在一把普通的椅子后加上皇家礼服式的上下摆,将礼服与椅子进行了混合;《悬挂物“幽灵”》中,悬挂物的一半是巴洛克式大烛台,一半是电子灯,它们在空中浮动,看上去像闹鬼的城堡;设计师PhilippeStarck的《枪灯》,黑色内镶十字架灯罩勾起了对金钱、战争、死亡的记忆,政治色彩鲜明。策展方认为,在创意工作中,设计师无法回避地面临自我复制,在风格样式上的互相效仿,但是,仍有一部分设计师在对物件的参照中表现了他们的创作性,这一代新的设计师更希望探讨新的主题并提出新的阐释,“这种正在形成的、将共同的主题和设计师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共同构成了巨大的参照空间,这也正是他们在展览中所试图探询的。”
策展人CedricMorisset说,“如同造型艺术一样,巴黎的设计者也面临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摆脱以往的痕迹来吸引新的都市群体,设计者们更应该自觉行动起来,并超越那些在设计史具有标志意义的创新,以此来触及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解读。”此次展览通过大量的词汇,依照词汇开头字母的顺序布置整个展览,CedricMorisset认为,设计师们运用引用、转移、模仿的形式,使原有物件和艺术家的设计作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并将使用者带到他可能从未予以关注的新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