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管理方式的研究
一百年前,一个叫泰勒的人认为,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使得生产力获得提高。科学管理
通过对于生产流程进行,以及工人工作方式等控制,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比如说,
泰勒通过对于工人休息时间的科学安排,能够使工人的生产力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在此基
础上,福特通过对于流水线的发明,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创造了福特帝国的神
话。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管理方法的确有他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对于生产流程的科学计算,
能使得生产时间大幅下降。因此,中国广泛的采用了科学管理的方法来尽快增加中国的国
民生产力。同时,跨国公司也竞相进入中国来抢夺廉价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以
说科学管理方法在中国是普遍使用的。
尽管科学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力,但是为什么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不再本国
使用科学管理方法了呢?第一,是因为科学管理方法给予了员工极大的压迫,进而降低了
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增加了罢工,辞职等可能降低生产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在
福特的鼎盛时期,一个15000人的工厂需要招募将近三倍的员工来维持生产。第二,是因
为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被质量更好的日本汽车所击败之后,欧洲以汽
车企业为主,逐渐开始更加关注质量而非数量来赢得市场。
可以说,中国的今天正在经历欧洲所经历过的困境。以几年前富士康公司的跳楼事件为
例,可以看出,中国的员工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来对科学管理作出无声的对抗。但是另一
方面,中国的国情却使得管理方法的改革遥不可及。比如,尽管出现了跳楼事件,一方面
由于政府庇护(这类企业为纳税大户),一方面由于员工的屈从(较高的薪金使得众多教
育水平较低的民众趋之若鹜),科学管理方法在中国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但是,改革是
必须的,低廉的中国制造并不能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在国外,人们信奉的是一分价钱一
分货,低廉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暗示了产品的定位。同时,因为科学管理缺乏对于市
场的及时适应,产品大多很难直接获得市场的认可。
那么如果管理方法改革的话,中国的改革方向在哪里呢?我认为其中的一条方向就是向日
本学习团队合作,这也是西方国家向日本所学习的。团队合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单一个
体的集合来作为一个团体,而是讲一条完整的生产流程,交给一个团队独立完成,以此来
丰富员工的劳动技能来增加他们的自尊,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于社会归属感的需求。沃尔
沃的生产数据表明,团队合作的生产效率甚至能超过流水线制造,同时员工的满意度也大
为增加。但是,这在中国施行的难度比较大。第一,跨国公司不会冒着利润受损的风险来
中国进行试验,而本国企业大多数想以低廉的劳动成本来竞争,而少以市场作为导向进行
发展。第二,中国员工的普遍教育水平不及日本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团队合作的成效
可能会不如西方的明显。第三,中国虽然和日本一样属于集体主义,但是日本的集体主义
多存在于工作而中国的多存在于工作以外,比如家庭,能否克服中国办公室里复杂的政治
环境而使得团队合作取得成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改革。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对于
中国不一定适用,但是这个的难度却很大。我认为,中国古代最富强的国家,大多数都是
较好的结合了法家与儒家的思想,即在以严格的法律作为规范的同时,又通过儒家思想对
国民进行教育。我认为,如果中国要创造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论的话,应该是结合了法家的
从严规范,已经儒家的和谐管理。但是,这个又是一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过程。
但是,改革的困难不代表不应该改革,而改革的时机,对于中国来说,正应该是现在。这
是因为,在江浙地区,现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但是订单过多的情况。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珠三角。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即使现在提高要价,仍然能够获得足够的订单,中国也能
够借此完成生产模式的转型而改变中国的廉价制造的形象而向高端制造发展。
通过对于生产流程进行,以及工人工作方式等控制,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比如说,
泰勒通过对于工人休息时间的科学安排,能够使工人的生产力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在此基
础上,福特通过对于流水线的发明,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创造了福特帝国的神
话。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管理方法的确有他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对于生产流程的科学计算,
能使得生产时间大幅下降。因此,中国广泛的采用了科学管理的方法来尽快增加中国的国
民生产力。同时,跨国公司也竞相进入中国来抢夺廉价劳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以
说科学管理方法在中国是普遍使用的。
尽管科学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力,但是为什么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不再本国
使用科学管理方法了呢?第一,是因为科学管理方法给予了员工极大的压迫,进而降低了
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增加了罢工,辞职等可能降低生产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在
福特的鼎盛时期,一个15000人的工厂需要招募将近三倍的员工来维持生产。第二,是因
为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被质量更好的日本汽车所击败之后,欧洲以汽
车企业为主,逐渐开始更加关注质量而非数量来赢得市场。
可以说,中国的今天正在经历欧洲所经历过的困境。以几年前富士康公司的跳楼事件为
例,可以看出,中国的员工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来对科学管理作出无声的对抗。但是另一
方面,中国的国情却使得管理方法的改革遥不可及。比如,尽管出现了跳楼事件,一方面
由于政府庇护(这类企业为纳税大户),一方面由于员工的屈从(较高的薪金使得众多教
育水平较低的民众趋之若鹜),科学管理方法在中国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但是,改革是
必须的,低廉的中国制造并不能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在国外,人们信奉的是一分价钱一
分货,低廉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暗示了产品的定位。同时,因为科学管理缺乏对于市
场的及时适应,产品大多很难直接获得市场的认可。
那么如果管理方法改革的话,中国的改革方向在哪里呢?我认为其中的一条方向就是向日
本学习团队合作,这也是西方国家向日本所学习的。团队合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单一个
体的集合来作为一个团体,而是讲一条完整的生产流程,交给一个团队独立完成,以此来
丰富员工的劳动技能来增加他们的自尊,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于社会归属感的需求。沃尔
沃的生产数据表明,团队合作的生产效率甚至能超过流水线制造,同时员工的满意度也大
为增加。但是,这在中国施行的难度比较大。第一,跨国公司不会冒着利润受损的风险来
中国进行试验,而本国企业大多数想以低廉的劳动成本来竞争,而少以市场作为导向进行
发展。第二,中国员工的普遍教育水平不及日本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团队合作的成效
可能会不如西方的明显。第三,中国虽然和日本一样属于集体主义,但是日本的集体主义
多存在于工作而中国的多存在于工作以外,比如家庭,能否克服中国办公室里复杂的政治
环境而使得团队合作取得成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改革。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对于
中国不一定适用,但是这个的难度却很大。我认为,中国古代最富强的国家,大多数都是
较好的结合了法家与儒家的思想,即在以严格的法律作为规范的同时,又通过儒家思想对
国民进行教育。我认为,如果中国要创造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论的话,应该是结合了法家的
从严规范,已经儒家的和谐管理。但是,这个又是一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过程。
但是,改革的困难不代表不应该改革,而改革的时机,对于中国来说,正应该是现在。这
是因为,在江浙地区,现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但是订单过多的情况。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珠三角。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即使现在提高要价,仍然能够获得足够的订单,中国也能
够借此完成生产模式的转型而改变中国的廉价制造的形象而向高端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