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题记:今天日本和云南发生了极大的不幸,谁知道下一个会是谁呢?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人人,豆瓣,新浪微博还是饭否,我的页面里都没有出现出现所谓的庆祝。
这说明至少我关注的人在最起码的观念上跟我有共识。(虽说我用人人改造器屏蔽了一些东西,但屏蔽的关键词主要是“准到爆”“星座”“不能不知道的”之类)。
不过这只是刚开始,之后我看到了三个反思,让我更加感到欣慰,似乎看到了一点什么希望。
第一个反思是关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至少看到两三个朋友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貌似我人人被关了一种单向透明的小黑屋,你们看到我,我看不到你们,所以不能确认):虽然我们的页面中没有出现任何庆祝画面,但是庆祝活动依然在其他网站或者个人页面中展开,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主流的,其实我们可能才是不正常的那部分。
虽然我不能排除作者有一定的心理优越感,但是不得不说,他说到了问题的一个关键,我们无论是在用人人豆瓣这样的SNS网站,还是在用饭否新浪围脖这样的微博网站的时候都倾向于关注与自己有相同观念的人,换句话说,我们的友邻异质性很低(如果你只关注认识的朋友的话,请无视我这句话)。这会导致什么呢?显而易见的一个就是我们关注的东西是类似的,观点也是相似的所以很容易就自我激励之后走向极端,并且看不见其他的观点和方向。所以,这种反思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知道的,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这个巨大的世界的极小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对的观点,只是这一时刻,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对的。切不可过于自信(对我这种明显很自负的人尤其如此),应时常反思。
第二个反思是关于是不是应该把庆祝的人拖黑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化一下,其实就很像我是不是应该用人人网改造器把“星座”,“准到爆”,“不能不知道的”之类的词屏蔽掉。首先,我觉得这种屏蔽是一种信息优化,显然,我关注的人其实可能更重要的是我感兴趣的信息源,而在跟我更进一步交流之前都不能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比如我在豆瓣上可能展现的是我的一方面,在人人就显得比较政治控一点。那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我私人信息收集渠道,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是完全合理的。这完全不同于每攵咸心言司屏蔽,一个是用公权力在公共领域限制别人说话,一个是用私权利在私人领域不听某些人说话,或者不听某些话。所谓自由,群己权界。
第三个反思是关于是不是应该对其他人的庆祝进行批判。我觉得从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抵制并无不妥,只要没有不让别人说都无不可。同时我也认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庆祝的是什么,并没有意识到“日本大地震”关键词不是“日本”,而是“大地震”。而且这里的“日本”与我们意识形态教育中那个标签化概念化的“日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完全不必过于激烈,甚或怀疑对方的人格。而且,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大意):正是在腾讯网这种地方,就更有必要提倡“用常识解读新闻”。
以上三点反思,与诸君共勉。
“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反思,而反思也是人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之类的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我也就不废话了。
为所有受难的人哀悼,祝愿日本和云南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晚安。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是人人,豆瓣,新浪微博还是饭否,我的页面里都没有出现出现所谓的庆祝。
这说明至少我关注的人在最起码的观念上跟我有共识。(虽说我用人人改造器屏蔽了一些东西,但屏蔽的关键词主要是“准到爆”“星座”“不能不知道的”之类)。
不过这只是刚开始,之后我看到了三个反思,让我更加感到欣慰,似乎看到了一点什么希望。
第一个反思是关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至少看到两三个朋友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貌似我人人被关了一种单向透明的小黑屋,你们看到我,我看不到你们,所以不能确认):虽然我们的页面中没有出现任何庆祝画面,但是庆祝活动依然在其他网站或者个人页面中展开,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主流的,其实我们可能才是不正常的那部分。
虽然我不能排除作者有一定的心理优越感,但是不得不说,他说到了问题的一个关键,我们无论是在用人人豆瓣这样的SNS网站,还是在用饭否新浪围脖这样的微博网站的时候都倾向于关注与自己有相同观念的人,换句话说,我们的友邻异质性很低(如果你只关注认识的朋友的话,请无视我这句话)。这会导致什么呢?显而易见的一个就是我们关注的东西是类似的,观点也是相似的所以很容易就自我激励之后走向极端,并且看不见其他的观点和方向。所以,这种反思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知道的,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这个巨大的世界的极小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对的观点,只是这一时刻,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对的。切不可过于自信(对我这种明显很自负的人尤其如此),应时常反思。
第二个反思是关于是不是应该把庆祝的人拖黑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化一下,其实就很像我是不是应该用人人网改造器把“星座”,“准到爆”,“不能不知道的”之类的词屏蔽掉。首先,我觉得这种屏蔽是一种信息优化,显然,我关注的人其实可能更重要的是我感兴趣的信息源,而在跟我更进一步交流之前都不能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比如我在豆瓣上可能展现的是我的一方面,在人人就显得比较政治控一点。那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我私人信息收集渠道,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是完全合理的。这完全不同于每攵咸心言司屏蔽,一个是用公权力在公共领域限制别人说话,一个是用私权利在私人领域不听某些人说话,或者不听某些话。所谓自由,群己权界。
第三个反思是关于是不是应该对其他人的庆祝进行批判。我觉得从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抵制并无不妥,只要没有不让别人说都无不可。同时我也认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庆祝的是什么,并没有意识到“日本大地震”关键词不是“日本”,而是“大地震”。而且这里的“日本”与我们意识形态教育中那个标签化概念化的“日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完全不必过于激烈,甚或怀疑对方的人格。而且,就像一个朋友说的(大意):正是在腾讯网这种地方,就更有必要提倡“用常识解读新闻”。
以上三点反思,与诸君共勉。
“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反思,而反思也是人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之类的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我也就不废话了。
为所有受难的人哀悼,祝愿日本和云南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