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本散记(一):多样性
(虽然是些零散的东西,但是说不定啥时候要写正儿八经的,所以请勿转贴。)
参加了板本一成先生的‘博士生seminar’(王kk语)饭局。觉得是回国后少有的认认真真有点内容的讨论。大论不了,只能散记。省事的办法,还是关键词。
多样性
板本中途提到文丘里。说当初文氏理论的影响对他挺大的。我想他说的主要是文丘里66年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因为他提的暧昧模糊和多样性。我不知道文丘里理论和这本书是何时进入日本的,但估计对板本起作用是在70年代末吧。他70年代以前的房子感觉上主要在纠结和折腾箱体的概念,那是对当时日本社会环境和文化状况的反映。
板本好像说了他喜欢的是文丘里的理论,而不是设计。这里就有一个点,同样都是强调多样性,模糊暧昧关系,但是板本和文丘里设计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文丘里的多样性,他的difficult whole,主要地,是从形式语汇出发,也在形式语汇结束。而且非常在意明显的、强烈的对比关系。这样使他的多样性呈现为清晰的矛盾,而丧失了模糊性。此外,按照板本的逻辑,文丘里呈现的多样性是‘物’的多样。而板本的多样性,是从‘架构(frame)’出发的,结束在在空间体验里。他更多的是不同体系的含糊不清的对照。也正是这样,产生了诗意。House SA是个特例。当我问他似乎House SA相对其他房子那种对立太强时,他说是因为业主,一个建筑历史老师,的特定要求带来的结果。
简而言之,文丘里设计中的多样性是形式的多样性,板本的多样性是‘架构’的多样性,或者日常体验的多样性。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板本的思考很当代。
参加了板本一成先生的‘博士生seminar’(王kk语)饭局。觉得是回国后少有的认认真真有点内容的讨论。大论不了,只能散记。省事的办法,还是关键词。
多样性
板本中途提到文丘里。说当初文氏理论的影响对他挺大的。我想他说的主要是文丘里66年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因为他提的暧昧模糊和多样性。我不知道文丘里理论和这本书是何时进入日本的,但估计对板本起作用是在70年代末吧。他70年代以前的房子感觉上主要在纠结和折腾箱体的概念,那是对当时日本社会环境和文化状况的反映。
板本好像说了他喜欢的是文丘里的理论,而不是设计。这里就有一个点,同样都是强调多样性,模糊暧昧关系,但是板本和文丘里设计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文丘里的多样性,他的difficult whole,主要地,是从形式语汇出发,也在形式语汇结束。而且非常在意明显的、强烈的对比关系。这样使他的多样性呈现为清晰的矛盾,而丧失了模糊性。此外,按照板本的逻辑,文丘里呈现的多样性是‘物’的多样。而板本的多样性,是从‘架构(frame)’出发的,结束在在空间体验里。他更多的是不同体系的含糊不清的对照。也正是这样,产生了诗意。House SA是个特例。当我问他似乎House SA相对其他房子那种对立太强时,他说是因为业主,一个建筑历史老师,的特定要求带来的结果。
简而言之,文丘里设计中的多样性是形式的多样性,板本的多样性是‘架构’的多样性,或者日常体验的多样性。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板本的思考很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