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生活在发生变化
比如说,开学到现在书桌一直保持着秩序,而非一周一次大整理。比如说突然心定了,虽然是在读小说。《蜘蛛女之吻》,是好故事,读的时候在想,会是子凌喜欢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非常喜欢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的开篇,关于叙事,他说,我知道你的悲伤,我不能安慰你,但我能给你讲一个故事。
把我们连结在一起的故事。
昨天和Kid同学吃饭。彼此都说了很多话。后来突然意识到,她讲的是她所经历所感受到的;而我讲的很多是我看到听到的别人的经历。
她说到自己感受到的几次明显的成长,都是在经历煎熬之后,并非痛苦,而是一种痒的感觉,但这痒让你很不舒服。几次都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于是读书、写字、走路。
我讲到考研那年乱翻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理论和小故事,又找到当时的感觉,体会到这个学科吸引我的那些地方。倒是上学期几乎没有读过一本专业书。
比如:达尔文的大胡子是因为,他的身体很弱,剃胡子这件事情需要耗掉很大力气。
语言其实是内含着其前提与制约的。爱斯基摩人关于雪的词汇有好几十个,因为那与他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而对我们没有;美国社会儿童口吃比例极高,而印第安人根本没有这个词汇,这是因为没有这个困扰,这对他们并非需要矫正的疾病。想象你在一所全黑的房子里,你什么都看不到,现在给你一只手电筒,你移动手电筒,它发出的那束光渐渐照亮一些地方,但是你无法知道这所房子的全貌。语言就好像是这样一个手电筒,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已经事先被语言所界定。语言是有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同的语言,可以发现其中内含的一个共通的人类思维最基本的结构:即二元对立——对与错,黑与白,其实其中是有丰富的层次的。但我们的思维是如此简化处理的。
我讲完了黑房子里的手电筒,Kid讲了她的一件经历。在湖南的时候,当时景区里几乎没有人,她要经过一个隧道,事先已经知道那个隧道是可以过去的。去隧道的路上遇到一个中年妇女,问她要一个人过隧道么,她说没关系她有手电筒。还遇到一个貌似神智不太正常的人,平静地擦肩而过,她说这样的时刻更要镇定。在隧道口遇到了狗和小羊冲她叫。她还是走进隧道。慢慢地看不到入口的光亮,也看不到出口,就好像我说的那个完全黑暗的房子。但是知道是可以走出去的。步子比平时快,但仍是平稳的。知道是安全的,但仍有一点紧张。直到看到前方的光亮,长出一口气。等走出隧道,发现自己全身都汗湿了。
Kid说,如果你足够敏感,是能够感知到危险的,是会有信号的。如果那时候,比如狗把她拦住了,她就知道不能往前走了。
那样的经历是奇妙的。没有危险却能体验到非常状况的感受。
突然想起来有次类似的感受。是在老家,某年夏天回去的时候。有天晚饭前带着小堂弟去屋后,我是想去走走的,从前家里菜园也在后边。但现在不太有人去,长张起来,小路都不太明晰了。和记忆里不太一样,实际上也有好几年走过了。大概知道走个矩形可以回家,但是中间大概丢了方向,走到一条路上,却并没有回到预料的家门口的那条大路。有点慌张,小堂弟那时候才三四岁,问,我们是要去哪里。我牵着他的手,马上就到家了。后来又背着他走。知道肯定可以走回家的,但心里也还是有一点慌张。直到走到大路上,远远就看到奶奶站在屋前等着。其实当时小堂弟也一定是可以感受到我的慌张的。
《蜘蛛女之吻》,读的时候很担心人物的命运,到后来看到结果了,反倒平静着。
Kid还讲到在上海的时候有次和男朋友打电话,然后对那边讲,我可以看到前边路上的光。那边大概觉得莫名其妙吧。但是Kid说觉得可以看到,只是有时候黯淡了,有时候又清晰了。
Kid还说到两个奇妙的时刻。一次是小学的时候,老师把没有做作业或者作业没有做好的小朋友叫到教室前面,训斥他们,而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突然觉得地球变得很小很小,她好像是从一个很高很高的地方往下看地球,看到教室里的这个场景。另外一次体会到相似的感受,是坐在自行车后座,跟爸爸说什么,是说星星么,我忘记了。
后来也再有过相似的场面,但是那个感受只有这两次,一直记得。
我感受过的可能类似的时刻。是考研的时候,窝在寝室很少出门,有时候到了晚上就下楼或者上天台透透气。那一次是站在天台。那一侧距离前面一栋宿舍楼特别近。我站得那么高,可以清楚看到对面的人在做什么。那个感受,很奇妙。
另外的一些时刻,比如有一次过马路,突然看不到刚站在身边的朋友了。在马路中央,一边躲避车流,可以感受得到身边飞舞的灰尘。好像是置身另外一个时空。
最近大概也算一段高密度的时期,其实我自己身上大概并未发生什么,是或近或远的朋友在经历着一些什么,我甚至都不知道具体境况是如何。但是,好像是自己的感知敏锐的时期。但,另一方面或许也是钝重、迟滞,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非常喜欢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的开篇,关于叙事,他说,我知道你的悲伤,我不能安慰你,但我能给你讲一个故事。
把我们连结在一起的故事。
昨天和Kid同学吃饭。彼此都说了很多话。后来突然意识到,她讲的是她所经历所感受到的;而我讲的很多是我看到听到的别人的经历。
她说到自己感受到的几次明显的成长,都是在经历煎熬之后,并非痛苦,而是一种痒的感觉,但这痒让你很不舒服。几次都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于是读书、写字、走路。
我讲到考研那年乱翻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理论和小故事,又找到当时的感觉,体会到这个学科吸引我的那些地方。倒是上学期几乎没有读过一本专业书。
比如:达尔文的大胡子是因为,他的身体很弱,剃胡子这件事情需要耗掉很大力气。
语言其实是内含着其前提与制约的。爱斯基摩人关于雪的词汇有好几十个,因为那与他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而对我们没有;美国社会儿童口吃比例极高,而印第安人根本没有这个词汇,这是因为没有这个困扰,这对他们并非需要矫正的疾病。想象你在一所全黑的房子里,你什么都看不到,现在给你一只手电筒,你移动手电筒,它发出的那束光渐渐照亮一些地方,但是你无法知道这所房子的全貌。语言就好像是这样一个手电筒,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已经事先被语言所界定。语言是有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同的语言,可以发现其中内含的一个共通的人类思维最基本的结构:即二元对立——对与错,黑与白,其实其中是有丰富的层次的。但我们的思维是如此简化处理的。
我讲完了黑房子里的手电筒,Kid讲了她的一件经历。在湖南的时候,当时景区里几乎没有人,她要经过一个隧道,事先已经知道那个隧道是可以过去的。去隧道的路上遇到一个中年妇女,问她要一个人过隧道么,她说没关系她有手电筒。还遇到一个貌似神智不太正常的人,平静地擦肩而过,她说这样的时刻更要镇定。在隧道口遇到了狗和小羊冲她叫。她还是走进隧道。慢慢地看不到入口的光亮,也看不到出口,就好像我说的那个完全黑暗的房子。但是知道是可以走出去的。步子比平时快,但仍是平稳的。知道是安全的,但仍有一点紧张。直到看到前方的光亮,长出一口气。等走出隧道,发现自己全身都汗湿了。
Kid说,如果你足够敏感,是能够感知到危险的,是会有信号的。如果那时候,比如狗把她拦住了,她就知道不能往前走了。
那样的经历是奇妙的。没有危险却能体验到非常状况的感受。
突然想起来有次类似的感受。是在老家,某年夏天回去的时候。有天晚饭前带着小堂弟去屋后,我是想去走走的,从前家里菜园也在后边。但现在不太有人去,长张起来,小路都不太明晰了。和记忆里不太一样,实际上也有好几年走过了。大概知道走个矩形可以回家,但是中间大概丢了方向,走到一条路上,却并没有回到预料的家门口的那条大路。有点慌张,小堂弟那时候才三四岁,问,我们是要去哪里。我牵着他的手,马上就到家了。后来又背着他走。知道肯定可以走回家的,但心里也还是有一点慌张。直到走到大路上,远远就看到奶奶站在屋前等着。其实当时小堂弟也一定是可以感受到我的慌张的。
《蜘蛛女之吻》,读的时候很担心人物的命运,到后来看到结果了,反倒平静着。
Kid还讲到在上海的时候有次和男朋友打电话,然后对那边讲,我可以看到前边路上的光。那边大概觉得莫名其妙吧。但是Kid说觉得可以看到,只是有时候黯淡了,有时候又清晰了。
Kid还说到两个奇妙的时刻。一次是小学的时候,老师把没有做作业或者作业没有做好的小朋友叫到教室前面,训斥他们,而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突然觉得地球变得很小很小,她好像是从一个很高很高的地方往下看地球,看到教室里的这个场景。另外一次体会到相似的感受,是坐在自行车后座,跟爸爸说什么,是说星星么,我忘记了。
后来也再有过相似的场面,但是那个感受只有这两次,一直记得。
我感受过的可能类似的时刻。是考研的时候,窝在寝室很少出门,有时候到了晚上就下楼或者上天台透透气。那一次是站在天台。那一侧距离前面一栋宿舍楼特别近。我站得那么高,可以清楚看到对面的人在做什么。那个感受,很奇妙。
另外的一些时刻,比如有一次过马路,突然看不到刚站在身边的朋友了。在马路中央,一边躲避车流,可以感受得到身边飞舞的灰尘。好像是置身另外一个时空。
最近大概也算一段高密度的时期,其实我自己身上大概并未发生什么,是或近或远的朋友在经历着一些什么,我甚至都不知道具体境况是如何。但是,好像是自己的感知敏锐的时期。但,另一方面或许也是钝重、迟滞,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满[已注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3 (2人喜欢)
- 看了Michael White的一个家庭咨询视频
- ADHD 线上小组|讲述你的故事 (5人喜欢)
- 2025.1.1 (4人喜欢)
- 12.9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