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帖:这样的郎君诚可贵
HC陈先生的《金殿拒婚》有一段日子了,一直想定下心来慢慢看,细细写,越是打算好的事情便越是碰到时间不凑巧,细节分析还是来不及写,先发一HC帖,纯抒情一下。其实听越剧以来本着博爱的原则,欣赏和喜欢很多演员,深度HC过的,也有好几位,但陈先生饰演的宋弘,却是最撞中我心坎的一个人物。(说来有趣,我一直觉得喜欢越剧最重要的是喜欢才子佳人,但这出戏侧重的却不是才子佳人;我一直认为自己偏爱那些洒脱甚至有些落拓不羁无意功名的书生,却偏偏掉进了“官生”的坑里)
他是那样彬彬有礼、沉稳知重有分寸,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是一种庄严大气。连他的行礼,仿佛心里有着恪守的礼仪在,并不是一个过场。对待湖阳公主给他出的难题,他含蓄而坚决的拒绝,如玉的君子,必然如是,给别人留有余地,却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让我YY一下,其实公主知道宋弘无心于她,但难以割舍这个胆敢犯言直谏的男子,内心储存着如此温柔宽厚的情感。湖阳的眼光真不错也。)
宋司空见妻子那段戏,大家喜欢,我也喜欢。我觉得闺阁之乐,莫过于此,人间的好情好意,都占尽了,却是不显。宋弘的情深,只变作了寻常,人间至味是清欢,寻常的敬酒,相濡以沫深谙彼此的眼神动作,透露了他们长久以来的了解、体谅与分担。(再YY一下,宋弘这样的个性定然常常撞个满头包回来,遇到自己的事,吃亏上当他倒是特别会洒脱,但是碰到别人的事,假如正义得不到伸张,他会特别悲愤,也有感到穷途的时候,但是在家他有郑夫人这位知己。宽容、豁达,总是和他想得一样,别人觉得傻,她却视若珍宝。)假如夫妇婚后很久还能存有一分敬意在,有一种无需用语言表达、彼此心领神会的相知,那真是近乎理想的美好了。宋弘隐瞒下湖阳之事,有一种大男人对妻子的温存体贴,他独自担当忧愁和隐隐袭来的巨大阴影,怕她担心怕她伤心。当妻子敬酒赞美他对糟糠情深的时候,我看到陈先生处理的眼神是一丝羞愧,一重心事难言。话说第一遍看全剧时,我最着迷这一丝羞愧的表情。心中暗想,宋弘啊宋弘,此事乃湖阳公主一厢情愿,与你宋弘无关,责不在你,你本坦荡无愧,然而面对妻子,你还是有歉疚,为自己“招惹了”这场是非而难过。世间须眉多的是以三寸不烂之舌任意颠倒黑白,多的是无理也要赚出三分理,有理更是不让人,却几曾见这般胸怀坦荡而知愧的至诚君子。款言安慰妻子那段是最动情的,那句“宋氏一家何足道”,又真洒脱真磊落。
与皇帝的对手戏也很好看,其实我觉得皇帝是很喜欢宋司空的,而且皇帝也了解他的为人,正直不二。所以他一直是软语相劝为主,权势催压为次,其间还有碰碰手肘,拖过袖子,和直接拉小手的动作。皇帝肯定是觉得这个年轻人才貌双全,就是个性太直,但还是很纯真可爱的,前途大好,除了皇姐看上之外,皇帝自己也想把这个可爱的年轻人留在身边,委以大任的。(再延伸YY一下,中兴之主的特色,对正直而不惧“叛逆”的年轻臣子能做到这般对待的,也堪称明君了,尤其是后来惦记着报恩,那是相当理想化了。若是真放进历史,宋弘这样的臣子很有可能因他的才能和直率获得皇帝的信任乃至偏爱,假以时日,再以相同的原因被皇帝借走脑袋,浮想起这些,不知为啥我会为剧中人觉得心痛起来)当然我们的宋司空对皇帝的态度也一直保持有礼有节,虽然心里是觉得非常荒唐、难以忍受,但即使是情绪推进到最后的爆发也很有层次。胡爷爷曾说过,英雄美人不是自己要做英雄美人,乃是没有办法做到和寻常人一样。宋弘也不是自己要叛逆,他是无法违心,他忠实于他坚守的一切,他也是没有选择。
法场戏是最感人的,皇姐相劝的那场,他说不怨湖阳,眼睛里真的是不怨,真是宽恕,乃至祝福她找到如意郎君,换成别人,这样的伟大很难不虚伪,但他真的是一言如山重,天地顿时都宽了。剧情到这里换成西洋戏剧,恐怕要进入复仇的主题,但“中国的”是这样的,湖阳公主与宋弘这样一对“冤家”,可以在生和死面前,剖出彼此的真心肠,此时他们竟然能够有了一个了解。(其实不管哪一种戏剧风格都是好的,但是我只对“中国的”由衷生出喜悦。)宋弘跪禀诉心声那段唱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真是深情,词也好,虽然不出奇,句句出自肺腑,讲着患难情就像讲着天经地义。我真是要听又不敢多听,如今世道人心,宋司空心中那恩与义要怎么写,天与地好像也塌了大半边了,这是我的天问了,天晓得。郑夫人在法场的发挥极为出色,包括抚摸甩发的动作,夫妻之间的怜爱是这样真切。(这个动作设计我在别的戏中没有看到过,觉得非常自然)宋司空再官架十足,在人生最后时刻,在最挚爱的妻子面前,虽然努力撑着坚强,但还是透露出几分少年气,显得更加令人痛惜。HC一下陈先生的扮相,插甩发也非常俊秀,一种无法磨灭的贵气,面如满月。
说了半天,只是些泛泛的印象。我在想假如我推荐这个片子给非越剧迷看,假如有人问我剧情逻辑,宋弘如果坚持下去死在法场,他不是一样不能与妻子团圆,而且是天人永隔,而假如他答应娶湖阳公主,则可以同时保全妻子和官位,他偏要选择一条死路,是不是很钻牛角尖?我势必是无法回答,我只能说,在我心目中陈先生饰演的宋弘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可贵男子。
他是那样彬彬有礼、沉稳知重有分寸,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是一种庄严大气。连他的行礼,仿佛心里有着恪守的礼仪在,并不是一个过场。对待湖阳公主给他出的难题,他含蓄而坚决的拒绝,如玉的君子,必然如是,给别人留有余地,却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让我YY一下,其实公主知道宋弘无心于她,但难以割舍这个胆敢犯言直谏的男子,内心储存着如此温柔宽厚的情感。湖阳的眼光真不错也。)
宋司空见妻子那段戏,大家喜欢,我也喜欢。我觉得闺阁之乐,莫过于此,人间的好情好意,都占尽了,却是不显。宋弘的情深,只变作了寻常,人间至味是清欢,寻常的敬酒,相濡以沫深谙彼此的眼神动作,透露了他们长久以来的了解、体谅与分担。(再YY一下,宋弘这样的个性定然常常撞个满头包回来,遇到自己的事,吃亏上当他倒是特别会洒脱,但是碰到别人的事,假如正义得不到伸张,他会特别悲愤,也有感到穷途的时候,但是在家他有郑夫人这位知己。宽容、豁达,总是和他想得一样,别人觉得傻,她却视若珍宝。)假如夫妇婚后很久还能存有一分敬意在,有一种无需用语言表达、彼此心领神会的相知,那真是近乎理想的美好了。宋弘隐瞒下湖阳之事,有一种大男人对妻子的温存体贴,他独自担当忧愁和隐隐袭来的巨大阴影,怕她担心怕她伤心。当妻子敬酒赞美他对糟糠情深的时候,我看到陈先生处理的眼神是一丝羞愧,一重心事难言。话说第一遍看全剧时,我最着迷这一丝羞愧的表情。心中暗想,宋弘啊宋弘,此事乃湖阳公主一厢情愿,与你宋弘无关,责不在你,你本坦荡无愧,然而面对妻子,你还是有歉疚,为自己“招惹了”这场是非而难过。世间须眉多的是以三寸不烂之舌任意颠倒黑白,多的是无理也要赚出三分理,有理更是不让人,却几曾见这般胸怀坦荡而知愧的至诚君子。款言安慰妻子那段是最动情的,那句“宋氏一家何足道”,又真洒脱真磊落。
与皇帝的对手戏也很好看,其实我觉得皇帝是很喜欢宋司空的,而且皇帝也了解他的为人,正直不二。所以他一直是软语相劝为主,权势催压为次,其间还有碰碰手肘,拖过袖子,和直接拉小手的动作。皇帝肯定是觉得这个年轻人才貌双全,就是个性太直,但还是很纯真可爱的,前途大好,除了皇姐看上之外,皇帝自己也想把这个可爱的年轻人留在身边,委以大任的。(再延伸YY一下,中兴之主的特色,对正直而不惧“叛逆”的年轻臣子能做到这般对待的,也堪称明君了,尤其是后来惦记着报恩,那是相当理想化了。若是真放进历史,宋弘这样的臣子很有可能因他的才能和直率获得皇帝的信任乃至偏爱,假以时日,再以相同的原因被皇帝借走脑袋,浮想起这些,不知为啥我会为剧中人觉得心痛起来)当然我们的宋司空对皇帝的态度也一直保持有礼有节,虽然心里是觉得非常荒唐、难以忍受,但即使是情绪推进到最后的爆发也很有层次。胡爷爷曾说过,英雄美人不是自己要做英雄美人,乃是没有办法做到和寻常人一样。宋弘也不是自己要叛逆,他是无法违心,他忠实于他坚守的一切,他也是没有选择。
法场戏是最感人的,皇姐相劝的那场,他说不怨湖阳,眼睛里真的是不怨,真是宽恕,乃至祝福她找到如意郎君,换成别人,这样的伟大很难不虚伪,但他真的是一言如山重,天地顿时都宽了。剧情到这里换成西洋戏剧,恐怕要进入复仇的主题,但“中国的”是这样的,湖阳公主与宋弘这样一对“冤家”,可以在生和死面前,剖出彼此的真心肠,此时他们竟然能够有了一个了解。(其实不管哪一种戏剧风格都是好的,但是我只对“中国的”由衷生出喜悦。)宋弘跪禀诉心声那段唱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真是深情,词也好,虽然不出奇,句句出自肺腑,讲着患难情就像讲着天经地义。我真是要听又不敢多听,如今世道人心,宋司空心中那恩与义要怎么写,天与地好像也塌了大半边了,这是我的天问了,天晓得。郑夫人在法场的发挥极为出色,包括抚摸甩发的动作,夫妻之间的怜爱是这样真切。(这个动作设计我在别的戏中没有看到过,觉得非常自然)宋司空再官架十足,在人生最后时刻,在最挚爱的妻子面前,虽然努力撑着坚强,但还是透露出几分少年气,显得更加令人痛惜。HC一下陈先生的扮相,插甩发也非常俊秀,一种无法磨灭的贵气,面如满月。
说了半天,只是些泛泛的印象。我在想假如我推荐这个片子给非越剧迷看,假如有人问我剧情逻辑,宋弘如果坚持下去死在法场,他不是一样不能与妻子团圆,而且是天人永隔,而假如他答应娶湖阳公主,则可以同时保全妻子和官位,他偏要选择一条死路,是不是很钻牛角尖?我势必是无法回答,我只能说,在我心目中陈先生饰演的宋弘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可贵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