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光碎片
如果将人的一生浓缩在140字的微博里,遑论是非常平庸的日子都会变得精彩万分。
时间与记忆。就像父子。父亲死后,由儿子来祭奠亡灵。
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脑髓地狱》中提到时间取决于人内心的感知,而不是钟摆精确的摆动,或是精工制造的怀表滴答的声响。所以蜉蝣的一生同人的一生,同为一生。所以人也没有资格去感叹那些生命短暂的生物,以一颗树的立场、一片森林的立场、山脉和矿藏的立场,人才是朝生暮死的可悲生物。
据此,我们则可论及,人的死亡,不过是人主观感知的时间的停止。
若在时间的感知上,讨论人的存在,势必引向虚无。逝去的时间,不可追及,仅凭那些头脑中的记忆,及旁人佐证;将来的时间,不知从何发端,发生任何事情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只有立足于当下的时间,可以切实地感知,却稍纵即逝。
贪生的人,大抵不是那种长命的人,而是向时间榨取最多经历与记忆的人。
记忆总是会碰触人内心柔软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些肉体消亡了的人生活在记忆里,因记忆而音容长存。当然,换个角度,记忆也可以成为牢笼,困住一个亡灵,永远地囚禁她,使她不得重生。这些想法发端于《盗梦空间》。
如果你恨一个人,不是把他杀了,而是把他从你的记忆里抹掉。如果你爱一个人,不是把她占为己有,而是把她放在你记忆漩涡的中心。
乙一的《向阳之花》和《Zoo》,让我对生死产生了一种新的观感。也是一种主观和唯心的观感。肉体的分解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所有与你有关的记忆的粉碎。
繁衍,从这个生死观出发,也可以体味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利己主义。“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还会记得我。”
人终究是一种十足贪生怕死,但又实在地朝生暮死的生物。
时间与记忆。就像父子。父亲死后,由儿子来祭奠亡灵。
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脑髓地狱》中提到时间取决于人内心的感知,而不是钟摆精确的摆动,或是精工制造的怀表滴答的声响。所以蜉蝣的一生同人的一生,同为一生。所以人也没有资格去感叹那些生命短暂的生物,以一颗树的立场、一片森林的立场、山脉和矿藏的立场,人才是朝生暮死的可悲生物。
据此,我们则可论及,人的死亡,不过是人主观感知的时间的停止。
若在时间的感知上,讨论人的存在,势必引向虚无。逝去的时间,不可追及,仅凭那些头脑中的记忆,及旁人佐证;将来的时间,不知从何发端,发生任何事情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只有立足于当下的时间,可以切实地感知,却稍纵即逝。
贪生的人,大抵不是那种长命的人,而是向时间榨取最多经历与记忆的人。
记忆总是会碰触人内心柔软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些肉体消亡了的人生活在记忆里,因记忆而音容长存。当然,换个角度,记忆也可以成为牢笼,困住一个亡灵,永远地囚禁她,使她不得重生。这些想法发端于《盗梦空间》。
如果你恨一个人,不是把他杀了,而是把他从你的记忆里抹掉。如果你爱一个人,不是把她占为己有,而是把她放在你记忆漩涡的中心。
乙一的《向阳之花》和《Zoo》,让我对生死产生了一种新的观感。也是一种主观和唯心的观感。肉体的分解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所有与你有关的记忆的粉碎。
繁衍,从这个生死观出发,也可以体味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利己主义。“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还会记得我。”
人终究是一种十足贪生怕死,但又实在地朝生暮死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