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天路”一文
梦亦非新浪博文《对回忆录的偏见》 (2010-10-04 11:45:41)一文两个段落如下:
回忆录是一种没有任何理由存在的文体,读回忆录是无聊透顶的举动(但哪一本书的本质又不是回忆录?)我一向认为,回忆录是不可靠的,它只是一种堂而皇之的篡改已逝的时光,是一种虚构。连尼克劳斯•桑巴特也在书中这样说:“本书旨在通过描写和讲述亲身的经历寻找那些让我们去找一种内在含义的证据悉……我经常被迫进行‘虚构’,进行创造性的形象塑造。”所以我偏执地认为:访谈与回忆录都是不可信的,可以不读,因为它们都是主人公塑造自己、修改记忆的文体,于外人而言无多大价值。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它们有可能是偏见(与真理相比,我偏见地认为偏见更诚实一些,也更可靠一些)。
此书很冗长,其实可以删掉四分之三,只留下叙事部分就够了,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看一部讲述一个德国花花公子在巴黎的日常生活,但很稀薄的叙事不断停下来,让位于大篇幅的话外音:解读、联想、分析、对比……枯燥无味,故作深刻,冗长繁琐……如果你对作者的肤浅思想有兴趣,否则完全可以跳着读,粗览一遍即算对得起它了。
搜索母权,找到一个非常隐秘的网址:
“中国研究”——我读了《“母系制”与“母权论”质疑》一文,作者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读这个文,我有些不满,不满于一位历史系的老师,如果他是一位老师的话。因为他没有一次提到为什么中国人会选择马克思,那是因为要反对君权。我提到为母权立法,为的是继续反对君权,因为我觉得自己和自己父亲一起伤害了母亲,现在还可能连累我的女儿。池莉的一个访谈录《中国没有女权主义,只有母权》,提到不提到没有关系。还是看过了,按照梦亦非的说法:“访谈录和回忆录一样,都是不可信的。”
除了一个教师和一个作家,此外我还收藏了一个来自本土湖南衡阳市的天涯社区地址,他的名字叫吴大江,几年前《『关天茶舍』 原始社会不是个母权制的社会》一文。
我找到吴大江以后找到王家范一文《“母系制”与“母权论”质疑》,两文之间具有理论上的关联性。后者的文章陈述才专业,但是后者一文对女性生殖崇拜十分不满,也是带有不专业情绪的。如果这个情绪是正确的抒发,那么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也就是对母权或者君权两者的结合批判。
找到“中国研究”这个网址,好像找回了当年“紧急状态下”,独自阅读(指无交流阅读)学运批判的书籍——那些连夜赶制出来的应急阅读应急批判的书籍。我是通过阅读批判学运的书籍而感到应该学习一下比以往学习过程中更加“新鲜的”、“刺激的”知识,如果我是错误的,那是因为我的劣根性——天生的对运动感兴趣,没有被父亲的党性所“正确引导”的一个大逆不道、忤上叛逆的孩子。
自从当年的“紧急状态下”,我至今就处于这样一个阅读状态中,独自阅读,没有任何交流,彻底走上了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却宁愿选择偷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显然是没有得到承认和没有价值的,因为父亲也一直强调偷学——他认为自学是正确的,他是在他的工厂里一边劳动一边完成了自学过程,这是伟大的。我不同,我不是在工厂里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作为他的孩子永远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08年奥运期间,我写了半个月的关于女性执政的文章,而一直没有搜索“女权”、“母权”这类词语,今天算是补上。至于最近这次搜索没有搜索女权而使用母权这个词语,看起来有些意味,说明我自己的现状和优劣。哪一些文章,我觉得自己不成熟,认为自己没有走出当年的思想学习的怪圈,所以删除掉了。
搜索王家范,一位老教师,一个专业的历史学教授。我这个失业者是对历史陷入沉迷不能自拔了是吗?
他的《“母系制”与“母权论”》质疑一文,我不可能完全推翻,因为里面的知识我大部分都只能站在业余角色去学习——永远的学习。
关于王家范对女性生殖崇拜的批判,我也同意。但是母权和女权之间,是否是法律和法规之间的文字游戏的关系?不管我学习到什么样子,都必须进行质疑。
赞同王家范批判的一个事情,是我知道曾经有人建立过私家的生殖博物馆,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很有一些年头。王家范的文章和这个现象有什么关联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什么生殖崇拜是不感兴趣的,恐怕是有人想敛财导致的吧,让社会陷入腐败之中。
如果母权论必须扯上生殖崇拜,我这个对家庭持着罪恶感的家伙,必须放弃母权这个词语而改用女权,尽管我不是一个女人。
我有一个母亲需要尽孝,还有一个女儿需要在父母和自己的正确抚养下成长,有没有人对我的想法感兴趣并支持我,这才是我感到兴趣的。王家范《质疑》一文中引用的专门术语“幼态延续”,我非常感兴趣,希望自己在女儿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给予她这个延续,这也是我和父母之间的契约,一种维系家庭运转的精神支柱,我对父权的反对或者对母权的支持,只能服从于“幼态延续”。我希望,不仅在我女儿身上体现出来,而且在我家庭的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成年人身上也得到这种延续。父母是两个将老的人,我才壮年,我得不到没有关系,老小总该得到吧,老人也不能有更多压力,就算父母有错,在当年教育我的时候没有让我得到过“幼态延续”,我希望自己能够从这个术语中得到力量,从启发开始,帮助我以后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不仅认希望个人和家庭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当然也希望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走上正确的道路。人类社会的将来是否是母权或者女权的天下,对于我非常具体,那就是抚养女儿长材,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我来自湖南常德,这里是古代楚国的领地,古楚国的文化里巫的力量时常体现出新一个母系社会的异质来,可是今天整个中国还太小,要放在整个世界,我已经早不再生活在楚地了。我和我的家庭不能只生活在历史之中,我要再次代表他们说出来:要进步,要文明!
批评自己和批评父亲的目的,都是来自于要文明要进步。屈原的诗歌是不是异质我已经不知道,车胤聚萤火读书却是常德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并不比屈原精神来得少。父母可以无知,我可以无知,但是我女儿不能无知。
父亲是不是一条党棍,他至少给了我在网络上批评他的机会,虽然仅此而已!今后的天下如果是女人家的,那么就应该推翻一切父权。但是別忘记了,父权没有君权那么可怕,历史证明,只有父权被君权占据以后才是可怕的,就是说,我反对独裁,反对腐败,反对因为独裁而腐败!这应该就是王家范教授一文中观点和某种情绪的来源,我觉得自己和他没有区别,只是我缺少他的专业知识,缺少他的知识分子专业性。
他的这一文表明,父权并不彻底腐败,而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了社会腐败,党和政府为什么不做清除?
父权和母权,只是理论上的一对研究新范畴,生活永远有提供不尽的词语和范畴,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资格生活在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生活里,除非是别人认为我有这个资格。我的无知的父母不这样认为,显然是“幼态”的女儿,我希望找回她童年的记忆来帮助她文明和进步!但愿我的女王信仰保佑我的家庭,保佑我的女儿,如果要受到惩罚,那一切由我来承担。
那一套哲学丛书,其中有马尔库萨《爱欲与文明》一书,在旧书店稍微查找一下,没有找到。
网上有上海译文出版社黑色封面一套,我觉得封面不对,而且出版社好像不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那一套书籍,当时在每个书店里随处可见,而今已经消失踪迹。
我想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王家范这样的老教授们的政治态度与其当年的活动原因,一方面是沈浩波这样新书商的从商造成的。当年《爱欲与文明》还有《单向度的人》等书籍在湖南大肆发行,我买过的《单向度的人》一书应该是单行本,不在这一套系列丛书中。
因为豆瓣的“社区指导原则”,我的文字有部分发不上来,又想继续写一些感想出来,只好将其中一段删除掉再发上来。删除一段近三千字。
我不喜欢生殖崇拜,原因只是因为我长期手淫并且不懂爱情。我已经非常不喜欢自己的生殖器官,应该怎样看待自己母亲和女儿这两个女人,这对我才非常重要。数日前,我愤怒地对父亲说:“知识不是遮羞布!”
不管母亲有什么毛病,她都是我的母亲,“中国研究”里余时英关于陈寅格一文中说,陈寅格从建国到文革经历,因“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写下“天下无不是父母之邦”。
我玩味现代文学时间太长,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对传统诗词的抗拒心理。我不反对合理的父权也同样支持合理的母权。民法制宪,这是现代文学的来源和它本身的历史。父权形成君权,我不能不反对,母权形成君权我则不反对。尽管我08年09年因为心理上的波动写了几百首古诗,而且仅是古诗没有填词,要我继续写下去还要有很长的时间,玩味叔本华和尼采的死亡意志给我提供了无穷的烦恼。对于陈寅格还有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师,我心里距离对他们的尊敬还非常遥远。如果我和我母亲一样都是非常无知的,哪里又谈得上对国学的了解和尊敬。
我还想回到学校读书,当年到现在一直没有说出来的话,今天写下来了。还想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父母的爱情问题。他们有怎样的爱情或者有怎样的经历,是我存在和继续存在的前提。
我想存在,可是我得不到尊严也不应该得到尊严。疯癫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出路。我母亲根本不是疯子,我把自己母亲当作疯子,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我自己是疯子。
不过,逼着我把母亲当作疯癫的父亲肯定有问题。
不能做疯子,我宁愿死,怎样死都行,来杀死我最好。被杀死比等死舒服多了。
死之前我会这样想,我还在想,我毕竟没有停下来过。
原来民法和宪法之间的含义差别这样大,大到让我成为疯子。
文字游戏让我成为疯子,父亲说我玩物丧志,没有说我玩文字丧理智。是我自己钻进象牙塔中了,父亲的问题我说不出来。
生活掩盖了一切,生活是说不出来的。
父亲把他作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仅此而已,还是我把自己作为了全家人的生活?
什么是象牙塔,我父亲有没有一个象牙塔?我想我的象牙塔是他呆了“一辈子”的工厂建造出来的,比他工厂里早已倒塌清除的工厂还要高耸。他的一辈子还没有结束,可是他的工厂却已经让他呆了一辈子,一个与象牙塔一样的工厂,他把一个破产的工厂留给了我,因为他是可以做厂长而不做的,他的工厂破产了,可是他做厂长的能力仍然存在,对于我来说永远存在,我应该为此成为疯子。
无限能指,我父亲的工厂就是父亲交给我的无限能指,永远生产着。可是我却为什么无力给他传递?我从来就没有陈述这个工厂的能力,我完不成他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作为工人后代,我已经成为疯子。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到过要到父亲工厂里去工作.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到过要给父亲工厂写个陈述
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处于割裂状态并且延续至今
工厂,家庭,我就一直生活在貌似回忆的虚构之中,这个虚构是不完美的,只有说不完的杂乱,只有说不完的琐碎,只有说不完的形而上的烦恼。没有尊严,只有仇恨;没有学习,只有嫉妒。
我想,我的嫉妒心理是非常强烈的,强烈到自己难以置信。我嫉妒一切,用嫉妒来代替怀疑,不管是理性还是冲动,对于嫉妒来说都是一样。
回忆录是一种没有任何理由存在的文体,读回忆录是无聊透顶的举动(但哪一本书的本质又不是回忆录?)我一向认为,回忆录是不可靠的,它只是一种堂而皇之的篡改已逝的时光,是一种虚构。连尼克劳斯•桑巴特也在书中这样说:“本书旨在通过描写和讲述亲身的经历寻找那些让我们去找一种内在含义的证据悉……我经常被迫进行‘虚构’,进行创造性的形象塑造。”所以我偏执地认为:访谈与回忆录都是不可信的,可以不读,因为它们都是主人公塑造自己、修改记忆的文体,于外人而言无多大价值。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它们有可能是偏见(与真理相比,我偏见地认为偏见更诚实一些,也更可靠一些)。
此书很冗长,其实可以删掉四分之三,只留下叙事部分就够了,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看一部讲述一个德国花花公子在巴黎的日常生活,但很稀薄的叙事不断停下来,让位于大篇幅的话外音:解读、联想、分析、对比……枯燥无味,故作深刻,冗长繁琐……如果你对作者的肤浅思想有兴趣,否则完全可以跳着读,粗览一遍即算对得起它了。
搜索母权,找到一个非常隐秘的网址:
“中国研究”——我读了《“母系制”与“母权论”质疑》一文,作者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读这个文,我有些不满,不满于一位历史系的老师,如果他是一位老师的话。因为他没有一次提到为什么中国人会选择马克思,那是因为要反对君权。我提到为母权立法,为的是继续反对君权,因为我觉得自己和自己父亲一起伤害了母亲,现在还可能连累我的女儿。池莉的一个访谈录《中国没有女权主义,只有母权》,提到不提到没有关系。还是看过了,按照梦亦非的说法:“访谈录和回忆录一样,都是不可信的。”
除了一个教师和一个作家,此外我还收藏了一个来自本土湖南衡阳市的天涯社区地址,他的名字叫吴大江,几年前《『关天茶舍』 原始社会不是个母权制的社会》一文。
我找到吴大江以后找到王家范一文《“母系制”与“母权论”质疑》,两文之间具有理论上的关联性。后者的文章陈述才专业,但是后者一文对女性生殖崇拜十分不满,也是带有不专业情绪的。如果这个情绪是正确的抒发,那么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也就是对母权或者君权两者的结合批判。
找到“中国研究”这个网址,好像找回了当年“紧急状态下”,独自阅读(指无交流阅读)学运批判的书籍——那些连夜赶制出来的应急阅读应急批判的书籍。我是通过阅读批判学运的书籍而感到应该学习一下比以往学习过程中更加“新鲜的”、“刺激的”知识,如果我是错误的,那是因为我的劣根性——天生的对运动感兴趣,没有被父亲的党性所“正确引导”的一个大逆不道、忤上叛逆的孩子。
自从当年的“紧急状态下”,我至今就处于这样一个阅读状态中,独自阅读,没有任何交流,彻底走上了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却宁愿选择偷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显然是没有得到承认和没有价值的,因为父亲也一直强调偷学——他认为自学是正确的,他是在他的工厂里一边劳动一边完成了自学过程,这是伟大的。我不同,我不是在工厂里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作为他的孩子永远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08年奥运期间,我写了半个月的关于女性执政的文章,而一直没有搜索“女权”、“母权”这类词语,今天算是补上。至于最近这次搜索没有搜索女权而使用母权这个词语,看起来有些意味,说明我自己的现状和优劣。哪一些文章,我觉得自己不成熟,认为自己没有走出当年的思想学习的怪圈,所以删除掉了。
搜索王家范,一位老教师,一个专业的历史学教授。我这个失业者是对历史陷入沉迷不能自拔了是吗?
他的《“母系制”与“母权论”》质疑一文,我不可能完全推翻,因为里面的知识我大部分都只能站在业余角色去学习——永远的学习。
关于王家范对女性生殖崇拜的批判,我也同意。但是母权和女权之间,是否是法律和法规之间的文字游戏的关系?不管我学习到什么样子,都必须进行质疑。
赞同王家范批判的一个事情,是我知道曾经有人建立过私家的生殖博物馆,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很有一些年头。王家范的文章和这个现象有什么关联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什么生殖崇拜是不感兴趣的,恐怕是有人想敛财导致的吧,让社会陷入腐败之中。
如果母权论必须扯上生殖崇拜,我这个对家庭持着罪恶感的家伙,必须放弃母权这个词语而改用女权,尽管我不是一个女人。
我有一个母亲需要尽孝,还有一个女儿需要在父母和自己的正确抚养下成长,有没有人对我的想法感兴趣并支持我,这才是我感到兴趣的。王家范《质疑》一文中引用的专门术语“幼态延续”,我非常感兴趣,希望自己在女儿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给予她这个延续,这也是我和父母之间的契约,一种维系家庭运转的精神支柱,我对父权的反对或者对母权的支持,只能服从于“幼态延续”。我希望,不仅在我女儿身上体现出来,而且在我家庭的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成年人身上也得到这种延续。父母是两个将老的人,我才壮年,我得不到没有关系,老小总该得到吧,老人也不能有更多压力,就算父母有错,在当年教育我的时候没有让我得到过“幼态延续”,我希望自己能够从这个术语中得到力量,从启发开始,帮助我以后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不仅认希望个人和家庭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当然也希望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走上正确的道路。人类社会的将来是否是母权或者女权的天下,对于我非常具体,那就是抚养女儿长材,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我来自湖南常德,这里是古代楚国的领地,古楚国的文化里巫的力量时常体现出新一个母系社会的异质来,可是今天整个中国还太小,要放在整个世界,我已经早不再生活在楚地了。我和我的家庭不能只生活在历史之中,我要再次代表他们说出来:要进步,要文明!
批评自己和批评父亲的目的,都是来自于要文明要进步。屈原的诗歌是不是异质我已经不知道,车胤聚萤火读书却是常德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并不比屈原精神来得少。父母可以无知,我可以无知,但是我女儿不能无知。
父亲是不是一条党棍,他至少给了我在网络上批评他的机会,虽然仅此而已!今后的天下如果是女人家的,那么就应该推翻一切父权。但是別忘记了,父权没有君权那么可怕,历史证明,只有父权被君权占据以后才是可怕的,就是说,我反对独裁,反对腐败,反对因为独裁而腐败!这应该就是王家范教授一文中观点和某种情绪的来源,我觉得自己和他没有区别,只是我缺少他的专业知识,缺少他的知识分子专业性。
他的这一文表明,父权并不彻底腐败,而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了社会腐败,党和政府为什么不做清除?
父权和母权,只是理论上的一对研究新范畴,生活永远有提供不尽的词语和范畴,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资格生活在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生活里,除非是别人认为我有这个资格。我的无知的父母不这样认为,显然是“幼态”的女儿,我希望找回她童年的记忆来帮助她文明和进步!但愿我的女王信仰保佑我的家庭,保佑我的女儿,如果要受到惩罚,那一切由我来承担。
那一套哲学丛书,其中有马尔库萨《爱欲与文明》一书,在旧书店稍微查找一下,没有找到。
网上有上海译文出版社黑色封面一套,我觉得封面不对,而且出版社好像不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那一套书籍,当时在每个书店里随处可见,而今已经消失踪迹。
我想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王家范这样的老教授们的政治态度与其当年的活动原因,一方面是沈浩波这样新书商的从商造成的。当年《爱欲与文明》还有《单向度的人》等书籍在湖南大肆发行,我买过的《单向度的人》一书应该是单行本,不在这一套系列丛书中。
因为豆瓣的“社区指导原则”,我的文字有部分发不上来,又想继续写一些感想出来,只好将其中一段删除掉再发上来。删除一段近三千字。
我不喜欢生殖崇拜,原因只是因为我长期手淫并且不懂爱情。我已经非常不喜欢自己的生殖器官,应该怎样看待自己母亲和女儿这两个女人,这对我才非常重要。数日前,我愤怒地对父亲说:“知识不是遮羞布!”
不管母亲有什么毛病,她都是我的母亲,“中国研究”里余时英关于陈寅格一文中说,陈寅格从建国到文革经历,因“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写下“天下无不是父母之邦”。
我玩味现代文学时间太长,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对传统诗词的抗拒心理。我不反对合理的父权也同样支持合理的母权。民法制宪,这是现代文学的来源和它本身的历史。父权形成君权,我不能不反对,母权形成君权我则不反对。尽管我08年09年因为心理上的波动写了几百首古诗,而且仅是古诗没有填词,要我继续写下去还要有很长的时间,玩味叔本华和尼采的死亡意志给我提供了无穷的烦恼。对于陈寅格还有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师,我心里距离对他们的尊敬还非常遥远。如果我和我母亲一样都是非常无知的,哪里又谈得上对国学的了解和尊敬。
我还想回到学校读书,当年到现在一直没有说出来的话,今天写下来了。还想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父母的爱情问题。他们有怎样的爱情或者有怎样的经历,是我存在和继续存在的前提。
我想存在,可是我得不到尊严也不应该得到尊严。疯癫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出路。我母亲根本不是疯子,我把自己母亲当作疯子,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我自己是疯子。
不过,逼着我把母亲当作疯癫的父亲肯定有问题。
不能做疯子,我宁愿死,怎样死都行,来杀死我最好。被杀死比等死舒服多了。
死之前我会这样想,我还在想,我毕竟没有停下来过。
原来民法和宪法之间的含义差别这样大,大到让我成为疯子。
文字游戏让我成为疯子,父亲说我玩物丧志,没有说我玩文字丧理智。是我自己钻进象牙塔中了,父亲的问题我说不出来。
生活掩盖了一切,生活是说不出来的。
父亲把他作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仅此而已,还是我把自己作为了全家人的生活?
什么是象牙塔,我父亲有没有一个象牙塔?我想我的象牙塔是他呆了“一辈子”的工厂建造出来的,比他工厂里早已倒塌清除的工厂还要高耸。他的一辈子还没有结束,可是他的工厂却已经让他呆了一辈子,一个与象牙塔一样的工厂,他把一个破产的工厂留给了我,因为他是可以做厂长而不做的,他的工厂破产了,可是他做厂长的能力仍然存在,对于我来说永远存在,我应该为此成为疯子。
无限能指,我父亲的工厂就是父亲交给我的无限能指,永远生产着。可是我却为什么无力给他传递?我从来就没有陈述这个工厂的能力,我完不成他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作为工人后代,我已经成为疯子。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到过要到父亲工厂里去工作.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到过要给父亲工厂写个陈述
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处于割裂状态并且延续至今
工厂,家庭,我就一直生活在貌似回忆的虚构之中,这个虚构是不完美的,只有说不完的杂乱,只有说不完的琐碎,只有说不完的形而上的烦恼。没有尊严,只有仇恨;没有学习,只有嫉妒。
我想,我的嫉妒心理是非常强烈的,强烈到自己难以置信。我嫉妒一切,用嫉妒来代替怀疑,不管是理性还是冲动,对于嫉妒来说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