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少自传 [橘子姐部分] part4-1
1989年~1993年 [90年代的筋肉少女带 前期~band boom的终结]
★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厉害的东西
新筋肉少女带出发,很快进入了「猫のテブクロ」的录音。
现在想来,内田相当受累。一方面成员换人,一方面可能他也有一种音乐上进行引导的责任感,一直到巡演结束,他是筋少中最努力的一个。我觉得那是已经超过了内田capacity的精神劳累(笑)。
「猫のテブクロ」是我在筋少首次参加的录音,所以是从让成员们了解我的方向性开始。
Metal的风格不会改变。我感兴趣的是,我的metal在筋少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一定能做出有趣的音乐。对他们说了自己的这种构想。
“就当我是meta傻子吧”,我笑着,但认真地说。
用两把吉他做怎样的音乐,是筋少的一个决胜点。说实话,是有不安。
怎么都觉得有頂天的形象很碍事。对我来说,有頂天不过是个performance band,音乐上没有把他们压倒,就是不安所在。
看Oi酱也是用看有頂天的眼光,对于他会怎样与我碰撞,有点担心。不试谁也不知道,还是不安。
[之后几段关于初次录音(「これでいいのだ」)的情况,因为涉及很多不知道怎么翻的音乐词汇,跳过……总之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我”觉得做出了很厉害的东西很感动……><]
Oi酱也在不断摸索,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为弹出rock本质的吉他手。
最初,Oi酱会针对每张专辑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作为吉他手,有时反而会觉得是弱点。虽然我是把这当作Oi酱的style关注着。
我感到Oi酱吉他的进步,是听到他通过Marshall功放发出“砰!”的一声。觉得从那时起,他成为了能弹奏不变的Marshall sound的真正的rock吉他手。
同为吉他手多少有些顾忌,最初在乐队中与Oi酱是最疏远的,但随着时间流逝,两人间的羁绊越来越深。
其他成员是战友,而Oi酱是亲友的感觉。因为使用同样的乐器,只要越过那堵墙,就能相互打开心扉。
每次录音,每次巡演,与Oi酱的关系总在变化着,共同成长,所以一起喝酒怎么也不会腻味。相信以后我们之间也有很多话可以说。
他有着相当不可思议的性格,虽然已经认识了二十多年,现在也会经常惊讶“啊,这人是这么想的啊”。
与太田是一早就互相理解,没有距离感。属于每次喝酒都重复同样话题的朋友。但怎么也说不腻。
★必须抹去大槻ケンヂ和筋肉少女帯的形象
由芝浦Inkstick开始的巡演,进入了汐留PIT II。PIT是个能容纳约4000人的场地,门票还是sold out了。
正在接受杂志采访,接到组织者的电话“PIT场sold out了!”。大家都无法相信,把采访扔在一边,互相说着“不是吧!”,成员们,工作人员们,大家都单纯地高兴着。都才23岁左右,很可爱呢(笑)。
当然,我也高兴,但心里总有点“我是后加入的成员”的感觉。
得知sold out消息的瞬间,脑中也闪现了“啊,大槻和内田一路努力过来辛苦了”的念头。无法简单地把sold out的现实当作自己的成果来喜悦,或者说感觉自己是在客观地观察。
大槻和内田高中时就组建了筋肉少女帯。一直在indie的世界中努力着,出道,专辑也出了三张。全国有很多期待着他们live的歌迷。
我是在客观地观察这一状况。自己参与的「猫のテブクロ」专辑Oricon排名达到第六位,也无法认为是自己的成就。缺乏实感。
但实际上之前的「仏陀L」也好,「SISTER STRAWBERRY」也好,在销量上都很一般。固定进行大会场巡演也是「猫のテブクロ」之后的事。
乐队成为新的筋肉少女帯,商业上的部分才成形,这是事实。这之前的筋肉少女帯是个拖着Nagomu形象的乐队,简单说,就是indie的形象。把乐队转变为major形象,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但这都是现在回头看才能这么想,当时没法想那么多。
★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厉害的东西
新筋肉少女带出发,很快进入了「猫のテブクロ」的录音。
现在想来,内田相当受累。一方面成员换人,一方面可能他也有一种音乐上进行引导的责任感,一直到巡演结束,他是筋少中最努力的一个。我觉得那是已经超过了内田capacity的精神劳累(笑)。
「猫のテブクロ」是我在筋少首次参加的录音,所以是从让成员们了解我的方向性开始。
Metal的风格不会改变。我感兴趣的是,我的metal在筋少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一定能做出有趣的音乐。对他们说了自己的这种构想。
“就当我是meta傻子吧”,我笑着,但认真地说。
用两把吉他做怎样的音乐,是筋少的一个决胜点。说实话,是有不安。
怎么都觉得有頂天的形象很碍事。对我来说,有頂天不过是个performance band,音乐上没有把他们压倒,就是不安所在。
看Oi酱也是用看有頂天的眼光,对于他会怎样与我碰撞,有点担心。不试谁也不知道,还是不安。
[之后几段关于初次录音(「これでいいのだ」)的情况,因为涉及很多不知道怎么翻的音乐词汇,跳过……总之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我”觉得做出了很厉害的东西很感动……><]
Oi酱也在不断摸索,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为弹出rock本质的吉他手。
最初,Oi酱会针对每张专辑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作为吉他手,有时反而会觉得是弱点。虽然我是把这当作Oi酱的style关注着。
我感到Oi酱吉他的进步,是听到他通过Marshall功放发出“砰!”的一声。觉得从那时起,他成为了能弹奏不变的Marshall sound的真正的rock吉他手。
同为吉他手多少有些顾忌,最初在乐队中与Oi酱是最疏远的,但随着时间流逝,两人间的羁绊越来越深。
其他成员是战友,而Oi酱是亲友的感觉。因为使用同样的乐器,只要越过那堵墙,就能相互打开心扉。
每次录音,每次巡演,与Oi酱的关系总在变化着,共同成长,所以一起喝酒怎么也不会腻味。相信以后我们之间也有很多话可以说。
他有着相当不可思议的性格,虽然已经认识了二十多年,现在也会经常惊讶“啊,这人是这么想的啊”。
与太田是一早就互相理解,没有距离感。属于每次喝酒都重复同样话题的朋友。但怎么也说不腻。
★必须抹去大槻ケンヂ和筋肉少女帯的形象
由芝浦Inkstick开始的巡演,进入了汐留PIT II。PIT是个能容纳约4000人的场地,门票还是sold out了。
正在接受杂志采访,接到组织者的电话“PIT场sold out了!”。大家都无法相信,把采访扔在一边,互相说着“不是吧!”,成员们,工作人员们,大家都单纯地高兴着。都才23岁左右,很可爱呢(笑)。
当然,我也高兴,但心里总有点“我是后加入的成员”的感觉。
得知sold out消息的瞬间,脑中也闪现了“啊,大槻和内田一路努力过来辛苦了”的念头。无法简单地把sold out的现实当作自己的成果来喜悦,或者说感觉自己是在客观地观察。
大槻和内田高中时就组建了筋肉少女帯。一直在indie的世界中努力着,出道,专辑也出了三张。全国有很多期待着他们live的歌迷。
我是在客观地观察这一状况。自己参与的「猫のテブクロ」专辑Oricon排名达到第六位,也无法认为是自己的成就。缺乏实感。
但实际上之前的「仏陀L」也好,「SISTER STRAWBERRY」也好,在销量上都很一般。固定进行大会场巡演也是「猫のテブクロ」之后的事。
乐队成为新的筋肉少女帯,商业上的部分才成形,这是事实。这之前的筋肉少女帯是个拖着Nagomu形象的乐队,简单说,就是indie的形象。把乐队转变为major形象,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但这都是现在回头看才能这么想,当时没法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