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死了书还活着:董桥《记得》《青玉案》
![]() |
书名:记得
出版时间:2011.1
定价:48.00
装帧:精装
书名:青玉案
出版时间:2011.1
定价:48.00
装帧:精装
◎ 编辑推荐
行内人说,你一定要看董桥,字字句句都泛着岁月的风采。
◎ 作者简介
董桥,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现任《苹果日报》社长。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记得》 书名题解
厚古而不敢薄今,浪漫而不忘务实,米勒怀旧怀的是文化那炷幽明的香火和儒林那份执著的传承。三十四年前威尔逊送我 The Colossus of Maroussi 的时候皱着眉头补了一句话:“世界太喧闹了,我们差点错过了这样远古的一声喟叹!”
一连几个深宵我都在整理……一堆清样,收了去年二月到今年一月三日我的四十六篇随笔,书名我套用米勒的Remember to Remember题为《记得》。——董桥
《青玉案》 书名题解
都说计算机时代了,纸本书籍迟早式微,各地书店迟早关门,害我每年出文集总抱着做一本是一本的心情,总想着装帧得考究些好让几十年后的知识人像收藏古董似的珍而藏之。几个星期前,英国一位老朋友影印一篇文章给我看,说纸本书籍五十年内还死不了:“我们都死了书还活着!”
那几天春雨连绵,春寒不散,我深宵悠悠忽忽读了一些宋词元曲,雨声越听越密,怀旧越怀越深,这本新书的书名索性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 ——董桥
◎ 《记得》 内容简介
董桥写自己所藏的新旧清玩,这些有生命、有故事在里头的文人宝贝:如梁启超的遗墨,王世襄的玉钗葫芦,张充和的书画,林青霞的新书……从故事里走出来的,是清玩,更是人物,淡淡地栖身古雅的人物。他的散文是日常的叙事,平淡、平常、平实,清新可读。
在这个文字日渐粗糙化的年代,董桥把玩诗词、古画、闲章、羽扇……文字精致圆熟,具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青玉案》 内容简介
董桥记写其集藏古玩的因缘情意,淡笔点染长辈之温情、友朋之相契:梅家灵芝,萱园嫁妆,亦梅先生,乔志高先生,林语堂的半个学生,王世襄的狮子,脂砚斋杏花,倪元璐的字,与陈文岩吹水,老客栈悲歌,徐志摩的旧藏,杨绛先生的来信……富于文人意趣,情韵悠悠,最见精彩。书名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老旧的词牌名和他新撰的文玩小品书中重逢,就像一场一见钟情般的艳遇。内地首次引进,精装面世。
近年董桥的新书在装帧上总喜欢花一番心思,仿古典书的皮纸装帧,烫金的封面,实在叫人爱不释手。这本装帧雅致的本子,载有四十四篇董桥的最新文章,带您走进董桥的古董、旧书珍藏的世界。
◎ 插图 选
![]() |
![]() |
![]() |
![]() |
「内容不可见」
《青玉案》也出了啊,广西师大出版社真是个有追求的出版社。俺刚买了上面的《记得》,装帧很不错嘛,起码比大多数大陆出的好啦。作家出版社以前出过《今朝风日好》,装帧也可以,还有藏书票。《青玉案》俺以前买的牛津的,装帧是没话说,那才符合董桥书的风格。不过俺发现牛津的书里面有错别字,《小风景》那一本。
牛津版错在何处?看下俺们是否发现并改正过来:)
纸张其实是芬兰的特种纸,软和易翻阅。
芬兰的特种纸?笑话,那是印图片的才是吧?其他软趴趴的,粗糙得不得了。竟然还标价48元,和抢有什么分别?
牛津版漂亮一些。
岂止是漂亮一些。
陈著开本较大,不厚。董著开本小,似乎厚一些。但董著的封面--------- 大陆的设计水平尚需提高!
打开看了一下,就内文用纸而言,陈著优于董著。董著的纸薄、软、涩,陈著则厚、挺、滑。董公是一位很“唯美”的人,不知道他看后会作何观感?
定价过高,你们这是在抢钱。
就是高了,如果设计好,用纸好,也值。可是-------
有董桥迷喜欢我们的这一版本,当然也有批评之声。董桥自己的意见是满意的,比如我们选择薄纸,也是董桥提出的,因他觉得港版的纸质偏厚了点。
编辑来办公室提及此次去香港见到董公的情形,董先生对大陆版的封面装帧用纸等都极其赞赏和喜欢,他说老人家就喜欢这样软薄的纸,随身带着不重。 董先生在装帧上对我们的书是十分满意的。
封面的烫字已掉色,内页纸张裁的不干净。 董先生可能出于对以往大陆出版物的印象,现在觉得已经觉得不错,可你出版社不能这么觉得啊? 你要对的起这定价。
希望贵社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争取把董公的书做成精品。大家有意见很正常,因为贵社一向做得不错,所以期望值很高。 另外,我觉得在细节上大陆和港台还是有差距的----从设计到印制。
「内容不可见」
见色起义是这本书的编辑?俺今天回家看看错字在哪里,俺当初在书上标出来了的。不止一处,难道俺买的牛津是盗版?那么精美的装帧,让我对这种硬伤很伤心。。。。 俺好喜欢最近理想国的一些书,买了不少了。等俺弄个硕士文聘再到你们那儿应聘去。
欢迎欢迎:) 俺是负责打杂滴,不是责编,如有意见或想法,欢迎豆邮或留言,会负责转达责编的。
牛津的《青玉案》,《彼得的<蒂法尼早餐>》,P122,倒数第四行,“古泉专家”,应该是“古钱专家”。 这个是我当时圈出来的,还有没圈的,不止一处,但未必都是《青玉案》的。 不知道你们的《青玉案》这一篇这一处改了没有。
牛津的《青玉案》,《彼得的<蒂法尼早餐>》,P122,倒数第四行,“古泉专家”,应该是“古钱专家”。
古泉完全没错。:)
牛津版的的确偶有错误,比如初版《小风景》某处把汉字印成了字母,《今朝风日好》插图溥儒那幅画的名字印错了。
不过装帧,封面设计,用纸几乎无一不佳。
理想国的版本还没有去书店翻看,不过价格的确不便宜了。:)
可是后文完全说的是他收的古钱啊,完全没有提到过跟“泉”有关的任何东西。所以这地方是印错了。
古泉在传统里都是指的古钱币。:)
古泉就是古钱的别称。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啊~~~原来是这样啊~~俺无知了一回了~~~
这不是你无知,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毫不奇怪。
「内容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