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保守主义?
![]() |
年前,特意跑到世贸天街听张鸣老师的关于辛亥的讲座。张鸣老师在讲座结尾处谈了两个观点,其一是:辛亥以来,中国就患上了“革命病”,不断革命,试图用新的革命来纠正上一次革命遗留的祸患。这恰好契合了我近来关注的问题:保守主义。于是,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家,为什么自辛亥到文革,都没有保守主义的思潮能占到一席之地?张老师的回答是:也不是没有,比如王国维等人是有保守思想的,但是中国的主要保守势力封建士大夫又不屑于与政客做学术上的争论。我对张老师的回答不甚满意,因为我认为:中国封建士大夫理应抱有“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怎么可能坐视天下大乱于不顾呢?
最近,零零散散的将近看完了刘军宁老师的《保守主义》一书,在该书的最后一章,刘讨论了“中国情境中的保守主义”这一问题,他的观点是百年来的中国没有“崇尚自由的保守主义”,或者说“柏克意义上的保守主义”,而后他又对“保守主义”与“保守派”做了区分,认为中国有“保守派”,而无“保守主义”。这很好的解释了我上述的疑问,按照刘的这种划分,如王国维者应属保守派,而非保守主义者。
按照刘军宁老师在书中的表述,真正的保守主义应该是保守自由传统的保守主义。因此,在这一前提下,“中国为什么没有保守主义”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中国的自由传统哪去了”?
这样问题偏离得过远,可以姑且讨论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的保守派没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为什么直到文革以后,才有立得住脚的反思革命的思想和著作出现呢?
关于“中国的自由传统哪去了”
一般认为,英国的自由传统来源于其分封制度,这造就了托克维尔所说的“封建的自由”,也即国王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妥协造就的自由。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严格的封建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以后遭到中断,秦帝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此以后,中国虽然也经历集权、分权,统一、分裂的循环,但始终没有再形成中央统治者与(合法的、独立的)地方力量的相对平衡状态,不是皇帝通过暴力收复失地,就是地方力量逐渐膨胀以至于推翻中央政府,取而代之。英国之所以出现”封建的自由“与其建国历史就是一部”被殖民“史有关;而作为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很早就衍生出一个庞大帝国。因此,中国断绝了从封建制度中衍生出自由传统的可能。
上述这些解释能回答问题,而且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1. 除了“封建的自由”以外,还有其它产生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和保障自由的制度的可能性吗?
关于”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的保守派没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按照刘军宁老师书中的说法,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崛起的内外因分别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冲动源远流长;法、俄革命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的影响。关于内因,我并不认为理性主义(激进主义)传统与保守主义因子是零和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保守的多一点还是激进的多一点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关于外因,看来只有上溯到清末的社会精神状况和戊戌变法和清末立宪的失败问题才能解决了。
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