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1946年—2010年)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
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1946年—2010年)
第1届(1946年)
电影节大奖
《相见恨晚》(英国,大卫•里恩)
《考验》(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最后的机会》(法国)
《失去的周未》(美国,比利•怀尔德)
《沉船》(法国)
《伟大的转折》(苏联)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罗伯特•罗西里尼)
《尼恰•纳伽》(印度)
《大地将变成红色》(丹麦)
《没有翅膀的人》(捷克斯洛伐克)
《玛利亚•坎德拉丽亚》(墨西哥)
《田园交响乐》(法国,让•德兰诺瓦)
国际评委会大奖
《铁路战斗队》(法国,雷内•克莱芒)
国际导演大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
最佳导演奖
米凯尔•罗姆(苏联,《217号注册证》)
最佳男演员奖
雷•米兰(法国,《失去的周未》)
最佳女演员奖
米歇尔•摩根(法国,《田园交响乐》)
最佳剧本奖
《伟大的转折》(苏联)
国际和平奖
《最后的机会》(法国)
最佳纪录片奖
《柏林》(苏联)
--------------------------------------------------------
第2届(1947年)
获奖影片
《安东尼夫妇》(法国,雅克•贝克尔)
《被诅咒的人》(法国)
《交叉火力》(美国)
《齐格菲歌舞团》(美国)
《坦博》(美国,动画片)
《波兰洪水》(波兰,纪录片)
--------------------------------------------------------
第3届(1949年)
电影节大奖
《第三个人》(英国,卡罗尔•里德)
最佳导演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铁栏那边》)
最佳男演员奖
爱德华•鲁滨逊(美国,《陌生人之屋》)
最佳女演员奖
艾萨•米兰达(意大利,《铁栏那边》)
最佳剧本奖
《失去的边界》(美国,谢勒里)
--------------------------------------------------------
第4届(1951年)
电影节大奖
《尤丽小姐》(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米兰的奇迹》(意大利,维多里奥•德•西卡)
评委会特别奖
《彗星美人》(美国,约瑟夫•曼基维茨)
最佳导演奖
《被遗忘的人们》(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最佳男演员奖
迈克尔•雷德格雷夫(英国,《人影》)
最佳女演员奖
贝蒂•戴维丝(美国,《彗星美人》)
最佳剧本奖
《人影》(英国,安•阿斯奎斯)
--------------------------------------------------------
第5届(1952年)
电影节大奖
《两分钱的希望》(意大利,雷纳托•卡斯戴拉尼)
《奥赛罗》(美国,奥逊•威尔斯)
评委会特别奖
《我们都是杀人犯》(法国)
最佳导演奖
克里斯蒂安•雅克(法国,《勇士的奇遇》)
最佳男演员奖
马龙•白兰度(美国,《萨巴达传》)
最佳女演员奖
李•格兰特(美国,《侦探故事》)
最佳剧本奖
《警察与小偷》(意大利M•莫尼切利)
最佳音乐奖
《一个快乐的夏天》
最佳摄影奖
杉山公平(日本,《源氏物语》)
--------------------------------------------------------
第6届(1953年)
电影节大奖
《恐惧的代价》(法国,亨利-乔治•克鲁佐)
剧情片奖
《小谢巴,回来吧》(美国)
探险片奖
《绿色的秘密》(意大利)
娱乐片奖
《莉莉》(美国,查尔斯•沃尔特斯)
惊险片奖
《不法分子》(墨西哥)
幽默片奖
《马歇尔,欢迎你》(西班牙,贝尔兰加)
传奇片奖
《白牡鹿》(芬兰)
最佳形象奖
《网》(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
夏尔•瓦内尔(法国,《恐惧的代价》)
最佳女演员奖
雪•波恩(美国,《小谢巴,回来吧》)
--------------------------------------------------------
第7届(1954年)
电影节大奖
《地狱门》(日本,衣笠贞之助)
评委会特别奖
《李波阿先生》(法国)
国际奖
《两亩地》(印度,比马尔•罗伊)
《最后的桥》(奥地利)
《活的沙漠》(美国)
《洪水之前》(法国)
《那不勒斯马车》(意大利)
《苦难情侣》(意大利)
《巴尔斯卡五少年》(波兰)
《伟大的历险》(瑞典)
《阿尔巴尼亚伟大的战士——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苏联)
--------------------------------------------------------
第8届(1955年)
金棕榈奖
《马蒂》(美国,德尔伯特•曼)
评委会特别奖
《失落的大地》(意大利,纪录片)
最佳导演奖
朱尔•达辛(法国,《男人们的争吵》)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石普卡的英雄》)
最佳男演员奖
斯宾塞•屈赛(美国,《黑岩喋血记》)
--------------------------------------------------------
第9届(1956年)
金棕榈奖
《静静的世界》(法国,纪录片,雅克-伊夫•库斯托、路易•马勒)
评委会特别奖
《毕加索的秘密》(法国,纪录片,亨利-乔治•克鲁佐)
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奥赛罗》)
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海沃德(美国,《明天我哭泣》)
最佳幽默片奖
《夏夜的微笑》(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人权证书奖
《道路之歌》(印度,萨蒂亚吉特•雷伊)
--------------------------------------------------------
第10届(1957年)
金棕榈奖
《善意的劝说》(美国,威廉•惠勒)
评委会特别奖
《下水道》(波兰,安杰伊•瓦依达)
《第七封印》(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一个死刑犯的越狱》)
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基茨米勒(南斯拉夫,《和平之谷》)
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塔•玛西娜(意大利,《卡比利亚之夜》)
特别奖
《第四十一》(苏联,格•丘赫莱依)
最佳剧本奖
P•帕索里尼、M•弗朗切奥萨、F•坎帕尼莱(意大利,《年轻丈夫》)
特别奖
《果阿》(突尼斯)
《棕色的脸膛》(瑞士)
--------------------------------------------------------
第11届(1958年)
金棕榈奖
《雁南飞》(苏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舅舅》(法国,雅克•塔蒂)
最佳导演奖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生命的门槛》)
最佳男演员奖
保罗•纽曼(美国,《炎日的夏天》)
最佳女演员奖
比比•安德森(瑞典)
爱•达尔贝克(瑞典)
巴•阿•奥尔娜斯(瑞典)
英格丽•杜琳 (瑞典)
--------------------------------------------------------
第12届(1959年)
金棕榈奖
《黑人奥尔弗》(法国,马塞尔•坎马斯)
评委会特别奖
《星》(保加利亚)
最佳导演奖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四百下》)
国际奖
《纳萨林》(墨西哥,路易斯•布努艾尔)
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邪恶的冲动》)
布雷德福•迪尔曼(美国,《邪恶的冲动》)
奥逊•威尔斯(美国,《邪恶的冲动》)
最佳女演员奖
西蒙娜•西涅莱(法国,《上流社会》)
喜剧片奖
《书法大师》(意大利)
《白鹭》(日本)
特别致意奖
衣笠贞之助(日本)
--------------------------------------------------------
第13届(1960年)
金棕榈
《甜蜜的生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评委会奖
《奇遇》(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键》(日本,市川昆)
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让娜•莫罗(法国,《如歌的行板》)
梅莲娜•梅尔吉丽(希腊,《永远不会是星期日》
特别致意奖
《年轻姑娘》(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处女泉》(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参赛奖
《士兵之歌》(苏联,格•丘赫莱依)
《带小狗的女人》(苏联)
--------------------------------------------------------
第14届(1961年)
金棕榈奖
《西里迪安娜》(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长别离》(法国,亨利•科尔比)
评委会特别奖
《修女让娜》(波兰)
最佳导演奖
《战地故事》
最佳男演员奖
安东尼•潘金斯(英国《爱吧,布拉姆斯》)
最佳女演员奖
索菲亚•罗兰(意大利,《两个女人》)
--------------------------------------------------------
第15届(1962年)
金棕榈奖
《诺言》(巴西,安塞尔莫•杜阿尔特)
评委会特别奖
《蚀》(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圣女贞德》(法国,罗伯特•布莱松)
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昼夜旅行》)
贾森•罗巴兹(美国,《昼夜旅行》)
拉尔夫•理查森(美国,《昼夜旅行》)
莫瑞•梅尔文(英国,《甜言蜜语》)
最佳女演员奖
凯瑟琳•赫本(美国,《昼夜旅行》)
李•塔欣厄姆(英国,《甜言蜜语》)
最佳喜剧片奖
《意大利式离婚》(意大利,皮亚特•杰米)
--------------------------------------------------------
第16届(1963年)
金棕榈奖
《豹》(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评委会特别奖
《一天,一只猫……》(捷克斯洛伐克,沃伊切克•亚斯尼)
《切腹》(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理查德•哈里斯(英国,《如此运动生涯》)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娜•弗拉迪(法国,《同床鸳梦》)
最佳剧本奖
《柯定》(法国)
最佳革命史诗片奖
《乐观的悲剧》(苏联)
--------------------------------------------------------
第17届(1964年)
金棕榈奖
《瑟堡的雨伞》(法国,雅克•戴美)
评委会特别奖
《砂之女》(日本,敕使河原宏)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安泰•派克(匈牙利,《百灵鸟》)
萨罗•乌尔齐(意大利,《被引诱和被抛弃的女人》)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蓓丽(美国,《天使泪》)
安妮•班克罗夫特(英国,《吃南瓜的人》)
--------------------------------------------------------
第18届(1965年)
金棕榈奖
《诀窍,任何学得到》(英国,理查德•莱斯特)
评委会特别奖
《河川单》(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
利维乌•乔乌里依(罗马尼亚,《被吊死者的森林》)
最佳男演员奖
特伦斯•斯坦普(美国,《收藏家》)
最佳女演员奖
萨曼莎•埃加(美国,《收藏家》)
最佳剧本奖
《三一七小队》(法国,皮埃•肖恩多夫)
《山丘》(美国)
--------------------------------------------------------
第19届(1966年)
金棕榈奖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法国,克罗德•勒鲁什)
《女士们,先生们》(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
《阿尔菲》(美国,刘易斯•吉尔伯特)
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列宁在波兰》)
最佳男演员奖
潘•奥斯卡逊(丹麦,《饥饿》)
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德格雷夫(美国,《摩根 》)
技术大奖
《午夜钟声》(美国,奥逊•威尔斯)
--------------------------------------------------------
第20届(1967年)
金棕榈奖
《放大》(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评委会特别奖
《事故》(英国,约瑟夫•洛赛)
《我也见过愉快的吉普赛人》(南斯拉夫,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
最佳导演奖
费伦克•科萨(匈牙利,《一万个太阳》)
最佳男演员奖
奥特•科特勒(以色列,《一个男孩的三天》)
最佳女演员奖
皮亚•迪泽马克(瑞典,《艾维拉•麦迪根》
最佳剧本奖
《各取应得》(意大利,埃里奥贝多利)
《屠杀游戏》(法国)
最佳处女作奖
《奥莱斯的风》(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
--------------------------------------------------------
第21届(1968年)
因发生“六月风暴”,本届电影节停办,未举行评选。
--------------------------------------------------------
第22届(1969年)
金棕榈奖
《如果……》(英国,林塞•安德森)
评委会特别奖
《1931年的阿达伦》(瑞典,伯•威德伯格)
评委会奖
《Z》(法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最佳导演奖
格罗布•罗夏(巴西,《安东尼•达斯•莫堤斯》)
沃依切克•亚斯尼(捷克斯洛伐克,《所有的好公民》)
最佳男演员奖
让-路易•泰迪尼昂(法国,《Z》)
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拉弗格(英国,《伊莎杜拉的爱情》)
最佳处女作奖
《逍遥骑士》(美国,丹尼斯•霍佩尔)
--------------------------------------------------------
第23届(1970年)
金棕榈奖
《陆军野战医院》(美国,罗伯特•奥特曼)
评委会特别奖
《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评委会奖
《秃鹰》(匈牙利)
《野草莓与鲜血》(美国)
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英国,《最后的莱奥》)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托依安尼(意大利,《嫉妒的悲剧》)
最佳女演员奖
奥塔维亚•皮科洛(意大利,《麦泰洛》)
最佳处女作奖
《和平》(法国,拉乌尔•库塔尔)
--------------------------------------------------------
第24届(1971年)
金棕榈奖
《传信人》(英国,约瑟夫•洛赛)
评委会大奖
《逃家》(美国,米洛斯•福尔曼)
《约翰尼拿起枪》 (美国,亚伯拉罕•波隆斯基)
评委会奖
《乔•希尔》(瑞典,伯•威德伯格)
《爱情》(匈牙利,卡洛里•莫克)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里卡尔多•库乔拉(意大利,《死刑台的旋律》)
最佳女演员奖
基蒂•温(美国,《尼特尔公园的混乱》)
技术大奖
《生物奇观》(沃伦•格林)
最佳处女作奖
《为了既得的恩宠》(意大利)
25周年大奖
《魂断威尼斯》(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
第25届(1972年)
金棕榈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
评委会特别大奖
《飞向天空》(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评委会奖
《第五屠宰场》(美国,乔治•罗•希尔)
最佳导演奖
米克洛斯•詹斯科(匈牙利,《红色圣歌》)
最佳男演员奖
琼•杨恩(法国,《我们不会白头偕老》)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娜•约克(爱尔兰,《幻象》)
技术大奖
《罗马风情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特别致意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
--------------------------------------------------------
第26届(1973年)
金棕榈奖
《稻草人》(美国)
《蔑视》(美国)
评委会特别大奖
《妈妈和妓女》(法国,让-厄斯塔什)
评委会奖
《邀请》(瑞士)
《克莱西特疗养院》(波兰,沃切克•哈斯)
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卡罗•贾尼尼(意大利,《爱情片与无政府主义》)
最佳女演员奖
乔安妮•伍德沃德(美国,《伽马射线效应》)
技术大奖
《呼喊和细语》(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处女作奖
《杰莱米》(美国)
--------------------------------------------------------
第27届(1974年)
金棕榈奖
《对话》(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评委会大奖
《一千零一夜》(意大利,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评委会奖
《安杰丽卡表妹》(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尼科尔森(美国,《最后的细节》)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约瑟•娜特(法国,《舞会的小提琴》)
技术大奖
《马勒传》(英国,肯•罗素)
--------------------------------------------------------
第28届(1975年)
金棕榈奖
《篝火的年代》(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
评委会特别奖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德国,维尔纳•赫尔措格)
最佳男演员奖
维托里奥•加斯曼(意大利,《女人的香味》)
最佳女演员奖
瓦莱丽•贝丽娜(美国,《莱尼》)
最佳导演奖
米歇尔•布罗特(加拿大,《秩序》)
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法国,《特别区》)
技术大奖
《侠女》(中国香港,胡金铨)
--------------------------------------------------------
第29届(1976年)
金棕榈奖
《出租车司机》(美国,马丁•西科塞斯)
评委会大奖
《饲养乌鸦》(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O侯爵夫人》(法国,埃里克•侯麦)
最佳导演奖
《惊恐、污秽、邪恶》(意大利,埃托雷•斯科拉)
最佳男演员奖
何塞•路易•戈麦斯(西班牙,《家庭》)
最佳女演员奖
多明妮克•桑达(意大利,《可靠的遗产》)
玛利亚•托罗契克(匈牙利,《苔丽夫人,你在何处?》)
--------------------------------------------------------
第30届(1977年)
金棕榈奖
《我父我主》(意大利,塔维亚尼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
费尔南多•雷伊 (西班牙,《艾丽莎•米西维达》
最佳女演员奖
谢利•杜瓦尔(美国,《三妇女》)
莫尼克•梅居尔(加拿大,《摄影家马丁》)
最佳处女作奖
《决斗者》(英国,里德利•斯科特)
--------------------------------------------------------
第31届(1978年)
金棕榈奖
《木履树》(意大利,埃尔马诺•奥尔米)
评委会特别奖
《猴子再见》(意大利,马可•费拉里)
《死神的呼唤》(英国,杰西•史柯林摩斯基)
最佳导演奖
大岛渚(日本,《爱的亡灵》)
最佳男演员奖
乔恩•沃伊特(英国,《归家》)
最佳女演员奖
吉尔•克莱布格(美国,《自由之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法国,《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
第32届(1979年)
金棕榈奖
《现代启示录》(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铁皮鼓》(德国,福尔克•施隆多夫)
评委会大奖
《西伯利亚叙事曲》(苏联,安德烈•岗察洛夫斯基)
最佳导演奖
特伦斯•马利克(美国,《天堂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莱蒙(美国,《中国综合症》)
最佳女演员奖
萨莉•菲尔德 (美国,《诺玛•雷》
--------------------------------------------------------
第33届(1980年)
金棕榈奖
《爵士乐》(美国,鲍勃•福斯)
《影子武士》(日本,黑泽明)
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美国舅舅》(法国,阿仑•雷奈)
评委会奖
《山巅的呼唤》(波兰,克里什托夫•扎努西)
最佳男演员奖
米歇尔•比科(法国,《失足》)
最佳女演员奖
阿诺克•艾美(法国,《失足》)
最佳男配角奖
杰克•汤普森(澳大利亚,《开拓者》)
最佳女配角奖
米伦娜•德拉维奇(南斯拉夫,《特别护理》)
卡拉•格拉维娜(意大利,《平台》)
最佳剧本奖
《平台》(意大利)
--------------------------------------------------------
第34届(1981年)
金棕榈奖
《铁人》(波兰,安杰伊•瓦依达)
评委会大奖
《光年以外》(法国,阿兰•泰纳)
最佳男演员奖
乌戈•托格内吉(意大利,《荒谬人的悲剧》)
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阿佳妮(法国,《迷恋》)
最佳男配角奖
伊恩•霍尔姆(英国,《火的战车》)
最佳女配角奖
叶琳娜•索洛维伊(前苏联,《零号战斗队》)
最佳剧本奖
《摩菲斯特》(匈牙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黑暗时代》(爱尔兰,约翰•保曼)
技术大奖
《战火浮生录》
--------------------------------------------------------
第35届(1982年)
金棕榈奖
《失踪》(美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自由之路》(土尔其,伊尔玛兹•库乃)
评委会特别奖
《圣洛伦索之夜》(意大利,保罗•塔维尼尔)
最佳导演奖
维尔纳•赫尔佐格(德国,《陆上行舟》)
最佳男演员
杰克•莱蒙(美国,《失踪》)
最佳女演员奖
亚德维加•杨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匈牙利,《另一个视线》)
最佳剧本奖
《月光》(英国,西史柯林摩斯基)
技术大奖
《受难记》(拉乌尔•库塔尔)
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第36届(1983年)
金棕榈奖
《楢山节考》(日本,今村昌平)
评委会特别大奖
《人生的意义》(英国,特里•琼斯、特里•吉列姆)
评委会奖
《案件已了结》(印度)
电影创作大奖(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金钱》)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苏联,《乡愁》)
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马里亚•沃隆泰(意大利,《马里奥•里齐之死》)
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许古拉(意大利,《皮耶拉的故事 》)
最佳艺术贡献奖
《卡门》(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
第37届(1984年)
金棕榈奖
《德克萨斯的巴黎》(德国,维姆•文德斯)
评委会大奖
《日记》(匈牙利,玛特•美莎露丝)
最佳导演奖
贝特朗•塔维尼埃(法国,《乡村星期天》)
最佳男演员奖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
阿尔弗雷德•兰达(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爱尔兰,《卡尔》)
最佳剧本奖
《塞瑟岛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等)
最佳艺术贡献奖
《另一个地方》(英国,彼德•贝齐奥)
技术大奖
《犯罪的元素》(丹麦,拉斯•冯•提尔)
金摄影机奖
《天堂陌影》(美国,吉姆•贾木许)
--------------------------------------------------------
第38届(1985年)
金棕榈奖
《爸爸出差时》(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
评委会特别大奖
《鸟人》(英国,艾伦•帕克)
评委会奖
《雷德上校》(匈牙利)
最佳导演奖
安德烈•塔希内(法国,《约会》)
最佳男演员奖
威廉•赫特(美国,《蜘蛛女之吻》)
最佳女演员奖
诺尔马•奥兰多(阿根廷,《官方说法》)
雪儿(美国,《面具》)
--------------------------------------------------------
第39届(1986年)
金棕榈奖
《任务》(英国,罗兰德•约菲)
评委会特别奖
《牺牲》(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评委会奖
《戴莱丝》(法国,阿兰•卡瓦利埃)
最佳导演奖
马丁•西科塞斯(美国,《八小时之外》)
最佳男演员奖
鲍勃•霍斯金斯(英国,《蒙娜丽莎》)
米歇尔•布朗(法国,《晚礼服》)
最佳女演员奖
费尔南塔•托雷斯(巴西,《永远爱我或不再爱我》)
巴尔巴拉•苏科瓦(苏联,《罗莎•卢森堡》)
最佳艺术贡献奖
《牺牲》(苏联,斯文•尼夫基斯特)
--------------------------------------------------------
第40届(1987年)
金棕榈奖
《在撒旦的阳光下》(法国,莫里斯•皮亚莱特)
评委会特别奖
《悔悟》(苏联,泰吉斯•阿拉布泽)
评委会奖
《光》(马里,苏莱曼•西塞)
《亲鸾——白色之路》(日本)
最佳导演奖
维姆•文德斯(德国,《柏林苍穹下》)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特罗亚尼(意大利,《黑眼睛》)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美国《长沼湖》)
40周年大奖
《访谈录》(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
第41届(1988年)
金棕榈奖
《征服者佩尔》(丹麦,比利•奥古斯特)
评委会特别大奖
《分离的世界》(美国,克里斯•门杰斯)
评委会奖
《关于杀人的影片》(波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最佳导演奖
弗尔南多•索拉纳斯(阿根廷,《南方》)
最佳男演员奖
福里斯特•惠特克(美国,《鸟》)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分离的世界》)
乔迪•梅(《分离的世界》)
林达•姆夫西(《分离的世界》)
最佳艺术贡献奖
彼得•格林纳威(英国,《成批溺水》)
--------------------------------------------------------
第42届(1989年)
金棕榈奖
《性,谎言,录像带》(美国,史蒂文•索德伯格)
评委会特别奖
《新天堂电影院》(意大利,朱塞佩•托尔纳托雷)
《对你来说,她太美了》(法国,贝特朗•布里耶)
评委会奖
《蒙特利尔的耶稣》(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最佳导演奖
埃米尔•库斯杜里卡(南斯拉夫,《吉普赛人的时代》)
最佳男演员奖
詹姆斯•斯派德(美国,《性,谎言,录像带》)
最佳女演员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黑暗中的呼号》)
最佳艺术贡献奖
《三个蓝月》(美国,吉姆•贾木许)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黑雨》(日本,今村昌平)
--------------------------------------------------------
第43届(1990年)
金棕榈奖
《我心狂野》(美国,大卫•林奇)
评委会大奖
《死亡之刺》(日本,小栗康平)
《蒂莱》(布基纳法索,伊德沙•屋德瑞古)
评委会奖
《致命档案》(英国,肯•罗奇)
最佳导演奖
帕尔维•隆金(苏联,《出租车布鲁斯》)
最佳男演员奖
热拉尔•德帕迪厄(法国,《大鼻子情圣》)
最佳女演员奖
克蕾丝蒂娜•让达(波兰,《审讯》)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比埃尔•罗姆(摄影,法国,《大鼻子情圣》)
--------------------------------------------------------
第44届(1991年)
金棕榈奖
《巴顿•芬克》(美国,乔尔•科恩)
评委会特别大奖
《不羁的美女》 (法国,雅克•里维特)
评委会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生活之外》(法国,玛鲁恩•巴哥达迪)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巴顿•芬克》)
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特特罗(美国,《巴顿•芬克》)
最佳女演员奖
艾琳•雅各布(法国,《维洛妮卡的双重生命》)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
第45届(1992年)
金棕榈奖
《最美好的愿望》(丹麦,比利•奥古斯特)
评委会大奖
《盗窃童心》(意大利,贾尼•阿梅利奥)
评委会奖
《独立的生活》(俄罗斯,维塔里•卡涅夫斯基)
《光幻》(西班牙,维克尔托•埃里塞)
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奥特曼(美国,《大玩家》)
最佳男演员奖
蒂姆•罗宾斯(美国,《大玩家》)
最佳女演员奖
佩尔尼拉•奥斯特尔格伦•奥古斯特(瑞典,《最美好的愿望》)
技术委员会大奖
《旅途》(阿根廷,弗尔南多•索拉纳斯)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麦克》(美国,约翰•特特罗)
45周年大奖
《霍华德庄园》(英国,詹姆斯•伊沃里)
--------------------------------------------------------
第46届(1993年)
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
《钢琴课》(新西兰,简•康皮恩)
评委会大奖
《咫尺天涯》(德国,维姆•文德斯)
评委会奖
《戏梦人生》(中国台湾,侯孝贤)
《石雨》(英国,肯•罗奇)
最佳导演奖
麦克•李(英国,《赤裸》)
最佳男演员奖
戴维•泽尔利斯(英国,《赤裸》)
最佳女演员奖
霍利•亨特(美国,《钢琴课》)
--------------------------------------------------------
第47届(1994年)
金棕榈奖
《低俗小说》(美国,昆廷•塔伦蒂诺)
评委会大奖
《活着》(中国,张艺谋)
《太阳灼人》(俄罗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评委会奖
《玛戈皇后》(法国,帕特里斯•谢罗)
评委会特别奖
《宫殿的沉默》(突尼斯,穆菲达•特拉特利)
最佳导演奖
南尼•莫瑞提(意大利,《亲爱的日记》)
最佳男演员奖
葛优(中国,《活着》)
最佳女演员奖
维尔娜•丽丝(法国,《玛戈皇后》)
最佳剧本奖
《极度疲劳》(法国,米歇尔•布朗)
国际影评家奖
《色情酒店》(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
第48届(1995年)
金棕榈奖
《地下》(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
评委会大奖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评委会奖
《不要忘记你将会死去》(法国,克萨维耶•博沃瓦)
评委会特别奖
《卡林顿》(英国,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最佳导演奖
马蒂厄•卡索维茨(法国,《仇恨》)
最佳男演员奖
乔纳森•普赖斯(英国,《卡林顿》)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英国,《乔治王的疯狂》)
技术大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国,摄影师,吕乐)
--------------------------------------------------------
第49届(1996年)
金棕榈奖
《秘密与谎言》(英国,麦克•李)
评委会奖
《破浪》(丹麦,拉斯•冯•提尔)
评委会特别奖
《撞车》(加拿大,大卫•克罗南伯格)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冰雪暴》)
最佳男演员奖
丹尼尔•奥特尤尔(法国,《第八日》)
帕斯卡•杜奎内(法国,《第八日》)
最佳女演员奖
布伦达•布莱西恩(英国,《秘密与谎言》)
技术大奖
《爱情的世界》(法国)
--------------------------------------------------------
第50届(1997年)
金棕榈奖
《樱桃的滋味》(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鳗鱼》(日本,今村昌平)
评委会大奖
《意外的春天》(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评委会奖
《本部产品》(法国,马努埃尔•普瓦里耶)
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中国香港,《春光乍泻》)
最佳男演员奖
肖恩•佩恩(美国,《她是如此可爱》)
最佳女演员奖
凯西•勃克(英国,《切勿吞食》)
最佳剧本奖
《冰风暴》(美国)
技术大奖
《恋恋风暴》
《第五元素》(法国)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萌之朱雀》(日本,河濑直美)
50周年大奖
《命运》(埃及,尤瑟夫•夏因)
--------------------------------------------------------
第51届(1998年)
金棕榈奖
《永远的一天》(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评委会大奖
《美丽人生》(意大利,罗伯托•贝尼尼)
评委会奖
《滑雪课》(法国,克劳德•米勒)
《家庭聚会》(丹麦,托马斯•温特伯格)
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爱尔兰,《将军》)
最佳男演员奖
彼得•穆兰(英国,《我的名字是乔》)
最佳女演员奖
艾罗迪•布歇、纳塔莎•雷尼埃(法国,《天使热爱的生活》)
最佳剧本奖
海尔•哈特利(美国,《傻子亨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托德•海恩斯(英国,《天鹅绒金矿》)
技术大奖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西班牙,《探戈》)
--------------------------------------------------------
第52届(1999年)
金棕榈奖
《洛塞塔》(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评委会大奖
《人性》(法国,布吕诺•迪蒙)
评委会奖
《纸牌》(葡萄牙,马诺埃尔•德•奥利维拉)
最佳导演奖
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最佳男演员奖
埃马纽埃尔•肖特(法国,《人性》)
最佳女演员奖(并列)
埃米丽•德凯娜(比利时,《洛塞塔》)
塞弗琳娜•卡内尔(法国,《人性》)
技术大奖
《荆轲刺秦王》(中国,屠居华,美工师)
金摄影机奖
《玛拉娜•辛哈沙南》(印度,穆哈里•内尔)
青年电影国际奖
《女巫布莱尔》(美国,丹尼尔•麦里克)
--------------------------------------------------------
第53届(2000年)
金棕榈奖
《黑暗中的舞者》(丹麦,拉斯•冯•提尔)
评委会大奖
《鬼子来了》(中国,姜文)
评委会奖
《二楼的歌声》(挪威,罗依•安德森)
《黑板》(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
最佳导演奖
杨德昌(中国台湾,《一一》
最佳男演员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梁朝伟)
最佳女演员奖
比约克(丹麦,《黑暗中的舞者》)
最佳剧本奖
詹姆斯•佛兰柏格(美国,《护士贝蒂》)
技术大奖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杜可风、李屏宾 、张叔平)
--------------------------------------------------------
第54届(2001年)
金棕榈奖
《儿子的房间》(意大利,南尼•莫瑞提)
评委会大奖
《钢琴教师》(奥地利,迈克尔•哈尼克)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缺席的人》)
大卫•林奇(美国,《穆赫兰道》)
最佳男演员奖
贝诺特•马吉梅尔(奥地利,《钢琴教师》)
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于佩尔 (奥地利,《钢琴教师》)
最佳剧本奖
《无人地带》(波斯尼亚,丹尼斯•塔诺维奇)
技术大奖
《千嬉曼波》(中国台湾,杜笃之)
《你那边几点》(中国台湾,蔡明亮)
--------------------------------------------------------
第55届(2002年)
金棕榈奖
《钢琴师》(波兰,罗曼•波兰斯基)
评委会大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阿基•考里斯马基)
评委会特别奖
《神圣的介入》(巴勒斯坦,埃利亚•苏•雷曼)
最佳导演奖
林权泽(韩国,《醉画仙》)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美国,《爱昏头》)
最佳男演员奖
《儿子》(比利时,奥利维耶•古尔梅)
最佳女演员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卡蒂•奥廷宁)
最佳剧本奖
《甜蜜十六岁》(英国,保罗•拉瓦第)
55周年奖
《科伦拜的保龄》(美国,迈克尔•摩尔)
--------------------------------------------------------
第56届(2003年)
金棕榈奖
《大象》(美国,古斯•范•桑特)
评委会大奖
《乌扎克》(土尔其,努利•比尔格瑟兰)
评委会奖
《下午五点》(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
最佳导演奖
古斯•范•桑特(美国,《大象》)
最佳男演员奖(并列)
穆扎法尔•奥兹德米尔(土尔其,《乌扎克》)
麦哈麦德•伊敏•图普拉克(土尔其,《乌扎克》)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乔西•克罗兹(加拿大,《野蛮的入侵》)
最佳剧本奖
《野蛮的入侵》(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
第57届(2004年)
金棕榈奖
《华氏911》(美国,迈克尔•摩尔)
评委会特别大奖
《老男孩》(韩国,朴赞郁)
评委会奖
《老妇杀手》(美国,乔尔•科恩兄弟)
《热带病》(泰国,阿皮差朋•维尔拉瑟查库)
最佳导演奖
托尼•葛立夫(法国,《优胜者》)
最佳男演员奖
柳乐优弥(日本,《无人知晓》)
最佳女演员奖
张曼玉(中国香港,《清洁》)
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旅程》(中国,杨超)
--------------------------------------------------------
第58届(2005年)
金棕榈奖
《孩子》(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评委会大奖
《破碎之花》(美国,吉姆•贾木许)
评委会奖
《青红》(中国,王小帅)
最佳导演奖
迈克尔•汉尼克(奥地利,《躲避》)
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拉斯洛(以色列,《自由区》)
最佳男演员奖
汤米•李•琼斯(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最佳剧本奖
吉勒莫•阿里加(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
第59届(2006年)
金棕榈奖
《风吹稻浪》(英国,肯•罗奇)
评委会大奖
《佛兰德斯》(法国,布鲁诺•杜蒙)
评委会奖
《红色之路》(英国,安德里亚•阿诺德)
最佳导演奖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墨西哥,《巴别塔》)
最佳男演员奖
贾梅尔•德布兹、萨米•纳斯瑞、萨米•布阿基拉等四位演员(法国,《光荣岁月》)
最佳女演员奖
佩内洛普•克鲁兹、卡门•莫拉、罗拉•杜纳丝、由阿娜•科波等六位演员(《回归》,西班牙)
最佳剧本奖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西班牙,《回归》)
最佳金摄影机奖《布达佩斯岛》
--------------------------------------------------------
第60届(2007年)
金棕榈大奖 《四月三周两天》 罗马尼亚
评委会大奖 《殡之森》 日本
评审团奖 《我在伊朗长大》
《沉默之歌》 法国
墨西哥/法国
最佳导演奖 《潜水钟和蝴蝶》
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法国/美国
最佳男演员奖 《驱逐》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俄罗斯
最佳女演员奖 《密阳》 全度妍 韩国
最佳编剧奖 《在人生另一边》 费斯·阿金 土耳其/德国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蛇发女妖》(MEDUZOT) 以色列
金摄影机特别奖 《控制》(Control) 美国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VER LLOVER》 墨西哥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 《AH MA》 新加坡
戛纳60周年特别奖 格斯·范·桑特《迷幻公园》 美国/法国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加州之梦》 罗马尼亚
--------------------------------------------------------
第61届(2008年)
金棕榈大奖:《墙壁之间》(《高中课堂》)(Entre les murs 劳伦·坎迪特Laurent Cantet 法国
评委会大奖:《格莫拉》Gomorra 马提欧·加洛尼Matteo Garrone 意大利
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three Monkeys 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 土耳其
评委会特别奖:《大牌明星》Il Divo 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 意大利
最佳男主角奖:《切·格瓦拉传》Guerrilla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 美国
最佳女主角奖:《越线》Linha de Passe 桑德拉 巴西
最佳编剧奖:《罗尔娜的沉默》Le Silence De Lorna 达内兄弟Jean-Pierre & Luc Dardenne 比利时
最佳短片特别奖:《汽油罐》Jerrycan 朱利斯·艾维Julius Avery 澳大利亚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盘封管》Megatron 玛丽安·克里撒恩Marian Crisan 罗马尼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九死一生》Everybody dies but me 瓦雷利亚·盖亚·格玛尼亚Marian Crisan 俄罗斯
金摄影机奖:《饥饿》El Deseo 马利尔·博内托Marie Benito 墨西哥
--------------------------------------------------------
第62届(2009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白丝带》 德国
评委会大奖 《预言者》 法国
评审团奖 《鱼缸》英国/荷兰《蝙蝠》 韩国
特别荣誉奖 阿伦-雷乃 法国
最佳导演奖 布里兰特-曼多萨(《基纳瑞》) 菲律宾
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的混蛋》) 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特-甘布斯(《反基督徒》) 丹麦/瑞典/法国
最佳编剧奖 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 法国/中国香港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参孙和大利拉》 澳大利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 《阿加米》 德国/以色列
金棕榈短片特别奖 《六块五美金玩偶》 新西兰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竞技场》 葡萄牙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犬牙》 希腊
----------------------------------------------------------------
第63届(2010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泰国)
评委会大奖《尖叫的男人》(法国/比利时/乍得)
最佳导演奖 马修·阿马立克(《巡演》 法国)
最佳男演员 贾维尔·巴登(《美错》 西班牙)
吉马诺(《我们的生活》 意大利/法国)
最佳女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合法副本》 法国)
评审团大奖《神与人》(法国)
最佳编剧奖 李沧东 《诗》(韩国)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闰年》(墨西哥)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母狗的故事》
“一种关注” 最佳影片《夏夏夏》(韩国)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
![]() |
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1946年—2010年)
第1届(1946年)
电影节大奖
《相见恨晚》(英国,大卫•里恩)
《考验》(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最后的机会》(法国)
《失去的周未》(美国,比利•怀尔德)
《沉船》(法国)
《伟大的转折》(苏联)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罗伯特•罗西里尼)
《尼恰•纳伽》(印度)
《大地将变成红色》(丹麦)
《没有翅膀的人》(捷克斯洛伐克)
《玛利亚•坎德拉丽亚》(墨西哥)
《田园交响乐》(法国,让•德兰诺瓦)
国际评委会大奖
《铁路战斗队》(法国,雷内•克莱芒)
国际导演大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
最佳导演奖
米凯尔•罗姆(苏联,《217号注册证》)
最佳男演员奖
雷•米兰(法国,《失去的周未》)
最佳女演员奖
米歇尔•摩根(法国,《田园交响乐》)
最佳剧本奖
《伟大的转折》(苏联)
国际和平奖
《最后的机会》(法国)
最佳纪录片奖
《柏林》(苏联)
--------------------------------------------------------
第2届(1947年)
获奖影片
《安东尼夫妇》(法国,雅克•贝克尔)
《被诅咒的人》(法国)
《交叉火力》(美国)
《齐格菲歌舞团》(美国)
《坦博》(美国,动画片)
《波兰洪水》(波兰,纪录片)
--------------------------------------------------------
第3届(1949年)
电影节大奖
《第三个人》(英国,卡罗尔•里德)
最佳导演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铁栏那边》)
最佳男演员奖
爱德华•鲁滨逊(美国,《陌生人之屋》)
最佳女演员奖
艾萨•米兰达(意大利,《铁栏那边》)
最佳剧本奖
《失去的边界》(美国,谢勒里)
--------------------------------------------------------
第4届(1951年)
电影节大奖
《尤丽小姐》(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米兰的奇迹》(意大利,维多里奥•德•西卡)
评委会特别奖
《彗星美人》(美国,约瑟夫•曼基维茨)
最佳导演奖
《被遗忘的人们》(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最佳男演员奖
迈克尔•雷德格雷夫(英国,《人影》)
最佳女演员奖
贝蒂•戴维丝(美国,《彗星美人》)
最佳剧本奖
《人影》(英国,安•阿斯奎斯)
--------------------------------------------------------
第5届(1952年)
电影节大奖
《两分钱的希望》(意大利,雷纳托•卡斯戴拉尼)
《奥赛罗》(美国,奥逊•威尔斯)
评委会特别奖
《我们都是杀人犯》(法国)
最佳导演奖
克里斯蒂安•雅克(法国,《勇士的奇遇》)
最佳男演员奖
马龙•白兰度(美国,《萨巴达传》)
最佳女演员奖
李•格兰特(美国,《侦探故事》)
最佳剧本奖
《警察与小偷》(意大利M•莫尼切利)
最佳音乐奖
《一个快乐的夏天》
最佳摄影奖
杉山公平(日本,《源氏物语》)
--------------------------------------------------------
第6届(1953年)
电影节大奖
《恐惧的代价》(法国,亨利-乔治•克鲁佐)
剧情片奖
《小谢巴,回来吧》(美国)
探险片奖
《绿色的秘密》(意大利)
娱乐片奖
《莉莉》(美国,查尔斯•沃尔特斯)
惊险片奖
《不法分子》(墨西哥)
幽默片奖
《马歇尔,欢迎你》(西班牙,贝尔兰加)
传奇片奖
《白牡鹿》(芬兰)
最佳形象奖
《网》(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
夏尔•瓦内尔(法国,《恐惧的代价》)
最佳女演员奖
雪•波恩(美国,《小谢巴,回来吧》)
--------------------------------------------------------
第7届(1954年)
电影节大奖
《地狱门》(日本,衣笠贞之助)
评委会特别奖
《李波阿先生》(法国)
国际奖
《两亩地》(印度,比马尔•罗伊)
《最后的桥》(奥地利)
《活的沙漠》(美国)
《洪水之前》(法国)
《那不勒斯马车》(意大利)
《苦难情侣》(意大利)
《巴尔斯卡五少年》(波兰)
《伟大的历险》(瑞典)
《阿尔巴尼亚伟大的战士——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苏联)
--------------------------------------------------------
第8届(1955年)
金棕榈奖
《马蒂》(美国,德尔伯特•曼)
评委会特别奖
《失落的大地》(意大利,纪录片)
最佳导演奖
朱尔•达辛(法国,《男人们的争吵》)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石普卡的英雄》)
最佳男演员奖
斯宾塞•屈赛(美国,《黑岩喋血记》)
--------------------------------------------------------
第9届(1956年)
金棕榈奖
《静静的世界》(法国,纪录片,雅克-伊夫•库斯托、路易•马勒)
评委会特别奖
《毕加索的秘密》(法国,纪录片,亨利-乔治•克鲁佐)
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奥赛罗》)
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海沃德(美国,《明天我哭泣》)
最佳幽默片奖
《夏夜的微笑》(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人权证书奖
《道路之歌》(印度,萨蒂亚吉特•雷伊)
--------------------------------------------------------
第10届(1957年)
金棕榈奖
《善意的劝说》(美国,威廉•惠勒)
评委会特别奖
《下水道》(波兰,安杰伊•瓦依达)
《第七封印》(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一个死刑犯的越狱》)
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基茨米勒(南斯拉夫,《和平之谷》)
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塔•玛西娜(意大利,《卡比利亚之夜》)
特别奖
《第四十一》(苏联,格•丘赫莱依)
最佳剧本奖
P•帕索里尼、M•弗朗切奥萨、F•坎帕尼莱(意大利,《年轻丈夫》)
特别奖
《果阿》(突尼斯)
《棕色的脸膛》(瑞士)
--------------------------------------------------------
第11届(1958年)
金棕榈奖
《雁南飞》(苏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舅舅》(法国,雅克•塔蒂)
最佳导演奖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生命的门槛》)
最佳男演员奖
保罗•纽曼(美国,《炎日的夏天》)
最佳女演员奖
比比•安德森(瑞典)
爱•达尔贝克(瑞典)
巴•阿•奥尔娜斯(瑞典)
英格丽•杜琳 (瑞典)
--------------------------------------------------------
第12届(1959年)
金棕榈奖
《黑人奥尔弗》(法国,马塞尔•坎马斯)
评委会特别奖
《星》(保加利亚)
最佳导演奖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四百下》)
国际奖
《纳萨林》(墨西哥,路易斯•布努艾尔)
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邪恶的冲动》)
布雷德福•迪尔曼(美国,《邪恶的冲动》)
奥逊•威尔斯(美国,《邪恶的冲动》)
最佳女演员奖
西蒙娜•西涅莱(法国,《上流社会》)
喜剧片奖
《书法大师》(意大利)
《白鹭》(日本)
特别致意奖
衣笠贞之助(日本)
--------------------------------------------------------
第13届(1960年)
金棕榈
《甜蜜的生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评委会奖
《奇遇》(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键》(日本,市川昆)
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让娜•莫罗(法国,《如歌的行板》)
梅莲娜•梅尔吉丽(希腊,《永远不会是星期日》
特别致意奖
《年轻姑娘》(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处女泉》(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参赛奖
《士兵之歌》(苏联,格•丘赫莱依)
《带小狗的女人》(苏联)
--------------------------------------------------------
第14届(1961年)
金棕榈奖
《西里迪安娜》(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长别离》(法国,亨利•科尔比)
评委会特别奖
《修女让娜》(波兰)
最佳导演奖
《战地故事》
最佳男演员奖
安东尼•潘金斯(英国《爱吧,布拉姆斯》)
最佳女演员奖
索菲亚•罗兰(意大利,《两个女人》)
--------------------------------------------------------
第15届(1962年)
金棕榈奖
《诺言》(巴西,安塞尔莫•杜阿尔特)
评委会特别奖
《蚀》(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圣女贞德》(法国,罗伯特•布莱松)
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昼夜旅行》)
贾森•罗巴兹(美国,《昼夜旅行》)
拉尔夫•理查森(美国,《昼夜旅行》)
莫瑞•梅尔文(英国,《甜言蜜语》)
最佳女演员奖
凯瑟琳•赫本(美国,《昼夜旅行》)
李•塔欣厄姆(英国,《甜言蜜语》)
最佳喜剧片奖
《意大利式离婚》(意大利,皮亚特•杰米)
--------------------------------------------------------
第16届(1963年)
金棕榈奖
《豹》(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评委会特别奖
《一天,一只猫……》(捷克斯洛伐克,沃伊切克•亚斯尼)
《切腹》(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理查德•哈里斯(英国,《如此运动生涯》)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娜•弗拉迪(法国,《同床鸳梦》)
最佳剧本奖
《柯定》(法国)
最佳革命史诗片奖
《乐观的悲剧》(苏联)
--------------------------------------------------------
第17届(1964年)
金棕榈奖
《瑟堡的雨伞》(法国,雅克•戴美)
评委会特别奖
《砂之女》(日本,敕使河原宏)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安泰•派克(匈牙利,《百灵鸟》)
萨罗•乌尔齐(意大利,《被引诱和被抛弃的女人》)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蓓丽(美国,《天使泪》)
安妮•班克罗夫特(英国,《吃南瓜的人》)
--------------------------------------------------------
第18届(1965年)
金棕榈奖
《诀窍,任何学得到》(英国,理查德•莱斯特)
评委会特别奖
《河川单》(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
利维乌•乔乌里依(罗马尼亚,《被吊死者的森林》)
最佳男演员奖
特伦斯•斯坦普(美国,《收藏家》)
最佳女演员奖
萨曼莎•埃加(美国,《收藏家》)
最佳剧本奖
《三一七小队》(法国,皮埃•肖恩多夫)
《山丘》(美国)
--------------------------------------------------------
第19届(1966年)
金棕榈奖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法国,克罗德•勒鲁什)
《女士们,先生们》(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
《阿尔菲》(美国,刘易斯•吉尔伯特)
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列宁在波兰》)
最佳男演员奖
潘•奥斯卡逊(丹麦,《饥饿》)
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德格雷夫(美国,《摩根 》)
技术大奖
《午夜钟声》(美国,奥逊•威尔斯)
--------------------------------------------------------
第20届(1967年)
金棕榈奖
《放大》(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评委会特别奖
《事故》(英国,约瑟夫•洛赛)
《我也见过愉快的吉普赛人》(南斯拉夫,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
最佳导演奖
费伦克•科萨(匈牙利,《一万个太阳》)
最佳男演员奖
奥特•科特勒(以色列,《一个男孩的三天》)
最佳女演员奖
皮亚•迪泽马克(瑞典,《艾维拉•麦迪根》
最佳剧本奖
《各取应得》(意大利,埃里奥贝多利)
《屠杀游戏》(法国)
最佳处女作奖
《奥莱斯的风》(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
--------------------------------------------------------
第21届(1968年)
因发生“六月风暴”,本届电影节停办,未举行评选。
--------------------------------------------------------
第22届(1969年)
金棕榈奖
《如果……》(英国,林塞•安德森)
评委会特别奖
《1931年的阿达伦》(瑞典,伯•威德伯格)
评委会奖
《Z》(法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最佳导演奖
格罗布•罗夏(巴西,《安东尼•达斯•莫堤斯》)
沃依切克•亚斯尼(捷克斯洛伐克,《所有的好公民》)
最佳男演员奖
让-路易•泰迪尼昂(法国,《Z》)
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拉弗格(英国,《伊莎杜拉的爱情》)
最佳处女作奖
《逍遥骑士》(美国,丹尼斯•霍佩尔)
--------------------------------------------------------
第23届(1970年)
金棕榈奖
《陆军野战医院》(美国,罗伯特•奥特曼)
评委会特别奖
《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评委会奖
《秃鹰》(匈牙利)
《野草莓与鲜血》(美国)
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英国,《最后的莱奥》)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托依安尼(意大利,《嫉妒的悲剧》)
最佳女演员奖
奥塔维亚•皮科洛(意大利,《麦泰洛》)
最佳处女作奖
《和平》(法国,拉乌尔•库塔尔)
--------------------------------------------------------
第24届(1971年)
金棕榈奖
《传信人》(英国,约瑟夫•洛赛)
评委会大奖
《逃家》(美国,米洛斯•福尔曼)
《约翰尼拿起枪》 (美国,亚伯拉罕•波隆斯基)
评委会奖
《乔•希尔》(瑞典,伯•威德伯格)
《爱情》(匈牙利,卡洛里•莫克)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里卡尔多•库乔拉(意大利,《死刑台的旋律》)
最佳女演员奖
基蒂•温(美国,《尼特尔公园的混乱》)
技术大奖
《生物奇观》(沃伦•格林)
最佳处女作奖
《为了既得的恩宠》(意大利)
25周年大奖
《魂断威尼斯》(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
第25届(1972年)
金棕榈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
评委会特别大奖
《飞向天空》(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评委会奖
《第五屠宰场》(美国,乔治•罗•希尔)
最佳导演奖
米克洛斯•詹斯科(匈牙利,《红色圣歌》)
最佳男演员奖
琼•杨恩(法国,《我们不会白头偕老》)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娜•约克(爱尔兰,《幻象》)
技术大奖
《罗马风情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特别致意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
--------------------------------------------------------
第26届(1973年)
金棕榈奖
《稻草人》(美国)
《蔑视》(美国)
评委会特别大奖
《妈妈和妓女》(法国,让-厄斯塔什)
评委会奖
《邀请》(瑞士)
《克莱西特疗养院》(波兰,沃切克•哈斯)
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卡罗•贾尼尼(意大利,《爱情片与无政府主义》)
最佳女演员奖
乔安妮•伍德沃德(美国,《伽马射线效应》)
技术大奖
《呼喊和细语》(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处女作奖
《杰莱米》(美国)
--------------------------------------------------------
第27届(1974年)
金棕榈奖
《对话》(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评委会大奖
《一千零一夜》(意大利,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评委会奖
《安杰丽卡表妹》(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尼科尔森(美国,《最后的细节》)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约瑟•娜特(法国,《舞会的小提琴》)
技术大奖
《马勒传》(英国,肯•罗素)
--------------------------------------------------------
第28届(1975年)
金棕榈奖
《篝火的年代》(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
评委会特别奖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德国,维尔纳•赫尔措格)
最佳男演员奖
维托里奥•加斯曼(意大利,《女人的香味》)
最佳女演员奖
瓦莱丽•贝丽娜(美国,《莱尼》)
最佳导演奖
米歇尔•布罗特(加拿大,《秩序》)
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法国,《特别区》)
技术大奖
《侠女》(中国香港,胡金铨)
--------------------------------------------------------
第29届(1976年)
金棕榈奖
《出租车司机》(美国,马丁•西科塞斯)
评委会大奖
《饲养乌鸦》(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O侯爵夫人》(法国,埃里克•侯麦)
最佳导演奖
《惊恐、污秽、邪恶》(意大利,埃托雷•斯科拉)
最佳男演员奖
何塞•路易•戈麦斯(西班牙,《家庭》)
最佳女演员奖
多明妮克•桑达(意大利,《可靠的遗产》)
玛利亚•托罗契克(匈牙利,《苔丽夫人,你在何处?》)
--------------------------------------------------------
第30届(1977年)
金棕榈奖
《我父我主》(意大利,塔维亚尼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
费尔南多•雷伊 (西班牙,《艾丽莎•米西维达》
最佳女演员奖
谢利•杜瓦尔(美国,《三妇女》)
莫尼克•梅居尔(加拿大,《摄影家马丁》)
最佳处女作奖
《决斗者》(英国,里德利•斯科特)
--------------------------------------------------------
第31届(1978年)
金棕榈奖
《木履树》(意大利,埃尔马诺•奥尔米)
评委会特别奖
《猴子再见》(意大利,马可•费拉里)
《死神的呼唤》(英国,杰西•史柯林摩斯基)
最佳导演奖
大岛渚(日本,《爱的亡灵》)
最佳男演员奖
乔恩•沃伊特(英国,《归家》)
最佳女演员奖
吉尔•克莱布格(美国,《自由之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法国,《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
第32届(1979年)
金棕榈奖
《现代启示录》(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铁皮鼓》(德国,福尔克•施隆多夫)
评委会大奖
《西伯利亚叙事曲》(苏联,安德烈•岗察洛夫斯基)
最佳导演奖
特伦斯•马利克(美国,《天堂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莱蒙(美国,《中国综合症》)
最佳女演员奖
萨莉•菲尔德 (美国,《诺玛•雷》
--------------------------------------------------------
第33届(1980年)
金棕榈奖
《爵士乐》(美国,鲍勃•福斯)
《影子武士》(日本,黑泽明)
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美国舅舅》(法国,阿仑•雷奈)
评委会奖
《山巅的呼唤》(波兰,克里什托夫•扎努西)
最佳男演员奖
米歇尔•比科(法国,《失足》)
最佳女演员奖
阿诺克•艾美(法国,《失足》)
最佳男配角奖
杰克•汤普森(澳大利亚,《开拓者》)
最佳女配角奖
米伦娜•德拉维奇(南斯拉夫,《特别护理》)
卡拉•格拉维娜(意大利,《平台》)
最佳剧本奖
《平台》(意大利)
--------------------------------------------------------
第34届(1981年)
金棕榈奖
《铁人》(波兰,安杰伊•瓦依达)
评委会大奖
《光年以外》(法国,阿兰•泰纳)
最佳男演员奖
乌戈•托格内吉(意大利,《荒谬人的悲剧》)
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阿佳妮(法国,《迷恋》)
最佳男配角奖
伊恩•霍尔姆(英国,《火的战车》)
最佳女配角奖
叶琳娜•索洛维伊(前苏联,《零号战斗队》)
最佳剧本奖
《摩菲斯特》(匈牙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黑暗时代》(爱尔兰,约翰•保曼)
技术大奖
《战火浮生录》
--------------------------------------------------------
第35届(1982年)
金棕榈奖
《失踪》(美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自由之路》(土尔其,伊尔玛兹•库乃)
评委会特别奖
《圣洛伦索之夜》(意大利,保罗•塔维尼尔)
最佳导演奖
维尔纳•赫尔佐格(德国,《陆上行舟》)
最佳男演员
杰克•莱蒙(美国,《失踪》)
最佳女演员奖
亚德维加•杨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匈牙利,《另一个视线》)
最佳剧本奖
《月光》(英国,西史柯林摩斯基)
技术大奖
《受难记》(拉乌尔•库塔尔)
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第36届(1983年)
金棕榈奖
《楢山节考》(日本,今村昌平)
评委会特别大奖
《人生的意义》(英国,特里•琼斯、特里•吉列姆)
评委会奖
《案件已了结》(印度)
电影创作大奖(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金钱》)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苏联,《乡愁》)
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马里亚•沃隆泰(意大利,《马里奥•里齐之死》)
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许古拉(意大利,《皮耶拉的故事 》)
最佳艺术贡献奖
《卡门》(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
第37届(1984年)
金棕榈奖
《德克萨斯的巴黎》(德国,维姆•文德斯)
评委会大奖
《日记》(匈牙利,玛特•美莎露丝)
最佳导演奖
贝特朗•塔维尼埃(法国,《乡村星期天》)
最佳男演员奖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
阿尔弗雷德•兰达(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爱尔兰,《卡尔》)
最佳剧本奖
《塞瑟岛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等)
最佳艺术贡献奖
《另一个地方》(英国,彼德•贝齐奥)
技术大奖
《犯罪的元素》(丹麦,拉斯•冯•提尔)
金摄影机奖
《天堂陌影》(美国,吉姆•贾木许)
--------------------------------------------------------
第38届(1985年)
金棕榈奖
《爸爸出差时》(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
评委会特别大奖
《鸟人》(英国,艾伦•帕克)
评委会奖
《雷德上校》(匈牙利)
最佳导演奖
安德烈•塔希内(法国,《约会》)
最佳男演员奖
威廉•赫特(美国,《蜘蛛女之吻》)
最佳女演员奖
诺尔马•奥兰多(阿根廷,《官方说法》)
雪儿(美国,《面具》)
--------------------------------------------------------
第39届(1986年)
金棕榈奖
《任务》(英国,罗兰德•约菲)
评委会特别奖
《牺牲》(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评委会奖
《戴莱丝》(法国,阿兰•卡瓦利埃)
最佳导演奖
马丁•西科塞斯(美国,《八小时之外》)
最佳男演员奖
鲍勃•霍斯金斯(英国,《蒙娜丽莎》)
米歇尔•布朗(法国,《晚礼服》)
最佳女演员奖
费尔南塔•托雷斯(巴西,《永远爱我或不再爱我》)
巴尔巴拉•苏科瓦(苏联,《罗莎•卢森堡》)
最佳艺术贡献奖
《牺牲》(苏联,斯文•尼夫基斯特)
--------------------------------------------------------
第40届(1987年)
金棕榈奖
《在撒旦的阳光下》(法国,莫里斯•皮亚莱特)
评委会特别奖
《悔悟》(苏联,泰吉斯•阿拉布泽)
评委会奖
《光》(马里,苏莱曼•西塞)
《亲鸾——白色之路》(日本)
最佳导演奖
维姆•文德斯(德国,《柏林苍穹下》)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特罗亚尼(意大利,《黑眼睛》)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美国《长沼湖》)
40周年大奖
《访谈录》(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
第41届(1988年)
金棕榈奖
《征服者佩尔》(丹麦,比利•奥古斯特)
评委会特别大奖
《分离的世界》(美国,克里斯•门杰斯)
评委会奖
《关于杀人的影片》(波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最佳导演奖
弗尔南多•索拉纳斯(阿根廷,《南方》)
最佳男演员奖
福里斯特•惠特克(美国,《鸟》)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分离的世界》)
乔迪•梅(《分离的世界》)
林达•姆夫西(《分离的世界》)
最佳艺术贡献奖
彼得•格林纳威(英国,《成批溺水》)
--------------------------------------------------------
第42届(1989年)
金棕榈奖
《性,谎言,录像带》(美国,史蒂文•索德伯格)
评委会特别奖
《新天堂电影院》(意大利,朱塞佩•托尔纳托雷)
《对你来说,她太美了》(法国,贝特朗•布里耶)
评委会奖
《蒙特利尔的耶稣》(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最佳导演奖
埃米尔•库斯杜里卡(南斯拉夫,《吉普赛人的时代》)
最佳男演员奖
詹姆斯•斯派德(美国,《性,谎言,录像带》)
最佳女演员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黑暗中的呼号》)
最佳艺术贡献奖
《三个蓝月》(美国,吉姆•贾木许)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黑雨》(日本,今村昌平)
--------------------------------------------------------
第43届(1990年)
金棕榈奖
《我心狂野》(美国,大卫•林奇)
评委会大奖
《死亡之刺》(日本,小栗康平)
《蒂莱》(布基纳法索,伊德沙•屋德瑞古)
评委会奖
《致命档案》(英国,肯•罗奇)
最佳导演奖
帕尔维•隆金(苏联,《出租车布鲁斯》)
最佳男演员奖
热拉尔•德帕迪厄(法国,《大鼻子情圣》)
最佳女演员奖
克蕾丝蒂娜•让达(波兰,《审讯》)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比埃尔•罗姆(摄影,法国,《大鼻子情圣》)
--------------------------------------------------------
第44届(1991年)
金棕榈奖
《巴顿•芬克》(美国,乔尔•科恩)
评委会特别大奖
《不羁的美女》 (法国,雅克•里维特)
评委会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生活之外》(法国,玛鲁恩•巴哥达迪)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巴顿•芬克》)
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特特罗(美国,《巴顿•芬克》)
最佳女演员奖
艾琳•雅各布(法国,《维洛妮卡的双重生命》)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
第45届(1992年)
金棕榈奖
《最美好的愿望》(丹麦,比利•奥古斯特)
评委会大奖
《盗窃童心》(意大利,贾尼•阿梅利奥)
评委会奖
《独立的生活》(俄罗斯,维塔里•卡涅夫斯基)
《光幻》(西班牙,维克尔托•埃里塞)
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奥特曼(美国,《大玩家》)
最佳男演员奖
蒂姆•罗宾斯(美国,《大玩家》)
最佳女演员奖
佩尔尼拉•奥斯特尔格伦•奥古斯特(瑞典,《最美好的愿望》)
技术委员会大奖
《旅途》(阿根廷,弗尔南多•索拉纳斯)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麦克》(美国,约翰•特特罗)
45周年大奖
《霍华德庄园》(英国,詹姆斯•伊沃里)
--------------------------------------------------------
第46届(1993年)
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
《钢琴课》(新西兰,简•康皮恩)
评委会大奖
《咫尺天涯》(德国,维姆•文德斯)
评委会奖
《戏梦人生》(中国台湾,侯孝贤)
《石雨》(英国,肯•罗奇)
最佳导演奖
麦克•李(英国,《赤裸》)
最佳男演员奖
戴维•泽尔利斯(英国,《赤裸》)
最佳女演员奖
霍利•亨特(美国,《钢琴课》)
--------------------------------------------------------
第47届(1994年)
金棕榈奖
《低俗小说》(美国,昆廷•塔伦蒂诺)
评委会大奖
《活着》(中国,张艺谋)
《太阳灼人》(俄罗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评委会奖
《玛戈皇后》(法国,帕特里斯•谢罗)
评委会特别奖
《宫殿的沉默》(突尼斯,穆菲达•特拉特利)
最佳导演奖
南尼•莫瑞提(意大利,《亲爱的日记》)
最佳男演员奖
葛优(中国,《活着》)
最佳女演员奖
维尔娜•丽丝(法国,《玛戈皇后》)
最佳剧本奖
《极度疲劳》(法国,米歇尔•布朗)
国际影评家奖
《色情酒店》(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
第48届(1995年)
金棕榈奖
《地下》(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
评委会大奖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评委会奖
《不要忘记你将会死去》(法国,克萨维耶•博沃瓦)
评委会特别奖
《卡林顿》(英国,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最佳导演奖
马蒂厄•卡索维茨(法国,《仇恨》)
最佳男演员奖
乔纳森•普赖斯(英国,《卡林顿》)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英国,《乔治王的疯狂》)
技术大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国,摄影师,吕乐)
--------------------------------------------------------
第49届(1996年)
金棕榈奖
《秘密与谎言》(英国,麦克•李)
评委会奖
《破浪》(丹麦,拉斯•冯•提尔)
评委会特别奖
《撞车》(加拿大,大卫•克罗南伯格)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冰雪暴》)
最佳男演员奖
丹尼尔•奥特尤尔(法国,《第八日》)
帕斯卡•杜奎内(法国,《第八日》)
最佳女演员奖
布伦达•布莱西恩(英国,《秘密与谎言》)
技术大奖
《爱情的世界》(法国)
--------------------------------------------------------
第50届(1997年)
金棕榈奖
《樱桃的滋味》(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鳗鱼》(日本,今村昌平)
评委会大奖
《意外的春天》(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评委会奖
《本部产品》(法国,马努埃尔•普瓦里耶)
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中国香港,《春光乍泻》)
最佳男演员奖
肖恩•佩恩(美国,《她是如此可爱》)
最佳女演员奖
凯西•勃克(英国,《切勿吞食》)
最佳剧本奖
《冰风暴》(美国)
技术大奖
《恋恋风暴》
《第五元素》(法国)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萌之朱雀》(日本,河濑直美)
50周年大奖
《命运》(埃及,尤瑟夫•夏因)
--------------------------------------------------------
第51届(1998年)
金棕榈奖
《永远的一天》(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评委会大奖
《美丽人生》(意大利,罗伯托•贝尼尼)
评委会奖
《滑雪课》(法国,克劳德•米勒)
《家庭聚会》(丹麦,托马斯•温特伯格)
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爱尔兰,《将军》)
最佳男演员奖
彼得•穆兰(英国,《我的名字是乔》)
最佳女演员奖
艾罗迪•布歇、纳塔莎•雷尼埃(法国,《天使热爱的生活》)
最佳剧本奖
海尔•哈特利(美国,《傻子亨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托德•海恩斯(英国,《天鹅绒金矿》)
技术大奖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西班牙,《探戈》)
--------------------------------------------------------
第52届(1999年)
金棕榈奖
《洛塞塔》(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评委会大奖
《人性》(法国,布吕诺•迪蒙)
评委会奖
《纸牌》(葡萄牙,马诺埃尔•德•奥利维拉)
最佳导演奖
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最佳男演员奖
埃马纽埃尔•肖特(法国,《人性》)
最佳女演员奖(并列)
埃米丽•德凯娜(比利时,《洛塞塔》)
塞弗琳娜•卡内尔(法国,《人性》)
技术大奖
《荆轲刺秦王》(中国,屠居华,美工师)
金摄影机奖
《玛拉娜•辛哈沙南》(印度,穆哈里•内尔)
青年电影国际奖
《女巫布莱尔》(美国,丹尼尔•麦里克)
--------------------------------------------------------
第53届(2000年)
金棕榈奖
《黑暗中的舞者》(丹麦,拉斯•冯•提尔)
评委会大奖
《鬼子来了》(中国,姜文)
评委会奖
《二楼的歌声》(挪威,罗依•安德森)
《黑板》(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
最佳导演奖
杨德昌(中国台湾,《一一》
最佳男演员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梁朝伟)
最佳女演员奖
比约克(丹麦,《黑暗中的舞者》)
最佳剧本奖
詹姆斯•佛兰柏格(美国,《护士贝蒂》)
技术大奖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杜可风、李屏宾 、张叔平)
--------------------------------------------------------
第54届(2001年)
金棕榈奖
《儿子的房间》(意大利,南尼•莫瑞提)
评委会大奖
《钢琴教师》(奥地利,迈克尔•哈尼克)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缺席的人》)
大卫•林奇(美国,《穆赫兰道》)
最佳男演员奖
贝诺特•马吉梅尔(奥地利,《钢琴教师》)
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于佩尔 (奥地利,《钢琴教师》)
最佳剧本奖
《无人地带》(波斯尼亚,丹尼斯•塔诺维奇)
技术大奖
《千嬉曼波》(中国台湾,杜笃之)
《你那边几点》(中国台湾,蔡明亮)
--------------------------------------------------------
第55届(2002年)
金棕榈奖
《钢琴师》(波兰,罗曼•波兰斯基)
评委会大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阿基•考里斯马基)
评委会特别奖
《神圣的介入》(巴勒斯坦,埃利亚•苏•雷曼)
最佳导演奖
林权泽(韩国,《醉画仙》)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美国,《爱昏头》)
最佳男演员奖
《儿子》(比利时,奥利维耶•古尔梅)
最佳女演员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卡蒂•奥廷宁)
最佳剧本奖
《甜蜜十六岁》(英国,保罗•拉瓦第)
55周年奖
《科伦拜的保龄》(美国,迈克尔•摩尔)
--------------------------------------------------------
第56届(2003年)
金棕榈奖
《大象》(美国,古斯•范•桑特)
评委会大奖
《乌扎克》(土尔其,努利•比尔格瑟兰)
评委会奖
《下午五点》(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
最佳导演奖
古斯•范•桑特(美国,《大象》)
最佳男演员奖(并列)
穆扎法尔•奥兹德米尔(土尔其,《乌扎克》)
麦哈麦德•伊敏•图普拉克(土尔其,《乌扎克》)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乔西•克罗兹(加拿大,《野蛮的入侵》)
最佳剧本奖
《野蛮的入侵》(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
第57届(2004年)
金棕榈奖
《华氏911》(美国,迈克尔•摩尔)
评委会特别大奖
《老男孩》(韩国,朴赞郁)
评委会奖
《老妇杀手》(美国,乔尔•科恩兄弟)
《热带病》(泰国,阿皮差朋•维尔拉瑟查库)
最佳导演奖
托尼•葛立夫(法国,《优胜者》)
最佳男演员奖
柳乐优弥(日本,《无人知晓》)
最佳女演员奖
张曼玉(中国香港,《清洁》)
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旅程》(中国,杨超)
--------------------------------------------------------
第58届(2005年)
金棕榈奖
《孩子》(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评委会大奖
《破碎之花》(美国,吉姆•贾木许)
评委会奖
《青红》(中国,王小帅)
最佳导演奖
迈克尔•汉尼克(奥地利,《躲避》)
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拉斯洛(以色列,《自由区》)
最佳男演员奖
汤米•李•琼斯(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最佳剧本奖
吉勒莫•阿里加(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
第59届(2006年)
金棕榈奖
《风吹稻浪》(英国,肯•罗奇)
评委会大奖
《佛兰德斯》(法国,布鲁诺•杜蒙)
评委会奖
《红色之路》(英国,安德里亚•阿诺德)
最佳导演奖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墨西哥,《巴别塔》)
最佳男演员奖
贾梅尔•德布兹、萨米•纳斯瑞、萨米•布阿基拉等四位演员(法国,《光荣岁月》)
最佳女演员奖
佩内洛普•克鲁兹、卡门•莫拉、罗拉•杜纳丝、由阿娜•科波等六位演员(《回归》,西班牙)
最佳剧本奖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西班牙,《回归》)
最佳金摄影机奖《布达佩斯岛》
--------------------------------------------------------
第60届(2007年)
金棕榈大奖 《四月三周两天》 罗马尼亚
评委会大奖 《殡之森》 日本
评审团奖 《我在伊朗长大》
《沉默之歌》 法国
墨西哥/法国
最佳导演奖 《潜水钟和蝴蝶》
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法国/美国
最佳男演员奖 《驱逐》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俄罗斯
最佳女演员奖 《密阳》 全度妍 韩国
最佳编剧奖 《在人生另一边》 费斯·阿金 土耳其/德国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蛇发女妖》(MEDUZOT) 以色列
金摄影机特别奖 《控制》(Control) 美国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VER LLOVER》 墨西哥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 《AH MA》 新加坡
戛纳60周年特别奖 格斯·范·桑特《迷幻公园》 美国/法国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加州之梦》 罗马尼亚
--------------------------------------------------------
第61届(2008年)
金棕榈大奖:《墙壁之间》(《高中课堂》)(Entre les murs 劳伦·坎迪特Laurent Cantet 法国
评委会大奖:《格莫拉》Gomorra 马提欧·加洛尼Matteo Garrone 意大利
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three Monkeys 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 土耳其
评委会特别奖:《大牌明星》Il Divo 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 意大利
最佳男主角奖:《切·格瓦拉传》Guerrilla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 美国
最佳女主角奖:《越线》Linha de Passe 桑德拉 巴西
最佳编剧奖:《罗尔娜的沉默》Le Silence De Lorna 达内兄弟Jean-Pierre & Luc Dardenne 比利时
最佳短片特别奖:《汽油罐》Jerrycan 朱利斯·艾维Julius Avery 澳大利亚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盘封管》Megatron 玛丽安·克里撒恩Marian Crisan 罗马尼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九死一生》Everybody dies but me 瓦雷利亚·盖亚·格玛尼亚Marian Crisan 俄罗斯
金摄影机奖:《饥饿》El Deseo 马利尔·博内托Marie Benito 墨西哥
--------------------------------------------------------
第62届(2009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白丝带》 德国
评委会大奖 《预言者》 法国
评审团奖 《鱼缸》英国/荷兰《蝙蝠》 韩国
特别荣誉奖 阿伦-雷乃 法国
最佳导演奖 布里兰特-曼多萨(《基纳瑞》) 菲律宾
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的混蛋》) 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特-甘布斯(《反基督徒》) 丹麦/瑞典/法国
最佳编剧奖 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 法国/中国香港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参孙和大利拉》 澳大利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 《阿加米》 德国/以色列
金棕榈短片特别奖 《六块五美金玩偶》 新西兰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竞技场》 葡萄牙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犬牙》 希腊
----------------------------------------------------------------
第63届(2010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泰国)
评委会大奖《尖叫的男人》(法国/比利时/乍得)
最佳导演奖 马修·阿马立克(《巡演》 法国)
最佳男演员 贾维尔·巴登(《美错》 西班牙)
吉马诺(《我们的生活》 意大利/法国)
最佳女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合法副本》 法国)
评审团大奖《神与人》(法国)
最佳编剧奖 李沧东 《诗》(韩国)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闰年》(墨西哥)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母狗的故事》
“一种关注” 最佳影片《夏夏夏》(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