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连环画题外
两种《杨家将》连环画
读小学时,有一个暑假,我跟着哥哥的一个朋友学画,所谓学画其实就是他教我如何在原画上打格,再在一张白纸上打格,标上序号,然后一点一点的依格临摹。其中画的最多的,就是照着一本连环画如此打格画,这本连环画就是《杨家将》连环画中的《杨七郎打擂》。当时自然不会注意作者是谁画的,现在想想,应该就是张令涛和胡若佛的作品。那个暑假,我的精力几乎都用在一点一点画杨七郎和潘豹了。每次在连环画上打格时,要非常小心,不能用力,因为画完还要用橡皮擦掉,不能留下痕迹,还不能用力损坏了书页。同样,在白纸上的格也不能太用力,因为用铅笔画完后,再用小号的毛笔,沾墨勾出线条,等墨干后,用橡皮擦掉铅笔打的格。一个暑假结束,很是积累了一些画面,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见到了,就感叹说:这孩子画得不错。其实,他们不知道,这都是打着格描画的。当时,听到大人的表扬,我自然也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并不说出我是如何画的。
这种打格画“杨七郎”的功夫,自然学不到真正的绘画本领。但后来却意外用上了——
1980年代,我还是“海洋地质”学徒时,有一时期,跟随一位老先生学习一种微体古生物的鉴定,“放射虫”,一种很微小的单细胞动物,“骨骼”成放射桩对称辐射,在显微镜下很漂亮,学鉴定有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学会画标本,如何画呢?其实就如同当年我打格画“杨七郎”,标本在标本盘上,盘上显示着纵横交错的方格线,伏在显微镜上,边看标本,边看着方格的序号,然后比对着画在印着纵横交错方格线的绘图纸上。当时画标本上手比较顺利,老先生很是高兴,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掌握了要领,看来你适合学分类。我听后没言语,我本想说小时候我就这样打格画画过,但不想让老先生失望,就没说破。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是学“分类学”的料,我的心思都在那些与海洋地质无关的闲书上,文学和写作的梦想正让我陶醉其中呢。后来,自然还是让老先生失望了,不过还有一点弥补,就是在老人离休后,我协助他完成了他的一部总结几十年课题积累的放射虫分类的研究专著。
也许有这样的一点缘分,后来我买了两种关于《杨家将》的成套的连环画。单本的也买过几种——但主要是为了绘画者而买,如王叔晖的《杨门女将》。我买的两套《杨家将》都是珍藏版:
这套函装四册一套的《北宋杨家将》,当时我拿在手里端详再三,还是决定买下来。因为外边封膜,无法打开,但看到函套封面上的那行字:“名家连环画珍藏本 赵宏本绘”,还是没再犹豫。
归后打开细看,这是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新版的,是影印赵宏本民国时期的代表作。这套连环画虽然印装也算讲究,装订模仿《山乡巨变》的珍藏本形式(虽然也是32开本,但只是开本尺寸小一点),但还是显得粗糙了些,尤其是第三册的封面上居然印的是“卷二”,就是说四册里有两册的封面都成了“卷二”,既然是“珍藏本”,再出这样明显的错误实在不应该。
其实买这套连环画,纯粹是为了对比——因为之前我已经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的属于“传统连环画经典”的《杨家将》,那套《杨家将》是织锦盒装的五册一套的硬皮精装本:787X1092mm,1/50开本。这套《杨家将》是张令涛和胡若佛两人合作绘制的,
这两种连环画,后边都附有一篇介绍画家和作品的文章,一篇是王亦秋的“杂记赵宏本”,一篇是姜维朴谈张、胡创作《杨家将》及出版的过程。
实话说,若为了欣赏把玩,张、胡的五册《杨家将》连环画更适合我的阅读趣味。赵宏本的这套连环画,也许是太“民国气息”,感觉有些久远了,不如张、胡的作品细腻工整。不过,有这样一套“民国”时期的赵宏本的代表性连环画,也算是能感觉一下在1950年代之前的老连环画的气息。
赵宏本的《北宋杨家将》连环画珍藏本,定价是138元。
张令涛、胡若佛的《杨家将》连环画经典本,定价是118元。
读小学时,有一个暑假,我跟着哥哥的一个朋友学画,所谓学画其实就是他教我如何在原画上打格,再在一张白纸上打格,标上序号,然后一点一点的依格临摹。其中画的最多的,就是照着一本连环画如此打格画,这本连环画就是《杨家将》连环画中的《杨七郎打擂》。当时自然不会注意作者是谁画的,现在想想,应该就是张令涛和胡若佛的作品。那个暑假,我的精力几乎都用在一点一点画杨七郎和潘豹了。每次在连环画上打格时,要非常小心,不能用力,因为画完还要用橡皮擦掉,不能留下痕迹,还不能用力损坏了书页。同样,在白纸上的格也不能太用力,因为用铅笔画完后,再用小号的毛笔,沾墨勾出线条,等墨干后,用橡皮擦掉铅笔打的格。一个暑假结束,很是积累了一些画面,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见到了,就感叹说:这孩子画得不错。其实,他们不知道,这都是打着格描画的。当时,听到大人的表扬,我自然也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并不说出我是如何画的。
这种打格画“杨七郎”的功夫,自然学不到真正的绘画本领。但后来却意外用上了——
1980年代,我还是“海洋地质”学徒时,有一时期,跟随一位老先生学习一种微体古生物的鉴定,“放射虫”,一种很微小的单细胞动物,“骨骼”成放射桩对称辐射,在显微镜下很漂亮,学鉴定有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学会画标本,如何画呢?其实就如同当年我打格画“杨七郎”,标本在标本盘上,盘上显示着纵横交错的方格线,伏在显微镜上,边看标本,边看着方格的序号,然后比对着画在印着纵横交错方格线的绘图纸上。当时画标本上手比较顺利,老先生很是高兴,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掌握了要领,看来你适合学分类。我听后没言语,我本想说小时候我就这样打格画画过,但不想让老先生失望,就没说破。其实,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是学“分类学”的料,我的心思都在那些与海洋地质无关的闲书上,文学和写作的梦想正让我陶醉其中呢。后来,自然还是让老先生失望了,不过还有一点弥补,就是在老人离休后,我协助他完成了他的一部总结几十年课题积累的放射虫分类的研究专著。
也许有这样的一点缘分,后来我买了两种关于《杨家将》的成套的连环画。单本的也买过几种——但主要是为了绘画者而买,如王叔晖的《杨门女将》。我买的两套《杨家将》都是珍藏版:
这套函装四册一套的《北宋杨家将》,当时我拿在手里端详再三,还是决定买下来。因为外边封膜,无法打开,但看到函套封面上的那行字:“名家连环画珍藏本 赵宏本绘”,还是没再犹豫。
归后打开细看,这是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新版的,是影印赵宏本民国时期的代表作。这套连环画虽然印装也算讲究,装订模仿《山乡巨变》的珍藏本形式(虽然也是32开本,但只是开本尺寸小一点),但还是显得粗糙了些,尤其是第三册的封面上居然印的是“卷二”,就是说四册里有两册的封面都成了“卷二”,既然是“珍藏本”,再出这样明显的错误实在不应该。
其实买这套连环画,纯粹是为了对比——因为之前我已经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的属于“传统连环画经典”的《杨家将》,那套《杨家将》是织锦盒装的五册一套的硬皮精装本:787X1092mm,1/50开本。这套《杨家将》是张令涛和胡若佛两人合作绘制的,
这两种连环画,后边都附有一篇介绍画家和作品的文章,一篇是王亦秋的“杂记赵宏本”,一篇是姜维朴谈张、胡创作《杨家将》及出版的过程。
实话说,若为了欣赏把玩,张、胡的五册《杨家将》连环画更适合我的阅读趣味。赵宏本的这套连环画,也许是太“民国气息”,感觉有些久远了,不如张、胡的作品细腻工整。不过,有这样一套“民国”时期的赵宏本的代表性连环画,也算是能感觉一下在1950年代之前的老连环画的气息。
赵宏本的《北宋杨家将》连环画珍藏本,定价是138元。
张令涛、胡若佛的《杨家将》连环画经典本,定价是1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