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闲说
读思想史也有两年了,从当初老蔡的“前比注境通”方法论入手,一路摸索;又从欧阳老师处习得些许读学术史的态度;去年下半年还跟着张导较为仔细地体味了一番晚清学术史(说“较为仔细”,因为大半时间还是花在寻工上)。
历史这玩意儿,总是越读越达人性深处(当然说到人性,这话题有点复杂~)。然而一旦论起收获什么的,我总是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不妨设想几个画面:
第一,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故纸堆;
第二,走出门去,得游之处且留情,戏说人心还老成;
第三,躲在屋里,或躺或坐如坐禅,参悟自身求内圣。
这几个画面,看起来像白日梦,但我还真是这么想的。我不断地被劝告,一定要找一份能用得上自己专业知识的工作;家人不断替我唏嘘,说当年就不应该让我一直学历史学。的确,我只能庆幸这个世道还关注点人才的综合素质,尽管我的思维差不多固化,但也还能靠点小聪明去觅得一份兼职,甚至一份工作。然而学史七年,我还有求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关乎人的素养的学问,所学所得,冷暖自知,就足够了。
这样说来,第二个画面反而成了我现在比较迫切去体会的了。张导说,出去工作两三年,到时候读起历史来自然能体会一些深意。我是相信这句话的。游戏人间,全凭自己把握。有人说历史学就是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越醇厚。说透了,“史”字不就一个“口”加一个“人”么?读史如做人,做人须行动。
我常想自己以后有间工作室。落地窗、打蜡的木地板、超大的书桌和足够大的书架。远离尘世的喧嚣,卸下尘世的浮妆,就这么读啊读啊读啊,自娱自乐,挺好。
如果有一天,我在故纸堆里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相映成趣,那么我的修行就多了一级,我也到另一个境界了。
历史这玩意儿,总是越读越达人性深处(当然说到人性,这话题有点复杂~)。然而一旦论起收获什么的,我总是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不妨设想几个画面:
第一,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故纸堆;
第二,走出门去,得游之处且留情,戏说人心还老成;
第三,躲在屋里,或躺或坐如坐禅,参悟自身求内圣。
这几个画面,看起来像白日梦,但我还真是这么想的。我不断地被劝告,一定要找一份能用得上自己专业知识的工作;家人不断替我唏嘘,说当年就不应该让我一直学历史学。的确,我只能庆幸这个世道还关注点人才的综合素质,尽管我的思维差不多固化,但也还能靠点小聪明去觅得一份兼职,甚至一份工作。然而学史七年,我还有求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关乎人的素养的学问,所学所得,冷暖自知,就足够了。
这样说来,第二个画面反而成了我现在比较迫切去体会的了。张导说,出去工作两三年,到时候读起历史来自然能体会一些深意。我是相信这句话的。游戏人间,全凭自己把握。有人说历史学就是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越醇厚。说透了,“史”字不就一个“口”加一个“人”么?读史如做人,做人须行动。
我常想自己以后有间工作室。落地窗、打蜡的木地板、超大的书桌和足够大的书架。远离尘世的喧嚣,卸下尘世的浮妆,就这么读啊读啊读啊,自娱自乐,挺好。
如果有一天,我在故纸堆里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相映成趣,那么我的修行就多了一级,我也到另一个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