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寂寞 ——摘自 克里希那穆提2005年11月
爱与寂寞
真理乃无路之国
人际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本质
服从源于恐惧
越智慧越敏锐,越觉察,越苛求。
关系以及对关系的认知总是伴随着印象,经验,知识,是一种记忆。
对过去的种种执念,恰隔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怎样超越时间。
爱是什么?不是嫉妒,不是占有,不是侵略,不是暴力,也不是服从。
思想不是爱。
责任之下没有爱。
全然的爱,与禁欲与纵欲无关。
禁欲是否定大地之美。
心灵渴望制造模式,限于模式,因而变得无力,迟钝,愚蠢。
我是什么?越是设定模式,越是封闭而无趣。
比较之下没有爱。
父母爱自己孩子时,不会拿他与隔壁的孩子比较。
爱是一种单纯的欲望。自发的,想要亲近某人的欲望。
我们在宗教政治知识上追随名人。我们只是重复记录的留声机,我们居然敢称这种重复为知识。
爱不是理论,不是信念,不是任何教条和社会规范,不是刻意。而是自然滴自制和忘我。
爱不是我必须去爱。
爱不是报答,爱不是负疚。
我们害怕事实。还是我们害怕我们以为的样子。
我们害怕死亡,还是害怕死亡的观念。
事实和事实的观念是two things。
孤独是一种状态,当外在影响和内在记忆完全停止时。超越时间,才能了解不朽。
冥想,追寻上帝,社会活动,电视机,或者任何其他你可以想出来的方法。我们宁愿做任何事情,而决不去面对空虚。不管我们是喝酒,是吸毒,还是假借上帝的名义,都是逃避。
不要限于旧有的形式。挣扎痛苦模仿顺从而活。以及人们数千年以来,所赖以为生,进而产生如此可怕乱七八糟的世界法则。
思想为时间和实体所限。
实然和应然。生活是什么,而不是生活应该是什么。
美超越一切。完全忘我,才是美的真意。爱与美都存在于自我不存在的地方。泛神论,以及超验主义。
2005年11月 爱与寂寞 摘
真理乃无路之国
人际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本质
服从源于恐惧
越智慧越敏锐,越觉察,越苛求。
关系以及对关系的认知总是伴随着印象,经验,知识,是一种记忆。
对过去的种种执念,恰隔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怎样超越时间。
爱是什么?不是嫉妒,不是占有,不是侵略,不是暴力,也不是服从。
思想不是爱。
责任之下没有爱。
全然的爱,与禁欲与纵欲无关。
禁欲是否定大地之美。
心灵渴望制造模式,限于模式,因而变得无力,迟钝,愚蠢。
我是什么?越是设定模式,越是封闭而无趣。
比较之下没有爱。
父母爱自己孩子时,不会拿他与隔壁的孩子比较。
爱是一种单纯的欲望。自发的,想要亲近某人的欲望。
我们在宗教政治知识上追随名人。我们只是重复记录的留声机,我们居然敢称这种重复为知识。
爱不是理论,不是信念,不是任何教条和社会规范,不是刻意。而是自然滴自制和忘我。
爱不是我必须去爱。
爱不是报答,爱不是负疚。
我们害怕事实。还是我们害怕我们以为的样子。
我们害怕死亡,还是害怕死亡的观念。
事实和事实的观念是two things。
孤独是一种状态,当外在影响和内在记忆完全停止时。超越时间,才能了解不朽。
冥想,追寻上帝,社会活动,电视机,或者任何其他你可以想出来的方法。我们宁愿做任何事情,而决不去面对空虚。不管我们是喝酒,是吸毒,还是假借上帝的名义,都是逃避。
不要限于旧有的形式。挣扎痛苦模仿顺从而活。以及人们数千年以来,所赖以为生,进而产生如此可怕乱七八糟的世界法则。
思想为时间和实体所限。
实然和应然。生活是什么,而不是生活应该是什么。
美超越一切。完全忘我,才是美的真意。爱与美都存在于自我不存在的地方。泛神论,以及超验主义。
2005年11月 爱与寂寞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