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我们相逢着去
南通离上海还是挺近的。靠了小Q和她朋友的车子,仗着TIKI的能者多劳,我们的旅程其实算不得奔波。
想来这次出行,见到的都是老朋友。去年也是这个时间,去德化的时候与TIKI、小Q、静文相识,小Q和静文是有要快一年没见面了;嘉慧是5月份去宜兴的时候相识,算来也大半年没见着了。有首我喜欢的歌叫“相逢是首歌”,这会哼来也是再合适不过呢。
1月份的南通,平原上的城市。这里的空气里有多点的灰尘,过年的氛围比上海浓烈些,红的年货,红的集市。我们来到了这里,来寻找传说中的蓝印花布。
出发之前,我并没有做多少功课,但我知道,蓝印花布她一定有传说的。在蓝印花布博物馆,不意外地看到了这则传说。
“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
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我本期待的是一个民间爱情故事,可这个传说里没有爱情,连女子都没有,就像历史中的蓝印花布本身一样,古老而朴实。
百度了下:
“广义的蓝印花布:包括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传统的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大多以蓝靛为染料,虽然防染的方法不同,但成品都是蓝白相间的花布,所以可以统称为蓝印花布。其共同点是材料为布(或手织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制作过程为手工操作。
狭义的蓝印花布: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把以植物蓝草为染料,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为染浆,刻纸为版,滤浆漏印的灰染蓝白花布称为蓝印花布。”
就我这次的观察,南通专注的是狭义上的蓝印花布。
不论是私人博物馆转型的蓝印花布博物馆还是南通纺织博物馆,都有陈列了一些巨大的纺织工具。木头的架子,木头的车子,线有规则地绷着或没规则地缠绕着。看说明,看到其中一个词语,提花结本。TIKI说,提花结本这个类似于给那个硕大的木头机器写程序呢,我想,嗯,那应该比写程序难很多,不光动脑,还要动手的,在很现实不虚拟的环境下。蓝印花布却用不上这么复杂的程序,她的魅力在于她的蓝色,从大自然植物中来的颜色;在于她的制版,精美的刻版,在来到布料之前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件美丽的艺术品了;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巧若拙的工艺流程,包含了温度、力度、浓度、经验的积累等等的一大堆的体力活。而这些魅力,在王老家参观他们的作坊和听老先生讲述时体会最为深刻了。
如见到的老师说的,现在的很多蓝印花布都是做的出口,其用途更多的是装饰了,价格也比较贵,平常见到的就少了。是的,用蓝印花布做家常衣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无论是泽被江南贫寒之家的昨天还是点缀世界美丽角落的今天,只要这抹特殊的蓝色在安详地美丽着,我们就应该欣慰,想的时候可以去找到,看到的时候,眼睛和心都会是愉悦的,就像见了老朋友似的,心里说,是的,我就知道你还在这里的,你气色还不错嘛。
想来这次出行,见到的都是老朋友。去年也是这个时间,去德化的时候与TIKI、小Q、静文相识,小Q和静文是有要快一年没见面了;嘉慧是5月份去宜兴的时候相识,算来也大半年没见着了。有首我喜欢的歌叫“相逢是首歌”,这会哼来也是再合适不过呢。
1月份的南通,平原上的城市。这里的空气里有多点的灰尘,过年的氛围比上海浓烈些,红的年货,红的集市。我们来到了这里,来寻找传说中的蓝印花布。
出发之前,我并没有做多少功课,但我知道,蓝印花布她一定有传说的。在蓝印花布博物馆,不意外地看到了这则传说。
“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
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我本期待的是一个民间爱情故事,可这个传说里没有爱情,连女子都没有,就像历史中的蓝印花布本身一样,古老而朴实。
百度了下:
“广义的蓝印花布:包括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传统的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大多以蓝靛为染料,虽然防染的方法不同,但成品都是蓝白相间的花布,所以可以统称为蓝印花布。其共同点是材料为布(或手织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制作过程为手工操作。
狭义的蓝印花布: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把以植物蓝草为染料,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为染浆,刻纸为版,滤浆漏印的灰染蓝白花布称为蓝印花布。”
就我这次的观察,南通专注的是狭义上的蓝印花布。
不论是私人博物馆转型的蓝印花布博物馆还是南通纺织博物馆,都有陈列了一些巨大的纺织工具。木头的架子,木头的车子,线有规则地绷着或没规则地缠绕着。看说明,看到其中一个词语,提花结本。TIKI说,提花结本这个类似于给那个硕大的木头机器写程序呢,我想,嗯,那应该比写程序难很多,不光动脑,还要动手的,在很现实不虚拟的环境下。蓝印花布却用不上这么复杂的程序,她的魅力在于她的蓝色,从大自然植物中来的颜色;在于她的制版,精美的刻版,在来到布料之前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件美丽的艺术品了;在于我们所知道的大巧若拙的工艺流程,包含了温度、力度、浓度、经验的积累等等的一大堆的体力活。而这些魅力,在王老家参观他们的作坊和听老先生讲述时体会最为深刻了。
如见到的老师说的,现在的很多蓝印花布都是做的出口,其用途更多的是装饰了,价格也比较贵,平常见到的就少了。是的,用蓝印花布做家常衣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无论是泽被江南贫寒之家的昨天还是点缀世界美丽角落的今天,只要这抹特殊的蓝色在安详地美丽着,我们就应该欣慰,想的时候可以去找到,看到的时候,眼睛和心都会是愉悦的,就像见了老朋友似的,心里说,是的,我就知道你还在这里的,你气色还不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