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体验报告
在小花的一再推荐下,我开始了Quora的体验之旅。本文记录下体验过程中我的一些关注点:
注册(Register)
有3个选项——用Facebook登录;用Twitter登录;使用email注册
注册填表极简,只要填3样:全名(提示必须用真名);email;密码
注册完成后,收到确认邮件
欢迎页面(Welcome)
向导式任务,分3步:添加头像;查找朋友(用facebook或twitter);寻找话题
其中寻找话题时,系统推荐了5个话题:食物;科学;旅行;运动;入门,每个话题后有一个Follow按钮
为了体验,我想把5个全follow,但是接下来的操作结果与我预期完全不同
点了第一个食物的follow后,5个选项全部变化,改成了食物的5个细分类别,我又选了水果,结果又出来更细的:苹果;香蕉神马的……这个体验让我感觉有点繁琐了,不知道选择何时是个头~
不想选了,无奈之下点了“下一步”,完成向导。
主页(Home)
这是Quora的核心,最复杂的一个页面,小解一下UI构成:顶端左侧是Logo+搜索栏,右侧是导航栏
下方内容区的左侧是所有feeds,有3个标签页:浏览;回答;通知,右侧是二级导航+发布消息给followers,包含我的feed;所有变化;我follow的问题
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搜索栏的按钮文字不是Search而是Add Question,其实功能包含了搜索,目的是让你提问题前,先搜索一下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人问过这个问题了,可以直接看回答,避免重复提问,这是提高效率和内容质量的一个手段。现在QQ的在线客服系统也是这样,提问题的时候也是先搜索再提问。相比百度知道,一个搜索框有3个按钮——搜索答案;我要提问;我要回答。
feeds区置顶了一个系统推荐的问题:如何开始使用Quora?
将各种系统活动集成进自己的系统,以身作则是最好的示范,就像你开通任何一个邮箱,都会收到一封欢迎邮件教你如何收发邮件~
每个问题除了显示标题;摘要,还有回答数目;follow按钮;相关话题数目
问题页面(Question)
每个问题会显示相关话题可以follow。
如果一个问题有多个回答,可以创建回答概要(Answer Summary),以综合出一个最好的回答。
话题页面(Topic)
每个话题有一张图片;
关于本话题,可以浏览最新/回答/查看质量最好的问题;
搜索(Search)
即时搜索——当你输入完成时,不用敲回车,就已经显示出搜索结果(话题排名靠前),最下面一个结果是“显示所有搜索结果”;而当你敲下回车后,总是会进入提问页面。
提问(Add Question)
提第一个问题时,必须学习Quora的指导原则,通过向导式测验来验证你已经认真阅读过,否则无法提问。
第一个原则:书写很重要——每个问题必须一个完整的句子,首字母大写,以问号结尾。
第二个原则:不要做投票/征询意见/给问题限定明确地址
第三个原则:问题可以重复利用。不可以发布分类广告/求职/求购信息等。
回答(Answer)
打开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回答,问题永远open,不会被关闭;
回答后自动生成一个问题页面的短链接,可以方便地share到facebook和twitter
个人页面(Profile)
查看自己的关注人数/被关注人数/被提及次数(跟twitter的profile有点像);可以发布信息;编辑个人资料;添加/管理关注的话题;查看自己的提问/回答
语言提示(Language)
在我follow了10个话题之后,在主页弹出提示:
我们发现您来自中国,或您使用的是中文浏览器。请注意,现阶段Quora只支援英文,所有问题与回覆都必须只用英文。只有当问题与回复的内容,必须直接参照外文时,才允许使用非英文文字。请到这里浏览此规定的细节:Need Quora questions be written in English?。谢谢您的配合。
总结(Summary)
Quora有几个特色的地方,使其具有非常强的SNS属性。
Quora的主页跟Twitter的新版主页一眼看上去非常相似;
首先feeds区做得非常像一个好友信息更新区;
每个问题都带有一个头像(所属话题的代表图片),就像是用户发的一条推;
非常强调follow,你可以follow一个话题(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的分类、tag)、一个人,甚至小到一个question的更新;
去中心化做得非常好。区中心化的原则是,分散、细化信息来源。你follow了不同的信息源,就会在信息中心看到跟别人不同的信息。Quora把可follow的信息源细化到了上面3个纬度,所以满足了各种个性需求;
与facebook;twitter的connect;
除了提问题,还可以单独发布信息(支持富文本和图片)给你的followers;
支持邮件订阅更新。
注册(Register)
有3个选项——用Facebook登录;用Twitter登录;使用email注册
注册填表极简,只要填3样:全名(提示必须用真名);email;密码
注册完成后,收到确认邮件
欢迎页面(Welcome)
向导式任务,分3步:添加头像;查找朋友(用facebook或twitter);寻找话题
其中寻找话题时,系统推荐了5个话题:食物;科学;旅行;运动;入门,每个话题后有一个Follow按钮
为了体验,我想把5个全follow,但是接下来的操作结果与我预期完全不同
点了第一个食物的follow后,5个选项全部变化,改成了食物的5个细分类别,我又选了水果,结果又出来更细的:苹果;香蕉神马的……这个体验让我感觉有点繁琐了,不知道选择何时是个头~
不想选了,无奈之下点了“下一步”,完成向导。
主页(Home)
这是Quora的核心,最复杂的一个页面,小解一下UI构成:顶端左侧是Logo+搜索栏,右侧是导航栏
下方内容区的左侧是所有feeds,有3个标签页:浏览;回答;通知,右侧是二级导航+发布消息给followers,包含我的feed;所有变化;我follow的问题
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搜索栏的按钮文字不是Search而是Add Question,其实功能包含了搜索,目的是让你提问题前,先搜索一下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人问过这个问题了,可以直接看回答,避免重复提问,这是提高效率和内容质量的一个手段。现在QQ的在线客服系统也是这样,提问题的时候也是先搜索再提问。相比百度知道,一个搜索框有3个按钮——搜索答案;我要提问;我要回答。
feeds区置顶了一个系统推荐的问题:如何开始使用Quora?
将各种系统活动集成进自己的系统,以身作则是最好的示范,就像你开通任何一个邮箱,都会收到一封欢迎邮件教你如何收发邮件~
每个问题除了显示标题;摘要,还有回答数目;follow按钮;相关话题数目
问题页面(Question)
每个问题会显示相关话题可以follow。
如果一个问题有多个回答,可以创建回答概要(Answer Summary),以综合出一个最好的回答。
话题页面(Topic)
每个话题有一张图片;
关于本话题,可以浏览最新/回答/查看质量最好的问题;
搜索(Search)
即时搜索——当你输入完成时,不用敲回车,就已经显示出搜索结果(话题排名靠前),最下面一个结果是“显示所有搜索结果”;而当你敲下回车后,总是会进入提问页面。
提问(Add Question)
提第一个问题时,必须学习Quora的指导原则,通过向导式测验来验证你已经认真阅读过,否则无法提问。
第一个原则:书写很重要——每个问题必须一个完整的句子,首字母大写,以问号结尾。
第二个原则:不要做投票/征询意见/给问题限定明确地址
第三个原则:问题可以重复利用。不可以发布分类广告/求职/求购信息等。
回答(Answer)
打开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回答,问题永远open,不会被关闭;
回答后自动生成一个问题页面的短链接,可以方便地share到facebook和twitter
个人页面(Profile)
查看自己的关注人数/被关注人数/被提及次数(跟twitter的profile有点像);可以发布信息;编辑个人资料;添加/管理关注的话题;查看自己的提问/回答
语言提示(Language)
在我follow了10个话题之后,在主页弹出提示:
我们发现您来自中国,或您使用的是中文浏览器。请注意,现阶段Quora只支援英文,所有问题与回覆都必须只用英文。只有当问题与回复的内容,必须直接参照外文时,才允许使用非英文文字。请到这里浏览此规定的细节:Need Quora questions be written in English?。谢谢您的配合。
总结(Summary)
Quora有几个特色的地方,使其具有非常强的SNS属性。
Quora的主页跟Twitter的新版主页一眼看上去非常相似;
![]() |
上面是Quora,下面是Twitter,是不是很像? |
首先feeds区做得非常像一个好友信息更新区;
每个问题都带有一个头像(所属话题的代表图片),就像是用户发的一条推;
非常强调follow,你可以follow一个话题(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的分类、tag)、一个人,甚至小到一个question的更新;
去中心化做得非常好。区中心化的原则是,分散、细化信息来源。你follow了不同的信息源,就会在信息中心看到跟别人不同的信息。Quora把可follow的信息源细化到了上面3个纬度,所以满足了各种个性需求;
与facebook;twitter的connect;
除了提问题,还可以单独发布信息(支持富文本和图片)给你的followers;
支持邮件订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