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西
十多年前,还在浑浑噩噩地读高中。老师讲课的进度很快,往往学期过半,书已经讲完。于是我们老是得提前找人借下一学期的课本。大概是那一年的国庆假期,到人家里借三年级下册的书。主人抱出一大堆,有中学课本,也有《大学语文》。翻到最后,除要借的书外,我还带走了一本墨绿色封面的大学教材,是当代文学教程之类。这不用考试的书读起来倒有趣,翻到“港台文学”部分,白先勇、三毛、金庸的名字是早就熟悉的,却是第一次见到“西西”。因为好奇,名字就记得牢。
在书店或图书馆,很多陌生的作家都能慢慢变成熟人,却从来找不到一本西西。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新闻史课极无聊,我和邻座的同学传阅一份席殊书屋读者俱乐部做的杂志《好书》。那一期刊有《亚洲周刊》评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书目,我们用笔一一勾画哪些书读过,哪些没有读。《我城》当然在没读过的少数书行列,而且,西西的作品一个字都没看到过,真是说不出的遗憾。
再逛书店,寻找西西成了一种习惯。出校门之后,运气慢慢好起来。先是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三城记”小说选,许子东教授选香港卷,于是我读到《浪子燕青》。再后来,买到林以亮先生的一本小书《文思录》,其中有篇长文《像西西这样的一位小说家》。这是迄今我看到的最好的一篇西西导读,文章几乎全文引用了《造房子》。《造房子》近乎西西的自白,说自己笔名的由来:“‘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成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这好像是一种异质的文字,可以用俗气的词“冰雪聪明”形容。林先生那篇长文读了很多遍,且留心文中介绍的西西著作,一一记下书名。
2001年6月,工作后第一次随同领导出远门,路过北京转乘火车的时候,有半天的等待。我选择去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看书。在书店二楼的一个展台,并列着好几种香港文学研究社的旧版书,一眼扫过去,竟然有西西的《交河》!赶快选品相最好的一册买下来,到离开书店的时候仍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结果把随身带的背包都忘在了书店。跟出租车司机说抱歉,请他掉头回去,我竟无余暇想绕了远路当然也忘记心疼钞票。
2003年学会从网上买书,在天涯书局和孔夫子旧书网都发了求购西西著作的帖子。可惜,书名说不出几个。直到一年之后,才与一位身在香港的书友套上近乎,请他陆续代购了《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胡子有脸》《故事里的故事》《哨鹿》……加上邮费,一本书差不多得七八十块。如果不是念了好久的书,决不会这样奢侈。那时作家陈村先生还时常以“陈村在上海”的ID在“闲闲书话”逛。村长帮我顶帖子,看到有出售西西著作的帖子还来通风报信,后来又贴上一串书影。现在我的天涯社区信箱里还留着那些消息,记得村长有妙语讲“西西是尚未被大陆小资读者发现的好作家”。
2007年,有一段时间常替古剑先生在论坛贴图,古先生在写“作家题赠本”故事,很多网友追着看。大家也时常“点题”,记得我有一次回帖说请古先生写西西的题赠本,顺便说了几句自己买西西书的故事。接下来有一位素不相识的网友讲,可以帮我把西西的书补齐。后来才知道这位朋友是台湾诚品书店的罗小姐。不久,我收到了十四册西西,装满一个纸箱子。每本书都用牛皮纸袋独立包好,再放入箱子码整齐。这些书里,有早期香港素叶版的小说集和诗集,其中《春望》还是西西的签名本。
2008年,跟雷姐姐聊起西西,她供职的出版社有一套女作家散文丛书,MSN聊天时说可以考虑选一册西西的散文。记得又是麻烦古先生给我找西西的电话,我特意把手机开通了国际长途,打电话也挺顺利,向西西老师讨来地址,随后寄上一封四千字长信。我在信里说,如果能选一本西西老师的书出版,最大的收获,是与喜欢或即将喜欢她著作的读者“分享”的喜悦。可惜,两周之后收到回信,西西老师还是婉拒了。她作品的版权都签给了洪范,要出的话,还是得找洪范书店谈。
不过,雷姐终究有缘,终于可以亲手做《缝熊志》。过了春节,一定就能看到江苏文艺版的西西了。
在书店或图书馆,很多陌生的作家都能慢慢变成熟人,却从来找不到一本西西。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新闻史课极无聊,我和邻座的同学传阅一份席殊书屋读者俱乐部做的杂志《好书》。那一期刊有《亚洲周刊》评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书目,我们用笔一一勾画哪些书读过,哪些没有读。《我城》当然在没读过的少数书行列,而且,西西的作品一个字都没看到过,真是说不出的遗憾。
再逛书店,寻找西西成了一种习惯。出校门之后,运气慢慢好起来。先是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三城记”小说选,许子东教授选香港卷,于是我读到《浪子燕青》。再后来,买到林以亮先生的一本小书《文思录》,其中有篇长文《像西西这样的一位小说家》。这是迄今我看到的最好的一篇西西导读,文章几乎全文引用了《造房子》。《造房子》近乎西西的自白,说自己笔名的由来:“‘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成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这好像是一种异质的文字,可以用俗气的词“冰雪聪明”形容。林先生那篇长文读了很多遍,且留心文中介绍的西西著作,一一记下书名。
2001年6月,工作后第一次随同领导出远门,路过北京转乘火车的时候,有半天的等待。我选择去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看书。在书店二楼的一个展台,并列着好几种香港文学研究社的旧版书,一眼扫过去,竟然有西西的《交河》!赶快选品相最好的一册买下来,到离开书店的时候仍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结果把随身带的背包都忘在了书店。跟出租车司机说抱歉,请他掉头回去,我竟无余暇想绕了远路当然也忘记心疼钞票。
2003年学会从网上买书,在天涯书局和孔夫子旧书网都发了求购西西著作的帖子。可惜,书名说不出几个。直到一年之后,才与一位身在香港的书友套上近乎,请他陆续代购了《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胡子有脸》《故事里的故事》《哨鹿》……加上邮费,一本书差不多得七八十块。如果不是念了好久的书,决不会这样奢侈。那时作家陈村先生还时常以“陈村在上海”的ID在“闲闲书话”逛。村长帮我顶帖子,看到有出售西西著作的帖子还来通风报信,后来又贴上一串书影。现在我的天涯社区信箱里还留着那些消息,记得村长有妙语讲“西西是尚未被大陆小资读者发现的好作家”。
2007年,有一段时间常替古剑先生在论坛贴图,古先生在写“作家题赠本”故事,很多网友追着看。大家也时常“点题”,记得我有一次回帖说请古先生写西西的题赠本,顺便说了几句自己买西西书的故事。接下来有一位素不相识的网友讲,可以帮我把西西的书补齐。后来才知道这位朋友是台湾诚品书店的罗小姐。不久,我收到了十四册西西,装满一个纸箱子。每本书都用牛皮纸袋独立包好,再放入箱子码整齐。这些书里,有早期香港素叶版的小说集和诗集,其中《春望》还是西西的签名本。
2008年,跟雷姐姐聊起西西,她供职的出版社有一套女作家散文丛书,MSN聊天时说可以考虑选一册西西的散文。记得又是麻烦古先生给我找西西的电话,我特意把手机开通了国际长途,打电话也挺顺利,向西西老师讨来地址,随后寄上一封四千字长信。我在信里说,如果能选一本西西老师的书出版,最大的收获,是与喜欢或即将喜欢她著作的读者“分享”的喜悦。可惜,两周之后收到回信,西西老师还是婉拒了。她作品的版权都签给了洪范,要出的话,还是得找洪范书店谈。
不过,雷姐终究有缘,终于可以亲手做《缝熊志》。过了春节,一定就能看到江苏文艺版的西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