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找不着北的观看之路(之三)
影像与绘画
这是艺术史的老话题了,论到逼近真实,绘画能跟摄影比吗?能跟纪录片比吗?
不大有人认真看待这两种艺术实践对小东的意义,在超级强大的“写实”绘画面前,它们都逊色了。其实小东对它们一点都不陌生,2005年他到三峡写生,以12名拆迁工人为模特创作了油画《温床》,朋友贾樟柯拍下了他的创作和生活状态。这次小东又和“最厉害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刘小东语)合作,记录下他的绘画行为。而摄影一直充当着他在绘画与现实之间的重要媒介,他会拍摄成千上百的照片,借助它们完成自己的构图。之前,这些“快照”仅仅被当做绘画的余料和素材,这次它们和日记、纪录片、绘画一起被摆到了尤伦斯。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是不是该说,这些影像作品要比绘画更给力,更能传达现实的痛点和伤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的,文字、照片、纪录片为这次展览加分很多,没有它们,这些画会更虚弱。但是,我并不打算褒扬尤伦斯杰出的策展团队,因为他们的努力并不能阻止《金城小子》一路滑向虚无。
没错,这次刘小东很“当代”,最老实的架上绘画搭上最时髦的imager,video还有众批评家的discourse。尤伦斯的展厅像个大装置。
现实与宏大或琐屑无关,与写实与否无关,更与影像或绘画无关。你是真的给力还是假装的现实,这才是关键。
取景框不能作假,我们捕捉到的仍不过是现实的碎片,这碎片可以打磨,切割,镶嵌,装裱。最终装裱到尤伦斯的墙上,装裱到西方艺术生产的东方镜像上。
刘小东把老乡们从生活环境中“写实”到了底片和画布上,到了尤伦斯到了媒体,难道这些不是现实,只有金城和下岗职工才是现实。我不是要区分金城、北京和美国哪个才是我们的现实,这就像你问蔡国强农民和双年展哪个才是他的现实一样无趣,我想说的是,没有对这个体系的自觉,你跟我谈什么写实,谈什么纪录的道德制高点,就是扯淡。回归还是出走,毫无意义。
是时候清算我们的“真实拜物教”了。
这是艺术史的老话题了,论到逼近真实,绘画能跟摄影比吗?能跟纪录片比吗?
不大有人认真看待这两种艺术实践对小东的意义,在超级强大的“写实”绘画面前,它们都逊色了。其实小东对它们一点都不陌生,2005年他到三峡写生,以12名拆迁工人为模特创作了油画《温床》,朋友贾樟柯拍下了他的创作和生活状态。这次小东又和“最厉害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刘小东语)合作,记录下他的绘画行为。而摄影一直充当着他在绘画与现实之间的重要媒介,他会拍摄成千上百的照片,借助它们完成自己的构图。之前,这些“快照”仅仅被当做绘画的余料和素材,这次它们和日记、纪录片、绘画一起被摆到了尤伦斯。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是不是该说,这些影像作品要比绘画更给力,更能传达现实的痛点和伤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的,文字、照片、纪录片为这次展览加分很多,没有它们,这些画会更虚弱。但是,我并不打算褒扬尤伦斯杰出的策展团队,因为他们的努力并不能阻止《金城小子》一路滑向虚无。
没错,这次刘小东很“当代”,最老实的架上绘画搭上最时髦的imager,video还有众批评家的discourse。尤伦斯的展厅像个大装置。
现实与宏大或琐屑无关,与写实与否无关,更与影像或绘画无关。你是真的给力还是假装的现实,这才是关键。
取景框不能作假,我们捕捉到的仍不过是现实的碎片,这碎片可以打磨,切割,镶嵌,装裱。最终装裱到尤伦斯的墙上,装裱到西方艺术生产的东方镜像上。
刘小东把老乡们从生活环境中“写实”到了底片和画布上,到了尤伦斯到了媒体,难道这些不是现实,只有金城和下岗职工才是现实。我不是要区分金城、北京和美国哪个才是我们的现实,这就像你问蔡国强农民和双年展哪个才是他的现实一样无趣,我想说的是,没有对这个体系的自觉,你跟我谈什么写实,谈什么纪录的道德制高点,就是扯淡。回归还是出走,毫无意义。
是时候清算我们的“真实拜物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