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的幸福村
早上八点半出门,九点乘上6号大街25号路口快速公交B1区间2,辗转着来到学校时已经过了十一点。今天大雪,且一直飘着。我和孩子都没带伞,我先将大红羊毛围巾给她罩在头上,“头不能淋湿的”;她挺害羞的,上和路口下车后,就是她的学校了,我将紫灰羊毛帽子换给她。
走在上和路上,不由感叹:“两年多了,记得一开始时,妈妈骑个小轮子自行车,你坐在后座,手里还拉着个滑轮旅行箱,许多轮子一起滚;遇到上坡时妈妈骑不动,你就下来推——”风雨天,我们是都穿着紫色雨衣的。也奇怪,那时是怎么咬牙过来的?
孩子请我到二楼吃午饭。她拉着我避开临窗阳光中坐着的一排老师,面对面用餐。坚持自己提旅行箱,有一搭没一搭地告诉,某某男同学老爱跟她开玩笑,嘿嘿嘿的胖脸笑着,说她是中世纪的恐龙,是古董花瓶。我笑,说这男生评价不错,古董花瓶价值连城的。“妈妈你别太善良了;我最近骂人的水准有些提高了,我就学着回骂他。”我没有再追问,是怎么回骂那男生的。但是我知道,孩子坚持写了一本《三班纪事》,从初一到初三,记录班级同学老师有趣的事,图文并茂的,“大家传看着,笑爆了。”孩子得意地告诉我。我翻了翻,确实是极好的校园生活素材。“是妈妈当初提醒你写的呢。”我颇欣慰。“是我自己要写的!”她一口否认。
宿舍门口分开时,我理了理她鬓旁落下的长发,贴贴她的脸蛋;她娇娇地说,妈妈再见,——那语气就像幼儿园时期跟我几小时的小别。这期间她忽然又冒出一句: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我赶紧切断她的想法:也没什么,至少不会比现在坏。
折腾了一大圈。傍晚终于在庆春东路坐上公交401时,正是下班高峰期,几无立锥之地,也无需担心会站不稳;人贴着人,哪里有空隙给你摔倒?过站点时,司机问声,有没有下的?没有回答,就忽的开过,不开后门,也不开前门。
慢慢的,人少了些。我听到近旁的两个座位上的对话。“你在哪个学校读书啊?”果然是个瓜子脸的瘦削小女孩,初中生模样。不由得和她、她的邻座聊了聊。这小女孩在艮山中学读初一,自己家住在下沙的幸福村;每天早上6点出门,坐公交一个半小时,7点半到学校;晚上同样要乘车一个半小时。
“你有时间做作业吗?”我问。
“最迟做到夜里12点。”
我很心疼地看着这小女孩:“你每天要睡9个小时的。”
她的邻座也摇头叹息:“中国的教育啊,把小孩子整得什么样——”
这小小女孩,怎么弄得跟大人上下班一样,每天要三个小时在路上跑?她的邻座下车了,我便坐下,轻声聊。原来,小女孩的父亲是保安,说艮山中学好,让小女孩去那读;因为是最后一批进去的,宿舍全满了便无法入住了。
“学校管得比较严格,一个班级有四十几人。”她说。
“你们考试排名吗?你成绩好吗?”小女孩一点头,“排名的,我成绩不大好。”但是,小女孩在班级里担任团支部的组织委员,“管大家有没有戴团徽,收入团申请书的。”小瓜子脸神色里是大人的安详宁静。
我想了想,仔细地告诉她:
“你现在才初一,还勉强可以这么跑来跑去;长期这么下去,太累了,你会受不了的。初二功课加重,初三毕业班常常晚自习都做不完,你怎么办?可以转到下沙中学或者文海中学,都还好;或者,租房子住到艮山中学旁,自己幸福村的房子出租,让大人上班乘公交赶——”小女孩点点头,认真地记着。
“幸福村,到了。”她下车后,隔着玻璃窗,给我摆摆手。站在纷纷扬扬的雪地里。
小女孩的幸福村,到站了?
我的小女孩的幸福村,到站了?
忽然想起这两年的奔波。
曾经,有一段时期,接了许多课:从公文写作与处理到经济应用文写作,从现代汉语到基础写作,每周教四门课18节,最远的,单程就要两个小时。还每周往返几百公里的两座城市之间教阅读写作。那段日子,累得常常在公交车上睡着坐过站,也只能穿平底布鞋。同时承受的,还不仅仅是体力的疲惫。有来访者亲见我的困顿,却没心没肺地说成是潇洒。“他没地方吃饭——”曾在觥筹交错的间听到这样的批评,我高高地端起葡萄酒杯,“我要往你头上倒!”哪怕面对的,是一座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
我是知道自己自虐式的折磨和折腾,背后是怎样的不甘和不肯。坠落困顿里,发现自己是如此能隐忍;在放弃所有符号之后,发现自己是如此能生存。即使一无所有,我仍旧可以好好活着,站得笔直。
小女孩,你又是为了什么,不得不奔波?终点是幸福么?
你瘦削的瓜子脸,是成人的静默和坚毅。
附:后来发现,这个站点,不叫幸福村,准确的命名是,幸福桥。将错就错吧。反正是记录了那段行程。
走在上和路上,不由感叹:“两年多了,记得一开始时,妈妈骑个小轮子自行车,你坐在后座,手里还拉着个滑轮旅行箱,许多轮子一起滚;遇到上坡时妈妈骑不动,你就下来推——”风雨天,我们是都穿着紫色雨衣的。也奇怪,那时是怎么咬牙过来的?
孩子请我到二楼吃午饭。她拉着我避开临窗阳光中坐着的一排老师,面对面用餐。坚持自己提旅行箱,有一搭没一搭地告诉,某某男同学老爱跟她开玩笑,嘿嘿嘿的胖脸笑着,说她是中世纪的恐龙,是古董花瓶。我笑,说这男生评价不错,古董花瓶价值连城的。“妈妈你别太善良了;我最近骂人的水准有些提高了,我就学着回骂他。”我没有再追问,是怎么回骂那男生的。但是我知道,孩子坚持写了一本《三班纪事》,从初一到初三,记录班级同学老师有趣的事,图文并茂的,“大家传看着,笑爆了。”孩子得意地告诉我。我翻了翻,确实是极好的校园生活素材。“是妈妈当初提醒你写的呢。”我颇欣慰。“是我自己要写的!”她一口否认。
宿舍门口分开时,我理了理她鬓旁落下的长发,贴贴她的脸蛋;她娇娇地说,妈妈再见,——那语气就像幼儿园时期跟我几小时的小别。这期间她忽然又冒出一句: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我赶紧切断她的想法:也没什么,至少不会比现在坏。
折腾了一大圈。傍晚终于在庆春东路坐上公交401时,正是下班高峰期,几无立锥之地,也无需担心会站不稳;人贴着人,哪里有空隙给你摔倒?过站点时,司机问声,有没有下的?没有回答,就忽的开过,不开后门,也不开前门。
慢慢的,人少了些。我听到近旁的两个座位上的对话。“你在哪个学校读书啊?”果然是个瓜子脸的瘦削小女孩,初中生模样。不由得和她、她的邻座聊了聊。这小女孩在艮山中学读初一,自己家住在下沙的幸福村;每天早上6点出门,坐公交一个半小时,7点半到学校;晚上同样要乘车一个半小时。
“你有时间做作业吗?”我问。
“最迟做到夜里12点。”
我很心疼地看着这小女孩:“你每天要睡9个小时的。”
她的邻座也摇头叹息:“中国的教育啊,把小孩子整得什么样——”
这小小女孩,怎么弄得跟大人上下班一样,每天要三个小时在路上跑?她的邻座下车了,我便坐下,轻声聊。原来,小女孩的父亲是保安,说艮山中学好,让小女孩去那读;因为是最后一批进去的,宿舍全满了便无法入住了。
“学校管得比较严格,一个班级有四十几人。”她说。
“你们考试排名吗?你成绩好吗?”小女孩一点头,“排名的,我成绩不大好。”但是,小女孩在班级里担任团支部的组织委员,“管大家有没有戴团徽,收入团申请书的。”小瓜子脸神色里是大人的安详宁静。
我想了想,仔细地告诉她:
“你现在才初一,还勉强可以这么跑来跑去;长期这么下去,太累了,你会受不了的。初二功课加重,初三毕业班常常晚自习都做不完,你怎么办?可以转到下沙中学或者文海中学,都还好;或者,租房子住到艮山中学旁,自己幸福村的房子出租,让大人上班乘公交赶——”小女孩点点头,认真地记着。
“幸福村,到了。”她下车后,隔着玻璃窗,给我摆摆手。站在纷纷扬扬的雪地里。
小女孩的幸福村,到站了?
我的小女孩的幸福村,到站了?
忽然想起这两年的奔波。
曾经,有一段时期,接了许多课:从公文写作与处理到经济应用文写作,从现代汉语到基础写作,每周教四门课18节,最远的,单程就要两个小时。还每周往返几百公里的两座城市之间教阅读写作。那段日子,累得常常在公交车上睡着坐过站,也只能穿平底布鞋。同时承受的,还不仅仅是体力的疲惫。有来访者亲见我的困顿,却没心没肺地说成是潇洒。“他没地方吃饭——”曾在觥筹交错的间听到这样的批评,我高高地端起葡萄酒杯,“我要往你头上倒!”哪怕面对的,是一座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
我是知道自己自虐式的折磨和折腾,背后是怎样的不甘和不肯。坠落困顿里,发现自己是如此能隐忍;在放弃所有符号之后,发现自己是如此能生存。即使一无所有,我仍旧可以好好活着,站得笔直。
小女孩,你又是为了什么,不得不奔波?终点是幸福么?
你瘦削的瓜子脸,是成人的静默和坚毅。
附:后来发现,这个站点,不叫幸福村,准确的命名是,幸福桥。将错就错吧。反正是记录了那段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