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杨梅坑是09年,第一次看见如此干净的海面,并在海岸边拍得多种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那里对我来说印象过于美好了。
重回旧地,没有先去海边,而是选择了对面的山。自工作忙碌以来,就没有认真的去山里拍过东西。早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无牵挂无杂事的出去一趟,加之阳光普照的艳阳天,幸福感油然而生。
读研时,几乎每一两个月都有机会去山中采集几天。毕业了自然就没那种好运气了。只是在山间穿梭攀爬之时,还能找到几分那时的感觉。
丛林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生物是一条小小的香港蝾螈。在冰凉的石头下蛰伏。身体柔软冰凉,拿到手上拍摄下腹面的花纹,这是鉴定的重要特征,且腹部的花纹有很多种变异,只能拍摄清楚回去对比图鉴。感觉到我手的温度,它开始慢慢的伸展身体。拍完把它放回去,让它继续在山林中过寒冬。
朽木永远是我们虫人的最爱物品之一。这不,这段朽松木里就被我们找出一只大头宝宝——吉丁的幼虫。吉丁是一类艳丽的甲虫,不知道这个羽化后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当然把它带回来养啦,同时还得带上大段朽木供它食用。
同时在朽木发现的还有一只不知名的壁虎,外加一只不知名的叩甲。两者颜色倒是很相近。叩甲俗称磕头虫,按住头部就会反弹起来,发出啪啪的声响。
冬天的山间依然是郁郁葱葱,有野生的花椒和不知名的植物。
开花的有蓼科植物火炭母,一朵朵小白花挤在一堆。细看还蛮精致。
堇菜在阳光下很好看。
藿香蓟是这里一年四季都开花的,随处可见。
华凤仙是这里最常见的凤仙花,凤仙花科的最主要特征还是距——那个小弯钩。华凤仙的特征就很明显。
虫人的兴趣终于还是从植物转移到虫子。这个季节比较多的是报喜斑粉蝶,这里的优势种。
一只倒霉的大胡蜂,蛰伏的时候被我们翻出来调戏了一下。拍了一个愤怒的大头部。
丽盾蝽有两种色型,这种要黯淡一些。
被我们骚扰的还有石头下的蚂蚁。
另外一种多刺蚁。
没发现蚁客,却发现了一只水生萤火虫的幼虫。身体两侧有特化突起的气管鳃,是水生萤火虫的重要特征。
下山去往海边,可惜已经涨潮,失去了拍海滩生物的机会。下次一定要早点去拍才行。
最可悲的是看见了这个。
回去的巴士上可以看到一路的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吊车和施工队。我就知道这样的海和山又要遭殃了,人类开发的黑手已经伸过来了。不知道这样的海和山和其间的生物还能存在多久。我不禁又开始怀念起09年那个清清静静海水碧蓝的杨梅坑。
我能做的也只能是多用相机留住一些影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