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犯现形记
所谓装逼犯...指的是自己平民猥琐命,偏要学人家王八俊雅之气,结果可惜往往因为气场不足,画虎不成反类犬,被人揭穿下不来台...
当然,能成为装逼犯,此人必有装逼的独到之处,揣个ip4背个lv满街瞎逛唯恐天下不知,于此般人相较,就又等而下之了。
兹举一例
原版: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土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三国志·陈登传》
装逼版:
“临去了在上海火车站地下一层,满眼都是立柱,大家又想起徐庶的笑话,于是老郜说主公何不说将这些柱子都与我砍了?我说这是出于什么典故,老郜说主公文化不够啊,回家翻书,翻书!
于是我重翻了《三国演义》,那一段是这么说的:
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小时候读《三国》,总是喜欢奢谈大耳贼的虚伪。可是我放下书的时候明白我其实真的没有读懂啊,原来曾经在光阴的一隅,曾经站着那么一个真实的大耳,他骑马走到林边,只是送别一个创业的朋友。所以他也许是真的想把成都留给诸葛吧,在那个战云四起的悲怆年代,有什么比并肩的朋友更重要呢?
元直去矣!吾将奈何? ”
——请自行百度
不知昭烈、颍川泉下知道某人以己燃情自况,当作何感想...
当然,能成为装逼犯,此人必有装逼的独到之处,揣个ip4背个lv满街瞎逛唯恐天下不知,于此般人相较,就又等而下之了。
兹举一例
原版: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土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三国志·陈登传》
装逼版:
“临去了在上海火车站地下一层,满眼都是立柱,大家又想起徐庶的笑话,于是老郜说主公何不说将这些柱子都与我砍了?我说这是出于什么典故,老郜说主公文化不够啊,回家翻书,翻书!
于是我重翻了《三国演义》,那一段是这么说的:
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小时候读《三国》,总是喜欢奢谈大耳贼的虚伪。可是我放下书的时候明白我其实真的没有读懂啊,原来曾经在光阴的一隅,曾经站着那么一个真实的大耳,他骑马走到林边,只是送别一个创业的朋友。所以他也许是真的想把成都留给诸葛吧,在那个战云四起的悲怆年代,有什么比并肩的朋友更重要呢?
元直去矣!吾将奈何? ”
——请自行百度
不知昭烈、颍川泉下知道某人以己燃情自况,当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