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战纪》观影前须知(针对未看过前集从未听说的朋友)
![]() |
1982年迪士尼投资1700万拍摄了一部无论在电影特效技术还是概念上都极为超前的作品,这就是《TRON》(电子争霸战)。尽管最终票房收入与迪士尼的期望相差较远,大部分观众也因为影片太过前卫而并不买单,不过这部作品却最终成为“赛博朋克”,虚拟世界概念影片的先驱老祖,对后世的同类影片以及相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1月11日,这部传奇影片的续集《创:战纪》(Tron Legacy)将在内地全面上映,为了避免三十年前的杯具再度上演,请允许我们顶着可能剧透被扁的危险啰嗦两句,观看《创:战纪》之前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儿!
1,TRON是嘛玩意儿
“TRON”本身在英文中并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一个合成新词,在电影中“TRON”是当年第一集中男主角凯文•弗林与好友阿兰•布莱德利在电子虚拟世界中所设定开发的一个安全程序,当然在影片中被具象的表现为一个人形化角色。当然人们一直还是很好奇这个名词是如何诞生的?1980年代初,电子游戏也是刚刚开始兴起,当时的APPLEⅡ是最为成熟并且受欢迎的游戏平台,在APPLEⅡ上有一个TRACE ON功能,被用作关闭游戏程序追踪,它的简称就是“TRON”。可以说影片本身就是与当时的电子文化,游戏等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的。尤其在你看到电影中风驰电掣的摩托车拖拽出长长光晕的时候,这个灵感也是来源自APPLEⅡ上著名游戏《SNAKE GAME》(如今《贪吃蛇》的前身)。这种游戏视觉风格与模式后来被很多后来者所效仿,出炉了一大批所谓的“tron-like”游戏。
2,第一集电影到底讲了虾米
《创:战纪》的故事与第一集的关系千丝万缕,如果没看过前作确实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第一集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当年的电影讲述了年轻硬朗有天赋的软件工程师凯文•弗林因怀疑自己的前雇主-ENCOM公司高级经理埃德•迪林杰窃取了自己的代码以获得提升,就编写了黑客程序潜入公司电脑,但被人工智能“主控制程序”截获。“主控制程序”向埃德•迪林杰摊牌,说自己要攻入五角大楼从而统治世界,他要挟迪林杰让他协助自己。
另一方面,弗林在好友阿兰•布莱德利与劳拉•贝恩斯的帮助下,偷偷进入了ENCOM公司,准备入侵公司的电脑系统,谁知他被“主控制程序”一道镭射激光电子化了,从而进入了电子世界。在这里主控制程序和他的指挥官——控制程序“Sark”统治着一切,如果有程序不听话就会被送去进行一种飞盘比赛,输者将被摧毁。
经过一番波折,弗林见到了安全程序“Tron”,他们和“Yori”一起前往主控制程序所在地,途中“Sark”截获了他们,经过一番恶战,“Tron”终于摧毁了主控制程序,电子世界终于重获自由。回到现实世界的弗林找到了迪林杰窃取自己代码的证据,并当上了ENCOM公司的新CEO。
3,如何进入虚拟空间
《TRON》在设定真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连接时并没有太多的花哨之感,与后来许多同类影片相比的确显得够朴素。在弗林房间的机房内,“主控制程序”(MCP)有一个类似于电子眼的道具,通过激活主程序后就能将坐在镜头前的真实人物通过镭射激光完全程序化并带入到虚拟世界中。
4,为科幻文化贡献了新概念
《TRON》的最初故事原型其实来自于《绿野仙踪》。从根本上的结构来讲,都在讲述一种不同介质世界之间的穿越:个体进入另一个新世界,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任务,必须打败或者消灭某个邪恶势力,然后再想法穿越回属于自己的世界。《TRON》为科幻文化及相关联的文本开启了一种新的架构模式: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对立,真实世界与人造虚拟空间的二元对立。这是现代神话故事的延续,人类进入了“造物主”时代。
尽管其在思想性与哲学思考上不如后世同类以“赛博朋克”为概念的影片(如《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深入透彻。但却奠定了此类故事模式的基本元素设定:如虚拟空间是不稳定的,充满危险变数,对真实世界构成威胁;虚拟空间中总是出现邪恶的程序妄图控制人类;人类渐渐开始在两个世界中变得失去自我等等。
5,新一集向老版以及其他经典电影的致敬(含彩蛋)
《创:战纪》不仅在服饰,美术设定,特效,剧情等方面向前作致敬效仿,就是在影片本身中也安插了不少有意思的彩蛋。比如影片刚开始,你会看到弗林之子萨姆的房间内就有第一集电影的人偶玩具,海报。再仔细看的话,你甚至能看到一张迪士尼1979年科幻电影《黑洞》的海报,而凑巧的是迪士尼也已经计划重新翻拍这部电影,导演就是执导《创:战纪》Joseph Kosinski。当弗林向儿子解释如何才能击败片中反派CLU这个场景,是在向同样在1980年代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科幻电影《战争游戏》致敬。弗林的机房位于Mead Street(米德街)上,这是在向第一集的特效设计师Syd Mead(著名科幻特效技术,美工,道具大师)致敬。萨姆在片中有一句“That's a big door”(有一扇大门)的台词,这也是第一集中其父亲弗林在闯入ENCOM公司时说过的台词。
另外关于片中反派CLU,同样是在向第一集中的反派“Sark”致敬,只不过前者的面容变成了弗林,后者则是当时ENCOM公司高管埃德•迪林杰。此外像第一集中与弗林一起闯入虚拟空间的好友阿兰•布莱德利同样出现在了《创:战纪》中,并点化萨姆进入虚拟世界寻找真相。
最有意思的是,《LOST》的编剧Edward Lawrence Kitsis(同时也是本片编剧之一)在私下里曾透露,他们会将《LOST》中曾出现的一串神秘数字(看《迷失》的童鞋应该多少猜到了)偷偷的植入到了电影中。这下考据帝们又有事情干了!
6,两集电影的特效
《TRON》在当年罕有的首次在特效制作上采用实景人物与CG绘制相结合的全新理念进行拍摄,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视觉奇观成为了一种新美学风格,也是很多怀古人士的钟爱。那么《创:战纪》的特效又有何NB之处呢?当然是如今在好莱坞业界方兴未艾的“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由于去年的《阿凡达》,该项技术被媒体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演员的面部等区域的表演,将其记录下来后转为数据进行保存,然后通过全新的CG建模把真人演员的表情数据移植到CG模型上进行电影表演。在本片中此项技术被运用最多的地方就是当年第一集中的主演杰夫布里吉斯饰演的弗林身上,因为片中的虚拟世界中出现了一位年轻化的弗林程序角色(CLU),所以特效人员必须要将布里吉斯老爷子的表情数据一五一十的记录转制,以完全运用CG打造出极为逼真的年轻弗林。
7,新一集如何诞生
由于1982年《TRON》在票房收益与口碑上并不如人意,迪士尼在日后的很多年里都不愿再打算为影片做续。不过关于这部电影续集的消息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某一天被人们重新提及,当时的皮克斯被传会制作电影续集,不过仅此而已没有了下文。2008年迪士尼在当时的圣地亚哥动漫展上突然发布了一款所谓的《Tron2》的先导预告片,人们才终于意识到当年的经典终于要回归了。随着新世代特效技术的进步,TRON文化的持续蔓延于升温,尤其是3D与IMAX技术的大普及,迪士尼认为将当年的这部令自己没捞到油水但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作品拿出来再加工赚票子的机会到了,2009年4月,这部续集正式开始了拍摄。
8,TRON文化对后世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过《TRON》因为太过超前而致使自己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因为在那个还没有多少人能用的上计算机的年代,影片第一次抛出了虚拟空间的全新概念,并在特效制作上采用实景人物与CG绘制相结合的全新理念进行拍摄,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视觉奇观与故事结构令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便是参与了拍摄的大多数演员们也很难理解剧本以及在摄影棚中的表演。不过这也怪不得任何人,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也只是在1984年自己的科幻小说《神经流浪者》中才第一次抛出了“CYBERSPACE”的概念,从那以后以表现虚拟空间,网络概念的新思潮“CYBENPUNK”才逐渐让大众熟知,所以这部超时代的电影注定成了悲催货。迪士尼当年投资1700万美元(这在80年代算是大数目了),最终票房仅有三千三百万。难为一向走保守稳妥路线的迪士尼唯一的一次大胆尝试,仅以此种结局收场,在日后的很多年里都不愿再打算为影片做续。不过迪士尼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影凭借独特概念以及炫酷感十足的特效画面在GEEK与邪典圈子里渐渐成为了神级的存在,并向更多的领域进行扩散形成了一种专属的TRON文化,电影,游戏,音乐,MV,幻想文学,动漫,广告,时尚圈,汽车等等领域你都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的创意影响。
9,《Tron Legacy》观影小贴士
《Tron Legacy》将有2D,3D,IMAX3D(国内不知会否有胶片拷贝)几个版本。不过观众需要清楚的是,本片在播映时候并非完全3D,当影片在真实世界中时为2D成像,当故事进入到虚拟世界时才会是3D成像。另外如果你选择观看的是IMAX版本,那么要提前说明一下,唯有在IMAX3D版中,有7段3D场景的画面(约43分)比例会扩大近满屏IMAX银幕,观影视野随之增加。在数字IMAX影院,画面比例会扩大到1.9比1;在胶片IMAX影院,该比例会扩大1.78比1。不过一般IAMX满屏格式为1.44:1,《Tron Legacy》的摄制使用了索尼的CineAlta Fusion 3D摄影机,由于是数字摄影机,取景画幅比为1.78:1,经上下裁剪(道理类似于早年的遮幅式宽银幕),就有了普通放映的2.39比例这7段特别场景等于将遮幅重新打开,额外开销就是要把多出来的顶底画面特效一并补完。所以数字IMAX厅放映时,画幅比最多只能扩展到1.9:1;无此限制的胶片IMAX厅就可以上到1.78:1的制作比例。
10,会有第三部TRON吗?
由于从目前《Tron Legacy》悲催的票房来看(上映三周北美票房仅一亿三千万),迪士尼可能将无意在短期内拍摄第三集。因为本片号称三亿美子的投资,加上后续营销的花费,全球最终票房如果不能达到5亿以上影片便可告票房失利。有了这二度"TRON"魔咒的惊吓,即便拍摄第三集也可能会大大的削减成本。实际上早在去年四月迪士尼曾经放话说他们打算继续拍摄续集,当然前提是影片能如前年同档期《阿凡达》那般获得巨大成功,同时编剧Adam Horowitz与Edward Kitsis也在那时就已经开始撰写续集剧本了。而导演Joseph Kosinski也在上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很乐意继续执导续集,只不过随着票房数据的反馈,估计迪士尼暂时会将续集的想法搁置。
不过本片的制作人Sean Bailey(迪士尼制作部门总监)同时透露,他们会继续制作几个短篇小动画剧集作为前传来进行故事上的补完,于2011年秋季时候进行播映。而迪士尼之前早已经开始制作的正式动画剧集《Tron: Uprising》将于2012年夏天正式播放。看来即便电影票房不如意暂时不拍续集,迪士尼也会通过别的平台继续延续TRON风潮所可能带来的其他潜在收益,毕竟传奇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熄灭的。
原文刊载:网易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