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厦门
双城记》的开篇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绝对不只是狄更斯的时代,这时代真实的你甚至触手可及,他是那么的近,近的你都不用伸手,它都向你扑面而来,但,偏偏大家都那么的自觉,自觉的无视,自觉的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一切偶那么的自然,就好像真的没发生过,谁知道呢,每个人都在苦思冥想呀,怎么才能让RMB更多呢?你这么想,他这么想,为什么我不能这么想呢?是呀,为什么呢,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呢,明明是不同的人呀。
“为什么北京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苹果》里的下句话是“为什么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我呢?”是啊,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大的已容不下任何一个无资本的如民工的诸多,如毕业的学生你我他,如我们在电视的,大部分电影里看不到的,甚至在网络的角落才能看到的那些的某某。北京,多少人的梦,北漂不是一个词,那是一个酸楚的回忆,我不喜欢这个词,很不喜欢,不管是什么“漂”,都让人想到泪的咸苦。 厦门那么小,那么小,那么小,它小的被称为“温馨”,小的可以算是个大点的“家”,但它终究不是家,在家里,是不会有任何兄弟姐妹存在不平等的。 做人的不易,绝不是我能诉说的,处世的不易同样让人费其一生难以明了,也许人真的是很复杂的,也许社会真的是很复杂的,是谁影响了谁?恐怕大家都不愿去挑明吧。 在我看来,就是自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