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自省!也给自己留档!
永远的传奇——玛格南图片社
作者:阮义忠(台湾)
这是阮义忠先生为IC传媒引进的玛格南图片册写的序言。
当“数码影像”这个名词出现后,摄影就变得越来越没重量,摄影家的地位也跟着滑落了。满街的老老少少,谁不会拍照?谁又介意照片拍得好或不好?
我拍照已超过30年,既创办出版社和摄影杂志,又在教摄影。摄影不但是我的兴趣、工作,更是我的理想,与我的生命牢牢缠在一块儿。对我来说,摄影的价值自始以来就是不可动摇的信念,它为时代作见证,将刹那间绽放出的人性光辉化为永恒。
但是,看看时下无所不在、把我们彻底包围起来的影像:庸俗不堪的八卦杂志照片、充满感官刺激的广告、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画面……这些在实质上只能称为影像拼贴的东西,能让我们体会到多少摄影的真正价值呢?
当我在大学美术系的课堂中,拿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送给我的签名摄影集时,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他是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摄影家、传奇的玛格南图片社创办人之一。时代真的是完完全全地改变了!
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会来学摄影?原因绝对和我当初喜欢摄影的理由不一样。21世纪的新人类,和上一代最主要的不同,就是他们只在意自己,而且只对立即就能利用的事物感兴趣。所谓生命的感动、人类的悲剧与苦难,仿佛是属于另外一个世界的。然而,仅是这些差异,就足以构成摄影精神的消失。
在摄影还没产生以前,人类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靠语言、文字及图画,听到、读到和看到的讯息,都是由目击经验所转化成的符号。有了摄影之后,人们才开始能够直接看到摄影者的临场所见。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沟通方式,也是摄影和其他艺术截然不同的所在。
由于摄影和目击经验太过于接近,一般人会把照片上的影像视为事件的“证据”。但事实上,摄影不只是“有人看到”而已,也同时是“此人发现了该事件的特殊意义”,并选择特别的角度把他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要欣赏摄影,从影像中读到更多的讯息,就要进一步地去了解一位摄影家为什么这样看、为什么这样表现?因为每张照片都包含着摄影家的品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以及人生观。
我在二十几岁开始碰相机时,正是报道摄影的黄金时期,也是玛格南图片社的巅峰。全世界都视玛格南为摄影界的神话,从事报道摄影工作的人,无不以玛格南摄影家为师法的对象,以加入玛格南为毕生的梦想。我学习拍照,事实上就是追随玛格南摄影家的脚步,一步步地走着。
为什么玛格南会如此重要、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在那个年代玛格南就是良心的代名词、关怀的同义字。每位玛格南摄影家虽然具备不同的创作特质,却有相同的人生信念。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验,与时代变迁、社会状态以及人类共同情感互相结合。换句话说,摄影者一定要在自己与拍摄主题之间找到最好的定位,因为摄影是靠对象才能呈现的媒材,摄影的伦理应该是尊敬对象、替对象服务,而不是自私自利地把对象当成创作的材料。就这一点而言,玛格南的创立者与其早期的摄影家,都毫无疑问是后人的典范。这并不意味着近期的玛格南摄影家已失去了这种珍贵特质,而是大时代的转变使报道摄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自从电视新闻泛滥,影响力极大的平面媒体,如美国《生活》、瑞士《相机》等杂志相继停刊,报道摄影家的工作机会以及艺术地位的被肯定,渐渐地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在创办了《摄影家》杂志后,我跟玛格南有了许多接触的机会,经常在世界各地拜访我心仪已久的摄影家们。记得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采访科奈尔·卡帕时,电脑合成影像正方兴未艾。老先生忧心忡忡地表示,摄影的证据性面临严重的挑战,真与假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那时的他已快要退休,脸上却仍流露着为报道摄影效命的斗志。
1992年在阿尔摄影节初遇勒内·布里时,他的那番话让我至今依旧难忘。“我们这些人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弹药不足的游击队员,到处跑来跑去,在这里放一把火,那里放一把火,提醒世人报道摄影的存在。尽管辛苦,我们却一直要坚持,而且要更团结,否则大家都会消失的。”
《摄影家》杂志也算是一把小小的火炬吧,而且和玛格南特别有缘,刊登过的摄影作品包括她的老、中、青三代,有时还以整本专辑向他们的成就致敬。在为那些撼动人心的照片做编辑时,我深深地庆幸有机会为滋养我摄影生命的源头尽绵薄之力。
玛格南的四位创办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及乔治·罗杰如今都已作古。诞生于1947年的她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曾经风风光光、惊天动地,却也每隔一阵子就会传出经营危机。但是无论如何,她一路行来总能渡过难关,即使在介入商业领域后仍旧维持着独立而具个人观点的摄影风格,走过这人类史上变化最大的60年。今天的玛格南依旧是摄影界的传奇。
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结构急速变化,传播媒体无孔不入,电视及电脑的大量生产对人类文明、伦理道德产生了莫大的冲击与扭曲。报道摄影家作为人间目击者的角色,见证着一切的变迁。玛格南这个集世界摄影精英分子于一堂的组织,其图片库就是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互相冲击的斑斑痕迹。重新审视这批极为珍贵的人类影像财产,应该可以让我们对未来的方向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中国拥有广大的土地与人口、丰富而多样的风俗民情,堪称是报道摄影的沃土与最大市场。盼望IC传媒在此时此刻引进玛格南,除了作为摄影界的养份外,还可激励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创报道摄影黄金期,彼此携手共创属于中国的、永远的传奇。
作者:阮义忠(台湾)
这是阮义忠先生为IC传媒引进的玛格南图片册写的序言。
当“数码影像”这个名词出现后,摄影就变得越来越没重量,摄影家的地位也跟着滑落了。满街的老老少少,谁不会拍照?谁又介意照片拍得好或不好?
我拍照已超过30年,既创办出版社和摄影杂志,又在教摄影。摄影不但是我的兴趣、工作,更是我的理想,与我的生命牢牢缠在一块儿。对我来说,摄影的价值自始以来就是不可动摇的信念,它为时代作见证,将刹那间绽放出的人性光辉化为永恒。
但是,看看时下无所不在、把我们彻底包围起来的影像:庸俗不堪的八卦杂志照片、充满感官刺激的广告、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画面……这些在实质上只能称为影像拼贴的东西,能让我们体会到多少摄影的真正价值呢?
当我在大学美术系的课堂中,拿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送给我的签名摄影集时,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他是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摄影家、传奇的玛格南图片社创办人之一。时代真的是完完全全地改变了!
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会来学摄影?原因绝对和我当初喜欢摄影的理由不一样。21世纪的新人类,和上一代最主要的不同,就是他们只在意自己,而且只对立即就能利用的事物感兴趣。所谓生命的感动、人类的悲剧与苦难,仿佛是属于另外一个世界的。然而,仅是这些差异,就足以构成摄影精神的消失。
在摄影还没产生以前,人类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靠语言、文字及图画,听到、读到和看到的讯息,都是由目击经验所转化成的符号。有了摄影之后,人们才开始能够直接看到摄影者的临场所见。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沟通方式,也是摄影和其他艺术截然不同的所在。
由于摄影和目击经验太过于接近,一般人会把照片上的影像视为事件的“证据”。但事实上,摄影不只是“有人看到”而已,也同时是“此人发现了该事件的特殊意义”,并选择特别的角度把他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要欣赏摄影,从影像中读到更多的讯息,就要进一步地去了解一位摄影家为什么这样看、为什么这样表现?因为每张照片都包含着摄影家的品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以及人生观。
我在二十几岁开始碰相机时,正是报道摄影的黄金时期,也是玛格南图片社的巅峰。全世界都视玛格南为摄影界的神话,从事报道摄影工作的人,无不以玛格南摄影家为师法的对象,以加入玛格南为毕生的梦想。我学习拍照,事实上就是追随玛格南摄影家的脚步,一步步地走着。
为什么玛格南会如此重要、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因为在那个年代玛格南就是良心的代名词、关怀的同义字。每位玛格南摄影家虽然具备不同的创作特质,却有相同的人生信念。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验,与时代变迁、社会状态以及人类共同情感互相结合。换句话说,摄影者一定要在自己与拍摄主题之间找到最好的定位,因为摄影是靠对象才能呈现的媒材,摄影的伦理应该是尊敬对象、替对象服务,而不是自私自利地把对象当成创作的材料。就这一点而言,玛格南的创立者与其早期的摄影家,都毫无疑问是后人的典范。这并不意味着近期的玛格南摄影家已失去了这种珍贵特质,而是大时代的转变使报道摄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自从电视新闻泛滥,影响力极大的平面媒体,如美国《生活》、瑞士《相机》等杂志相继停刊,报道摄影家的工作机会以及艺术地位的被肯定,渐渐地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在创办了《摄影家》杂志后,我跟玛格南有了许多接触的机会,经常在世界各地拜访我心仪已久的摄影家们。记得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采访科奈尔·卡帕时,电脑合成影像正方兴未艾。老先生忧心忡忡地表示,摄影的证据性面临严重的挑战,真与假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那时的他已快要退休,脸上却仍流露着为报道摄影效命的斗志。
1992年在阿尔摄影节初遇勒内·布里时,他的那番话让我至今依旧难忘。“我们这些人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弹药不足的游击队员,到处跑来跑去,在这里放一把火,那里放一把火,提醒世人报道摄影的存在。尽管辛苦,我们却一直要坚持,而且要更团结,否则大家都会消失的。”
《摄影家》杂志也算是一把小小的火炬吧,而且和玛格南特别有缘,刊登过的摄影作品包括她的老、中、青三代,有时还以整本专辑向他们的成就致敬。在为那些撼动人心的照片做编辑时,我深深地庆幸有机会为滋养我摄影生命的源头尽绵薄之力。
玛格南的四位创办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及乔治·罗杰如今都已作古。诞生于1947年的她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曾经风风光光、惊天动地,却也每隔一阵子就会传出经营危机。但是无论如何,她一路行来总能渡过难关,即使在介入商业领域后仍旧维持着独立而具个人观点的摄影风格,走过这人类史上变化最大的60年。今天的玛格南依旧是摄影界的传奇。
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结构急速变化,传播媒体无孔不入,电视及电脑的大量生产对人类文明、伦理道德产生了莫大的冲击与扭曲。报道摄影家作为人间目击者的角色,见证着一切的变迁。玛格南这个集世界摄影精英分子于一堂的组织,其图片库就是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互相冲击的斑斑痕迹。重新审视这批极为珍贵的人类影像财产,应该可以让我们对未来的方向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中国拥有广大的土地与人口、丰富而多样的风俗民情,堪称是报道摄影的沃土与最大市场。盼望IC传媒在此时此刻引进玛格南,除了作为摄影界的养份外,还可激励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创报道摄影黄金期,彼此携手共创属于中国的、永远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