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南明史》读书笔记(五)
九、关于阉党和东林-复社的一些问题(补)
安宗和阮大铖的敌人是东林-复社,东林-复社的敌人阉党,但不能说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安宗和阮大铖的朋友就是阉党,这个逻辑不存在。东林-复社人士抓住阮大铖的“逆案”小辫子不放是无意义的党争之举,但其实除此之外敌对的双方都没有更多地纠缠于此。马士英也好,史可法也好,对待逆案中人(不仅仅是阮大铖,但阮大铖是典型)都是个别看待,不存在谁打算翻案的问题——甚至《留都防乱公揭》的签名者们也未必不是专门对待阮大铖一人而非真的以为会有人有能力“掀翻逆案”。威宗对阉党的清算确扩大化了(比如对待阮大铖),而且很多遭到罢斥的阉党成员确实有一定才能,因此被南明朝廷(不仅是弘光朝)或者清朝启用也是事实,但这不等于可以平反阉党——无论是南明还是清朝都未对此翻案,甚至到了今天也只有网上极少数人寻找“铁腕结束党争乱象”、“忠心辅弼熹宗”或者是一些事后诸葛亮的对辽东战局的分析之类站不住脚的理由为魏忠贤说话,这完全是因为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暴行悖逆天理良知的底线,罪无可辩。笔者赘述这些,只是觉得如果今之史家如果过多纠缠于此,则不免有所胶执,特此三致意。
《留都防乱公揭》的主要策划和起草者是吴应箕和陈贞慧。吴应箕生于1594年,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时已经四十余岁(《留都防乱公揭》的起草年,不同史料有1638、1639两种说法,希望熟悉史料的师友为我指正),哪还称得上是“公子哥儿”?其实即便是“明末四公子”也主要是说四人都是宦门子弟,虽然和其他明季文人一样爱好醇酒美姬(特别是在秦淮河畔),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一群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这几人在明末大变局中,吴应箕坚持抗战、杀身成仁;陈贞慧抗清兵败后隐居不仕;方以智虽然短暂被迫供职于李自成朝廷(因此可以说不是明朝的“忠臣”或“纯臣”),但后来在永历朝也呕心沥血参加抵抗,力竭出家(而且很可能最终殉国),民族大节不亏;冒襄至少也是隐居山林,不为满清所用。唯有一个侯方域屈服于征服者而已。而他们发表《留都防乱公揭》的目的也不能说就是单纯的人身攻击。从忠于朝廷的角度讲,提醒士人提防钦定逆案罢斥官员兴风作浪的态度也谈不上有什么错。顾诚先生对吴应箕、陈贞慧的评价太过苛刻。
秦淮八艳中,柳如是嫁贰臣钱谦益,寇白门嫁贰臣朱国弼,李香君嫁贰臣侯方域,卞玉京几乎嫁贰臣吴伟业,顾横波嫁“叁臣”龚鼎孳,陈圆圆嫁叛臣吴三桂,俱是遇人不淑。
安宗和阮大铖的敌人是东林-复社,东林-复社的敌人阉党,但不能说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安宗和阮大铖的朋友就是阉党,这个逻辑不存在。东林-复社人士抓住阮大铖的“逆案”小辫子不放是无意义的党争之举,但其实除此之外敌对的双方都没有更多地纠缠于此。马士英也好,史可法也好,对待逆案中人(不仅仅是阮大铖,但阮大铖是典型)都是个别看待,不存在谁打算翻案的问题——甚至《留都防乱公揭》的签名者们也未必不是专门对待阮大铖一人而非真的以为会有人有能力“掀翻逆案”。威宗对阉党的清算确扩大化了(比如对待阮大铖),而且很多遭到罢斥的阉党成员确实有一定才能,因此被南明朝廷(不仅是弘光朝)或者清朝启用也是事实,但这不等于可以平反阉党——无论是南明还是清朝都未对此翻案,甚至到了今天也只有网上极少数人寻找“铁腕结束党争乱象”、“忠心辅弼熹宗”或者是一些事后诸葛亮的对辽东战局的分析之类站不住脚的理由为魏忠贤说话,这完全是因为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暴行悖逆天理良知的底线,罪无可辩。笔者赘述这些,只是觉得如果今之史家如果过多纠缠于此,则不免有所胶执,特此三致意。
《留都防乱公揭》的主要策划和起草者是吴应箕和陈贞慧。吴应箕生于1594年,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时已经四十余岁(《留都防乱公揭》的起草年,不同史料有1638、1639两种说法,希望熟悉史料的师友为我指正),哪还称得上是“公子哥儿”?其实即便是“明末四公子”也主要是说四人都是宦门子弟,虽然和其他明季文人一样爱好醇酒美姬(特别是在秦淮河畔),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一群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这几人在明末大变局中,吴应箕坚持抗战、杀身成仁;陈贞慧抗清兵败后隐居不仕;方以智虽然短暂被迫供职于李自成朝廷(因此可以说不是明朝的“忠臣”或“纯臣”),但后来在永历朝也呕心沥血参加抵抗,力竭出家(而且很可能最终殉国),民族大节不亏;冒襄至少也是隐居山林,不为满清所用。唯有一个侯方域屈服于征服者而已。而他们发表《留都防乱公揭》的目的也不能说就是单纯的人身攻击。从忠于朝廷的角度讲,提醒士人提防钦定逆案罢斥官员兴风作浪的态度也谈不上有什么错。顾诚先生对吴应箕、陈贞慧的评价太过苛刻。
秦淮八艳中,柳如是嫁贰臣钱谦益,寇白门嫁贰臣朱国弼,李香君嫁贰臣侯方域,卞玉京几乎嫁贰臣吴伟业,顾横波嫁“叁臣”龚鼎孳,陈圆圆嫁叛臣吴三桂,俱是遇人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