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阅读盘点:普世价值就是终极价值
2010已经过去,不得闲的我读书不多,但还是有必要对这一年的阅读进行梳理,以下是去年读过的好书。
1。白夜行
2。放学后
点评:东野圭吾无疑是本年度的最大发现。他善于设计悬念,让人想起了丹·布朗,注重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而不是推理过程,在他的小说里,主角不再是侦探,有点酷酷的,戴个礼帽,叼个烟斗,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的小说明显带有日本人特有的多愁善感。此外,小说很像电视剧,知道在关键的时候转场,丢下悬念,能在平静的情节中设置种种奇怪的情节,不确定性时时笼罩在读者的整个阅读过程当中。他的故事并不复杂,犯罪手段、动机都不复杂,但他通过添油加醋、各种相关情节缓慢地推进剧情,让人获得一种愉悦。
3。路西法效应
这本书深刻阐释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改造能力,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这种能力,所以要严加防范。就像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我们会毁于我们所爱的东西,在花花世界里,变坏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4。身份的焦虑
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很焦虑,看完之后慢慢调整,就不那么焦虑了。
5。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由于工作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一些摄影、摄像方面的知识,这本书正是这类书籍的入门之作,上下册两本书一改技术类图书枯燥、模式化的理科生模式,把艺术写得很艺术,即使作为一个消遣类的书来看,也是不错的。本年度最给力的专业书籍。
6。定位
因为喜欢广告,这几年也看了不少广告、营销方面的书,《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维自传》《大创意》《我的广告生涯&科学的广告》《里奥最后的演讲》《营销管理》《广告文案写作》《文案发烧》《洞人心弦》,叶茂中大部分著作等等,少说也有二三十本。其中,这本是今年新看到的,经济类图书一般都很贵,这本也不例外,接近四十块钱,不过物有所值,封面、纸张很好,这是直观的感受;内容设计得也很巧妙,不仅有理论,更有大量生动的例子,很是有趣。后来因为钱和闲的问题,一直没读特劳特、里斯的其他作品,希望以后有时间再买来看。
7。天堂向左,深圳往右
这本书在早先的大学期间也读过,不过当时是走马观花,也未曾细读,印象不深。今年下半年有时间,又重读了本书,心情很复杂。慕容雪村的文笔和睿智是没话说的,最给力的桥段是,男主角与住所对面面馆老板娘有一腿,有一次,老板娘来电话,张口就说,日逼不?他不在,快过来。这个很有意思。不过,后来我再想一想,觉得慕容雪村的价值观很有问题,金钱至上,为了钱能放弃一切:尊严、爱情、原则,很多很多。不过,谁能否认这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呢?这也是他的作品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小说里不是骗人,就是嫖人,通俗小说得很。
8。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的代表作,相信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早就读过了。小说明显受到了塞林格的影响,一股青春特有的茫然和不知所措笼罩全篇。刘索拉的文笔简直就是登峰造极,节奏明快,惹人喜爱。她后来搞音乐去了,如果还沿着文学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的话,铁凝哪还能当一姐,铁凝的文笔也很灵动,《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几篇小说尽显小女人的机灵和可爱,不过比起刘索拉,她还是差一截。我看过刘索拉的一些访谈,她有五十多了吧,仍然不改优雅、知性,没有变得婆婆妈妈,也还是那么漂亮,怎么能说是漂亮呢,简直是惊艳。太美好了。
9。我的奋斗
这是罗永浩的奋斗,不是希特勒的奋斗。罗永浩无疑是这几年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他的录音、演讲听了很多遍,很过瘾。不过,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很显然,他写得远没有说得好。《我的故事》一节是新写的,除了少数几个段落——如送初恋转学——比较耐看外,其他的都是九流货色,看到文章就想起了他,文字里透着气喘吁吁的疲惫。海淀剧院的演讲很给力,不过有些抨击竞争对手的段落还是有些不那么道德高尚,自从知道了罗永浩,郭德纲在我的心目中就没位置了。
10。民主的细节
早先看《南方周末》时,就很喜欢自由谈里刘瑜的专栏,她写得和自由谈里其他专栏作家不一样,不装腔作势,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不故作清高,不钻故纸堆讨论无聊问题,不会不会写评论却硬要写,文笔灵动,简洁流畅。这本书是她的一些专栏文章结集作品,看完之后我觉得,区别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不在于用的什么主义,处在什么阶段,而恰恰在于那些普世的价值上:民主、人权、平等、宽容等等,就像刘瑜说的,如果我的权利能得到保障,我才不在乎在什么主义的国家呢。读者本书的同时,我又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两本书结合起来一看,深感福山的观点的正确性,历史已经终结了。
11。经济学原理
一直想看看经济学的著作,但由于没时间,也没耐性,主要是没水平,一直搁浅,前段时间有时间,看了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这个制度在大部分情况下能自我调节,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费。然后,在垄断、寡头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最终伤害的必将是消费者。此外,这本书里的机会成本、边际效应等概念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以上就是2010年答卷。2011年对我来说十分关键,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恐怕要推后再推后,预计今年的文艺时间将大大压缩,不过这是值得的,这就是机会成本嘛。
1。白夜行
2。放学后
点评:东野圭吾无疑是本年度的最大发现。他善于设计悬念,让人想起了丹·布朗,注重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而不是推理过程,在他的小说里,主角不再是侦探,有点酷酷的,戴个礼帽,叼个烟斗,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的小说明显带有日本人特有的多愁善感。此外,小说很像电视剧,知道在关键的时候转场,丢下悬念,能在平静的情节中设置种种奇怪的情节,不确定性时时笼罩在读者的整个阅读过程当中。他的故事并不复杂,犯罪手段、动机都不复杂,但他通过添油加醋、各种相关情节缓慢地推进剧情,让人获得一种愉悦。
3。路西法效应
这本书深刻阐释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改造能力,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这种能力,所以要严加防范。就像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我们会毁于我们所爱的东西,在花花世界里,变坏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4。身份的焦虑
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很焦虑,看完之后慢慢调整,就不那么焦虑了。
5。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由于工作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学习一些摄影、摄像方面的知识,这本书正是这类书籍的入门之作,上下册两本书一改技术类图书枯燥、模式化的理科生模式,把艺术写得很艺术,即使作为一个消遣类的书来看,也是不错的。本年度最给力的专业书籍。
6。定位
因为喜欢广告,这几年也看了不少广告、营销方面的书,《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维自传》《大创意》《我的广告生涯&科学的广告》《里奥最后的演讲》《营销管理》《广告文案写作》《文案发烧》《洞人心弦》,叶茂中大部分著作等等,少说也有二三十本。其中,这本是今年新看到的,经济类图书一般都很贵,这本也不例外,接近四十块钱,不过物有所值,封面、纸张很好,这是直观的感受;内容设计得也很巧妙,不仅有理论,更有大量生动的例子,很是有趣。后来因为钱和闲的问题,一直没读特劳特、里斯的其他作品,希望以后有时间再买来看。
7。天堂向左,深圳往右
这本书在早先的大学期间也读过,不过当时是走马观花,也未曾细读,印象不深。今年下半年有时间,又重读了本书,心情很复杂。慕容雪村的文笔和睿智是没话说的,最给力的桥段是,男主角与住所对面面馆老板娘有一腿,有一次,老板娘来电话,张口就说,日逼不?他不在,快过来。这个很有意思。不过,后来我再想一想,觉得慕容雪村的价值观很有问题,金钱至上,为了钱能放弃一切:尊严、爱情、原则,很多很多。不过,谁能否认这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呢?这也是他的作品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小说里不是骗人,就是嫖人,通俗小说得很。
8。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的代表作,相信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早就读过了。小说明显受到了塞林格的影响,一股青春特有的茫然和不知所措笼罩全篇。刘索拉的文笔简直就是登峰造极,节奏明快,惹人喜爱。她后来搞音乐去了,如果还沿着文学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的话,铁凝哪还能当一姐,铁凝的文笔也很灵动,《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几篇小说尽显小女人的机灵和可爱,不过比起刘索拉,她还是差一截。我看过刘索拉的一些访谈,她有五十多了吧,仍然不改优雅、知性,没有变得婆婆妈妈,也还是那么漂亮,怎么能说是漂亮呢,简直是惊艳。太美好了。
9。我的奋斗
这是罗永浩的奋斗,不是希特勒的奋斗。罗永浩无疑是这几年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他的录音、演讲听了很多遍,很过瘾。不过,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很显然,他写得远没有说得好。《我的故事》一节是新写的,除了少数几个段落——如送初恋转学——比较耐看外,其他的都是九流货色,看到文章就想起了他,文字里透着气喘吁吁的疲惫。海淀剧院的演讲很给力,不过有些抨击竞争对手的段落还是有些不那么道德高尚,自从知道了罗永浩,郭德纲在我的心目中就没位置了。
10。民主的细节
早先看《南方周末》时,就很喜欢自由谈里刘瑜的专栏,她写得和自由谈里其他专栏作家不一样,不装腔作势,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不故作清高,不钻故纸堆讨论无聊问题,不会不会写评论却硬要写,文笔灵动,简洁流畅。这本书是她的一些专栏文章结集作品,看完之后我觉得,区别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不在于用的什么主义,处在什么阶段,而恰恰在于那些普世的价值上:民主、人权、平等、宽容等等,就像刘瑜说的,如果我的权利能得到保障,我才不在乎在什么主义的国家呢。读者本书的同时,我又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两本书结合起来一看,深感福山的观点的正确性,历史已经终结了。
11。经济学原理
一直想看看经济学的著作,但由于没时间,也没耐性,主要是没水平,一直搁浅,前段时间有时间,看了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这个制度在大部分情况下能自我调节,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费。然后,在垄断、寡头以及政府主导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最终伤害的必将是消费者。此外,这本书里的机会成本、边际效应等概念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以上就是2010年答卷。2011年对我来说十分关键,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恐怕要推后再推后,预计今年的文艺时间将大大压缩,不过这是值得的,这就是机会成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