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铁生的一则记忆
还是读大学的时候,学校搞等级制度,英语按照高考成绩和入学考试分快慢班,新闻系的我在“英快奥”里遇见了国贸系的她——一个叫梁爽的姑娘,个人觉得她人长得就不怎么梁爽,但按照性格而言,应该叫豪爽(or好爽)!
爽同学出人意料地酷爱文学,常以自己是北大中文系的“漏子”为荣,并把“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国贸”挂在嘴边。
爽同学到图书馆借书,常借到超出规定借书本数的程度。那时我家里藏书颇丰,加之对学校现代化图书馆内网吧的热情,要远远高于对藏书的热情,所以借书量常有富余。也就成了爽同学借借书的对象。
一日,爽同学沮丧地找到我,告知她用我图书证借的一本《史铁生散文集》不但过期未续费,更遭遇了“寻之不着”的窘境。我也豪爽地表示,大不了赔呗!打听才知,那本书乃1995年一印一版的所谓“限量”,早已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这本定价15元的书,应赔付300元整,当然这笔账记在了我的名下。
当时大学的生活费,每个月差不多是800元左右,而且通常前松后紧,月初出手阔绰,月末毛干爪净。适逢月末,我爽二人皆口袋空空,历经周折,方将此帐还清——315元(又拖延一个月,加了15块!)。
从图书馆内走出,爽同学振臂高呼:“要不是史铁生有那么骨子让我爱的傲骨,我就不会付出300元的惨痛代价!且书,还没落在我手!心痛啊!心痛啊!”
自此之后,爽与我、我与史铁生渐行渐远。不知爽是否寻到了那本遗失的散文集。当下我只知,这位傲骨妙人已然驾鹤解脱,特寥寥几笔,纪之……
爽同学出人意料地酷爱文学,常以自己是北大中文系的“漏子”为荣,并把“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国贸”挂在嘴边。
爽同学到图书馆借书,常借到超出规定借书本数的程度。那时我家里藏书颇丰,加之对学校现代化图书馆内网吧的热情,要远远高于对藏书的热情,所以借书量常有富余。也就成了爽同学借借书的对象。
一日,爽同学沮丧地找到我,告知她用我图书证借的一本《史铁生散文集》不但过期未续费,更遭遇了“寻之不着”的窘境。我也豪爽地表示,大不了赔呗!打听才知,那本书乃1995年一印一版的所谓“限量”,早已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这本定价15元的书,应赔付300元整,当然这笔账记在了我的名下。
当时大学的生活费,每个月差不多是800元左右,而且通常前松后紧,月初出手阔绰,月末毛干爪净。适逢月末,我爽二人皆口袋空空,历经周折,方将此帐还清——315元(又拖延一个月,加了15块!)。
从图书馆内走出,爽同学振臂高呼:“要不是史铁生有那么骨子让我爱的傲骨,我就不会付出300元的惨痛代价!且书,还没落在我手!心痛啊!心痛啊!”
自此之后,爽与我、我与史铁生渐行渐远。不知爽是否寻到了那本遗失的散文集。当下我只知,这位傲骨妙人已然驾鹤解脱,特寥寥几笔,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