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相遇
![]() |
魔盒时代,相信别人的人多,信赖自己的人少。被潮流催眠,被光环蛊惑,到处都是圈子、幡号,微博上某人的一句吃喝拉撒成了黑压压粉丝的小菜,一篇流水短文会成为互掐的背景。其实,连同读一点儿书也是一样,潮流制造了短命的畅销书,没有选择能力的只是跟风逐浪,不去思考的人就把自己的大脑当成了不断刷新的硬盘。
书籍与信息泛滥成灾,似乎可读的又太少了。这个时代,读书也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因为真正的读书是大脑深处的流动,那样的文字是在揭示一个深刻的存在,这样的读书状态怎可能和现实的脚步合拍呢?所以,勇气是必须的。另外,阅读快感总是需要一些纠结的智力付出,相比较而言那些兜售成功与财富的高价书会马上给人抚慰与冲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掩饰,所以,智慧也是一定要的。
好书和好人一样,平淡,不张扬,但长命,也可以换个说法是静水流深。好书和好人还有一个一样的地方,就是,得去找,现在变成了得有缘相遇。
所有你所学习到的东西都是你所知道的。以前是从哲理的角度来理解,现在在通读了一些认知心理之后发现,原来人脑在母体的一段时间内快速重复了五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从这个道理上讲,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读不懂的。但为什么有些书读不懂了呢?哦,是因为心不在场,我不在自己,我只是潮流里的一滴,我没有声音,没有视觉,连体觉功能都退化了~
是的,为什么要去读一本不潮流的书?
是与自己相遇。
心灵导师,身心沙龙,心灵工作坊……当我们不能与自己相遇,不能自己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形式,也只是顺应潮流而已,你的生活无处不在,但你始终又是缺位状态。
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你不是感动其中,如果你感动,你只是看客,你没有进入其中,进入其中,你一定是忘了自己,就好比一个战地记者真正在生死现场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一样,只有不在战场的人才会替他感到恐惧。或者,等他平安归来后,才会有机会去想像那时的恐惧,恐惧都是由于不在场引起的。那一刻,你忘掉了自己,你只有体认和思维的焦虑……
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简直就像是一场战斗,不能分心,你肌肉紧张,你心跳加速,你似乎陷入绝境。当你合上那本书,就像经历了一场洗礼,阳光明媚,当下的困境变成一道门。或者,你长久地自动化地陷入一种思考,与书中思想表达者相遇,与自己相遇,你是里尔克,是希波克拉底,也可能是茨威格……进而是对自我的认同与肯定,有一种超于外物的价值感。
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那是一场对黑暗的穿越,没有方向,没有指引,但有一种本能的探险愿望或生存愿望,让你不愿放弃,不能放弃,直至星辰点点,黎明到来。可是,在这个过程里,你遭遇到了自己,触摸到了自己,你远眺浮世,紧握幸福的当下……
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就好比若干年前的随笔,历数心底的收藏,你庆幸打开了它,循着笔迹知道自己的坐标,你把这本书的100年前的主人唤醒,却与自己相遇……
只有与自己无数次地相遇,才认识这上人是谁,才能确认你自己,浮世很小,内在的世界很大,你从来没有这样有力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