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又一大热点。对高考改革的讨论,无非局限在考试的方式和考试的内容上。这两种角度的讨论,只是抓住了问题的皮毛。笔者认为,高考本身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合理的存在,它的主要问题是高考垄断了中国对人才的评价,成为唯一的标准。这个角度揭示的就是病人和症状的关系——高考制度之病在于垄断。
笔者现提出一种打破这种垄断的思路,现与大家讨论,即: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革命,彻底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把大学教育多样化,本质是采取多种人才评价选拔标准。为国人提供充分的受教育的机会。因为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定义人才,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评价制度,也就自上而下改变了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面貌。
第一:把高等教育区分为学位教育和学历教育。前者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后者则是为社会提供中高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前者需要用学位认定科学家级别,后者的学位本身就毫无意义。具体说来:
高考的制度不变,成为学位教育的考试。大幅提高高考的淘汰率,淘汰80%以上的学生。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只能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要从事具体的工作。把这群研究的爱好者,聚集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国家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杜绝了盲目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
创造第二种高考制度。这种高考制度为的是培养实用的中高技能人才,他的培养方向就是职业化。因此他的考试方式可以和第一种高考有很大区别。也就是说他以职业和专业能力测验为考试内容。
第二:高等教育划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实用型大学,特色大学。
研究型大学:录取第一类高考通过者。要求从数量上只占高等教育的10%~20%
实用型大学:录取第二类高考通过者。要求大概占比50%~60%。限定大学的专业,不允许搞综合性大学。要求在某几个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特色教育。采用加强通识教育的手段,提供综合素质教育。
特色大学:创造第三类高考,按照学校特色自主招生。
特色类大学包括三种:其一,文艺和体育等特长类大学;其二,独特教育观念的大学,为不同的教育提供发展的空间;其三,个体大学。也就是说,允许私塾大学的存在。一个人,一个老师,就可以办大学。
第三:多角度,多层次的高考制度。以上提出了三类高考,分别偏重于知识、技能和特长,也就成为了三种(其实是多种)不同的人才评价体系。我建议,三类高考,完全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分别考试。允许学生多次报名,参加不同的高考。最大限度,为一个人提供发挥自己天赋,成长的机会。这样才是最公平的。
第四:发展职业教育接收三类考试的落榜生。提供初级的劳动技能,使他们仍然可以用劳动能力发挥个人价值。职业教育结合一定的高等教育取得完全相同的高等教育毕业证明。
第五:大学教育的多样性,首先影响的就是高中教育的多元化。使高中成为高等教育的预科班,而不是高考的战场。
第六:小学和初中教育得到完全的解放,因为儿童不需要进行专业分化。我国的儿童也就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因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够在多种的评价体系有根多的机会。那么,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保存美好的童年了。
第七:进一步的改革,就是把考试和教育完全分离。使考试独立化。也就是说,由第三方来评价教育的成败,这个由专业委员会来执行。
第八:建立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来指定选拔本专业合格者的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编制考纲。有两个要求
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委员会:10%以上的人员必须是外国专家
实用型大学的专业委员会:60%以上的人员必须是企业在职中高级别人员。彻底在此类大学扭转学院派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人员组成。
建立第三方考试体系,彻底打破自己人考自己人的局面。
第九: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会产生新型教师,会释放社会智慧,会不断地积累社会经验。从而使民富使国强。
笔者现提出一种打破这种垄断的思路,现与大家讨论,即: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革命,彻底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把大学教育多样化,本质是采取多种人才评价选拔标准。为国人提供充分的受教育的机会。因为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定义人才,也就出现了不同的评价制度,也就自上而下改变了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面貌。
第一:把高等教育区分为学位教育和学历教育。前者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后者则是为社会提供中高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前者需要用学位认定科学家级别,后者的学位本身就毫无意义。具体说来:
高考的制度不变,成为学位教育的考试。大幅提高高考的淘汰率,淘汰80%以上的学生。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只能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要从事具体的工作。把这群研究的爱好者,聚集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国家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杜绝了盲目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
创造第二种高考制度。这种高考制度为的是培养实用的中高技能人才,他的培养方向就是职业化。因此他的考试方式可以和第一种高考有很大区别。也就是说他以职业和专业能力测验为考试内容。
第二:高等教育划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实用型大学,特色大学。
研究型大学:录取第一类高考通过者。要求从数量上只占高等教育的10%~20%
实用型大学:录取第二类高考通过者。要求大概占比50%~60%。限定大学的专业,不允许搞综合性大学。要求在某几个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特色教育。采用加强通识教育的手段,提供综合素质教育。
特色大学:创造第三类高考,按照学校特色自主招生。
特色类大学包括三种:其一,文艺和体育等特长类大学;其二,独特教育观念的大学,为不同的教育提供发展的空间;其三,个体大学。也就是说,允许私塾大学的存在。一个人,一个老师,就可以办大学。
第三:多角度,多层次的高考制度。以上提出了三类高考,分别偏重于知识、技能和特长,也就成为了三种(其实是多种)不同的人才评价体系。我建议,三类高考,完全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分别考试。允许学生多次报名,参加不同的高考。最大限度,为一个人提供发挥自己天赋,成长的机会。这样才是最公平的。
第四:发展职业教育接收三类考试的落榜生。提供初级的劳动技能,使他们仍然可以用劳动能力发挥个人价值。职业教育结合一定的高等教育取得完全相同的高等教育毕业证明。
第五:大学教育的多样性,首先影响的就是高中教育的多元化。使高中成为高等教育的预科班,而不是高考的战场。
第六:小学和初中教育得到完全的解放,因为儿童不需要进行专业分化。我国的儿童也就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因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够在多种的评价体系有根多的机会。那么,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保存美好的童年了。
第七:进一步的改革,就是把考试和教育完全分离。使考试独立化。也就是说,由第三方来评价教育的成败,这个由专业委员会来执行。
第八:建立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来指定选拔本专业合格者的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编制考纲。有两个要求
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委员会:10%以上的人员必须是外国专家
实用型大学的专业委员会:60%以上的人员必须是企业在职中高级别人员。彻底在此类大学扭转学院派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人员组成。
建立第三方考试体系,彻底打破自己人考自己人的局面。
第九: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会产生新型教师,会释放社会智慧,会不断地积累社会经验。从而使民富使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