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特权的两难
官员利用关系安排子女当公务员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确是好新闻。湖南那事我注意到了这么一句“为党工作了几十年,从未因个人的事向组织上提出过要求。”我想到了韩寒的句式:“XX是个好干部。”
想想现在如果要严禁官员利用自己的关系把子女送进单位会怎样?从没因私事向组织提要求的”好干部“就算不贪婪也会想为孩子找出路啊,拿不了铁饭碗就要琢磨着多留点钱,工资又不高,只好想着寻租。民众实际上是推动"好干部",当然也包括子女能力不行的坏干部挖掘寻租潜力。
当然官员利用特权就利用了吧,就当做一种额外的工资,变相”高薪养廉“,虽然子女能力不行损失了点效率,可跟逼迫官员寻租比起来似乎问题就复杂了,改革是一个体系性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还有问题啊,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孤立的,不仅民众不知道,其他官员也不受影响就算了,可是容忍和无知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激励,让官员认为可以永保特权甚至激励他们发掘新的特权。就像”国企白送“确实很可能会提高这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可这么容易就能赚钱那还要辛苦经营干嘛?
其实我现在还是不太理解工具理性、功利主义(当然我对流派整体发展不太清楚,只是自己玩文字游戏理解改造后的理解)有什么不好,只是这种计算很多时候被简化成价值之外因素的计算,成为和价值理性对立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问题就复杂了,就消解了行动力。
与其无力地面对,不如遵从崇高的价值,失败了不也能使一些价值观成为历史,”深入人心(被高中历史毒害了)“吗?其实我更倾向于先进行理性计算,不过倒不能简单加总,价值的激励导向这东西数值可大可小,最后反而可能变成为支持既定立场而修改数据,而且深入人心的价值也可能变成无脑的煽动。不过现在价值的边际效应大多数还是正数(当然也要先理性思考是否是例外,而且更好地诠释,增加这东西的价值也相对容易),在其他因素模糊的情况下就遵从价值理性吧。
如果加上价值纠结在一起难以分辨怎么办?其实没纠结的情况也一样,因为对比首先就暗含了要尽可能寻找并展现(讨论时)所有重要情况的意思,尽力避免即使是他人主观的”真话不全说“的印象,这是必须要做的,至于下面的事,见仁见智吧,不过别忘了实践的紧迫性。
想想现在如果要严禁官员利用自己的关系把子女送进单位会怎样?从没因私事向组织提要求的”好干部“就算不贪婪也会想为孩子找出路啊,拿不了铁饭碗就要琢磨着多留点钱,工资又不高,只好想着寻租。民众实际上是推动"好干部",当然也包括子女能力不行的坏干部挖掘寻租潜力。
当然官员利用特权就利用了吧,就当做一种额外的工资,变相”高薪养廉“,虽然子女能力不行损失了点效率,可跟逼迫官员寻租比起来似乎问题就复杂了,改革是一个体系性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还有问题啊,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孤立的,不仅民众不知道,其他官员也不受影响就算了,可是容忍和无知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激励,让官员认为可以永保特权甚至激励他们发掘新的特权。就像”国企白送“确实很可能会提高这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可这么容易就能赚钱那还要辛苦经营干嘛?
其实我现在还是不太理解工具理性、功利主义(当然我对流派整体发展不太清楚,只是自己玩文字游戏理解改造后的理解)有什么不好,只是这种计算很多时候被简化成价值之外因素的计算,成为和价值理性对立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问题就复杂了,就消解了行动力。
与其无力地面对,不如遵从崇高的价值,失败了不也能使一些价值观成为历史,”深入人心(被高中历史毒害了)“吗?其实我更倾向于先进行理性计算,不过倒不能简单加总,价值的激励导向这东西数值可大可小,最后反而可能变成为支持既定立场而修改数据,而且深入人心的价值也可能变成无脑的煽动。不过现在价值的边际效应大多数还是正数(当然也要先理性思考是否是例外,而且更好地诠释,增加这东西的价值也相对容易),在其他因素模糊的情况下就遵从价值理性吧。
如果加上价值纠结在一起难以分辨怎么办?其实没纠结的情况也一样,因为对比首先就暗含了要尽可能寻找并展现(讨论时)所有重要情况的意思,尽力避免即使是他人主观的”真话不全说“的印象,这是必须要做的,至于下面的事,见仁见智吧,不过别忘了实践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