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误解了什么
最近一直关注金基德的新闻,周一有新闻说金基德因为被身边信任的朋友所欺骗,得了“交际恐惧症”韩国电影导演金基德遭人背叛患社交恐惧症,随后周三出现了金基德辟谣新闻 金基德澄清“张勋背叛”传闻 筹备新作《丰山犬》。然后是今天,新浪娱乐就“金基德患社交恐惧症”事件采访了贾樟柯、王小帅和李玉三位导演导演贾樟柯王小帅李玉看韩国导演金基德之病。看完种种言论,我只能说大部分人对金基德的认识存在误解。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表象。
每个人都是多面体,如果单纯从某一点、某一个角度去判断一个人,难免有失偏颇。贾导的言论确实让我很惊讶。如果说金基德的表象是“狂妄”的,贾导今日的言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之下,金基德则可爱多了,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知道自己的特长并善用它,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性格缺点(如果你认为这是缺点的话)。这点自知之明是很多国内导演都缺乏的。但他的坦诚却引来了更多的攻击,就如他在《野生金基德》一书中提到的:“虽说每个人都有从不同角度诠释金基德的权利和方式,但你不能采取人身攻击的卑劣手段,这让我忍无可忍。甚至有些人说我只是为了编排展示鄙俗的性生活!这种读解我电影的方式尤其令人感到可怕。《海岸线》之后,‘公众舆论’用一句话概括便是——‘金基德只是徒有皮毛的表象’,靠着‘玩杂耍’‘扮小丑’而引人注目,并获邀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任意评判从四面涌来,令我不寒而栗。似乎像我这样的人,某一日在电影圈里,便成了可以肆意接受攻击、甚至人身攻击而无所谓的存在。或许他们都认为对我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吧,反正我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门面的学历和背景,生存状态类似原初的野生性,应该不惧怕伤害、谩骂甚至侮辱吧。”
正是他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才有更强的抵抗力。他不仅形容自己是“一株在卡车碾过的土地缝隙中勉强钻出的青草,看似渺小柔弱、实则根基坚实,不易折断,随时迎接风雨且随时吐露新芽”,更喜欢说自己是“野生的”金基德……所以,当我看到新闻的时候,很自然的将我从阅读《野生金基德》中获得的信息与新闻内容相比较。如果说他是因“社交恐惧症”而隐世的话,我觉得他应是出于保护女儿的目的:“在这个社会中是不能轻易暴露什么的,尤其是当我想到现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有可能因此受伤害时,就顿时有种血液沸腾的激动。我被造次诬陷,这都无所谓,但要是因为这些流言飞语而伤害了我的宝贝(女儿),我便绝不会饶恕。像我这样的人,反正不拥有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就无所谓再失去什么。于我而言,似乎从始至今未曾改变什么。我随时可以退回到原初的“野生”状态,我一样可以生存,但我女儿不行。当我想到孩子,便无法忍受这种种流言……我现在的泪是为这种悲伤而流。”
一位能说出“世上本没有我的敌人,也没有比我更富有、更贫穷、更幸福或更悲惨的人。所有这些比较之标准都取决于我们心中自我设定的杠杆标尺的高低深轻重”这样的话的导演,一位能深刻领悟性徹大师“山即山”观点的导演,其眼界非一般人能及。而且他也经历过多次侵权盗版事件,以及制片方携款而逃导致拍摄陷入困境的事情……所以种种迹象都让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保护家人而选择隐居。
有人说他“狂妄”,但我看到的他则处处体现了对万物的尊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命体;也有人说他“变态”,而我只能说,那是因为说这话的人看不到也看不懂金基德的世界。他是一个人生经历极为丰富的男人,他的世界也不是能一眼望尽……相信有故事的人会更懂他。
每个人都是多面体,如果单纯从某一点、某一个角度去判断一个人,难免有失偏颇。贾导的言论确实让我很惊讶。如果说金基德的表象是“狂妄”的,贾导今日的言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之下,金基德则可爱多了,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知道自己的特长并善用它,他也从不掩饰自己的性格缺点(如果你认为这是缺点的话)。这点自知之明是很多国内导演都缺乏的。但他的坦诚却引来了更多的攻击,就如他在《野生金基德》一书中提到的:“虽说每个人都有从不同角度诠释金基德的权利和方式,但你不能采取人身攻击的卑劣手段,这让我忍无可忍。甚至有些人说我只是为了编排展示鄙俗的性生活!这种读解我电影的方式尤其令人感到可怕。《海岸线》之后,‘公众舆论’用一句话概括便是——‘金基德只是徒有皮毛的表象’,靠着‘玩杂耍’‘扮小丑’而引人注目,并获邀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任意评判从四面涌来,令我不寒而栗。似乎像我这样的人,某一日在电影圈里,便成了可以肆意接受攻击、甚至人身攻击而无所谓的存在。或许他们都认为对我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吧,反正我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门面的学历和背景,生存状态类似原初的野生性,应该不惧怕伤害、谩骂甚至侮辱吧。”
正是他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才有更强的抵抗力。他不仅形容自己是“一株在卡车碾过的土地缝隙中勉强钻出的青草,看似渺小柔弱、实则根基坚实,不易折断,随时迎接风雨且随时吐露新芽”,更喜欢说自己是“野生的”金基德……所以,当我看到新闻的时候,很自然的将我从阅读《野生金基德》中获得的信息与新闻内容相比较。如果说他是因“社交恐惧症”而隐世的话,我觉得他应是出于保护女儿的目的:“在这个社会中是不能轻易暴露什么的,尤其是当我想到现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有可能因此受伤害时,就顿时有种血液沸腾的激动。我被造次诬陷,这都无所谓,但要是因为这些流言飞语而伤害了我的宝贝(女儿),我便绝不会饶恕。像我这样的人,反正不拥有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就无所谓再失去什么。于我而言,似乎从始至今未曾改变什么。我随时可以退回到原初的“野生”状态,我一样可以生存,但我女儿不行。当我想到孩子,便无法忍受这种种流言……我现在的泪是为这种悲伤而流。”
一位能说出“世上本没有我的敌人,也没有比我更富有、更贫穷、更幸福或更悲惨的人。所有这些比较之标准都取决于我们心中自我设定的杠杆标尺的高低深轻重”这样的话的导演,一位能深刻领悟性徹大师“山即山”观点的导演,其眼界非一般人能及。而且他也经历过多次侵权盗版事件,以及制片方携款而逃导致拍摄陷入困境的事情……所以种种迹象都让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保护家人而选择隐居。
有人说他“狂妄”,但我看到的他则处处体现了对万物的尊重,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命体;也有人说他“变态”,而我只能说,那是因为说这话的人看不到也看不懂金基德的世界。他是一个人生经历极为丰富的男人,他的世界也不是能一眼望尽……相信有故事的人会更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