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摇滚——艺术化的混乱(2)
后朋克(post-punk)II
6 Killing Joke
Killing Joke是在70年代末出现的一支优秀的post-punk乐队,很难想象影响他们的居然是Motorhead(优秀的trash-metal乐队),我想可能更多的是精神上面的影响吧,因为他们的音乐中没有多少金属味道。他们的音乐不同于Joy Division那样的后朋克音乐,而是从新浪潮及舞曲音乐中提取古怪机械的节奏感,配以后朋克音乐的基础,创造出一种新式的后朋克舞曲,对后世独立音乐、工业音乐、后硬核和碾核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最好的唱片应该是首张同名专辑《Killing Joke》,可惜我没有。这张是他们1981年推出的乐队第二张录音室作品,也相当精彩。融合了舞曲与后朋克的音乐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类似于新浪潮的合成器感觉,像专辑的第5首“Follow the Leaders”就表现出一种类似Devo的感觉,这首歌也为他们赢得了大量的乐迷。而“Who Told You How?”是一首纯器乐演奏的机械的后朋克舞曲,令人惊艳。主唱的声音不同于一般的post-punk歌手,而是体现出一种不安的狂躁,吉他演奏也更加激烈。
7 Public Image Ltd
Public Image Ltd.(中文译名:公众想象有限公司)是由前Sex Pistols主唱John Lydon(好像改名了)领军的超级后朋克乐队,他们为后朋克乐迷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人总是会长大的,你不能一辈子只做个街头小朋克,这一点John Lydon十分清楚。我在一部关于摇滚的纪录片中看过对John Lydon的采访,它并不是那种我们想象的十分弱智的傻朋克,而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摇滚艺术家,他的这种艺术气质在Public Image Ltd.有很好的体现。我曾经认为John Lydon和他的Sex Pistols只是朋克时代造出来的明星,但当我听到Public Image Ltd.的音乐我才明白,John Lydon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不亚于同时代任何优秀的摇滚艺人。
我想先提一句,这张名为《Metal Box》的唱片和他们的那张《Second Edition》实际上是同一张专辑,可能制作或者音质上略有不同,不过歌曲是一样的。感觉,《Metal Box》这个版本更具收藏价值,因为他是铁盒子(盒如其名)的,显得很精致。这张唱片可能是我听过的最具实验意味的后朋克唱片了,或者说他已经突破了post-punk的束缚,向着更具挑战性的音乐领域迈进。唱片中表现了后朋克,传统音乐,试验电子对他们的三重影响。第一首歌“Albatross”是一部史诗般的后朋克作品,充满了无调痛苦的呻吟声和精致却刺耳的吉他,歌曲长达10分钟之久,绵绵长长,好似无边无尽的痛苦深渊。最后以一声厉鬼般的嚎叫而结束。从“Memories”开始,真正的实验音乐之旅开始了,这首歌的亮点在于吉他和键盘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类似于阿拉伯音乐的奇幻氛围,而John Lydon熟悉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他用他特有的邪恶之声将歌曲带入了高潮。在“Swan Lake”中,John的哀号代替了他擅长的信马由缰式的愤怒,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歌曲的背景音乐居然采样自《天鹅湖》,表现出他们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试验色彩浓厚,音乐比其他大部分后朋克乐队更加丰富多彩。我从没料到John也会轻声的呢喃,可“Poptones”告诉我们他的声音的确多种多样,乐队的演奏技巧实在太出色了,并不只有post-punk招牌的机械鼓声和厚重的贝司线,更多的乐器演奏和音乐元素被融入其中。“Careering”的前奏似乎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凶杀案的现场,并且打击乐器的演奏有着类似现代工业音乐的节奏感,而其中充满了电子味道的古怪噪音。如果说“Graveyard”和“No Birds”都是具有典型舞曲风格的纯音乐作品,那么“the Suit”和“Bad Baby”则可以算是两首标准的后朋克歌曲了(只不过“the Suit”多了一些布吉味道),而“Chant”又变成了古怪的试验风格。这5首歌基本上能够完整的体现出Public Image Ltd的音乐根源。专辑的最后一首古典风格的曲目“Radio 4”,深沉宏伟,感情真挚,算是为这部经典之作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点。
在所有我介绍的唱片中,这次可能是最细致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很喜欢唱片里的音乐;第二,这张专辑不太好买,所以给大家介绍详细一些。最后要说的是,这是一支伟大的乐队,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后朋克作品之一,喜欢后朋克的朋友一定要拥有这张唱片。
附《Second Edition》图片:
8 The Fall
正如评论界所说,这是一支始终无法进入主流的殿堂级乐队,也是后朋克音乐中唯一能与Joy Division比肩的伟大乐队,只不过,一个被人们所熟知,一个被人们所忽略。他们的音乐更多的受到六十年代经典摇滚乐的影响,而并非我们熟知的TVU、摩登恋人等前朋克英雄。被他们影响的乐队更是数不胜数,其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噪音先锋Sonic Youth,迷幻库房舞曲经典Happy Mondays、和低保真领袖Pavement等等。其实我听过他们的音乐之后觉得并没有如此的古怪不可理解,反而还很好听。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迟迟得不到主流听众的接受。他们的音乐中并没有Joy Division那样的痛苦情绪,更多的只是对后朋克音乐细节的塑造。总而言之,如果你没听过the Fall,就别说自己听后朋。
由于他们的专辑数量浩大,而且(恕我直言)作品水平也有点参差不齐,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品听起来都差不多,所以我就收了这张单曲精选集,这应该是非铁杆歌迷的最好选择,也是对the fall经典作品的一次大阅兵。整张唱片共17首歌,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后朋克作品,只不过更加狂躁和有激情,也有少量歌曲加入了舞曲的节奏和其他的音乐元素。但我最感到惊喜的是一首老式摇摆乐作品“Rollin’ Dany”,这应该是首翻唱作品,而the Fall的重新演绎十分成功,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专辑的最后一首歌也不错。
这张唱片在市场上很少见,在我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淘宝网上应该还有一张,价钱在90块以上,而我的这张是定的正价,所以说,有时候要想听到好的音乐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9 Wire
Wire是一支十分重要的punk/post-punk乐队,他们的前两张专集完全体现了音乐潮流的重心由朋克向后朋克的转移,他们的音乐也结合了朋克的激情和后朋克的智慧。其实对于这支乐队的历史我知之甚少,只知道乐队组建于1976年,早期风格以朋克和后朋克为主,而后期又倾向于实验摇滚的创作,仅此而已。
这是他们的首张专辑,朋克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音乐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歌曲更类似于早期朋克,只在几首作品中表现出即将来临的转变。主唱的声音比朋克歌手更加冷静,比后朋克歌手更加热情,有趣,多了一分可爱的无赖劲。音乐简单,速度快(大部分歌曲),曲风灵活多变。同名歌曲“Pink Flag”前奏中的打击乐很有特点。而“strange”是首典型的后朋克歌曲,中速的节奏,吉他贝司弹得嗡嗡响,背景里出现了好像是歌剧女高音的幓人声音。
继《Pink Flag》后,wire又推出了自己的一张经典之作,但在风格上却与之前的首张专辑有一定的区别,《Chairs Missing》更倾向于后朋克音乐的创作,主唱的声音也更内敛,音乐表现着极简主义的美学,蕴含着一种古怪的冲动。唱片中贝司的表现很抢眼,标准的后朋克音色。虽然《Chairs Missing》和《Pink Flag》同为5星满分唱片,我还是更喜欢《Pink Flag》,但对于喜欢后朋克的朋友来说,这张《Chairs Missing》当然也是不容错过的。
10 the Residents
摇滚领域最古怪的乐队之一。他们早期算是一支后朋克乐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为《Meet the Residents》,但他们音乐的主要课题却是Avant-garde(先锋音乐)和experimental(实验音乐),对no wave(无浪潮)也有一定的探索,虽然风格奇怪,却又难能可贵。我十分惊异于他们脑中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以及作为音乐革新派的勇气,他们的每张唱片基本上都是横跨许多音乐风格,并且显示出一种极度的不和谐。许多人(尤其是流行听众)讨厌他们的音乐,视之为噪音;但还有部分听众和艺术家却对他们的音乐大加赞赏,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我只有他们这一张唱片,也没听过他们其他的专辑,所以就事论事,这张唱片古怪,不可理喻,听感觉像是一张概念性专辑或者说是一部音乐小歌剧,专辑中的音乐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声音组成,穿插着不知是什么人(唱片内业中并没标出谁是主唱)的傲慢演说,与Frank Zappa的某些古典音乐歌剧或电音原声唱片有些相似,却更加另类。这张唱片应该是他们音乐的集大成者,评论界对此的评价很高。
最后说一点,他们的音乐与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或摇滚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如果你摇滚乐听得很少或是听的风格很单一,那你就不要把他们考虑在购买范围之内了;如果你摇滚听的都恶心了,想换换口味,相信我,这支乐队一定适合你。
11 Throbbing Gristle
Throbbing Gristle(中文译名:颤动的软骨),作为一支后朋克乐队他们有点不够格;作为一支实验性质的前工业乐队,他们的光芒当受世人敬仰。颤动的软骨1975年组建于英国伦敦,风格以实验音乐和工业音乐为主,是著名的工业先驱之一。
《20 jazz funk greats》,他们给自己最伟大的唱片起了个奇怪的名字。最早在付老师的店里看到这张唱片还以为是个老funk乐团发行的精选集,幸亏后来无意间看到了对这支乐队的介绍,才不至于错过这么优秀的音乐。这张专辑并不是什么精选集,更不是什么jazz funk,个人认为这是一张融合性极强实验性极强的工业音乐唱片,专辑里包含的音乐元素太多(像post-punk、工业、电子、迷幻、舞曲,有时我甚至觉得他们和no wave还有点暧昧关系),并且经过Throbbing gristle的调配,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风格不好界定,如果你不亲自去去听很难体会其中的感觉。专辑中有几首纯音乐作品,穿插的几句人声只是作为一种乐器隐藏在音乐之中,这与很多后摇滚(post-rock)乐队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他们的音乐实验性极强,这张1978年发行的唱片即便拿到今天来也是十分出色和另类的,丝毫没有陈旧过时的感觉。专辑的前半部分有着kraut-rock的迷幻感觉,后半部分则对噪音电子和工业音乐进行着大胆的探索,声音激烈刺耳,令人震惊。唱片中的歌都有着不同的感觉,而且首首都是经典。
可以说这是实验音乐中最伟大的唱片之一,其独特的音乐理念被后世的电子乐队与工业乐队继承并且发扬,尤其是他们对于工业音乐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不过,这并不是一张很好找到的唱片,喜欢的朋友可以到淘宝上碰一碰,或者干脆就去定国外正价吧。
后朋克部分终于写完了,感到一丝的轻松惬意。平时不努力,要写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唱片都拿出来挨个温习,还是写的乱七八糟,请大家不要介意。连续几个晚上听后朋,听得我都恶心了,不过只要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就好。
写这篇文章时,发生了好多令人悲伤的事情,我最爱的小猫也在此时离开了这个世界,就让我用这篇文章作为对它的一个纪念吧。后朋克,总是令人悲伤的…
6 Killing Joke
Killing Joke是在70年代末出现的一支优秀的post-punk乐队,很难想象影响他们的居然是Motorhead(优秀的trash-metal乐队),我想可能更多的是精神上面的影响吧,因为他们的音乐中没有多少金属味道。他们的音乐不同于Joy Division那样的后朋克音乐,而是从新浪潮及舞曲音乐中提取古怪机械的节奏感,配以后朋克音乐的基础,创造出一种新式的后朋克舞曲,对后世独立音乐、工业音乐、后硬核和碾核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
What's This For...!-1981 |
他们最好的唱片应该是首张同名专辑《Killing Joke》,可惜我没有。这张是他们1981年推出的乐队第二张录音室作品,也相当精彩。融合了舞曲与后朋克的音乐特点,也体现出了一种类似于新浪潮的合成器感觉,像专辑的第5首“Follow the Leaders”就表现出一种类似Devo的感觉,这首歌也为他们赢得了大量的乐迷。而“Who Told You How?”是一首纯器乐演奏的机械的后朋克舞曲,令人惊艳。主唱的声音不同于一般的post-punk歌手,而是体现出一种不安的狂躁,吉他演奏也更加激烈。
7 Public Image Ltd
Public Image Ltd.(中文译名:公众想象有限公司)是由前Sex Pistols主唱John Lydon(好像改名了)领军的超级后朋克乐队,他们为后朋克乐迷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人总是会长大的,你不能一辈子只做个街头小朋克,这一点John Lydon十分清楚。我在一部关于摇滚的纪录片中看过对John Lydon的采访,它并不是那种我们想象的十分弱智的傻朋克,而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摇滚艺术家,他的这种艺术气质在Public Image Ltd.有很好的体现。我曾经认为John Lydon和他的Sex Pistols只是朋克时代造出来的明星,但当我听到Public Image Ltd.的音乐我才明白,John Lydon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不亚于同时代任何优秀的摇滚艺人。
![]() |
Metal Box-1979 |
我想先提一句,这张名为《Metal Box》的唱片和他们的那张《Second Edition》实际上是同一张专辑,可能制作或者音质上略有不同,不过歌曲是一样的。感觉,《Metal Box》这个版本更具收藏价值,因为他是铁盒子(盒如其名)的,显得很精致。这张唱片可能是我听过的最具实验意味的后朋克唱片了,或者说他已经突破了post-punk的束缚,向着更具挑战性的音乐领域迈进。唱片中表现了后朋克,传统音乐,试验电子对他们的三重影响。第一首歌“Albatross”是一部史诗般的后朋克作品,充满了无调痛苦的呻吟声和精致却刺耳的吉他,歌曲长达10分钟之久,绵绵长长,好似无边无尽的痛苦深渊。最后以一声厉鬼般的嚎叫而结束。从“Memories”开始,真正的实验音乐之旅开始了,这首歌的亮点在于吉他和键盘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类似于阿拉伯音乐的奇幻氛围,而John Lydon熟悉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他用他特有的邪恶之声将歌曲带入了高潮。在“Swan Lake”中,John的哀号代替了他擅长的信马由缰式的愤怒,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歌曲的背景音乐居然采样自《天鹅湖》,表现出他们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试验色彩浓厚,音乐比其他大部分后朋克乐队更加丰富多彩。我从没料到John也会轻声的呢喃,可“Poptones”告诉我们他的声音的确多种多样,乐队的演奏技巧实在太出色了,并不只有post-punk招牌的机械鼓声和厚重的贝司线,更多的乐器演奏和音乐元素被融入其中。“Careering”的前奏似乎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凶杀案的现场,并且打击乐器的演奏有着类似现代工业音乐的节奏感,而其中充满了电子味道的古怪噪音。如果说“Graveyard”和“No Birds”都是具有典型舞曲风格的纯音乐作品,那么“the Suit”和“Bad Baby”则可以算是两首标准的后朋克歌曲了(只不过“the Suit”多了一些布吉味道),而“Chant”又变成了古怪的试验风格。这5首歌基本上能够完整的体现出Public Image Ltd的音乐根源。专辑的最后一首古典风格的曲目“Radio 4”,深沉宏伟,感情真挚,算是为这部经典之作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点。
在所有我介绍的唱片中,这次可能是最细致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很喜欢唱片里的音乐;第二,这张专辑不太好买,所以给大家介绍详细一些。最后要说的是,这是一支伟大的乐队,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后朋克作品之一,喜欢后朋克的朋友一定要拥有这张唱片。
附《Second Edition》图片:
![]() |
second edition-1980 |
8 The Fall
正如评论界所说,这是一支始终无法进入主流的殿堂级乐队,也是后朋克音乐中唯一能与Joy Division比肩的伟大乐队,只不过,一个被人们所熟知,一个被人们所忽略。他们的音乐更多的受到六十年代经典摇滚乐的影响,而并非我们熟知的TVU、摩登恋人等前朋克英雄。被他们影响的乐队更是数不胜数,其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噪音先锋Sonic Youth,迷幻库房舞曲经典Happy Mondays、和低保真领袖Pavement等等。其实我听过他们的音乐之后觉得并没有如此的古怪不可理解,反而还很好听。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迟迟得不到主流听众的接受。他们的音乐中并没有Joy Division那样的痛苦情绪,更多的只是对后朋克音乐细节的塑造。总而言之,如果你没听过the Fall,就别说自己听后朋。
![]() |
458489 A-Sides-1990 |
由于他们的专辑数量浩大,而且(恕我直言)作品水平也有点参差不齐,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品听起来都差不多,所以我就收了这张单曲精选集,这应该是非铁杆歌迷的最好选择,也是对the fall经典作品的一次大阅兵。整张唱片共17首歌,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后朋克作品,只不过更加狂躁和有激情,也有少量歌曲加入了舞曲的节奏和其他的音乐元素。但我最感到惊喜的是一首老式摇摆乐作品“Rollin’ Dany”,这应该是首翻唱作品,而the Fall的重新演绎十分成功,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专辑的最后一首歌也不错。
这张唱片在市场上很少见,在我发这篇文章的时候,淘宝网上应该还有一张,价钱在90块以上,而我的这张是定的正价,所以说,有时候要想听到好的音乐也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9 Wire
Wire是一支十分重要的punk/post-punk乐队,他们的前两张专集完全体现了音乐潮流的重心由朋克向后朋克的转移,他们的音乐也结合了朋克的激情和后朋克的智慧。其实对于这支乐队的历史我知之甚少,只知道乐队组建于1976年,早期风格以朋克和后朋克为主,而后期又倾向于实验摇滚的创作,仅此而已。
![]() |
Pink Flag-1977 |
这是他们的首张专辑,朋克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音乐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歌曲更类似于早期朋克,只在几首作品中表现出即将来临的转变。主唱的声音比朋克歌手更加冷静,比后朋克歌手更加热情,有趣,多了一分可爱的无赖劲。音乐简单,速度快(大部分歌曲),曲风灵活多变。同名歌曲“Pink Flag”前奏中的打击乐很有特点。而“strange”是首典型的后朋克歌曲,中速的节奏,吉他贝司弹得嗡嗡响,背景里出现了好像是歌剧女高音的幓人声音。
![]() |
Chairs Missing-1978 |
继《Pink Flag》后,wire又推出了自己的一张经典之作,但在风格上却与之前的首张专辑有一定的区别,《Chairs Missing》更倾向于后朋克音乐的创作,主唱的声音也更内敛,音乐表现着极简主义的美学,蕴含着一种古怪的冲动。唱片中贝司的表现很抢眼,标准的后朋克音色。虽然《Chairs Missing》和《Pink Flag》同为5星满分唱片,我还是更喜欢《Pink Flag》,但对于喜欢后朋克的朋友来说,这张《Chairs Missing》当然也是不容错过的。
10 the Residents
摇滚领域最古怪的乐队之一。他们早期算是一支后朋克乐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为《Meet the Residents》,但他们音乐的主要课题却是Avant-garde(先锋音乐)和experimental(实验音乐),对no wave(无浪潮)也有一定的探索,虽然风格奇怪,却又难能可贵。我十分惊异于他们脑中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以及作为音乐革新派的勇气,他们的每张唱片基本上都是横跨许多音乐风格,并且显示出一种极度的不和谐。许多人(尤其是流行听众)讨厌他们的音乐,视之为噪音;但还有部分听众和艺术家却对他们的音乐大加赞赏,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 |
Eskimo-1979 |
我只有他们这一张唱片,也没听过他们其他的专辑,所以就事论事,这张唱片古怪,不可理喻,听感觉像是一张概念性专辑或者说是一部音乐小歌剧,专辑中的音乐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声音组成,穿插着不知是什么人(唱片内业中并没标出谁是主唱)的傲慢演说,与Frank Zappa的某些古典音乐歌剧或电音原声唱片有些相似,却更加另类。这张唱片应该是他们音乐的集大成者,评论界对此的评价很高。
最后说一点,他们的音乐与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或摇滚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如果你摇滚乐听得很少或是听的风格很单一,那你就不要把他们考虑在购买范围之内了;如果你摇滚听的都恶心了,想换换口味,相信我,这支乐队一定适合你。
11 Throbbing Gristle
Throbbing Gristle(中文译名:颤动的软骨),作为一支后朋克乐队他们有点不够格;作为一支实验性质的前工业乐队,他们的光芒当受世人敬仰。颤动的软骨1975年组建于英国伦敦,风格以实验音乐和工业音乐为主,是著名的工业先驱之一。
![]() |
20 Jazz Funk Greats |
《20 jazz funk greats》,他们给自己最伟大的唱片起了个奇怪的名字。最早在付老师的店里看到这张唱片还以为是个老funk乐团发行的精选集,幸亏后来无意间看到了对这支乐队的介绍,才不至于错过这么优秀的音乐。这张专辑并不是什么精选集,更不是什么jazz funk,个人认为这是一张融合性极强实验性极强的工业音乐唱片,专辑里包含的音乐元素太多(像post-punk、工业、电子、迷幻、舞曲,有时我甚至觉得他们和no wave还有点暧昧关系),并且经过Throbbing gristle的调配,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风格不好界定,如果你不亲自去去听很难体会其中的感觉。专辑中有几首纯音乐作品,穿插的几句人声只是作为一种乐器隐藏在音乐之中,这与很多后摇滚(post-rock)乐队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他们的音乐实验性极强,这张1978年发行的唱片即便拿到今天来也是十分出色和另类的,丝毫没有陈旧过时的感觉。专辑的前半部分有着kraut-rock的迷幻感觉,后半部分则对噪音电子和工业音乐进行着大胆的探索,声音激烈刺耳,令人震惊。唱片中的歌都有着不同的感觉,而且首首都是经典。
可以说这是实验音乐中最伟大的唱片之一,其独特的音乐理念被后世的电子乐队与工业乐队继承并且发扬,尤其是他们对于工业音乐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不过,这并不是一张很好找到的唱片,喜欢的朋友可以到淘宝上碰一碰,或者干脆就去定国外正价吧。
后朋克部分终于写完了,感到一丝的轻松惬意。平时不努力,要写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唱片都拿出来挨个温习,还是写的乱七八糟,请大家不要介意。连续几个晚上听后朋,听得我都恶心了,不过只要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就好。
写这篇文章时,发生了好多令人悲伤的事情,我最爱的小猫也在此时离开了这个世界,就让我用这篇文章作为对它的一个纪念吧。后朋克,总是令人悲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