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豆瓣电影tag详细说明
看了这么多电影,前一段时间有了将看过的电影分类的想法,一是为了做个归类和统计,二是有人求推荐时搜索方便。但是在tag的名字随便起的情况下,具体的分类标准是很难定的。看豆瓣上其他用户的tag,最大的问题就是随心所欲,只用过一次的tag太多,起不到分类统计的效果。我在给每个电影打tag 的过程中总结了几个原则:归类清晰、概念外延大小适中、将相近和易混淆的合并、将覆盖面很小的尽量合并、附加鲜明并感兴趣的元素。鉴于自己总结出的原则愈发复杂,为了避免日后忘记,特此记录。
豆瓣和IMDB对演员和导演的归档都做的很完善,要查询哪个演员和导演参与过哪些电影是很简单的事,因此我的tag里不不包括任何演职人员的名字。但是对于这些网站对于电影的国籍似乎没有多少统计,因此首先最明确的一种分类就是国籍。这个显然包括了主要出品国,同时也包括电影所重点描述的国家。例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英国制作,但讲的是印度的事,这部电影就同时有“英国”和“印度”两个tag。同理的还有《布达佩斯之恋》的“德国”和“匈牙利”,《拆弹部队》的“美国”和“伊拉克”,《最后的武士》的“美国”和“日本”等等。
第二步就是对影视作品类型的分类。首先把电视剧都分离出去,冠以tag“电视剧”,鉴于我看过的电视剧类型本来就不多,一部电视剧的tag基本就包括“历史”、“反腐”、“古装”等。“古装”代表所有非正统历史的古装剧,包括各种武侠片。同时鉴于电视剧的武打效果通常比电影差一个档次,“武打”这个tag 就专属电影使用。美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用“美国”和“电视剧”两个tag虽然能标明身份却不利于查询,所以专门增加了一个tag“美剧”。
除了电视剧之外两大需要分离的类型是动画片和短片。基于和美剧类似的情况,我专门增加了“动画短片”这一个tag,并且动画短片都没有“短片”这个 tag。基于看过的日本影视作品多为动画,为了方便查询日本真人电影,又增加了“日本真人”这个tag。我对动画的研究也不深,因此针对动画的tag很少,只有“热血”、“机战”、“吉卜力”、“Pixar”、“剧场版”,以及针对看过的两个庞大系列“钢炼”和“柯南”的tag。
第三步就是对电影题材的分类。说到电影题材,最直观的就能想到“爱情”、“动作”、“喜剧”、“科幻”、“战争”等等。我的分类标准是该元素必须占据影片主要地位才予以tag,例如《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可以归为爱情片,007系列就不行,否则几乎所有的电影都要被冠以“爱情”了。当然这些元素都占据主要地位的话是可以重叠的。下面有几个特定类型的归类说明:
“爱情”仅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OOXX尺度比较大的打上“情色”,例如《本能》、《色即是空》。所有非爱情的以人之间感情为主题的电影打“亲情”,例如《菊次郎的夏天》、《天堂电影院》。同性恋除外,打“gay”。
“喜剧”范围比较宽,其中有黑色和冷笑话色彩的都打上“黑色幽默”,这个范围也比较宽,例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算。“恶搞”必须有明确的恶搞对象。
所有的警匪片、斗智片、侦探片,以及有犯罪情节的悬疑片都归类于“犯罪”。其中传统侦探片加上“侦探”,例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在动作片的基础上,以武术功夫为主体的打上“武打”。黑社会气氛浓厚的打上“黑帮”。探险类、闯关类、寻宝类、神秘地区类都归于“冒险”。包括但不局限上述类型的电影,悬疑色彩浓厚的打上“悬疑”,宗教色彩浓厚的打上“宗教”。情报和间谍题材的打上“谍战”,涉及窃听的打上“窃听”。所有包括诸如“xx侠”之类的超能英雄主角的电影,打上“超级英雄”。
鉴于电影在科幻的表现力普遍肤浅的情况下,“科幻”的定义范围做到最宽泛。所有涉及时间旅行的电影打上“时间旅行”,无论是否具有完备逻辑。所有包括能自己思考的人造角色的电影都打上“人工智能”,如《人工智能》、《机械公敌》、《银翼杀手》。所有涉及人物无法探知自己所处是否为真实世界的电影,打上“虚拟现实”,包括科幻因素,如《黑客帝国》,也包括人为因素,如《楚门的世界》。所有涉及地球环境毁灭情节的电影打上“末世”,如《未来水世界》、《邮差》。
所有的魔幻、奇幻,以及不能归类于“科幻”的幻想电影,都归于“奇幻”。吸血鬼题材的电影打上“吸血鬼”。
“历史”题材的范围从上古到冷战结束为止,同时必须是真实历史或者反映真实历史的题材,仅仅交代了一段时代背景不能算数。《满城尽带黄金甲》就不属于“历史”,《最后的武士》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拟的,但反映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打上“历史”。“古装”主要用于电视剧,以及不能被归类于“历史”的古装片,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有以战争为主题或主要背景电影归于“战争”。所有二战时期题材的电影打上“二战”,但不一定会同时有“历史”或“战争”,例如《刺杀希特勒》有“历史” 和“二战”,但没有“战争”,《风语者》有“战争”和“二战”,但没有“历史”。“越战”同理。所有包括集中营情节的电影打上“集中营”,狙击题材的打上 “狙击”,海战题材的打上“海战”,潜艇题材的打上“潜艇”。非战争时期的军队题材电影打上“军队”,如《好人寥寥》。
所有讲述制度、种族、具有普遍性的家庭问题、人权等电影,都归为“社会”。国际政治题材的归为“政治”。非洲题材的打上“非洲”。文革背景的打上“文革”。所有严肃的律政题材影视作品打上“法律”,不包括仅以法律题材为幌子的,《律政俏佳人》这种。
“惊悚”和“恐怖”的划分标准是是否有大量的恐怖画面。仅有气氛渲染的属于“惊悚”。所有涉及鬼的电影都打上“鬼”。这个tag可能剧透。
“灾难”所代表的灾难片以自然灾害为主,如《2012》,外加反映恐怖袭击现场的电影,如《世贸中心》。“西部”特指美国西部风格的电影。
“公路”的定义是旅行,风景,见闻,状态描写,轻故事性,如《荒野生存》、《练习曲》。
“纪录片”概念明确,“伪纪录片”是指虚构的以纪录片形式和风格拍摄的电影,如《第九区》。“典礼”是指仪式或典礼实况录像,例如奥运会开幕式和奥斯卡颁奖典礼。
“文艺”没有很好的判定标准,在我看来文艺腔很重的就打上,范围比较窄。“励志”也没有很好的判定标准,范围比较窄。
以上是基本类型的划分,下面根据影片的主角或主要元素划分。影片主体是描述一个真实人物的,打“传记”,与“历史”不冲突,如《王尔德》、《孔子》。影片主题是描述一个虚构的人物的,打“虚拟传记”,如《珍爱》、《闻香识女人》。影片时间跨度很大,跨越了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一生的,打“人生”,如《本杰明 •巴顿奇事》、《燃情岁月》。所有名著改编电影打“名著”,同时不再打“传记”、“虚拟传记”或“人生”。名著的定义是有历史年头的公认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能算,《艺妓回忆录》不能算。所有非人物传记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打上“真实事件”,如《银行大劫案》。
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打上“动物”,如《帝企鹅日记》、《上帝也疯狂》。大多数主角都是儿童的电影打上“儿童”,如《小淘气尼古拉》。有可爱小男孩的打“正太”,漂亮小姑娘的打“萝莉”。“成长”这一题材界限模糊,也基本能在“儿童”或“动画”中找到,故不单独列出。
音乐占据重要成分的和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打上“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如《音乐之声》和《布达佩斯之恋》。
台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打上“台词”。基本上在一个固定场景或以对话为主题的电影打上“话痨”,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主要场景为飞机内部的,或以飞行为主题,或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行场面的,打上“飞行”;主要场景为火车的,打上“火车”,飙车类动作片打上“飙车”。
电影以秀丽风景作为卖点的打上“风光”,如《燃情岁月》,《澳大利亚》。以烹饪、食物为重要元素的打上“美食”。以一项体育运动作为主题的打上“体育”,多为动画,“登山”兼具体育和冒险特点,单独列出。
所有主观感觉基调黑暗的电影打上“黑暗”,基调很冷的打上“冷”,这两个没有明确的标准。“怀旧”也缺乏明确标准,纯主观。“女性”也难以界定,因为我不是女性。
其他概念明确但涵盖影片数较少的元素还有“魔术”、“职场”、“毒品”、“赌博”、“商战”、“时尚”等等。
我自己都被自己严密的逻辑和闲震惊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豆瓣:
http://www.douban.com/people/alcudish/
豆瓣和IMDB对演员和导演的归档都做的很完善,要查询哪个演员和导演参与过哪些电影是很简单的事,因此我的tag里不不包括任何演职人员的名字。但是对于这些网站对于电影的国籍似乎没有多少统计,因此首先最明确的一种分类就是国籍。这个显然包括了主要出品国,同时也包括电影所重点描述的国家。例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英国制作,但讲的是印度的事,这部电影就同时有“英国”和“印度”两个tag。同理的还有《布达佩斯之恋》的“德国”和“匈牙利”,《拆弹部队》的“美国”和“伊拉克”,《最后的武士》的“美国”和“日本”等等。
第二步就是对影视作品类型的分类。首先把电视剧都分离出去,冠以tag“电视剧”,鉴于我看过的电视剧类型本来就不多,一部电视剧的tag基本就包括“历史”、“反腐”、“古装”等。“古装”代表所有非正统历史的古装剧,包括各种武侠片。同时鉴于电视剧的武打效果通常比电影差一个档次,“武打”这个tag 就专属电影使用。美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用“美国”和“电视剧”两个tag虽然能标明身份却不利于查询,所以专门增加了一个tag“美剧”。
除了电视剧之外两大需要分离的类型是动画片和短片。基于和美剧类似的情况,我专门增加了“动画短片”这一个tag,并且动画短片都没有“短片”这个 tag。基于看过的日本影视作品多为动画,为了方便查询日本真人电影,又增加了“日本真人”这个tag。我对动画的研究也不深,因此针对动画的tag很少,只有“热血”、“机战”、“吉卜力”、“Pixar”、“剧场版”,以及针对看过的两个庞大系列“钢炼”和“柯南”的tag。
第三步就是对电影题材的分类。说到电影题材,最直观的就能想到“爱情”、“动作”、“喜剧”、“科幻”、“战争”等等。我的分类标准是该元素必须占据影片主要地位才予以tag,例如《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可以归为爱情片,007系列就不行,否则几乎所有的电影都要被冠以“爱情”了。当然这些元素都占据主要地位的话是可以重叠的。下面有几个特定类型的归类说明:
“爱情”仅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OOXX尺度比较大的打上“情色”,例如《本能》、《色即是空》。所有非爱情的以人之间感情为主题的电影打“亲情”,例如《菊次郎的夏天》、《天堂电影院》。同性恋除外,打“gay”。
“喜剧”范围比较宽,其中有黑色和冷笑话色彩的都打上“黑色幽默”,这个范围也比较宽,例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算。“恶搞”必须有明确的恶搞对象。
所有的警匪片、斗智片、侦探片,以及有犯罪情节的悬疑片都归类于“犯罪”。其中传统侦探片加上“侦探”,例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在动作片的基础上,以武术功夫为主体的打上“武打”。黑社会气氛浓厚的打上“黑帮”。探险类、闯关类、寻宝类、神秘地区类都归于“冒险”。包括但不局限上述类型的电影,悬疑色彩浓厚的打上“悬疑”,宗教色彩浓厚的打上“宗教”。情报和间谍题材的打上“谍战”,涉及窃听的打上“窃听”。所有包括诸如“xx侠”之类的超能英雄主角的电影,打上“超级英雄”。
鉴于电影在科幻的表现力普遍肤浅的情况下,“科幻”的定义范围做到最宽泛。所有涉及时间旅行的电影打上“时间旅行”,无论是否具有完备逻辑。所有包括能自己思考的人造角色的电影都打上“人工智能”,如《人工智能》、《机械公敌》、《银翼杀手》。所有涉及人物无法探知自己所处是否为真实世界的电影,打上“虚拟现实”,包括科幻因素,如《黑客帝国》,也包括人为因素,如《楚门的世界》。所有涉及地球环境毁灭情节的电影打上“末世”,如《未来水世界》、《邮差》。
所有的魔幻、奇幻,以及不能归类于“科幻”的幻想电影,都归于“奇幻”。吸血鬼题材的电影打上“吸血鬼”。
“历史”题材的范围从上古到冷战结束为止,同时必须是真实历史或者反映真实历史的题材,仅仅交代了一段时代背景不能算数。《满城尽带黄金甲》就不属于“历史”,《最后的武士》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拟的,但反映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打上“历史”。“古装”主要用于电视剧,以及不能被归类于“历史”的古装片,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有以战争为主题或主要背景电影归于“战争”。所有二战时期题材的电影打上“二战”,但不一定会同时有“历史”或“战争”,例如《刺杀希特勒》有“历史” 和“二战”,但没有“战争”,《风语者》有“战争”和“二战”,但没有“历史”。“越战”同理。所有包括集中营情节的电影打上“集中营”,狙击题材的打上 “狙击”,海战题材的打上“海战”,潜艇题材的打上“潜艇”。非战争时期的军队题材电影打上“军队”,如《好人寥寥》。
所有讲述制度、种族、具有普遍性的家庭问题、人权等电影,都归为“社会”。国际政治题材的归为“政治”。非洲题材的打上“非洲”。文革背景的打上“文革”。所有严肃的律政题材影视作品打上“法律”,不包括仅以法律题材为幌子的,《律政俏佳人》这种。
“惊悚”和“恐怖”的划分标准是是否有大量的恐怖画面。仅有气氛渲染的属于“惊悚”。所有涉及鬼的电影都打上“鬼”。这个tag可能剧透。
“灾难”所代表的灾难片以自然灾害为主,如《2012》,外加反映恐怖袭击现场的电影,如《世贸中心》。“西部”特指美国西部风格的电影。
“公路”的定义是旅行,风景,见闻,状态描写,轻故事性,如《荒野生存》、《练习曲》。
“纪录片”概念明确,“伪纪录片”是指虚构的以纪录片形式和风格拍摄的电影,如《第九区》。“典礼”是指仪式或典礼实况录像,例如奥运会开幕式和奥斯卡颁奖典礼。
“文艺”没有很好的判定标准,在我看来文艺腔很重的就打上,范围比较窄。“励志”也没有很好的判定标准,范围比较窄。
以上是基本类型的划分,下面根据影片的主角或主要元素划分。影片主体是描述一个真实人物的,打“传记”,与“历史”不冲突,如《王尔德》、《孔子》。影片主题是描述一个虚构的人物的,打“虚拟传记”,如《珍爱》、《闻香识女人》。影片时间跨度很大,跨越了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一生的,打“人生”,如《本杰明 •巴顿奇事》、《燃情岁月》。所有名著改编电影打“名著”,同时不再打“传记”、“虚拟传记”或“人生”。名著的定义是有历史年头的公认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能算,《艺妓回忆录》不能算。所有非人物传记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打上“真实事件”,如《银行大劫案》。
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打上“动物”,如《帝企鹅日记》、《上帝也疯狂》。大多数主角都是儿童的电影打上“儿童”,如《小淘气尼古拉》。有可爱小男孩的打“正太”,漂亮小姑娘的打“萝莉”。“成长”这一题材界限模糊,也基本能在“儿童”或“动画”中找到,故不单独列出。
音乐占据重要成分的和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打上“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如《音乐之声》和《布达佩斯之恋》。
台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打上“台词”。基本上在一个固定场景或以对话为主题的电影打上“话痨”,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主要场景为飞机内部的,或以飞行为主题,或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行场面的,打上“飞行”;主要场景为火车的,打上“火车”,飙车类动作片打上“飙车”。
电影以秀丽风景作为卖点的打上“风光”,如《燃情岁月》,《澳大利亚》。以烹饪、食物为重要元素的打上“美食”。以一项体育运动作为主题的打上“体育”,多为动画,“登山”兼具体育和冒险特点,单独列出。
所有主观感觉基调黑暗的电影打上“黑暗”,基调很冷的打上“冷”,这两个没有明确的标准。“怀旧”也缺乏明确标准,纯主观。“女性”也难以界定,因为我不是女性。
其他概念明确但涵盖影片数较少的元素还有“魔术”、“职场”、“毒品”、“赌博”、“商战”、“时尚”等等。
我自己都被自己严密的逻辑和闲震惊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豆瓣:
http://www.douban.com/people/alcud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