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焚毁我生命
听谁的歌就会把他/她的歌声同我的经历并肩出现的历史时刻闪现在本就不大的脑中荧幕上。
昨天听杨千嬅,我想到的是《再见二丁目》,记起2005年在西雅图的时候,僵尸对我说她们一直苦苦猜想“二丁目”究竟在哪里的场景,现在想起来清新得好笑——在接下来的五年成长中,我发现其实东京遍布着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四丁目。。。现在人已在东京的僵尸,想必早就解开了这个困扰一个少年良久的问题吧。
“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记起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某一个春节的大年初一,给外公上完坟之后,我和我姐一路踏着田坎回来,那时候遍地黄灿灿的油菜花,忽来忽去的菜花蝶,我可真是一路高歌啊,感觉像是唱遍了整个山野。我一直在唱《笑忘书》,我唱一段就问我姐,“我唱得很像王菲吧?”她坚定地说:“哪里像嘛?”我小时候,就一直在模仿王菲啊,真的好喜欢。不过,现在想起来,为什么十一二岁的年纪竟然就会对诸如“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关了灯的月台”“边走边爱,人山人海,拿着车票,微笑着等待”那么的感同身受?
当我今天又重新完整的一遍又一遍的把《寓言》放来听后,我恍然终点又回到起点,我恍然“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但是我装作连自己都不清楚。
“最后每个人都有个结局”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少女情怀啊,纯粹的,顾影自怜的,无中生有的,无病呻吟却还眉头紧蹙着。我只是能够清晰地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任何想要进入成人世界的“野心”,我只是自然而然地就赞同了我依旧也许原本就与生俱来就赞同的一种风格,然后我故作自然却处心积虑将它在我的骨髓中生根。我甚至不求哪怕一瞬间一刹那的开花结果。
我热爱时间是这么样的爬过了我的皮肤。
来焚毁我的生命吧!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时间,于任何地点。
“天涯海角,心血来潮。”
昨天听杨千嬅,我想到的是《再见二丁目》,记起2005年在西雅图的时候,僵尸对我说她们一直苦苦猜想“二丁目”究竟在哪里的场景,现在想起来清新得好笑——在接下来的五年成长中,我发现其实东京遍布着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四丁目。。。现在人已在东京的僵尸,想必早就解开了这个困扰一个少年良久的问题吧。
“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记起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某一个春节的大年初一,给外公上完坟之后,我和我姐一路踏着田坎回来,那时候遍地黄灿灿的油菜花,忽来忽去的菜花蝶,我可真是一路高歌啊,感觉像是唱遍了整个山野。我一直在唱《笑忘书》,我唱一段就问我姐,“我唱得很像王菲吧?”她坚定地说:“哪里像嘛?”我小时候,就一直在模仿王菲啊,真的好喜欢。不过,现在想起来,为什么十一二岁的年纪竟然就会对诸如“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关了灯的月台”“边走边爱,人山人海,拿着车票,微笑着等待”那么的感同身受?
当我今天又重新完整的一遍又一遍的把《寓言》放来听后,我恍然终点又回到起点,我恍然“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但是我装作连自己都不清楚。
“最后每个人都有个结局”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少女情怀啊,纯粹的,顾影自怜的,无中生有的,无病呻吟却还眉头紧蹙着。我只是能够清晰地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没有任何想要进入成人世界的“野心”,我只是自然而然地就赞同了我依旧也许原本就与生俱来就赞同的一种风格,然后我故作自然却处心积虑将它在我的骨髓中生根。我甚至不求哪怕一瞬间一刹那的开花结果。
我热爱时间是这么样的爬过了我的皮肤。
来焚毁我的生命吧!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时间,于任何地点。
“天涯海角,心血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