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起你
去年九月,同样是在这趟列车上,我如茫然的孩子在西安的黄昏时窥看他的姿态,由此便写下了那篇呈露心迹的《无谈放弃》。恍然一年,我经由同样的路,却不再深埋那份感情,像要去实现它却依旧那么怯懦,带着一份二十四岁的心情,一份初恋般的痴迷,走到她面前,却又掩饰得像一只炫目的蝴蝶,成为一道风景。渐渐明晰的路又让我走丢了,于是一切皆为故事。
独自旅行的人总是有故事的,有时并不因为故事本身多有趣,而是因为这个人去历验,去创造,这些故事才有了价值。但终究如我认为的那样,旅行是一个人的事,所以,有时候故事与别人无关,承载的只是自己或重或轻的心情罢了。
走出沙漠第一天,眼前是戈壁,身后是沙丘,在没有城市的迷雾下,我才知道,原来,遥远是可以用双眼看到的。在那天圆地方的世界里,东方升起的启明星最早走出来描绘出这是一个几何世界,只是我们看不清自己身处的位置。而我热情的向着夕阳舞动身摆只怕换不回来它的一句回答。不过确切的说,从那一刻起,我不再了解旅行对我还存在什么意义了。我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像,我还活着,并且活在有她的世界里。
如此辗转多地,都不曾留下太多记忆,西北依旧是残酷的,可这里的人民很坚强。
回到金昌,暖气热乎乎的,她的笑容也是热乎乎的,我喜欢看着她笑,单纯的像那一年的夏天。属于青年人的苦难总是很快的把年轻人变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
我走那天,她在家里给我做了一顿杂酱面,吃她做的东西我是很高兴的,恨我不是猪八戒不能把那一锅都吞进肚子里。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天下午阳光在冬季里明媚无比,透过窗户洒落在沙发上,我躺在上面,在梦与现实之间挣扎着。
在阳光下,我身穿一件白色长袖衬衫,套一件二手外套,胡子收拾利索,背一副大背包,我知道她是更喜欢我收拾得干净一些的。
去车站的路不近,我们慢慢踱着步,路旁枯落的槐树叶子带着绿色飘满街道,能踩出阵阵清脆的声响。她看着我被风儿吹乱的头发发呆,我说,这也是我喜欢北方的原因。
站前,只为了多看她几眼,流过多少车辆又如何?我恨透了这种离别,我不敢回想在重庆的几个月,没有她的电话,没有她的邮件,我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般,甚至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只能在梦里,在梦境中对着她招手,我害怕!
别了君子,别了金昌,留下一个长长的拥抱,留下一份不算承诺的承诺,我没让她看见我藏在车窗后的双眼。
假若情感能因离开而慢慢淡忘,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好事情,但我至少不愿意这样。前往西宁,在洒落阳光的上午,火车交错行驶在我去年徒步的线路上,我没看到曾经收获的土地,有的只是延绵的枯残,人民是应该休息一会儿了。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古人早就感慨光阴易逝,谁又愿意留重逢于身后呢?西宁之行虽为访友,却也想再看看那条无怨无悔的青春之路。
在想不起任何形容词来描述西宁的早晨,我甚至不想走下这趟空荡荡的列车,车下的西宁是没有内容的,与思绪完全断开,像青春中忽然断开的锁链,怎么也无法自然接上。我不得已徒步在寒冷的街边,或许有可能收拾起那些残碎的记忆,遗憾的是,除了那一面招牌,我什么都不再记得。
我从未如此长时间的住在青旅中,并且不必掏钱,当店里收藏起我这样一个一毛不拔的人时,商人们是很头疼的。我难免在这些日子里膨胀起来,像个气球,面对老乡无情的打压,我竟一丝气都不泄,原来我已经走火入魔。我不是来追忆,反像是来验证的。
我如此打定主意回去,不再犹豫,我与时间赛跑了许多年,如今,我该停下来等等它了!
回到兰州的深夜,萧萧的朔风在黄河边上呼啸着,再过些日子黄河就该结冰了,我从未亲眼看到过大面积封冻的景象,今年仍旧看不到了。生活环境的局限性,一直抑制着人们对于现象环境的整体认识,以此我们表现得无知,胆怯和对同类,对生活充满敌意,这多少是因为我们视野狭隘。要说旅行无目的,是自我清高的说法,充满善的意图去旅行是可以被容纳的。
“黄河的水不停的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多么动人的民谣,在此时的兰州。歌谣对于一个民族是一种非官方的命运承载体,比起那些官话似的颂歌更有社会意义和现实代表性,因此更能感动人。这一趟西北行前有个朋友托我如果有可能的话多收集一些具有地方风情的民谣歌曲,她害怕那些东西丢失后甚至比不上断裂的长河,连流过的痕迹都无从觅得,只可惜今后恐怕我很少能再有如此闲情逸致去踏寻河山了。
那一刻唱起《黄河谣》只是单纯的爱,与张佺小索张玮玮的爱有一点不同的是,我并不熟悉这一片土地,我不知道那座铁桥在哪里,我甚至没有嗅到过槐花香,但是我爱这片土地,爱那些不知何时开始就不可名状的依恋。也爱她,爱她出现在月光下充满疑虑的脸,爱她身后如同楚门的世界中晨曦的幕布,爱她周遭瞬息万变生生火火的人情故事。
只有民谣才如此动人心扉,“流浪的人不停的唱,唱着那黄河谣……。”
回到暖和的关中平原,不知是谁在迟暮时分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不问我来自何方,将欲何去,在祭奠过自己的青春之后,这座城空空荡荡,留我一个人在城墙下自觅那绵长的相思,在长安,太多这样的故事原来只因长恨歌。
最后一次在这里看到广西老乡还是十月中旬看阿飞的演出,和00年迷笛仓库里的她相比,如今她还是一席长裙,穿过人群的时候显得柔弱无比,对于那个她深爱的人,她永远也得不到,活在她自己的王国里,一天天老去,变得沉默而无望,才有了《魏晋》里那痴狂的诘问,“为什么不能接受世界尽头的疯狂,在这世上是否有过真正的绝望?”我和她只说过一句家乡话,她回答我两个字“好的”。城又在此时关上了门,锁住两段痴恋,门内与门外的关系,我不确定爱情是否能够跨越,西安,就此别过了。
我们笑着,伤心着,不知所措,都不在彼此身旁,软弱无力。什么时候你像孩子?什么时候我像孩子?开心的时候可以随便笑,伤心的时候却连泪都不知如何流,我也想对你哭,哭那梦里你突然消失的背影,哭那突然中断的你的呓语。在一座迷城,透不过阳光的一世,我都将独自老去,因为没有你,我的灵魂孤落无安,正是在这雾都重庆任它放肆的飘落,写下多少故事都将与你有关。
2010年12月7日于重庆
独自旅行的人总是有故事的,有时并不因为故事本身多有趣,而是因为这个人去历验,去创造,这些故事才有了价值。但终究如我认为的那样,旅行是一个人的事,所以,有时候故事与别人无关,承载的只是自己或重或轻的心情罢了。
走出沙漠第一天,眼前是戈壁,身后是沙丘,在没有城市的迷雾下,我才知道,原来,遥远是可以用双眼看到的。在那天圆地方的世界里,东方升起的启明星最早走出来描绘出这是一个几何世界,只是我们看不清自己身处的位置。而我热情的向着夕阳舞动身摆只怕换不回来它的一句回答。不过确切的说,从那一刻起,我不再了解旅行对我还存在什么意义了。我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像,我还活着,并且活在有她的世界里。
如此辗转多地,都不曾留下太多记忆,西北依旧是残酷的,可这里的人民很坚强。
回到金昌,暖气热乎乎的,她的笑容也是热乎乎的,我喜欢看着她笑,单纯的像那一年的夏天。属于青年人的苦难总是很快的把年轻人变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
我走那天,她在家里给我做了一顿杂酱面,吃她做的东西我是很高兴的,恨我不是猪八戒不能把那一锅都吞进肚子里。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天下午阳光在冬季里明媚无比,透过窗户洒落在沙发上,我躺在上面,在梦与现实之间挣扎着。
在阳光下,我身穿一件白色长袖衬衫,套一件二手外套,胡子收拾利索,背一副大背包,我知道她是更喜欢我收拾得干净一些的。
去车站的路不近,我们慢慢踱着步,路旁枯落的槐树叶子带着绿色飘满街道,能踩出阵阵清脆的声响。她看着我被风儿吹乱的头发发呆,我说,这也是我喜欢北方的原因。
站前,只为了多看她几眼,流过多少车辆又如何?我恨透了这种离别,我不敢回想在重庆的几个月,没有她的电话,没有她的邮件,我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般,甚至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只能在梦里,在梦境中对着她招手,我害怕!
别了君子,别了金昌,留下一个长长的拥抱,留下一份不算承诺的承诺,我没让她看见我藏在车窗后的双眼。
假若情感能因离开而慢慢淡忘,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好事情,但我至少不愿意这样。前往西宁,在洒落阳光的上午,火车交错行驶在我去年徒步的线路上,我没看到曾经收获的土地,有的只是延绵的枯残,人民是应该休息一会儿了。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古人早就感慨光阴易逝,谁又愿意留重逢于身后呢?西宁之行虽为访友,却也想再看看那条无怨无悔的青春之路。
在想不起任何形容词来描述西宁的早晨,我甚至不想走下这趟空荡荡的列车,车下的西宁是没有内容的,与思绪完全断开,像青春中忽然断开的锁链,怎么也无法自然接上。我不得已徒步在寒冷的街边,或许有可能收拾起那些残碎的记忆,遗憾的是,除了那一面招牌,我什么都不再记得。
我从未如此长时间的住在青旅中,并且不必掏钱,当店里收藏起我这样一个一毛不拔的人时,商人们是很头疼的。我难免在这些日子里膨胀起来,像个气球,面对老乡无情的打压,我竟一丝气都不泄,原来我已经走火入魔。我不是来追忆,反像是来验证的。
我如此打定主意回去,不再犹豫,我与时间赛跑了许多年,如今,我该停下来等等它了!
回到兰州的深夜,萧萧的朔风在黄河边上呼啸着,再过些日子黄河就该结冰了,我从未亲眼看到过大面积封冻的景象,今年仍旧看不到了。生活环境的局限性,一直抑制着人们对于现象环境的整体认识,以此我们表现得无知,胆怯和对同类,对生活充满敌意,这多少是因为我们视野狭隘。要说旅行无目的,是自我清高的说法,充满善的意图去旅行是可以被容纳的。
“黄河的水不停的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多么动人的民谣,在此时的兰州。歌谣对于一个民族是一种非官方的命运承载体,比起那些官话似的颂歌更有社会意义和现实代表性,因此更能感动人。这一趟西北行前有个朋友托我如果有可能的话多收集一些具有地方风情的民谣歌曲,她害怕那些东西丢失后甚至比不上断裂的长河,连流过的痕迹都无从觅得,只可惜今后恐怕我很少能再有如此闲情逸致去踏寻河山了。
那一刻唱起《黄河谣》只是单纯的爱,与张佺小索张玮玮的爱有一点不同的是,我并不熟悉这一片土地,我不知道那座铁桥在哪里,我甚至没有嗅到过槐花香,但是我爱这片土地,爱那些不知何时开始就不可名状的依恋。也爱她,爱她出现在月光下充满疑虑的脸,爱她身后如同楚门的世界中晨曦的幕布,爱她周遭瞬息万变生生火火的人情故事。
只有民谣才如此动人心扉,“流浪的人不停的唱,唱着那黄河谣……。”
回到暖和的关中平原,不知是谁在迟暮时分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不问我来自何方,将欲何去,在祭奠过自己的青春之后,这座城空空荡荡,留我一个人在城墙下自觅那绵长的相思,在长安,太多这样的故事原来只因长恨歌。
最后一次在这里看到广西老乡还是十月中旬看阿飞的演出,和00年迷笛仓库里的她相比,如今她还是一席长裙,穿过人群的时候显得柔弱无比,对于那个她深爱的人,她永远也得不到,活在她自己的王国里,一天天老去,变得沉默而无望,才有了《魏晋》里那痴狂的诘问,“为什么不能接受世界尽头的疯狂,在这世上是否有过真正的绝望?”我和她只说过一句家乡话,她回答我两个字“好的”。城又在此时关上了门,锁住两段痴恋,门内与门外的关系,我不确定爱情是否能够跨越,西安,就此别过了。
我们笑着,伤心着,不知所措,都不在彼此身旁,软弱无力。什么时候你像孩子?什么时候我像孩子?开心的时候可以随便笑,伤心的时候却连泪都不知如何流,我也想对你哭,哭那梦里你突然消失的背影,哭那突然中断的你的呓语。在一座迷城,透不过阳光的一世,我都将独自老去,因为没有你,我的灵魂孤落无安,正是在这雾都重庆任它放肆的飘落,写下多少故事都将与你有关。
2010年12月7日于重庆